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统计公报 >> 统计公报 >> 2002年苏州市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苏州市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4/22 3:46:08    作者:  来源:  中国统计信息网    【字 号:  】   点击量:9518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化、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综合

  2002年,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3.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2.73亿元,增长17.93%;第三产业增加值86.91亿元,增长13.74%。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6.3:56.6:37.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46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680美元。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2.39亿元,比上年净增7.10亿元,增长46.43%。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9.55%,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了粮油、蚕桑、畜禽、水产、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六大主导产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殖面积的比例调整到42:58。建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16个,其中大型基地10个。农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2亿元,实现增加值149197万元。

  主要农林牧渔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197988吨,下降8.71%(主要是种植面积减少);油料总产量22224吨,下降21.1%;蚕茧总产量5405吨,下降19.69%;水果总产量13166吨,下降6.1%;禽蛋总产量7845吨,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75189吨,增长0.4%;出栏肉猪41.91万头,下降4.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总投入2680万元。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0.33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563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完成工业增加值1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销售收入573.06亿元,利税总额28.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0%和15.0%。其中:外商港澳台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4.92亿元,销售收入150.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48%和138.54%,个体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7.1亿元,销售收入361.63亿元,分别增长55.93%和59.6%。全年工业用电量3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11%。

  全市工业形成了五大板块经济。一是以盛泽镇为主并向周边南麻、平望、黎里、梅堰等镇发展的丝绸纺织板块;二是以七都、芦墟镇为主的电缆光缆板块;三是以开发区为主,并向松陵、同里、芦墟和七都等镇延伸,以台资企业为主的电子资讯板块;四是由芦墟、黎里、北厍、金家坝等四个镇组成的临沪经济板块;五是“一镇一业”区域集群板块。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档次、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46家,合计销售232亿元。产品调优、调新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已有注册商标1862只,拥有苏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3只,知名、著名商标24只。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4168.7吨,增长28.8%;丝1344吨,下降18.84%;丝织品36亿米,增长65.6%;服装9605万件,增长18%;通信电缆1998万对公里,下降22.3%;通讯光缆218.8万芯公里,下降13.9%;涤纶切片40.49万吨,下降5.8%;合成纤维17.6万吨,增长0.6%;显示器266.66万台,增长90.5%;数码相机216.42万台。增长385.6%;笔记本电脑31.69万台,增长1225.9%;扫描仪391万台,增长690.5%;手机27.1万部。

  全市建筑行业在规范中发展,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筑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1.19%,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38.35%。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47.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81%;房屋竣工面积200.40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47.5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民资投入大幅增加,拉动经济增长明显。一批大型投资项目开始建设,鹰翔、恒力、盛虹等3个熔体直接纺项目投资都将达到15亿元左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0739万元,比上年增长50.81%,其中: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62403万元,下降17.07%%;城镇集体单位投资6558万元,下降16.95%;其他经济16078万元,下降67.80%;房地产开发投资53682万元,增长50.8%;农村集体投资188830万元,增长78.79%;私营经济投资650565万元,增长83.55%;城乡私人投资72363万元,增长10.52%。

  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永康路商业街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完成了体育馆广场、世纪大厦广场等一批绿地景观,苏嘉杭高速公路提前建成通车,新建和改建市镇公路49.6公里,220千伏目澜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兴桥输变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投资9.22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正式启动,运东水利大包围工程基本建成。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秩序良好,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9.49亿元。交通部门全年完成客运量266.13万人,客运周转量12694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8亿元,增长15.23%。公用通信能力提高。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8.9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7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1线。建成了吴江宽带IP城域网,宽带基础数据网已覆盖全市所有镇,电信因特网用户达3.99万户。

六、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住房装饰、汽车、餐饮等消费增长较快。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6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6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5176万元,增长12.14%;餐饮业零售额49178万元,增长39.85%;其他行业零售额5332万元,增长12.13%。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99个,年交易额184亿元,其中东方丝绸市场成交额达到148亿元,在全国百强商品批发市场中排名第9位。

  市场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4%,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99.6%,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0.2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的“导向经济”、“灵魂经济”,又有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86%,其中出口16.54亿美元,进口19.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51%和129.76%。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8.37%,比上年提高28.17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1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9%,高创电子、华宇电脑分别以3.4亿美元、2.7亿美元跻身2002年度江苏省出口额2亿美元以上大型企业的第八位和第九位。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引进外资方式,吸收外资大幅增长。全年新批“三资”项目249项,增资67项,新增合同外资16.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4%;注册外资7.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27%;实际到帐外资4.15亿美元,增长95.88%。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21项,合同外资3.31亿美元。至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19.4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4.9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7家在吴江投资。吴江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电子信息制造基地,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全国首家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开始向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62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35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8.27%和410.41%。年末在外劳务人员486人。

八、金融保险和旅游业

  金融部门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抓住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大力增加信贷的有效投入,金融运行出现强劲增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8.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1.8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7.81和38.72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74.95亿元,现金支出849.34亿元,现金净投放74.39亿元。商业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费收入3.98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42.07亿元。

  旅游业以同里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机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接待中外游客22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20%。

九、科技和教育事业

  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获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0项,其中工业91项,农业89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2家,其中有4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企业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继续提高。

  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通过了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验收,被国家教委确定为10个素质教育实验县(市)之一。全市小学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9.95%、99.11%;初中升高中比例为96.46%;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4.7%。南京邮电学院吴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建设。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新品不断,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镇两级图书馆藏书量达到63.8万册,在全国率先实现镇镇建成万册图书室,市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广播电视事业又有新发展,有线电视光缆18个镇实现全市联网,成为全省第三个有线电视联网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医疗卫生条件又有新的改善,市一、二、三院得到改造,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同里镇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27人,床位数1822张。体育事业有新发展,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了省运会体操竞赛项目。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得到全社会重视,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6.94万人,比上年减少897人;其中:非农业居民22.33万人,全年出生4791人,出生率为6.22‰;死亡5622人,死亡率为7.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6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1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1.60亿元,人均储蓄达1.47万元。劳动就业情况良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覆盖面不断扩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抗击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服务业的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对此,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