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5 3:47:16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4408
退思园,坐落在同里镇中偏东北,建成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当地人称之为“任家花园”。园主任兰生(1837—1888),字畹芗,号南云,曾任安徽凤(阳)、颍(州)、六(合)、泗(州)兵备道。退思园系任氏被弹劾后落职归乡时所建。园名“退思”,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此园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为宅、庭、园。园内集中了江南园林的楼台亭阁、廊舫桥榭、厅堂房轩等建筑,均贴水而筑,而且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赢得建筑大师们的一致赞誉,于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宅分外宅与内宅。外宅有前后三进,第一进为门厅,又称轿厅,以前是停放轿子的地方。第二进为茶厅,为园主接待一般客人所用,厅正中上方高悬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退思园”横匾,匾下两侧悬挂着一副由里人陈旭旦先生撰写的对联:“昔为女学,尚忆童年旧梦,琴韵起亭心,歌声飘水面;今是名园,欣看盛世韶光,游踪来瀛海,辙迹贯江乡”。联中的“女学”,系指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丽则女学,该校初创时期十分艰难,任传薪先生以祖传退思园作为校舍,将园内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厅等处辟为教室,后来,“相地得刘姓基”,在退思园东侧建造了一座三层教学大楼。第三进为正厅,名“荫余堂”,是当年园主接待高贵客人和操办婚丧喜事的地方。堂正中上方悬挂的横匾由著名诗词、书法家沈鹏题写,匾下两侧悬挂着两副对联,其一为:“水榭风来香入座;琴房月照静闻声”。另一副联为:“快日晴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煮茶”。
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以主人之字命名的“畹芗楼”,各五楼五底,以前为主人与家眷居用。楼与楼之间由双重走廊贯通,廊下各设楼梯供上下,雨天可不湿鞋,晴天又可遮阳,俗称为“走马楼”。园主为使居室冬暖夏凉,底层的地板制成长方形条块,随气候变化而装卸。
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里,樟叶如盖,玉兰飘香,令人顿生清雅幽邃之感,并觉有引人步入佳境之妙。庭中有一旱船,似一艘时时靠岸的“到客船”,为好客的主人请来一批批嘉宾。夜晚登上坐落在庭之北的坐春望月楼,俯视内园,赏月吟咏,别有一番雅趣。该楼的东侧还临着内园建有一座飞檐翘角的“揽胜阁”,以前园中的女眷倚坐在这里,可足不出户地饱览全园美景。
中庭与内园之间有月洞门相通,九曲回廊漏窗镶嵌“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九字。退思草堂是内园的主景。堂内正中悬着由著名书法家张辛稼先生题写的堂名横匾,两侧挂着两副对联,其一为:“艺秀辞工人所乐;水流花放吾其游”,由金石大师吴昌硕的关门弟子、著名书法家徐穆如先生书之,另一副为:“华榭开时,喜集域中人,贴水芳园画意,半池莲叶容鱼戏;草堂行处,退思天下事,生风薰阁琴声,千树桐花任凤游”,由吴江籍知名学者吴慧先生撰写。
站在退思草堂前的贴水平台上,环顾四周,各个景点围成一幅舒展旷远、浓淡相宜、恬澹静意的山水长画卷:右侧的水芗榭檐牙高啄、悬挑水面;右前侧的“闹红一舸”,似在扬波掀浪迎面而来;隔池相望的菰雨生凉轩菰草掩映,凉风袭来,轩上侧的“天桥”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左前侧的眠云亭翼然山巅,气象万千;左侧的三曲桥朴实轻盈,平卧在碧波之上。
三曲桥的北堍侧里是琴房,这里近可俯视窗前的曲桥流水,远可仰观隔岸的楼台亭阁。三曲桥的南侧里,重重叠叠的太湖石围筑成一座嶙峋的假山,山巅上翼然一亭,名为“眠云亭”,登亭而坐,令人心旷神怡,与友摆枰而弈,更是其乐融融。
内园里还有一座特殊的桥——“天桥”。这天桥为一旱桥,堪称江南一绝,1986年,即在退思园修复开放两年后,《人民画报》将其作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苏州园林”的代表景点予以刊出。天桥位于内园的南侧,远望之,犹如一条横空出世的飞龙,越过假山之巅,将两边的“菰雨生凉轩”和“辛台”连成一体。在辛台后面,循山洞,绕石径,拾级而上,登临桥上,则园中景色一览无余。
天桥的东侧是菰雨生凉轩,此轩是园里“四景”中的“夏景”所在。轩南芭蕉葱绿,棕榈苍翠;轩北贴水,菰草掩映;轩中立有一面大明镜,游人步入其间,犹如置身于碧水环抱之中。“菰雨生凉”取意于晚清重臣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轩内挂有一副对联,是为:“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据传也出自彭玉麟之手。
园南侧的桂花厅是“秋景”所在。透过“金风玉露”亭之门,湖石假山突入眼帘,只见得高低错落,玲珑剔透,“瘦、漏、皱、透”,尽含千古之秀,如是秋日,来到这里,浓烈的木樨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退思园的主人任兰生具有品位颇高的艺术情操,而它的造园者袁龙则是一位长诗词、擅书画的造园家,因此,全园被经营得与众不同,富有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