2022/11/30 3:42:50
作者:
来源:
《城市商报》2011.01.04
【字 号:
】
点击量:20357
卧伏运河侧,古纤道总能让人读出更多的价值来,比如关于苦难与美好,或关于柔与刚…………吴江运河古纤道,更如历史的港口。低头,能闻拴着悲凉的号子声;抬头,能读这深沉而又唯美的文化。
多少纤夫的人生都已成历史。而我们,恰又需要这些历史润泽我们的脚步。昨天,记者从吴江市文广新局获悉,作为江南地区惟一保存完整的古纤道,吴江运河古纤道将迎来一次全新的修复。 “修复,不只是要重现旧时江南‘九里石塘’的风貌,为大运河申遗增添一个重量级的筹码,更在于要让当下的人们能像纤夫一样,始终向前。”受访时,该局一位负责人说。
200米古纤道,历史的云和月
昨天,阴冷,冬的冷可以彻骨。记者穿过一段杂草树丛踏上这段写满沧桑的古纤道。
近处涛声拍岸、枯草袭袭,远处高楼林立、马达轰鸣,石拱桥上黑色的苔藓印出苍古的痕迹。由于河水长期侵蚀,泥石流失,一些驳岸内侧已出现空隙,并逐渐增大,部分堤岸开始坍塌。
吴江运河古纤道,位于吴江汽车站的东侧。一位当地的王姓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先遍布夹竹桃和杂草,没有路,也没有人。但,就在几天前,一些工人过来忙碌开来,除去杂草,才有了今天这段长约200米、宽5米的平整土地。
这便是古纤道。斑驳的大青石,远远延去。这位村民很夸张地做了个纤夫拉纤的造型,说,几百年前,那些沉重的船只就是靠纤夫这样艰难地拉动。说话间,他又弯下身,说,身体放低了,才有力。
历史不会重现。但青石板上凹与凸,倒也能让人有些联想──那些凹处,怕是纤夫粗硬的脚趾力透石板所致吧;那些泛着亮光的地方,或许浸润过无数纤夫的汗滴呢。
吴江市文广新局副主任科员徐方平介绍说,大运河苏州段长约80多公里,其中吴江段占了一半里程以上。但尤其让吴江人感到珍惜的是,吴江的这段古纤道已是江南运河上现存惟一的古纤道遗址。 “过去,沿运河便有纤道;现在却是独有的。 ”
徐方平说,经过反复酝酿、论证和审查,吴江正在启动首期修复工程。修复的,便是这条长约1500米、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纤道。他说,三山桥至南七星桥北堍段长约200米的纤道将在春节前完工。剩余的,将按计划推进。
“我们既是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程增添一个重量级筹码,更是要激励当下的人们能像纤夫一样,始终向前。 ”徐方平说。
江南“水上长城”,曾经的荣光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行走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昔日留下来的诸多驿亭、桥梁、纤道等历史印迹或失去了昔日的风华、或随着时光销声匿迹。惟有吴江这一段,繁华中依然静静地延续着历史的痕迹。
这里,曾经有一个辉煌的名字,叫“九里石塘”。 “九里石塘”既是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历史上曾是水陆两用的交通要道之一。这段古纤道曾有九座三至七孔石桥,现在仅存3座,最南端的三山桥已破败的只剩下桥梁和青石桥板,就连许多当地人都已不知晓桥梁的名称。
据《吴江县志》记载,唐代以前,太湖与吴淞江之间为广阔水面,湖尾江首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唐元和五年和北宋庆历二年,在苏州刺史王仲舒和苏州通判李禹卿的指挥下,太湖东沿修成一条南北贯通、水陆俱利的湖堤,史称“吴江塘路”。公元1346年至1347年间,又全部用统一尺寸的青石修筑,并用杉木梢打入土中作路基,路体内外再筑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路面在3米到5米宽,全长约九里,这一段名为石塘,又称“九里石塘”,至此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一条临水路道,被喻为江南的“水上长城”。
古纤道除了在航运上发挥的作用,古纤道的历史意义更显得弥足珍贵。九里石塘堪为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其构筑非常科学,为了方便太湖泄洪,古塘共设计了136个涵洞。
“我想,古代苏州的繁荣,就是我们的先民在古老的纤道上一步一步背出来的。 ”徐方平说,因为,苏州的丝绸、稻米从这里大量运销外地;外地的铁器、陶瓷等物资也从这里运到了苏州人的手中。
古纤道,从“没落”到“国保”重生
历史上,“九里石塘”的所在地原先是运河与太湖的混合地,当太湖水大时,水经常会漫过太湖的浅滩而与运河交汇,因此经常会出现翻船的事故。明永乐年间,吴江水灾严重,九里石塘的一些石块开始出现歪斜。由于后来没有组织整修加固,到了清雍正年间,不少巨石逐渐沉入了水中,繁华的“九里石塘”从此走向没落。
20世纪30年代,随着苏嘉公路(目前227省道的前身)通车,塘路便成了单纯的纤道。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船舶机械化率的普及提高,逆风拉纤方式开始淡出航运,古运河边弓腰前行的纤夫身影,逐渐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就连那窄小的纤道也开始杂草丛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人问津。
幸运的是,古纤道没有被人遗忘。 1986年7月,吴江古纤道被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苏南运河吴江段启动四级航道升三级航道的整治工程,这段古纤道更是受到“特殊照顾”。徐方平介绍说,当初设计部门为了减少航道弯道,缩短航道里程,准备将该段古纤道进行切角处理。“若这么做,这条京杭运河惟一保存完整的古纤道将遭到破坏。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吴江航道处提出将航道中心线向东偏移、绕开古纤道。 ”
如此,古纤道“幸免”于这次整治工程,古纤道这一历史遗存得以妥善保护。目前运河古纤道项目已被列入首批十大“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之一。
徐方平说,前些年,吴江在建造恒大国际装饰市场东侧市民广场的时候,曾对一段古纤道进行了修缮。而目前正在启动的修复工程,首期200米将在春节前完工。
待修复,一起思古,吟读纤道留予我们的哲理。
延伸阅读:
大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纵贯中国南北,历经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二千五百年沧桑,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除运河河道外,各类码头、船闸、桥梁等水利设施以及沿线与运河有着密切文化联系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街区、村镇等各类遗产数量巨大,形成了大运河遗产构成庞杂、类型多样的特点。 2009年在无锡召开的大运河申遗会议上,8省35个城市决定在2014年集体申报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