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泽(高新区) >> 先蚕祠

先蚕祠

2022/12/6 3:02:15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682

  先蚕祠,坐落在盛泽镇五龙路口,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当地丝绸业公建。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政府斥资数百万元对该祠进行了修缮,于1999年秋天正式对外开放。先蚕祠以前是祭祀蚕丝业祖师的公祠,江南一带很早以前就传说着是黄帝的妻子嫘祖从天庭取来了蚕种和桑苗,从此,人间便有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所以,民间又称嫘祖为蚕花娘子,先蚕祠也被盛泽人称为“蚕花殿”。在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四周的蚕农总要到祠里来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

  先蚕祠以前在江浙一带祭拜蚕神的祠庙中首屈一指,于1995年4月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为古典庙堂式建筑,前为门楼,面阔三间,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正中三座拱门,小青瓦压脊飞翘,外墙配以清水砖贴面,显得素朴庄重。进栅门,越门楼,穿天井,从戏台下而过,是一广场,为香客集散之处。穿过广场,便是高敞的正殿,殿内除了供奉嫘祖外,还祭祀轩辕黄帝和炎帝神农氏。正殿内的四根大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先蚕遗教,抽丝剥茧,扬盛湖风范;后叶沐恩,绣锦织云,擅吴越声名”,系由倪平、陈志强、费师夷、周德华四先生撰制。该联上联中的“先蚕”和下联中的“绣锦”、“织云”均取自祠拱门的匾额;上联中的“抽丝剥茧”和下联中的“绣锦织云”生动地描述了绸乡儿女缫丝织绸的劳作情景,形象地反映了盛泽丝绸业的繁荣景象。联中的“扬盛湖风范”和“擅吴越声名”也褒赞得当。据史载,盛泽在明代时即为“出产锦绣之乡”,与苏州、杭州、湖州一起并称为四大绸都,同时,也为我国主要的丝绸集散地之一,数百年来,以盛湖为中心的条条水路将万匹华绸锦缎运往四面八方,绸都盛泽在为本地赢得盛名的同时,也为整个吴越地区在全国、在全世界赢得好声名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另一副为:“衣被苍生兴百业;彰施藻采映千秋”,该联上联中的“衣被苍生”取自祠内正殿上的匾额,下联中的“藻采”取自《礼记·杂记》,以描绘绸缎的绚丽多彩。

  正殿的对面即是戏台。戏台两侧与厢楼相通,坐南朝北,场地开阔。以前,相传小满日(公历5月21日左右)是蚕神生日,为了祈祷蚕神保佑丰收,丝业兴旺,便由当时盛泽丝业公所出资在祠内戏楼酬神演戏三天。届时,周围数十里的蚕农都前来进香看戏。戏台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挤得几无立锥之地。据当地老人说,小满戏第一天是昆剧,第二、第三天为京剧,均邀请江南名班名伶来演出。上演的戏目和内容很是讲究,都为欢庆祥瑞之戏,凡剧情中有死人情节和私生子人物的剧目都因“死”和“私”与“丝绸”的“丝”谐音而不演。对于先蚕祠小满戏,《盛湖竹枝词》里有诗载道:“先蚕庙里剧登场,男释耕耘女罢桑。只为今朝逢小满,万人空巷斗新妆。”以前,茅盾先生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也对先蚕祠小满戏作了专门的记述。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