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7 3:02:38
作者:
杨学圣
来源:
2013年01月24日吴江新闻网-产业新闻
【字 号:
】
点击量:10099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之滨的江苏吴江,不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而且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今天的吴江大地,就涌现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从农村走来,从乡镇企业走来,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他领导着有近万名员工的江苏亨通集团;
他把亨通集团打造成为了中国的“线缆航母”;
他把亨通集团推进了世界线缆10强;
他连续8次随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多次出席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经济工作座谈会,是受邀次数最多的江苏民营企业家;
他,就是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振良。
他从农村走来
1976年,在经过应征体检和严格政审之后,崔根良成为了福建空军惠安场站的一名通信兵。入伍后的他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崔根良的立功事迹中这样写道:入伍不到一年,达到三年兵以上军事技术水平,荣立三等功。立功后的崔根良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结束五年的从军生涯,崔根良被安排到乡镇企业做过机修工、出纳员、技术员、推销员、副厂长、厂长,后来又到浙江承包了工厂。
1991年,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了七都农具厂,一个只有几百平方米厂房、几台老掉牙的设备、一台报废的铁炉的企业,同时伴随的还有120万元债务。通信兵出身的崔根良,对通信行业并不陌生,很想做通信电缆这个行当。同时,他也敏锐的察觉到,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经济也在加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须是信息先行。于是,他立即着手筹建了吴江七都通信电缆厂,这便是后来驰名全国的亨通集团前身。
当时国内许多知名电缆生产企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占据份额大。如何追上乃至超过他们?崔振良苦思冥想,理出了“起点要高,速度要快”的办厂思路。
他砍出了上任后的“三板斧”。
“借鸡生蛋”。1991年,面对自己建厂晚技术落后的问题,崔根良最后决定通过让对方参股和技术支持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力量。他找到江苏省通信线缆总厂,几次上门,诚心感动了对方。于是创造了“借鸡生蛋”的奇迹。这一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人才问题,企业当年投产就创利税87万元。
“借梯登高”。1992年,崔根良高瞻远瞩,决心再上一层楼,遂与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院合作,合资兴建长江光缆联合公司,产品一举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的空白。崔根良还谋划了一场震动业界的广州订货会,邀请了150家邮电单位参加订货,一举签下500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伴随着这一喜讯的是,吴江市光电通信线缆总厂正式成立。
“借船出海”。1993年,两眼盯着创新的崔根良要走出国门。电缆厂与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合资创办吴江妙都光缆有限公司,并从美、英、德、意等国引进几十台(套)先进生产流水线和检测仪器,使企业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到年底,电缆产量为121万对公里,年产值22966万元,光缆产量为4000芯公里,年产值1154万元;利润960万元,税金960万元,并为此后产品出口海外打开了窗口。
三年,仅仅三年时间,崔根良的电缆厂“三级跳”,走完了正常发展需要的10几年的路程,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提升。
他打造了中国的“线缆航母”
崔根良常说,企业要发展,创新是灵魂,科技创新是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就是为国家增添实力。
光棒的全称是光纤预制棒,它不但是光纤通信的核心高技术产品,而且是绝对的高附加值产品。过去,中国90%以上光棒依赖进口。正是这根“卡脖子”的棒,使中国广大光纤用户不得不承受高额的消费负担。
6年前,崔根良决心要上马光纤预制棒。他顶着专家院士们“研究光棒风险大”的告诫,接连几个月带队到世界各地考察。他说:“中国没有光棒将危及光通信产业健康发展,这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如何在世界上立足。”
2006年,崔根良力排众议,决定实施6亿元光棒研发项目。而此时,亨通对此是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切只能从零开始。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屡试屡败、屡败屡试,200多名研发人员在崔根良不断的鼓励下,反复冲刺着世界通信技术的顶峰。
终于,4年后的一天,崔根良接到了来自车间的喜报。当他亲眼看到亨通研制的第一根光棒时,他只说了一句:“今天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正是崔根良的果断决策,使亨通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封锁。
此后,亨通相继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设备、制造工艺及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从80毫米向120毫米、150毫米、180毫米、200毫米大口径及大长度预制棒及配套拉丝技术不断冲刺。目前,亨通光棒产能已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成功实现了向高端产业的转型,为我国光通信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使中国在全球光通信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从光纤、光棒全部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光纤,亨通将中国光纤市场的价格拉低了逾90%;随着光棒的研发成功,亨通再次将光纤价格拉低近40%,为中国百姓光纤到户创造了条件。
在亨通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碗口粗数米长的一根根光纤“玻璃”棒直立在一台台机器上,棒的下端,已经被“抽”出一根根细如头发丝十分之一的光纤。这一根根 “玻璃棒”上,已被深深刻上了中国印记。
2011年5月,省长李学勇在亨通考察时,称赞亨通是“江苏民营企业的骄傲”。
今年7月,解放军总装司令部向亨通发来嘉奖令,表彰亨通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本次对接任务中,亨通为测控网点设计提供了多个系列的光缆、尾纤等光通信及电缆产品,为载人交会对接提供了安全、稳定、高效的通信保障。
目前,FTTH抗弯曲高强度单模光纤产业化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风能发电、核电等特种电缆技改项目得到中央资金资助;国内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超高压及海缆生产线建成……近年来,亨通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一大批高科技产品“上天入地,钻山过海”,应用到航天、卫星发射、高铁线、高压输电网、石油平台、三峡大坝、首都大剧院等尖端领域和国家重点工程,已形成‘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的完整产业链,并实现由单个产业链向多个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发展。这一切,与崔根良的创新战略密不可分。
近年来,亨通先后组建了由两院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决策智囊团,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光电传输工程技术中心,并组建了3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研究生工作站;先后与上海电缆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集团23所、中国电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一批高校在项目研发及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