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同里(开发区) >> 耕乐堂

耕乐堂

2022/11/2 3:12:15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4030

  耕乐堂位于同里镇西陆家埭。这里周边景色甚是宜人,堂前的廊棚如同一条长长的带子,弯弯地缠绕在碧水河边,向北向南逶迤着,隔河斜对面是乌金桥,该桥拱形单孔,小巧玲珑,东北侧横卧着一座梁式石桥,名叫广仁桥,桥堍的民居粉墙黛瓦,褐门蠡窗,透射着古朴的气息,前几年邮政部所出江南六镇邮票中的一枚即是取自这里的景色。

  耕乐堂前置着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第一进是门厅,露明三间,庄重朴实。第二、第三进均为堂楼,前堂楼高大宽敞,后堂楼相对低矮。楼与厢均作有副檐折绕,上有坐槛“吴王靠”,可供坐息。楼为硬山顶,山墙外作仿木砖博风,前檐步柱包方抹角。据此法式,该建筑应是清前期所建的仿明建筑。

  当地方志载道,耕乐堂的最早主人是明代的处士朱祥。朱祥,字廷瑞,号耕乐,明正统年间(1436—1449),曾受聘于工部,后协助巡抚周忱修建苏州宝带桥有功,据此,可授于官职,但他不愿为官,辞请归隐同里,居住在此堂,因其号耕乐,故名为“耕乐堂”。朱祥卒后,明代著名才子祝枝山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当地在续《先哲志》、《高隐名贤集》时,也将其列入。耕乐堂在朱祥死后,数度易主,迭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年(1738年)及咸丰年间(1851—1861)重修,但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风格。1998年6月至2001年9月,当地政府对耕乐堂进行了修缮。在修缮中,以备弄为东西分界线,增加了北路部分。北路前半部分建有门厅、正厅等,后半部分连通南路,构成了一个面积颇大的花园。

  花园由回廊与备弄相接,园中间有一荷花池,池边假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各种建筑依池而展露着诱人的身姿。池南的鸳鸯厅,原为四面厅,四周以回廊相绕,用屏风、格扇将其隔为前后两部分,装饰陈设不尽相同,因此有“鸳鸯厅”之称,厅内窗明几净,古朴典雅,红底白字的“鸳鸯厅”横匾悬挂在厅正中上方,匾下为一幅“青松图”,两侧是两副对联,其一为:“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另一副为:“玉荷含秀映一池鸳鸯水;金桂飘香播千家耕乐园”,此联由著名诗词家沈鹏撰制、著名女书法家周慧珺书写,联意颇切合厅四周的景色,“玉荷”对应园中的荷花池,“鸳鸯”指代鸳鸯厅,“金桂”切指园东侧的那两棵木樨树,“耕乐”则直指堂名。值得一提的是该厅的屋顶结构架式,前后各一个轩廊,以弯椽相接,中间用大坡隔开,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做法特点。

  鸳鸯厅的南侧,是一个庭院,院中假山错落,花木扶疏,“三友亭”飞檐翘角,立在院南边,透过亭中漏窗,松、竹、梅这“岁寒三友”跃入眼帘。从鸳鸯厅北侧贴水平台往左拐,进“藏曲”月洞门,为一天井,东壁筑有一座黄石假山,虽然只有廖廖数石,却给人以挺拔高耸、气势磅礴的感觉。天井西边是燕翼楼,上下两层,轻盈飘逸,犹如春燕展翅欲飞,登楼推窗远眺,姑苏西南诸峰的青黛身影隐约可见,以前在此楼上近观,还可欣赏“西津晚渡”和“洞真灵迹”的美景。出月洞门,往西北行,见池边假山上挺立着一棵已历400多年沧桑的白皮松,树皮斑驳,将那苍劲古朴的倒影投映在碧波之上。穿过山洞,是古松轩,轩内设有“美人靠”,可倚坐在这里歇息,欣赏池四周的美景。轩由走廊与池北岸的环秀阁相通。环秀阁上下两层,悬挑水面,与池对岸的鸳鸯厅一高一低,互为对景,在此阁中可俯视一泓清水,以前此阁阁底置有活络搁板,可自由开启,俯视下面水中游鱼追逐嬉戏的情景。阁前的三曲桥,朴实轻盈,平卧水面,走在桥上,人似凌波而行。

  环秀阁通过天桥与东侧的墨香阁相接,墨香阁前有着两株清代桂花树,枝繁叶茂,每逢秋日,异香扑鼻,沁人心脾,登临阁上,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放目园外,一派水乡田园风光,“耕乐”之趣不觉油然而生。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