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10:13:00
作者:
来源:
吴江发改委
【字 号:
】
点击量:5158
自“十一五”以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各镇党委、政府重视关心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高举教育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两面旗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实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均衡、优质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全市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及分析
(一)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7所。幼儿园共4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2所,民办幼儿园8所。小学共有34所,其中公办小学30所,村小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6所。完全中学2所,其中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各1所。高级中学7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镇成人教育中心校9所。特殊教育学校、师范、教师进修校、市成教中心校、广播电视大学、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各1所。目前,全日制普通中小幼及中高职在校(园)学生共计有113999人,其中:在园幼儿21718人,小学在校学生45025人,初中在校学生22062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798人,职业类(含中职、高职)在校学生1019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03人。业余学历教育9262人。另外,义务教育阶段有外来务工随迁子女29202人,其中公办吸纳70.1%。全市教职员工8484人,专任教师7600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有798人,小学专任教师有307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有3423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有271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有30人。
(二)阶段成效
1. 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3~6周岁学前三年入学(园)率100%。小学入学率、年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全市小学平均每校服务人口2.2万人,在城镇小学就读学生占总数的95%。初中入学率、年巩固率、毕业率为100%。全市初中平均每校服务人口2.9万人,在城镇就学学生占全市100%。高中段教育平均每校服务人口10万人。初升高比例99.46%,普职比实现1:1。全市普通高考录取各类高校总人数4614人,录取率97.69%,其中本科2851人。成人高考报名1968人,录取1249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6393人,毕业177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5.5%。全年各类教育培训16.2万人次。
2.区域教育资源持续优化。2006年以来,全市投资7亿多元新建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2所中学(震中城区校、青云实验中学)、4所小学(附设幼儿园)(鲈乡越秀校区、开发区山湖小学、市实小太湖校区、汾湖实验小学)、幼儿园2所(屯村中心幼儿园、长安花苑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8所、苏州市优质幼儿园9所、苏州市合格农村成型幼儿园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创建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盛泽中学创建为省四星级高中,21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创建为苏州市合格外来工学校。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普通高中段教育先进县(市)”(2006年)、“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市)”(2007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2008年),2007年,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
3.素质教育实施成效明显。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规范”、“精致”、“校本”、“有效”、“特色”等五大关键词,坚持在深化素质教育实施上下功夫,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校园文化气息日益浓厚。出台了《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以课堂观察和有效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整合”、“文化”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特色建设。同时,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科技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等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光明日报》《成才导报》《江苏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省级以上报刊相继报导了我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有效教学和推进特色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论坛“区域教育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我市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4.职业与社区教育得到加强。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创建为省四星和省三星,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独立民办高等职业学校。2006年以来,吴江市中等专业学校(原名吴江市职业高级中学)建立了江苏省计算机应用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两所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了省新一轮示范专业7个,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成效显著。吴江市社区培训学院成功创建为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汾湖镇创建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松陵镇和盛泽镇创建成省级镇社区教育示范乡镇。目前,全市100%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达到苏州市级以上标准。另外,还创建成1个省级、7个苏州市级和7个吴江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5.师资队伍素质有效提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先后出台了《吴江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吴江市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行政领导职务聘任制管理的意见》和《吴江市教育奖励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继续实施好优质课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等骨干教师梯队评选制度,已形成一支素质良好的学校管理队伍和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拥有省特级教师14人,苏州市名教师名校长23人,苏州市学科(术)带头人94人,吴江市名教师名校长82人,吴江市学科(术)带头人422人。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9.05%、98.6%、98.9%,其中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56.74%、55.38%、85.9%、19.1%(含在读)。2010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市)。
此外,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得到实施,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三类城市。
“十一五”时期,吴江教育走上了优质化、均衡化发展之路,然而严格地说,全市教育还存在教育观念需要整体优化、教育水平需要持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需要整体提升、教育开放需要进一步扩大等问题,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吴江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大好机遇,把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工程。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摆上突出的战略地位,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不动摇,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设一流教育强市,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乐居吴江”作出积极贡献。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乐居吴江”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在均衡基础上求特色,在有教基础上求优教”发展策略,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综合素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结构完整、布局合理、适应吴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乐学之城”。
(二)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到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普及教育。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要求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5.5年。
1.学前教育。建立全市早期教育网络,早期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100%。特殊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达到85%。公办幼儿园中公办教师比例不低于75%。
2.九年义务教育。通过新五年的努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保持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3.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为省优质高中,高中段毛入学率保持100%,普职比基本平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左右。
4.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吴江市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易地新建后积极创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
5.社区教育。统筹社会资源,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努力提高现代农民教育、职工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等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65%,老年教育普及率达30%以上。着力延伸和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与内容,建成较为完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国家级数字化学习社区。
6.打造品牌特色。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以精致管理、有效教学、特色建设为三大抓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建成一批在苏州市叫得响的品牌学校,形成一大批“百花齐放”的特色学校群体。加强科技、体育、艺术、第二外语等特色高中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高中实验学校。加强教育国际化,广泛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引导市内示范学校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引进先进适用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友好学校,培养更多的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小学生。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出台“十二五”期间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好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按照松陵城区南拓西进、打造滨湖新城的规划,新建滨湖新城幼儿园、小学、初中各1所,同时完成市实小太湖校区二期工程及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大楼、实训楼建造,建设吴江市老年大学。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易地新建山湖花园幼儿园与天和幼儿园,在新湖明珠城及花港北新建小学、幼儿园各2所,吴江中专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易地新建。完善汾湖经济开发区新建实小与初中,另外新建成职校1所、幼儿园2所。盛泽镇新建幼儿园(城南)、初中各1所。震泽镇新建幼儿园(双阳)、小学各1所,易地新建八都中心幼儿园。平望镇新建幼儿园1所,完成平望高中扩建工程。横扇镇扩建横扇中心小学与菀坪中心幼儿园。同里镇整合同里中学、同里初中,易地新建同里中学,扩建屯村中心幼儿园。七都镇易地新建中心幼儿园1所。进一步优化农村幼儿园及高中段教育布局与规模,各镇区中小学在整体布局已趋合理的基础上配合新镇区建设进展情况,再作适度调整;新建幼儿园硬件要按省优质幼儿园标准建设。松陵和盛泽两城区各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外来工子弟学校。
2.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法全面形成“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学校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教师配置。深入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聘任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绩效工资制、考核奖惩制。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城乡之间校长轮岗交流、骨干教师交流帮教制度。建立完善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和中职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3.建设一批现代化示范学校。紧紧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施新一轮发展的良好契机,进一步加大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力度。到2015年,省定优秀标准各级各类学校比例达到75%。各镇区幼儿园85%以上建成省级、苏州市级优质幼儿园;各镇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70%达到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全市普通高中100%创建成为省优质高中;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整体提升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标准推进学校装备现代化建设工作,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全市70%以上中小学基本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要求。
4.建设一支现代化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要求和细化师德考核标准,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各级各类培训力度,中小学教师不低于300学时,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人才创新“55352”工程。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99.5%、99%、99%,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学位)分别达到65%、65%、98%以上,高中段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20%以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5.构建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全面确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乐居吴江”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要加大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科研力度,通过优化教育管理过程这个核心,探索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重视艺术、体育、卫生和科普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尝试推进小班化教育。60%以上的小学、初中实施小班化教育,班额分别控制在30人左右和35人左右,普通高中班额控制在40人。
6.构建开放互动的终身教育体系。要精心打造与“乐居吴江”相匹配的乐学之城,真正实现“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人”。吴江社区培训学院要成为全市社区教育的科研中心、示范中心、指导中心,达到苏州市一流、省内知名;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全面达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各社区学校配置标准化的同时也要体现各自的特色;民办、部门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规范、社会反响好。以精品社区教育项目的建设,推动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上规模、高质量、创品牌,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均有5个以上的精品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65%以上。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各镇区(街道)建有市级现代化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老年教育普及率达30%以上。不断完善“乐居吴江”市民学习在线网站,建好吴江社区培训学院、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网站,组织技术人员、授课教师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满足居民要求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水平全省领先。
(四)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吴江教育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管教育,分管领导精心抓教育,将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作作为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把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而且认真研究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管理,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强化计划财税、建设规划、组织人事等部门对教育事业的职责,更好地形成领导重视、社会关心、齐抓共管的事业发展局面。
2.继续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以大幅度增加生均公用经费和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省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根据国家、省、苏州市有关文件要求,按时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以及“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工程”。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外来资金参与教育投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自愿基础上积极捐资助学。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实施教育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予以重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常住人口不低于人均2元/年。
3.继续加强依法治教。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各类教育法规文件。在全社会要形成人人关心教育,重视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风尚。同时进一步健全教育执法制度和教育执法工作程序,自觉增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依法执教的意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进吴江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关心,积极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有关部门以及社区、企事业单位都应各司其职,与学校紧密配合,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