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方志简报 >> 吴江方志简报43

吴江方志简报43

2012/4/17 9:52: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4692

吴江方志简报


2012年第2期(总第四十三期)

       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245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在编纂实践中加强业务学习,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他人的编纂经验指导编纂实践,进一步提高编纂业务能力与志书编纂质量,本期《吴江方志简报》特转发几篇有关志书编纂工作的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解决志书中流水账式记述的几点思考

一、流水账记法的危害性

(一)改变地方志书“资料性文献”的性质。

胡乔木曾明确指出:“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编”;《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二条指出,地方志书是“资料性文献”。其内在价值就在于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而是一种对资料进行各种形式加工的创造性著述,如按年度将零散的资料用流水账记法整合起来形成志书的框架,这仅是完成了志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距志书的成稿尚有相当差距,根本体现不了志书的“资料性文献”性质,这只能是“年度资料汇集”。志书丧失了著述性的性质,就不是地方志书了。

(二)曲解了志书横排竖写的编纂原则。

《中国现代方志学》就“竖写”作了具体阐述,即“顺时记述,突出主线;横陈现状,展现全貌;选取典型,深化记述;找准切入点,避免重复。”流水账记法充其量只做到一年复一年的“顺时记述”和大事不漏的“横陈现状”,而事物的曲折发展过程和主线、代表事物性质的典型事例的深化记载、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记述均未能涉及。显然,按年份编写,一年又一年的记法是对横排竖写的曲解,也是对“纵不断线”原则的误解。

(三)使地方志书失去“五性”。

流水账记法不可取,它是志书编纂的大忌。采用这一记法将使志书失去可读性、科学性、著述性、规律性和整体性。要提高志稿质量,一定要摒弃流水账记法。

二、流水账记法的主要原因

流水账的记法是普遍存在的。粗粗统计一下,我市各单位上报的初稿,有50%的单位志稿中有此毛病,但这种毛病并非江都所特有的,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正式出版的志书也有类似的毛病,以《龙岩市志》(19882002)第十八篇“经济管理审计”章中第九节“内部审计”为例,该节先介绍“1988年,龙岩地区内部审计建立之初”,主要从事几种类型的审计,“随着内部机构增多,审计内容逐步扩展到”哪几类审计。接着写1989年、1993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等6个年份的内部审计,其内容一般只记两点:一是审计多少单位,用数字表示;二是纠正违纪金额多少。最后交待“2002年,内审机构虽然减少,但继续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这种记法是典型的流水账记法。而主要问题是未能深化记载事物发展的曲折过程;未能记载典型事例,缺典型的违纪单位、违纪手段、处理方法和先进单位、先进人物;未能写出各阶段内审重点、严重问题、预防和抵御措施,因而不能揭示出内在的规律性。

为什么二轮修志这种现象会相对普遍呢?就根源上找,有两个原因:一跟资料的价值有关。首轮修志时,资料虽少,但价值很高,有的资料相当珍贵,征集到手的资料大多是重要的、典型的,一般性的资料少,故首轮修志中流水账记法较少;二轮修志,断限虽10多年,但资料丰富,一般性资料多如牛毛,修志如不精选素材,就会造成典型资料淹没在一般资料的汪洋大海之中。造成流水账记法的第二个原因,跟修志人员的思想认识及业务水平有关。有些承编单位的主笔对资料必须精选认识不足,错误认识“纵不断线”,认为找到资料后,只要按照纲目中的节和目,将资料按时间顺序一年复一年地排列起来就是“纵不断线”,就可形成志稿雏形,这样做既省力省心,又能缩短编稿时间,走此“捷径”,就可很快完成修志任务,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编出的志稿,绝大部分成了流水账。

三、避免流水账记载的方法

(一)围绕主题精选资料,把握资料的全面性。

志稿的主题,集中反映在章、节或目的标题中,先要吃透纲目精神,把握其内涵与外延,然后精选具有开创性、标志性、代表性和时代之先、地方之最的资料,经过提炼、合并、重组,挤去“水分”,删掉常年不变的工作资料及与主题无关的牵强附会资料,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性。如《江都市志》“企业改革”一章,围绕“改革”这一主题选材,其中写到“资产重组”中的“拍卖”这个“目”:“20061226日,砖桥粮管所全部资产公开拍卖,拍卖底价125.6万元,经过157次竞价,185万元成交,资产增值率47.3%。创扬州地区粮食系统拍卖竞价轮次新高”。此目,材料精选得好,文字精炼,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有时代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避免了流水账记法。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书,必须全面精选围绕主题的资料,从自然到社会的各个门类资料必须齐全,正反两方面资料都要选择。从一项事业来看,既要反映成绩,也要记载失误;既要反映经验,也要记载教训;既要反映先进,也要记载落后;既要反映优势,也要记载劣势,防止片面性。正面资料是主流,应写详细,反面资料入志时,应着重记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人看到社会在曲折和矛盾中发展。

(二)精选完整资料,把握资料的系统性。

每一项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历史进程,即有发端、转折、终结三大环节。记述事物时,尽量做到系统性,要按三大环节分三步精选资料。

第一步,选好发端资料。根据内容需要,从规定的上限开始,记述事物发生的内因和外因,选择交待发生的原因或背景的资料,选择为什么从事这项事业、根据什么文件精神启动一项事业、或受到什么影响而从事这项工作等一系列资料作深度记载。

第二步,选好转折点资料。记载好转折点关键是选好典型材料,志书在叙述各项事业兴衰起伏的过程中运用典型资料,能增加记述深度。典型资料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能通过个性,反映共性;通过个别,反映全体,并能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步,选好终结的资料。一方面选好事物终止的有关资料;另一方面,选好志书下限时的事物发展的现状资料,或选反映事物发展的影响、成就和地位的资料。

例:江都“工商行政管理”一章,有“消费者权益保护”一节,下设“组建机构”、“指导维权”和“受理投诉”三个目,根据事物发展的三大环节设置,第一、第二两个目,反映第一环节“事物发端”。选择的资料解决了几个问题:根据什么精神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什么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如何引导经营者和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第三目的前面一部分,反映第二环节“事物转折”。用江都商城设三级和解员调解纠纷作典型事例给人印象深刻。志稿记述如下:“在江都商城,建立了由20名和解员组成的柜组、商场、商城三级协商和解网络。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如果发生消费争执,首先由设在柜组的第三级和解员进行和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则进入商场第二级和解;如果调解仍不成功,再进入商城第一级和解,同时规定,如果消费争议无理由,却进入上一级和解程序,将追究下一级和解员与所在部门的责任。2006年,江都商城共发生消费争议373起,大多数在第三级和解程序就实现和解,只有18起进入第一级和解程序,且没有一起争议出门”。第三目后面一部分反映第三环节“事物终结”。选了两方面资料反映结局。记述如下:“2006年底,江都商城已连续两年实现全年服务‘零投诉’,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诚信单位’”;“在(江都)市内,自协商和解点建立以来,市消协接受的投诉总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由消费者协会直接受理调处的消费争议权有500多起,比上年下降80%。”

以上两点做法,可基本避免流水账的记法,当然方法还不止这些,还涉及到编写的技巧和文字功底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修志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扬州史志办公室)

 

浅谈续志中大事记的编纂方法

大事记作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志的“纲”,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脉络。它将志书记述年份即时间断限内一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按时间顺序加以简要记载,使读者对志书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概括地了解,具有独特的大事提示性,内容要点的便览性和依日期顺序的检索性。本文结合编纂《张家港市志》“大事记”的实践,就大事记在志书中所起的作用和续志中如何选择、编写大事记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正确定位大事记的作用

大事记作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它有三方面的作用:

其一,大事记以时系事,通贯古今,是全志之纲。因地方志是按照事物的属性分门别类记述的,一般分建置、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篇章,但缺少一条纵贯线,如黄炎培所言:“一般方志,偏于横剖,而缺于纵贯。”大事记则正好弥补了方志的之一缺陷。大事记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事,有一条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给人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

其二,便于检索,方便读者。因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载一地的大事要事,既是一地历史的缩影,又是整部志书的提要,还是读者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一部志书洋洋百万言,多数人不可能去详细阅读或在短时间内通读完,想要对某地有个大致了解,看大事记足矣。或者说用志者想要查检有关资料,先查找大事记,再按图索骥,可节约时间,也可解决重要现实问题。

其三,大事记纵向概括记述一地大事,与横排的正文内容互为补充、互为详略。因为在编纂志书中,有些事物因为内容少、时间跨度短或不好归类、难在适当的正文内容中记述,但其又是确实发生的并对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具有较高资料性和价值,大事记将其收录,避免缺漏。例如:张家港市境内发生的奇异自然现象或奇人异事,如19951219日,一市民在香山丛林中捕获1只十分罕见的非禽类动物,形似猫头鹰,脸像猴子,性情十分凶猛。这样的内容正文中不可能设专章加以记述,只有大事记可使其不被遗漏。

二、合理确定大事记的标准

大事记时贯古今,事涉百科,在编写中容易出现滥收或者漏收的现象,合理确定大事记的标准,是编好大事记的关键。那么,何谓大事,其标准是什么呢?关于大事记的收录标准问题,在首轮修志就成为方志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1986年在山西太原还专门召开全国十省(区)省志大事记研讨会,与会代表对大事记的标准范围作了研讨,认为其范围主要包括:行政区划的变革及主要的机构的增撤,重大决策会议的召开,主要法令、文告的颁行,重大政治事件,著名战役与战略行动,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及变动,重大的经济、文告的颁行、重大政治事件,著名战役与战略行动,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及变动,重大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成就及其变化,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主要物产的盛衰,文物物品的发掘与重要名胜古迹的兴废,重大的生态变化、重大的涉外事件等等。首轮修志“大事记”的编写基本上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选择和取舍的。

那么续志是否还以此为标准呢?笔者认为首轮修志的收录标准,一些基本的事项仍具参考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大事已经不存在了,如著名的战役与战略行动等。同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色和烙印,应是大事反映的重点。续志反映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对于张家港市来说,续志反映的是张家港撤县建市的20年,经过20年的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张家港市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单一到全面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到“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的历史性巨变;实现了由温饱水平到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继而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因此我们在大事记收录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侧重。笔者认为收录过程中主要应该侧重三大类大事。

第一类是在20年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事后影响较久的大事,包括决定张家港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例如198612月,张家港市撤县建市。明确张家港市成立以后,要贯彻“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方针,逐步把张家港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从此张家港的发展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953月和10月,江苏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经验交流会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先后在张家港市召开。张家港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成功实践,把推向了时代前沿。19955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专程到张家港市视察工作,并为张家港精神题词。这些都是张家港发展历史中的大事,一定要收录。

第二类是在20年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事,某件新事的发端、首次出现的新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当代新生事物多之又多,开始可能属于个别现象、小事一件,但是能预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向,生命力很强,就应该收录。例如:张家港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张家港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成立等等。

第三类是虽然不具备全局性和持久性,但具有重要影响面的要事。例如:一些重大的交通、火灾、企业生产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以及重大社会治安、刑事和经济案件等。20043281955分,常熟王庄境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张家港市苏汽长途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一辆载有梁丰高级中学高一(8)班40多名师生的大巴车在常熟市王庄境内撞入路边吴越印染有限公司门位值班室,造成9人死亡,24人受伤。这次交通事故在当时的张家港,甚至在苏州地区影响都很大,次年国家教育部发文,取消各地学校一切形式的春游活动。

第四类是民众普遍关心,和百姓生活有关,百姓感兴趣的事。例如张家港市出现的日环食现象、境内发生的地震等等。

总之,续志记述的大事,应是本地区各方面发生的具有重要价值、显著标志、巨大作用和广泛影响的事件。其衡量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是看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或与同类事物相比中,有无重大的、典型的、特别的、新奇的任一特征或兼而有之。《张家港市志》“大事记”收录标准涵盖了包括建制和镇区的重要变动、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机构设置、重要的改革举措、领导干部任免、外事和对外开放活动、国家级先进城市创建、授予张家港市的国家级荣誉和国家表彰的突出的先进集体等19条标准。有了以上标准,收录大事记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基本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确立了标准,并不等于对号入座,墨守成规。因为一方面,大事记的收录标准只能针对一些比较集中和明确的项目确立,对许多零散的、个别的事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由于受时代和地域的不同,标准不尽相同。即使是相同性质的事件,在不同时期对其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选取大事记的标准要有全局性、历史性的眼光反复权衡、灵活掌握标准,尽量排除时间与认识的局限,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新事不丢、小事不录。

同时,要突出年份或小阶段大事特点。适当考虑各年份,条目数相对均等,但不能绝对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各年代各类别大事应多则多、应少则少。例如1995年,对于张家港市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张家港开始被全国打响知名度并被推为全国典型的关键年,这一年中央领导到市视察次数最多,市委市政府动作最大,出台的政策的最多,这一年就要适当增加条目数和篇幅。

三、正确记述大事记的要素

大事记要求内容全而实,文字简而明,表述上简明扼要、高度概括。能用几个字或二三十字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必铺开记述,“宜粗不宜细”。既要体现史实的核心内容、主要特征、又要简要精练、不缺要素。简要不是简单,而是要找准纪事的角度,凸现大事的本质,让人一目了然。

1.关于重要会议,应包括时间、名称、地点、出席的重要人物、主要人物等要素。人大、政协的换届会议,无疑是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应记述会议的重要事项(包括依法选举产生的正职领导人)。至于人大、政协的一般例会可以简记或不记,重要会议要突出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通过实施的地方法规、重要人事任免等要素。国家和省在本地召开的各类会议选入大事记,应突出记述与张家港市关联的重要内容,如作典型介绍、推广经验、现场观摩学习等重要要素。

2.关于领导视察活动,应包括时间、职务、陪同人员、视察地点、慰问对象、重要评价、题词等。对于一般性的视察活动,只收录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见以及重大影响的。对在临近年份多次视察的领导,原则上只收录一次。如“198861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视察张家港市。上午,芮杏文一行考察了妙桥镇欧桥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参观了欧桥精纺厂,又视察了塘桥镇化纤纺织厂。下午,芮杏文一行考察了锦丰玻璃厂和沙洲钢铁厂。在沙洲钢铁厂,芮杏文参观了生产车间和工人文化娱乐场所。随后,芮杏文到沙洲职业工学院参观,并挥毫题词。在工业品展览馆,芮杏文对张家港市乡镇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表示赞赏。晚上,芮杏文听取了苏州市委书记高德正和张家港市委书记王振明的工作汇报。芮杏文充分肯定苏州市及张家港市取得的成绩,对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表示赞赏。同时,对深化改革,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外贸产品的竞争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段洋洋洒洒百语言,可谓翔实,但是作为大事记,却明显过于冗长,要素太过繁复。

3.关于重大项目建设,应包括时间、名称、投资单位、投资额、主要产品等要素。按照大事记的编写体例,凡过程中比较集中、头绪比较复杂的事件,应以工程竣工之日列条,采取纪事本末体加以记述。如:重大的工程建设,是大事记里常见的内容。20041014日,苏虞张一级公路正式通车,这一条,十个字就高度浓缩了一件跨区域公路建设的大事,可谓精炼到家了,但是这项工程何时开工、投资多少、里程多少等重要史实信息缺失。记载不完整,信息就会不准确,其功能价值就会削弱。失去重要价值要素的大事,记述再怎么精炼也是一大遗憾。

4.关于荣誉获奖,应包括时间、获奖单位(作品、个人等)、授奖部门、荣誉名称、级别等要素。

5.同时,对入选大事的史实核实把关,确保大事记质量的关键环节。表述方面力求真实、准确。如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要素,要认真细致核实。一些提法和评价定性词语,尤其涉及到政策性、时代性和用到“首个”、“最大”、“全国第一”之类的,更应严谨真实、有据可证,切不可有半点虚假夸大,要经得住当代人的检验。大事记在编审完稿前,还需再把一次准确关,与总纂后的志书主体部分相关内容比照核对,避免前后记述矛盾,或有明显出入。

四、关于大事记的形式

《张家港市志》“大事记”采取的是编年体为主的形式。编年体以年代为经,事件为纬,“系日月以为次,列岁时以相续”,记人叙事简明扼要。大事记在全书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具体内容可以到正文中去查询。而纪事本末体一般只能记述特大事件,它适用于编写大范围、高层次的志书大事记或者大事记专著。但在行文中,对其中一些持续时间较长或是需要表述因果关系的重大事件,可以采用本末体加以记述,交代始末,以避免事件首尾分离的现象。同时,即使是本末体也要把握条目的内容,也不能过于繁复,篇幅过长。

编写大事记要语言精炼、言简意赅。表述上简明扼要、高度概括。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要素要尽量齐全,同时又要注意“简洁凝练惜墨如金”。大事记要与志书行文一致,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语言结构要合理,表述要准确、明确,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

至于大事记的编排位置,首轮修志一般放在志首,纵向贯穿全书各门类。已故方志专家董一博也认为:“大事记放在志书的前面比较好,因为它是志书的编年纪事之经,先有了经,然后才能编纬。”《张家港市志》的“大事记”置于卷首,在总述之后。总述与大事记一横一纵,共同起到总揽全志的作用。(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公室)

大事记评审中常见问题浅析

内容提要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笔者评审镇志、专业志(部门志)大事记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正确把握入志门槛,记述不够完整,有漏缺或前后不一的地方,相关的几件大事没有运用纪事本末体记述、不相关的几件大事记成一条大事以及等问题,提出了要把大事记述规范尽可能把握以下六条:一是选择大事要大要新要准要全,二是真实可信,三是观点正确,四是记述合体,五是表述精准,六是行文一致。

吴江市二轮修志于20069月全面启动,按照“全面启动、顺利推进、圆满完成”的“三步走”方案,有序地向前推进。至今已过去5个年头了,许多镇志、专业志(部门志)都进入了评审阶段。大事记是一部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读者快速了解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部门)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大事记写得规范与否关乎到一部志书的质量。在笔者评审过的镇志、专业志(部门志)的大事记中,不规范之处还是颇多,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一、不能正确把握入志门槛

编写大事记的难点是难以把握收录标准。古人提出过5条标准,即“大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非此五者则否”。首轮修志提出过三原则即“大事突出,新事不丢,要事不漏”,还有人提出“五条标准”,即对历史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有关国计民生的事件,重大的自然变动,重要的新事物出现或旧事物衰亡以及重大的发明创造。可是一些志书都不能正确把握大事入志的门槛。这中间又分几种情况:

(一)入志门槛太低。

在具体的评审中,笔者发现有些志书入志门槛太低。例如《松陵镇志》中有一条大事 “528日,松陵镇财政所沈建明被评为苏州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这一条大事中评优写到了苏州市这个级别,级别似乎太低,而且即使到苏州市这个级别,那么还有统一的问题,被评为苏州市的先进人物不仅仅是“沈建明”,为什么只写他而不写其他人?像《桃源镇志》中也有类似问题“1984330日,徐州市局级领导和公社领导”。这里把参观者的级别限定到地级市门槛有点低,即使定到地级市,那也不能厚此薄彼,只写徐州市而不写其他市。像《吴江市旅游志》的大事中也有门槛太低的问题,试举一例“32日,苏州市旅游工作会议在吴江召开。六县(市)旅游局局长,各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经理出席会议”,这件大事记记录了市旅游局的常规工作,而且级别太低。

(二)热衷于将发生在全国和上级地区的大事记入本级志书。

《吴江市电力志》中把“民国34815日日军投降”这类大事也录入,这的确是大事,但属于国家大事,虽对本行业有影响,但这些全要写进去大事的范畴显得太宽泛。《桃源镇志》中有一条大事“7月,毛主席《六·二六》指示指出‘把医疗卫生工作放到农村去。部分大队办起了医疗点,公社医院的医生下大队医疗点工作’”。这条大事主要写了毛泽东的指示,那应该是国家大事。像这样的大事如果要放入《桃源镇志》,那么重点应该要写桃源镇根据毛泽《六·二六》指示,桃源哪些大队办起了医疗点,哪些公社医院的医生开始下大队医疗点工作,这才是《桃源镇志》的大事。所以在镇志、专业志(部门志)、村志中,引起本地或本行业(部门)重要变化的国家和上级地区的政策、指示才写,而且写的重点也是政策、指示颁布后本地、本行业(本部门)有哪些举动和变化,否则就成了全国和上级地区的大事了。

(三)传说的内容不能入志。

例如《桃源镇志》把“集贤馆”、“孝思庵”的传说都写进大事记。大事记是对客观史实的叙述,无论是时间、地点、人物,还是事情的始末,必须核实出处,真正做到确凿无疑,传说决不能入志。

(四)与本地、本行业(本部门)无关的事不能记入大事记。

《桃源镇志》有这样一条大事“由七都吴娄10队试点,逐步推行分组联产责任制,至1979年底,农村多种形式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条写了与桃源无关的七都情况,如果作为《吴江县志》的大事记没问题,可作为《桃源镇志》的大事记就大有问题。读者从这条上看不出桃源什么时候实行联产责任制。要作为大事写入《桃源镇志》,就要写桃源什么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另外《桃源镇志》中有一条大事“宋代,绍兴六年六月乙己严墓、震泽区域发生4.5级地震”,这里完全可以把与桃源无关的震泽删去。《桃源镇志》还有这一条大事“各地组织民工到太仓先参加浚浏河工程”,这里的各地是否包括桃源?如果桃源组织民工去参加浚浏河工程就作为一条大事记一下,如果桃源没有参加则应毫不留情地删去。

二、记述不够完整

大事记一条只记一件事,整条大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全,语言要言简意赅。笔者在志书评审中发现记述不够完整有两方面情况:

(一)缺少时间、地点或人物。

《吴江市旅游志》有“后梁乾化元年,是年,在吴淞江源头建南北两城。后南城废,北城即为松陵镇”这样一条大事,读者可能会想知道究竟是谁建的,这一条缺少人物。后来通过查实后这一条完全可以写完整“后梁乾化元年,吴越王钱鏐命司马福在吴淞江源头建南北两城。后南城废,北城即为松陵镇”。《吴江市旅游志》中 “20021012日,首届中国庙港太湖螃蟹节举行”这一条大事缺少地点。另外在一些志书中有些大事更是交代得模糊不清,例如“13日,召开市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作会议”,读者看到这件大事有很多疑问:谁在召开,在哪里召开,哪一级召开,这就是地点、事件都没有交代清楚。

(二)在叙述事件时,只记其因未见其果或只记其果未见其因。

《松陵镇志》有一条大事“824日,八坼公社上报省先进集体:八坼公社、八坼公社农科站;上报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胡开仁、夏粉娜、张国祥。”现在读者只知道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上报了,但有没有评上呢,在这条大事中只有其因却不见其果,下面也没有相应的大事补充交代。

《松陵镇志》有这么两条大事“826日,《苏州日报》刊登松陵白龙桥村农民凌春华、凌华、凌峰勇擒杀人犯的事迹”与“99日,中共吴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松陵凌春华、凌华、凌峰勇擒杀人犯的英勇事迹,并给予凌春华记一等功一次,奖励人民币1500元;给予凌华、凌峰各记三等功一次,奖励人民币500元”。这两条大事记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可用纪事本末体来写,还有个问题就是只记其果未见其因。凌春华、凌华、凌峰勇三人擒杀人犯算大事,但未记,而且这一条其实就是苏州日报刊登与吴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的原因。正确的写法,可以按照纪事本末体的写法,把他们擒杀人犯,苏州日报刊登,吴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合起来写成一条大事。

《松陵镇志》还有这一类的问题“1116日,县委、县政府表彰八坼石铁村党支部委员张东京等干部群众奋不顾身擒获盗窃爆炸犯罪分子,为张东京记一等功。”读者看了这条大事,一定会想了解张东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擒获爆炸犯罪分子的,但大事记里找不到。这一条大事应该把张东京擒获爆炸犯罪分子与受表彰用纪事本末体合成一条大事来写。

上面的这几条大事还可以说是把大事记成小事,把小事记成大事,表彰这件事与擒获犯罪分子这件事相比,表彰这件事算小事,擒获犯罪分子这件事才算大事。

《吴江市教育志》中也有这样的问题 “200691日,江苏省震泽中学城区校举行落成启用仪式。”这里不记学校落成而记启用仪式,也是把大事记成小事,把小事记成大事。

三、大事记有漏缺或前后不一的地方

大事记上记的内容,各篇章中一般都有翔实的记载。大事记只是把志书中重大史事从各门类中集中起来,依时序扼要叙述而已。所以大事记是从纵向梳理了志书重大内容,使之条理、鲜明,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在志书的纂写过程中,一定要对大事记和各个篇章进行前后核实,否则很容易出现漏缺或前后不一的情况。

在《松陵镇志》中有一条大事 “1964717日,第二次人口普查报告:八坼公社6455户,24696人,男性12449人,占50.41%。其中,农村5566户,21262人;市镇614户,2363人;水上流动户口5户,17人;农场222户,726人;苗圃48户,328人”。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1964年举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为什么只有八坼公社的人口普查,却没有该志中还应该写到的松陵镇、湖滨乡两个地方的情况呢?翻查这一年的大事没有任何一个字的记叙。而在正文第86页,却发现有松陵镇、湖滨乡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情况的记述。另外第86页正文表格中“八坼公社合计24697人,男性12455人”,与大事记记载的数据不吻合。这也是大事记与正文各篇章没有前后核实,才出现这种漏缺及前后不一的情况。

《松陵镇志》中还有这样一条大事 “200584日,松陵一中初、高中分离,高中独立建制,命名为‘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初中沿用原校名‘吴江市松陵第一中学’”。这一条大事与正文一对照,发现正文里是这么记述的“20048月下旬,高中部全部搬迁新校区(松陵镇流虹西路757),与松陵第一中学初中部完全分离,定校名为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20058月,松陵镇高级中学被批准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松陵第一中学初中部更校名为松陵第一中学校。”大事记与正文的表述在时间、校名两方面都出现了前后不一的问题。

《吴江市旅游志》有这样两条大事,“清道光年间(18211850) 期间,徐氏建师俭堂。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自苏()南进,占领吴江全境,师俭堂毁于兵燹。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1864)间,徐汝福(徐氏第五代)重建宅第,沿用师俭堂之名。”与“同治三年(1864是年,震泽望族徐汝福建造师俭堂”这两条大事不但重复,而且在重建时间上说法不统一。在前一条中徐汝福(徐氏第五代)重建宅第是在同治二年至三年,而后一条徐汝福建造师俭堂是在同治三年,时间不一致。这里不但要删去第二条大事,还要核实一下重建时间。

在许多志书的大事记中漏缺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有些年份大事很少甚至没有。《吴江市人事志》中1950年、1951年、1952年等只有一条大事,1953年、1961年、1964年一条大事也没有记录。《桃源镇志》中1952年、1973年、1977年、1989年也只有一件大事,1960年一件大事也没有,这些都是资料有所漏缺。

四、相关的几件大事没有用纪事本末体记述,不相关的几件大事记成一条大事

有些志书在凡例中说明: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可是在大事记中相关的大事并未用纪事本末体来写。

《吴江市人事志》中“19931月,《人才》报创刊”与“200312月,《人才》报停刊,总出121期”这两条相关的大事完全可以用纪事本末体来记:19931月,《人才》报创刊。至200312月,该报停刊,总出121期。在《吴江市旅游志》中写文昌阁的始建与重修就是采用纪事本末体写成一条大事,而垂虹桥、慈云寺塔、禹迹桥、平望小九华寺、华严塔、先蚕祠、王锡阐墓等许多景点的始建与重建都没有放在一条大事中来记,适当运用纪事本末体,可以避免情况过于零散。

而有些志书却把同一天或同一年发生的毫不相关的两件大事记成了一条大事。《松陵镇志》有这样一条大事 “1229日,江兴大桥建成通车。吴江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落成”。这里写的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所以应分开来写成两条。

另外大事记中除了以上四方面问题,还有很多常见的一些小问题:一是表达不够清楚明了,带有评说、作者观点,使用形容词汇;二是通篇大事记的文风和记述规范不一致,尤其是记述相类似的事件时,没有注意前后表述相同;三是没有采用规范的语体文,使用了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头语等;四是记述中所涉及的机构名称,首次出现时没使用全称,以后重复出现时使用不规范的简称;五是行文中夹写计量单位符号,物理、数学符号,化学分子或其他符号;六是有些地方用了第一人称,标点符号、荣誉名称、职务名称、时间表述、排列格式不够规范等问题。

大事记为全志之经,是纵述史实的最突出的反映,它可以起到资料提纲和索引作用。因此一部志书的大事记记述一定要规范,尽可能把握以下六条:一是选择大事要大要新要准要全,二是真实可信,三是观点正确,四是记述合体,五是表述精准,六是行文一致。(吴江市地方志志办公室)

志稿总纂方式方法

201121718日,苏州市志办在苏州高新区召开《苏州市高新区虎丘区志》评审会,标致着苏州下辖的五市四区的志稿今年全面进入总纂和磨稿阶段。笔者有幸参与了志稿评审会,就高新区目前的志稿及与会修志同仁的点评质量,促使我撰写本文,冀希全面提高志稿总纂质量。

一部志书的编纂,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组建总纂班子

针对各责编上报的初稿进行整合,根据纲目一一核对志稿内容是否缺漏,如有缺漏及时补充完整。

二、撰写总纂方案

总纂班子应根据地情实际逐卷、逐章列出志书编纂重点内容,注入每卷每章的“志魂”,并形成书面的总纂方案下发给总纂班子。

三、总纂方法

1、严体例

体例包括结构、体裁、断限、记述方法、行文规定等方面。严体例的实质就是要坚持横排竖写,以横为主,纵横交错,融汇贯通的原则。篇目是体例的一个重要方面,一部方志的总纂阶段主要是对篇目、记述方法及文辞的加工修改。关于篇目,一是要审查领属关系,看章与章、节与节之间这种平级关系是否并列,章节目的领属关系是否得当。二是要审查排列次序是否互相联系,有机结合,顺理成章,逻辑严密。三是戒除繁杂层次。一部县(区)志设章、节、目,至多到子目足矣。切不可子目之下设细目,细目之下设微目。四是审核标目名称。标目概念要准确,文字要简练,要尽可能用名词、主谓词组标目,而不要用定语、表语、形容词等多余的成分。关于编写方法,此不赘述,但要注意化文为史,纵述事实,不能只是抄录文件,照录设附;要寓意于事,坚持用事实说话,不要空泛的议论。要纵述历史,反映事物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呈现事物发展的兴衰起伏,不要排年记事,写成流水帐;要点面结合,不要见木不见林或见林不见木。志书行文,务求规范、统一,使众人之作如出一人之手。

2、正文风

众手修志,文风不一,经过总纂达到统一是总纂者的主要任务。方志文风要求朴实、简洁、严谨、流畅,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要实现这一要求,关键是要严守志体章法,坚持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戒总结报告式、教材讲义式、新闻报道式、笔记散文式、评议论说式,等等。总纂时要删除空话、套话、通用话、解释话、推论话;换掉文白夹杂句、旧志遗风句、口语句;除去“我”、“咱”、“我们”第一人称的词和“如”、“若”、“如果”、“假如”等假设词,慎用形容词、副词和“能”、“能够”、“可”、“可以”、“应”、“应当”、“须”、“必须”、“要”、“当”等能愿动词;慎用简称和笼统之词。文风还有一个个人风格问题,每个人写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地方志记述,本是“众手成志”,手之高低有别,笔之轻重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劣势。文如其人,风格不一。总纂时要通过主编之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一些过于悬殊的差距,力达文风统一。

3、抠文辞

“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事必藉文而传,故良史莫不工文。”(章学诚:《文史通义?史法》)方志和史书一样,“义”不可不重,“事”不可不具,而“文”亦不可不工。《方志丛谈?谈文辞》说:“因为史、志的思想性要用具体的事实来体现。而事实又必须凭文辞才能表达。在此,事理有如大鹏之身,文辞有如大鹏之翼,没有‘可以运垂天上云’的羽翼,就不足以托起‘大鹏千里之身’,所以,良史、志家莫不重义、具事和工文。”好的文章能使人“三复忘疲,百遍无厌”。文之工拙,关系着志书的质量和传世。总纂治志,要注意志书语言文字的简明、流畅、准确、博雅,还要注意生动乃至文采斐然,引人人胜。一般说来,序、跋、传、状、述对文笔的生动性要求颇高,能文采斐然更好。但志书对文采的要求不同于文学作品,层次更高,更难掌握。《史通?叙事》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志书要“文而不丽”,不华藻,没有浮文虚语,但又“质而非野”,不鄙俗,因此,还要注意志文的雅重。

4、核资料

总纂阶段要对所记述的史事、人物、数据等进行再一次的复核,以实实在在成为“信史”。对从哪些方面着眼、哪些方面人手,张伯龄在《志稿修改与总纂》一书提出“十二核”,是极为全面的。一是核背景。背景对人物和事件往往起着影响作用。背景不同,人物和事件的发展方向就可能是另一种情况。总纂时决不可忽视对背景资料的核查。二是核史事。所记述的事必须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核对,决不能存在半点的疏忽,以确保记述史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核范围。事物和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会涉及一定的范围(或规模),在范围(或规模)记述上夸大或缩小、超越或不及,都会影响志书资料的可信性。这种范围是多方面的,有空间范围,有时间范围,也有属性范围等等。核对范围是十分必要的。四是核分寸。分寸是否适当,关系到对事物和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是否正确的问题,也关系到是否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问题,分寸把握不当,也难取得读者的信赖。五是核时间。核时间要核对与大背景相关的时间;核对同一史事各专志记述的时间是否一致;核对史事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上可能出现的差错;核对农历和公历对应时出现的错误。六是核地点。核地点要注意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件发生地点混淆的现象,核对异地同名的混淆,核对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名称混淆。七是核人物。为了准确地表述人物,要认真核对同名同姓的人物,严防张冠李戴。八是核身份。志稿中写到一个人物,总会介绍他的身份。但人的一生,身份是变化的,有的还变化得很快,或青云直上,或一落千丈,什么情况都有。志稿所记,一定要注意阶段性,要符合其人其事彼时彼地的实际情况。九是核名称。名称和身份是两回事,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点。名称适用于人、事、物,身份只适用于人。对那些用于人外的名称,要注意核实。十是核数字。数字差错,是志稿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数字出现差错,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一表之内子数与母数不相符合,有的精确度取舍不一,有的统计口径不同造成数字不同,还有的是笔下之误,也有的是打印、抄写之误等都要认真核查。十一是核算法。关于数字上的差错,还有一种是属于计算方法上的错误。计算方法上不正确,就会出现差错,因此,要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十二是核引文。编修史志,有一部分资料来源于旧方志或过去的书刊、档案等文献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要注意校勘,以免误用,引用这些资料的原文,要忠于原作,不能随意纂改和主观臆断。对确系差错的要加注括孤注上正确的。

5、断详略

“详”与“略”主要表现在古、今、远、近的记述内容上,详略的标准是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民族的团结统一服务。所谓详今,并不意味着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事物,事无巨细都要记载。特别要注意的是共和国建立后的资料丰富,应当认真加以选择,否则,就会丢掉精华而载人无用之材;所谓略古,也不意味着“凡古均略”。对一些好不容易搜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不仅不能略,反应详记。“详”与“略”不能绝对化,要针对一些具体事物灵活掌握,宜详则详,宜略则略。在志稿总纂时,要特别注意正确地决断详略,对于近、现代的资料,要大胆地删繁就简;对于古代、近代有价值的资料漏记,或记述不当,以致当详不详、失之过略的,要补充翔实;对于记述方法取此详彼略互为照应的方法,融汇贯通,浑然一体。使读者一册志书在手,一方之历史与现状昭然纸上

6、决取舍

总纂要使志稿的质量产生一次飞跃,精选资料,严谨取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基本要领有四。一是删繁就简;志书繁简的真谛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志体是否严谨科学,内容是否翔实,表述是否简洁。刘知几把“简而且详,疏而不漏”(刘知几:《史通?文书》)作为写记事文的标准,清方志学家洪亮吉在《泾县志?序》中说:“一方之志,苟简不可,滥收亦不可。”这都是要求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记述内容丰富的史实。所以在总纂志稿时,应大胆地删繁就简,做到文约事丰。二是去同存异。总纂时要善于去掉那些“各地皆然”的东西,保存唯我独有、唯我不同、唯我之最的资料。三是去芜存菁。消极的东西,无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无助于民族的团结统一,总纂中决不可使它有立锥之地。除掉杂草,去其糟粕,使之内容健康,应为总纂当要之责。四是增补要义。总纂并不是一味的压缩,还有责任增添重要的内容,充实关键性资料,吸取多方面养料,拾遗补缺。不能“尽米下锅”。要做到大者不丢,要者不漏,奇异有记,独特必有。

7、理交叉

交叉重复在方志中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和渗透,难以截然分开,所以各专志、各章节之间,必然要出现交叉关系,加上方志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法,且又是众手成志,更增加了这方面的矛盾。这个矛盾如处理不好,至关志书质量。交叉重复一般表现在:概述与各专志、大事记与各专志、人物志与各专志、科技志与经济各专志等方面。如何处理这些交叉的方方面面,是许多从事理论研究和方志编修者不断探索的问题。集诸家之见,大致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严守疆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地域界;一个是行业界。因为志书是记述本地域内自然与社会、历史及现状,所以,不属本地域内的事物,就不是本地方志应该记述的范围(不管它在历史上是否隶属本地)。严守行业界,一些事业的隶属关系在志书断限期之前已发生了转移,那么,原行业志一般不再记述。二是分类归并。要明确整部志书是一个整体,同一类事物尽量归到一个专志(篇、章)之中,打破谁管谁写的框框,体现志书的整体性与科学性。三是详略有别。志书谋篇立章不应该破坏其整体性,共同相关的事物交叉,应明确主次关系,此详彼略,详略互补,互参互见。四是各有侧重。志书总纂中,一些交叉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些不同的专志或篇、章中出现的相关事物,要选择好记述角度,主从不能相混。万不得已,个别重复是允许存在的。

四、验收出版前做好志稿的“三通”。

“三通”。一通为:即志稿记述主体的每一节的记述要“竖通,也就是“事以归类、类为一志,依时记述、按类编修,领属得当、层次分明”。二通为:卷与卷或章与章之间要互为“横通”,也就是每卷或每章在选择历史重要转折年份要一致,志书中的相关数据才能体现横通。比如,政治部类的开放政策或地方决策与经济部类的经济高速发展之间要达到“横通”,再如,人口篇中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引进与经济部类的产业发展之间要达到“横通”。横通的层面越多,志书的整体性也就越强。三通为:上下之间的“贯通”,即志首的概述或综述,卷下的无题序,节下的引言与专志之间要达到全面“贯通”。(昆山市地方志办公室

试谈史志中无题小述之撰写

一本志书,字数少的有四五十万,多的则超过百万,大多要分出若干编、章。每部志书,除各编专志之前有《概述》外,每一专志的标题之后,一般亦都要写一小段小述,以简要介绍是编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而每章每节标题之后,亦大多要写上一段文字,或介绍是章是节所载事情之发展变化,或领起下边所叙之事等等。这种文字,一般称作无题小述。怎样撰写无题小述,这是第二轮编志中编撰人员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下面谈的仅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不到之处,企望方家指正。

编章标题后的无题小述,亦可称作导语,有导引下文的作用。写好编章标题后的无题小述,历来为编志工作者所重视。一段写得好的无题小述,可以让读者从简单的叙述中,了解编章中所要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知道编章中所要介绍的大体内容,能起到导引读者阅读的作用。编章标题后的无题小述,又是志书整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叙述章中或节中无法叙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补足章节中没能谈及的事物变化规迹,从而使全编全章内容完整,使所述事物发生发展轮廓明了,脉络清楚。作为无题小述,在编章标题后适当写上几句,还可使整个编章显得行文顺畅、结构严谨,题文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读志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志书的部分编章节下均无小述,把几个标题叠在一起,总感到有些突兀,有些不够自然。所以,写好无题小述,是志书编撰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能否编出一本高质量志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说到撰写无题小述,许多人都会感到为难。其主要难点是到底该写些什么。这“到底该写些什么”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使我们想要下笔,又举笔难下。

其实,只要多看一些志书,多研究一下已有志书中有关无题小述的写法,这一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例如《常熟市志》一书的编章节题后,就写了许多无题小述。这些无题小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对编中所要记述的事物发展情况,作一简略的介绍,让读者对全篇内容先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如《常熟市志第八编〈交通〉》,就介绍了常熟因滨江近湖,河湖密布,旧时以水上航运为主,到民国24年(1935年)建了公路,才始有现代化的陆上运输。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公路、航道、桥梁、港口得到次第建设,交通运输事业才日益壮大,迅猛发展。二是概要介绍编中事物在建国前一定历史阶段的和以后的沿革变化。这种小述,常出现在未设沿革章节的编中,以述代章,用于补足章节中未能记述但又应该介绍的内容,从而使全编内容显得完整、全面。如《常熟市志第四编〈农业〉》,其从谢桥地区出土炭化谷粒说起,介绍了常熟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发展情况,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通过这些介绍,使读者对常熟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三是对是编章节中不加记述的情况作一些简要介绍,以对全编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让读者通过阅读,对事物的轮廓有个大体的了解。如《常熟市志第二编〈自然环境〉》,就记述了常熟的大体方位、范围、面积以及境内地貌的总体状况,文字简洁,却是第二编整体的有机有机部分,不可或缺。四是对章节中所要记述的事物先来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从而引起下文。如《常熟市志》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山丘》,首先介绍了常熟境内“有虞山、顾山、福山诸丘”,接着又介绍了这些山丘的形体情况。同编第三章第一节《四季》亦是首先介绍常熟冬夏春秋的气候特点,再介绍常熟四季按候温划分,在时间长短上的不同。这种让读者阅读很少文字就能了解章节中总体内容、有利于激起读者阅读下文兴趣的小述,是值得我们编志人员多多撰写并着意写好的。五是对一些些历史上曾经有过且有一定影响,但到编志时已经撤销或消亡,在分类记述时不再涉及的事物作概略的记叙,以反映历史的全貌。如《常熟市志·农业编》第九章《农场》的无题小述,分别简要记叙了建国前和建国后的几个农场,并说明上述农场已经停办,“迄1985年全市有农场2个”,从而引起下文,再对当时存在的2个农场,分别作较为详尽的介绍。小述的写法很多,但都要视编章内容的实际来定。如《苏州市志·旅游》第二章《旅游项目》,全章三节,分别介绍了游览园林名胜、参观开放单位和专项旅游三个项目。小述则用不到两行的文字,对上述三个旅游项目的开展时间作了简单介绍,真实的反映了不同旅游项目开展于不同时间的历史情况。又如《太仓县志·建制区域·集镇》第二节《乡集镇》的小述,写了娄东、沙溪两乡由于政府分别驻在城厢与沙溪镇,而使自身无乡集镇的原因;指明其余19乡,其政府驻地均有集镇。文字很短,仅30多字,对娄东、沙溪两乡之所以无集镇的情况事先作了说明,有助于避免读者阅读时找不娄东、沙溪两乡的集镇时产生怀疑。

总之,文无定式,千篇文章千样写,一切从实际出发,视实际而定。同时,我们亦应认识到,只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化力气,任何编章都能写上无题小述,也都能写好无题小述。例如在常熟地方志丛书中,许多志书的《党派社团》编题后均没有写无题小述。是不是这种编章的小述不好写呢?不是的。《无锡县志》在是编中,就从留学生杨荫杭返锡组织成立励志会社团开始,叙述国民党、共产党、等党群团体的建立发展情况,写出了600多字的小述,对全县党团的建立发展情况作了概括性的介绍。《苏州市志》的《党派》编中,则以概述的形式,介绍了国民党、共产党的建立发展的曲折过程,字数超过2000,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党团发展的历史概貌,值得我们在撰写党政群团篇的无题小述时参阅。再有,我市许多志书在《园林名胜》编章题后不写无题小述,而《苏州市志》不仅在编题后写了概述,而且在《园林》、《名胜》章题后写了小述,字数都不少,同样值得我们在撰写相同编章的无题小述时借鉴。

编章节题后的无题小述,必须认真撰写。文字要简明扼要,要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地记叙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防止喧宾夺主。所记内容必须视实际而定,有的概要介绍编章所叙事物,有的补编章之不足。概要介绍事物的,要尽力与正文中的介绍错开,避免与与正文重复。

当然,并不要求在每编、每章甚至每节标题之后,都写上一个无题小述。哪些编章要写,哪些可以不写;哪里文字要写得多些,哪里可写得少些,一切都取决于实际。凡实际需要的,我们就写,否则就不写。一般是,编题后的小述文字要多些,章题、节题后的可少些,但也不强求一律。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视编章内容的需要加以撰写。(注:上述列举的《常熟市志》、《苏州市志》等,都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轮修志中编纂出版的志书)

《张家港市志》总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家港市志》自20069月启动编纂以来,共有200多个单位、250余人参与编纂。2011年,在基本完成分纂的基础上,着力组织和实施总纂工作。为了切实做好总纂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总纂方案,成立由主编,基础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每部类一位分卷主编的总纂班子,按照“成熟一篇提交一篇”的原则开展总纂工作。提交总纂的篇目经过内部研讨、单位审稿等多个环节,单独来看,都比较规范。但随着修志工作的逐步深入,把这些篇目统一纳入全书总框架,站在整部志书的高度,用统一的标准来重新审视时,许多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但还很肤浅,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教。

一、关于无题序的写作

无题序包括卷下综述,章、节小序。关于无题序的设置,我们要求,卷下综述必设,章、节小序灵活设置。从提交的总纂篇目来看,无题序的设置、写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章、节无题序的设置不到位。对于绝大部分篇目,章、节内容很清晰,没有太多整体性、综合性的内容需要呈现,可以不设无题序。有些章、节内容零碎,整体性内容无法交待清楚的,必须设无题序。但这些章、节中一部分就没有设置无题序。无题序的写作需要在把握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较强的综合概括和提炼,“灵活设置”的原则不能成为责任编辑的拒写无题序的借口。该设无题序的,应全部补上。

二是无题序的写法过于机械化。在内部研讨时,我们一再强调无题序要做到“三概”,即概轨迹、概总貌、概特色。对于“农业”、“卫生”、“体育”等整体性强的篇目,均能抓住主线,做到“三概”。但对于“综合经济管理”、“财政  税务”、“劳动  人事”等包含两项以上事业的篇目,则较难从整体上把握,也无法整理出一条发展主线来。因为“三概”的要求,一些编辑于是机械地将两项以上的事业合在一起,形式上做到了按时间顺序从起点写到了终点。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大大降低了无题序的质量。对于这些篇目,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分事业记述未尝不可。

三是无题序的撰写深度不够。无题序是对篇章内容的总概括、总统领,应是全局性、宏观性的记述,但很多篇目的无题序选取的内容太具体、太细致,实质上只是一个大事记。还有一些无题序,立足点太低,如“生态  环境”卷的无题序反映的只是环保事业的发展,“邮电  信息化”卷的无题序没有反映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些无题序,责任编辑应该重新审视,提高立足点,重新撰写。

四是无题序成为管理机构条目的变相设置。绝大部分志稿都没有对相关的管理部门作专门记载,只是在正文中提及。少数志稿虽没有设专门的条目,但在章、节无题序甚至是卷下综述中将机构变迁、职能设置、编制人员、下属部门等详细交代,使无题序成为机构条目的变相设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等篇目中已经将市委工作机构、市政府工作机构集中记述,市志不是部门志,各个专志中没有必要再将管理机构详细记述,可统一删去。

二、关于条目的撰写

志书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条目上,章节为虚设,条目为记述实体。条目写作一般要求按照起点、转折点、终点的顺序记述,抓住重点和亮点,展示事物发展的脉络和特色。为了加强记述的深度,我们还将一些重点、亮点内容,如成就、新生事物、先进经验、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及活动等以条目的形式单独记载。这些典型性条目的记述一般要求完整记事,把握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六要素”。从提交总纂的志稿来看,很多条目的写作与预想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内容记述流水账式。这在常规业务工作和活动的记述中较为普遍。很多管理业务,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发展,有的仅仅是数据上的变化。个别编辑为了遵循从起点写到终点的原则,将逐年的资料记载下来,形成了流水账,有的甚至还与列表简单重复。对于这种条目,只要概述事物的基本面貌即可,没有必要遵循从起点写到终点的原则。

二是实质内容没有体现。条目是志书的实体,应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质”的变化。但个别编辑在选用资料时往往只注重“量”,而忽略了“质”。例如“工业”卷中的绝大部分条目,只记载了某行业的企业数量、资产情况、设备设施、产值利润等,而反映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内容却没有体现。对于这些条目,应进一步补充资料,充实要素,以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

三是条目内容过细。我们常说“入志是有门槛的”,但对这个“门槛”的把握各个编辑尺度不一。虽然我们要求站在全市的角度,从全书的立场去把握,但要做到恰到好处确实很难。从现有的志稿来说,入志门槛普遍偏低。如“经济薄弱村帮扶”中,对每一轮帮扶中的每一个帮扶对象都作了具体记述,全市共开展六轮帮扶,总字数超过1万字。再如“文化”中,“广播宣传”、“电视宣传”除了概述各自播出情况外,还将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的节目播出时间列表,占用很大篇幅。还有“劳动  人事”、“社会保障”等篇目中有关通用性政策的记述也使用了大量文字。对于这些内容过细的条目,需要责任编辑从全市的角度削减压缩、提炼概括。

三、关于数据的使用

对于志稿中数据的使用,我们一般要求使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尽量使用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使用单位数据。在现实的撰稿中,数据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基础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涉及。虽然绝大部分篇目已经完成分纂进入总纂,但数据问题仍是突出问题。

一是数据严重缺失。有的是反映总貌的基本数据缺失,如“金融”中各银行的存贷款数,“城乡建设”中的建设投入,“社会服务业”中各行业的基本数据。有的虽有总貌数但缺分类数,如“工业”中各大产业下的各小行业的企业数、产值数等。大多是由于体制改革等原因,相关管理部门无法提供,少数则是编辑或撰稿人员的疏忽。对于可查、可补的数据,如银行存贷款数,必须补充到位。而对于“工业”、“社会服务业”中各细分行业的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抓重点的形式反映行业面貌,不要苛求。

二是数据前后矛盾。数据矛盾的形式有三种:同一数据不同篇目不一致,总数与分数合计不一致,正文与表格不一致。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数据来源不同和计算错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仔细核校,辨别真伪,统一规范。

三是权威数据不可信。志稿首先要使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这是撰稿时遵循的一条原则。但从提交总纂的志稿来看,正因为我们太遵循这个原则了,导致很多内容不合常理。如“政区”中部分行政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事实上,统计数据虽是权威数据,但却不一定是真实数据。与统计部门有关人员交流后发现,很多数据虽由各单位直接上报,但因上报时各单位年度工作尚未完成,一些数据只是估计数。如“金融”中的相关数据,人民银行一般在10月份就按要求上报了,而统计部门在公布之前又没有返给部门核校,数据错误就不可避免了。责任编辑若不知实情,固执地使用统计数据,那就造成了错误。个别责任编辑坚持用统计数据,认为那是权威数据,即使错也必须用。这种观点与志书的编撰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我不能认同。

以上问题是本人在开展相关篇目的总纂时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此外,还有条目设置和命题不规范、管理机构入志标准和形式不统一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全志内容进行统稿,要通读、通纂、通改、通审。分部类开展的统稿还只是总纂的第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主编高屋建瓴,综观全稿,一支笔改到底。(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公室)

择善而从,有错必纠

——区志评审会后如何修改完善志稿

201121617日,苏州市二轮修志中第一部市(县)、区志——《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送审稿)评审会在高新区举行。市方志办领导、全体在职责编和各市(县)、区方志办分管领导、责编共48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提出了一百余条修改意见与建议,市志办主任叶正亭在总结时提出了关于指导思想与政治敏感问题、语言问题、层次问题与入志门槛问题等13个方面还需下功夫修改的指导性意见。市志办在评审会后,整理出了《二轮修志,硕果飘香》评审纪实,肯定了区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纵贯古今、气势恢宏,重视人文气息”的优点。但同时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志反映不够的问题。

一、市评审会对确保志稿提高质量意义重大

今日方志均为政府所修。编纂人员参与其中工作,他们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根据史实、文档等资料,按志书体例、结构分门别类记述当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以作存史、资治、教化之用。在这意义上说,一部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是集思广益的产物,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然而,由于编纂人员学识、才能的局限,对所据材料考辨真伪的工作做得还不深不细,因而造成志稿的差错,影响志稿质量。

市方志办召开市(县)、区志稿评审会,会上,领导、专家和修志同仁,对志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尤其是方志专家独具慧眼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确保志书质量的提高,意义十分重大。如我区志稿《文化卷》中记述不少古代作者的著述,由于资料从区辖乡镇志引用过来,编者对这方面知识的浅陋,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市方志办副主任陈其弟对文献学研究颇有造诣,且手头有《江苏艺文志》等资料,评审材料中指出这方面硬伤不少,使我们得以纠正,提高了志书质量。

二、几项有效做法

(一)审慎对待评审会意见

市评审会过后,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对评审意见进行反复推敲,认真梳理,制定了对志稿进一步调整、修改的方案。我们的态度是“择善而从,有错必纠”。

对百余条意见,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采纳,而是逐条分析。对于称谓、书名、数据等方面出现的硬伤,一个不漏,坚决纠正;对于一些建设性意见,如建议序言中应增加高新区开发建设内容、慎用“港澳台”称谓等意见、建议,我们均一一予以采纳;某些认为“凡例”第一条指导思想是套话的意见,主张不写,我们则不能苟同。非但不予修改,而且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将第一条指导思想写全面,理直气壮、态度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立场、观点。

(二)列出待定的主要问题

市评审会后,我们并没有马上着手作逐条修改,对所提意见作归纳、整理出9个待定的主要问题,列成表格向市方志办和区有关领导征求意见。在上下取得共识之后,修改起来就比较顺畅。

如关于志文中区志名称的定夺,评审会中的意见也不一,是用《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还是用《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前者用顿号,后者用间隔号。编纂人员在查档时,这两种标点法都曾见过。最后,大家统一以苏州市委、市政府文件上用顿号标点法为准办理,统一了志书名称。

又如《建置 人口》卷中,关于江苏省浒墅关经济开发区,有人建议不应放在建置中与镇、街道地方行政单位一起记述,而应归在《开发建设》卷中为宜。我们根据浒墅关开发区下辖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这一特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性质,仍在《建置 人口》卷中记述。

志稿《工业卷》中不少企业单位缺少下限时间的内容,评审会上意见也较集中。于是在修改之前我们组织编纂人员再次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采集资料,充实志稿内容。有些企业单位在最近几年已停业,无法找到当事人。我们便通过税务部门的区志编写联系人员,请他们查档,收集到了这些单位2005年的产值、利税、职工人数等内容,弥补了志稿的不足。

(三)制订需统一修改的内容汇总表和各卷修改方案表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原始资料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其数字书写、表格制式等内容各卷也会出现不同。但作为一部志书,为便于读者阅读,必需作统一规定。如表格有封边式、开边式,我们则统一用开边式。诸如此类问题,我们整理出17个方面需统一修改的内容汇总表(见附),发到编纂人员手中,大家遵照执行。

与此同时,我们还印发了各卷《修改方案表》,由编纂人员根据志稿修改内容认真填写。这样一是便于汇总,二是便于存档、查考。《修改方案表》主要为4栏内容:页码、需修改内容、修正办法、备注。表下需责任编辑签名,署明日期。

三、坚持主编一人总纂统稿原则,从严、从细修改,确保志书质量

市评审会过后,各责编花了8个月时间,对稿子精心打磨,仔细修改,充实完善,对文字、标点符号中出现的硬伤,逐一纠正。至10月底形成了验收稿送市方志办验收。

我们坚持主编一支笔总纂统稿的原则。由执行主编吴企新一人审稿作定夺。只要稿子没有付印,对提高志书质量有助的增删工作,还是可以做的。例如为了提高入志门槛,对《风景名胜》卷第二章中的名人墓再次作了审视,将知名度不高、对区内影响不大的一些子目删去。对所记事实脉络不清的则尽量补完善。如高新区著名古桥行春桥,志稿中曾提及该桥“始建无考,传为18孔”。但后来怎么变成9孔的,志文中未作交代,《横塘镇志》、《石湖志》也无这方面记述,总觉是个缺陷。后来我们在一本苏州园林局编辑、出版的书上找到了行春桥从18孔变为9孔的记载,于是责成编纂者将有关内容写进志稿,弥补了不足。在修改过程中,结构层次的调整,稍加疏忽,会造成新的差错。如《城区建设》卷第三章交通一节中,编者误将“客运”、“货运”归入“交通工具”一目,归类显然不当。吴企新主编在审稿时发现了此差错,并作了纠正。

四、慎之又慎搞好校对工作

在《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验收稿送市志办验收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始了对志稿的校对工作。这也是保证志稿质量,将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的一场攻坚战。我们先花一个月自校,再花一个月互校。

校对,古人称“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刘向《别录》)当然我们今天的校对,不用古人两人读看的方法,但树立“敌情观念”,不放过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数据,认真负责,气定神静,做到万无一失的精神是一样的。

另外,校对工作要确立以我为主的态度。市评审会上,领导、专家在我们志稿上捉到了不少硬伤,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我们不能心存依赖想法,还是应不厌其烦、不辞其劳地重视校对工作,尤其对形近字、近义词提高警惕,不要让其蒙混过关。

我们还根据有校对经验同志的建议,每人发一片绿色硬纸,压住下面文字,从首行开始,逐字逐行校勘。虽然速度上会慢一些,但只要能保证志稿质量,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需统一修改的内容汇总表

序号

     

  

1

志名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

请区领导定夺

2

机构名称首次出现一律用全称,并括注简称。

3

卷下序、章下序表述要全面,与正文要一致,文字要简洁。

4

上、下限尽量记述到位,凡缺2005年现状和数据的尽量补充。

5

按时序记述,一小节内避免时序颠倒。但记述的事物或地域不同,可另起行,再顺时记述。

6

层次统一压缩到目,必要时可设子目,但不用序号,并采用接排的方式。

7

年份与年份之间一律改用波线连接。10月以内月份和日期,个位数前一律不加“0”。

第一句《省行文规范》上亦不明确

8

斜线在正文内一律不用,如199867改为19986720吨/月改为20吨每月。

9

分数除了表格内用阿拉伯数字之外,正文一律用汉字书写,如三分之一。

10

人名必要时需加职务的,则职务加在人名后面。如×××主席、×××省长等。(编者注:这条这样规定是错误的,因为《地方志质量规定》规定职务要加在人名前面,当小法《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和大法《地方志质量规定》冲突时,要服从大法,因此职务应该加在人名前面。)

按《省行文规范》第十七条处理。

11

表格里凡是标题出现高新区(新区)的,一律删去“(新区)”,可在表尾加注。

12

表格一律编排在正文相关内容之中或后面。篇幅较多的汇总等表格,统一排在相关章节之后

13

涉及港澳台称谓,应写明“中国台湾”等;与港澳并列时称“港澳台地区”。

14

文字语言问题。避免使用广告性、总结性、宣传性语言,慎用“最”字。

15

凡文表不一、前后不一的必须核准后统一,避免自相矛盾。

16

引用书籍中的资料,要注明作者、书名,卷次、页码、出版单位和年月等。

17

引用文件中的资料,需注明发文单位、年月、字别文号、标题等。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志》编纂办公室制定

(高新区志办公室)

志稿评审强调“六个查”

二轮修志启动至今,已有六个年头。随着修志工作的深入,修志进度的加快,从市志、区志、乡镇志,到部门志、专业志,修志成果不断涌现。地方志不同于普通出版物,它在框架结构、行文体例上,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有其独特性。因此,志书在付印出版之前,均会采取志稿评审的方式,邀请专家对志稿进行点评。中指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七条也指出:“各级地方志应严格执行审查验收制度。”作为修志人,除了自己能动手撰写志稿外,也要学会评审别人的志稿,特别是对整部志稿的把握,不同于对某个条目、某个章节的修改,需要掌握一定的步骤和技巧,才可事半功倍。

审稿要有一种“鸟瞰”的气势,先“钻进去”,通读志稿,了解全貌,然后“跳出来”,站在全志的高度,进行正确评价。基本步骤,要做到“六个查”。

一、查凡例

凡例意在发凡起例,用来说明编纂宗旨,规范编纂体例,一般分通例和特例。从求全的角度上,志书凡例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和编纂原则、记述范围、时间断限、结构层次、体裁形式、语言文体、纪年方法、数字写法、计量单位、人物入志原则、资料来源等通用内容,也可加入特定人、地名称谓用法,篇目升格、追溯说明等特定内容。列多少条,见仁见智。评审时,首先要看其指导思想,按照“规定”第三条:“编纂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志书编写必须遵守的原则。二轮修志,指导思想还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加进去。部分志书简单列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这样是不严谨的。其次,要看凡例的规定在正文中是否被严格执行。凡例同时也是编纂说明,在编写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编者头脑,不能越界。比如时限,规定到某某年底为下限,如果正文中加以突破,就造成与凡例自相矛盾。二轮修志绝大部分属于续修,因此不可避免会向上追溯,这也需要在凡例中说明。有的志书列出某某章、某某章适当前溯,但正文中往往还有其他章节出现追溯内容,这种情况,要么在凡例中一次性写清楚,要么干脆不点出具体章名。对于评审人员来讲,对凡例更要深读,以此为标杆,去审看志稿。

二、查图照

志书所附图照,包括地图和照片。地图一般要采用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图,不可随意使用。如果是非测绘部门使用的地图,则要送测绘部门审查、批准,标明审图号后方可入志。照片入志,要注重存史价值。现在很多志书,为了强调上级领导的关心,往往放了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照,这恰恰是出版物大忌。按照200012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对涉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书籍、文章和影视作品管理的通知》规定,凡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必须经过领导本人同意,并且要向上申请、批准。这对一部普通志书来讲,是个漫长而又遥不可及的问题。因此,志书彩页中至多列出条线领导照片即可。其他照片,要注重存史价值,讲求代表性。同时,要注意配有图说,时间等要素不能缺漏。

三、查纲目

志书纲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和内容的撰写。从二轮修志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志书采用章节体,也有部分志书采用条目体,各有特色,也各有利弊。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志书纲目必须做到门类合理、归类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从评审结果来看,纲目设置通常会存在以下6种问题,需要评审者加以注意。

1、归类是否合理。志书记述事物分类要科学,归类要合理。志书的编纂形式强调“事以类聚”,就是要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归入若干门类加以记述。某市志在环境篇中设“山水”卷,下设一章“湖荡围垦”。从内容看,记述的应是围湖造田的内容,放在环境篇中,显然不合适。应将其纳入“农业”篇中,与农田水利建设并在一起。邮政电信中,通常会设“邮政储蓄”,但从事物本质讲,应把它放在“金融”卷中记述为好。

2、层次是否合乎逻辑。纲目的层次要处理好领属关系,要能反映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不少志书纲目种属概念混杂,出现“父子同辈”的现象。如“环境保护”中设“大气环境”和“酸雨”两目,实际上,酸雨属于大气环境的一个分支,应把它设为“大气环境”下的一个子目。值得注意的是,政治部类中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往往被志书置入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去写,实际上两者是并列关系。如果要在同一篇中记述,篇名最好改为“中国共产党”,否则的话,纪委的组织和工作难以归属。

3、前后是否重复。纲目设置最忌重目,重目就代表同一内容多次出现,这是不合志书体例的。某市志纲目设“市(县)区概况篇”,二市九区下各设十几个节,分别有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一二三产、旅游、文化、名人等,有的多达二十几节。这些内容其实在全志纲目中均会写到,这样的设置,颇有“志中志”的嫌疑。而且,各市县区的特色,如沿江开发、陶都文化等,均被湮没。这样的设置,尤其要引起评审者的注意。

4、亮点是否突出。二轮修志强调“时代特点”、“地方特色”。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新事物、一地“人无我有、人弱我强”的优势项目,都是纲目中“弹眼落睛”的内容,必须得到彰显。像《苏州市志》中的“园林”卷、《张家港市志》中的“精神文明”卷、《常熟市志》中的“藏书著述”卷等,在普通分类中加以升格处理,都属于成功范例。

5、要项是否缺漏。志书强调“横不缺项”,记述事物要全面。二轮志书中常见缺漏的有除经济综合管理外的政府管理,因分散在各卷而导致缺漏很多。经济部类“三产”中的新兴行业等,也是容易被漏收的。

6、章节名是否规范。章节名标题要简洁明了,用词精当。通常采用名词或者并列词组、偏正词组。词语前不加修饰词,不使用动宾短语。

四、查文字

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综述、大事记、正文等文字记述内容。现在修志均为“众手成志”,分卷由各个责任编辑负责撰写,合稿后由主编统稿。但在评审过程中,评审者往往会发现分卷通常会留有各自为战的痕迹,这也是二轮修志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站在评审角度,要注意以下5个问题:

1、交叉重复。同一事物由于牵涉较多,往往会在不同卷中多次出现,如历史文化遗产、行业科技等。有的可采用“互见”的方法,比如遗址遗存,在文物发掘保护中,可以重点写发现过程、保护措施等,在旅游中可以写历史人文、旅游价值等。各行业的科技发展,往往会在各个分卷中记述,如农业中有科技兴农,工业中有高新技术,甚至环保中还有环保科技。像此类内容,建议一并归入“科技”卷中加以集中记述。因为科技卷并不是“科技局卷”,而是要站在全市角度,把近几十年来各行业的科技发展加以汇总、归纳、提炼。

2、前后一致。评审者在审读志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把综述、大事记和正文结合起来看。同一事件,它的时间、名称等要素,在不同场合出现时,往往会对不上号。可能是分工编辑引用的材料不一样,导致出现的“硬伤”,这更需要评审者具备一双“火眼金睛”。

3、以时为序。志书最基本的记述方式就是“横排竖写”,所谓“竖写”,就是指在条目写作中,要按照时间顺序,或按事物兴衰起伏的过程加以记述。如果条目中未能按照时序记述,那么就要先看该目分类是否科学,有时由于分类不合理,也会导致时间顺序难以排列。但更多时候,同一目、同一类内容在撰写时,必须按照时序来记,这也是评审的“硬杠子”。

4、文风。地方志行文要求从实而书,讲究“其文直、其事赅”。审查志稿时,要注意圈点出不合地方志文风的语言,如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渲染手法;政论文体中的主观判断、夹叙夹议手法;公务文体中的罗列、总结手法;新闻文体中的追求“××之最”、宣传报道手法等。

5、行文规范。地方志的行文规则是编纂方志的指导依据,是编纂者和评审者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原则。志书构成行文的要素,如汉字、数字、计量单位、时间、标点符号等,都必须加以规范使用。很多“硬伤”都出自对行文规范的模糊和概念不清。建议要把《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文件作为编写依据,常置案头。

五、查表格

表是志书体裁之一,它的优势在于反映准确、高度概括,具有文字不备的直观性。它与文字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从目前评审的结果看,很多志书在表格设计和运用方面,都具有一些共性问题。其一,表名要素不齐。一个完整的表名要包括时间、地点、事项三个要素。其二,表身设置不规范。表格应为开口表,不设墙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不能集中在右肩,应分散到栏目中;表格栏目内无内容的用一字线填充等。其三,表格数据与正文数据冲突,分项之和与总项自相矛盾等。其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无谓重复。

六、查“政治关”

现代修志属于“官修志书”,志书的编纂首先要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轮修志尤其要注意这一点。首先是对港澳台事务记述的准确,不能出现偏差,否则极有可能“一失全无”,导致志书无法顺利出版。比如对台事务、港澳事务不能列在“外事”卷中;记述时不能出现中台合资、中港合资等,不能自称为“祖国大陆”等。此类内容,可以参考中台办、中宣部2002年《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的有关文件。其次,对宗教、民族内容的编写,要避免出现知识性、政策性方面的错误。这就要求编纂者和评审者对宗教常识、民族政策都要有所了解,避免志稿中出现违反宗教信仰自由和违背有关民族政策的用语。对于一些已有定论的特殊用语,也要保持和中央口径一致。此外,在处理军事、外事、公检法等篇目上,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避免出现泄密问题。(苏州市志办公室)

志书总纂工作需要突出抓好的五个问题

内容提要  总纂是修志的重要阶段,搞好总纂是编史修志的成功经验。总纂要突出抓好五方面的问题:一是纲目体例问题,从志书编纂之日开始至印刷出版之日为止,纲目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不断调整,总纂期间也要改纲目;二是综述的写作问题,要重点把握好全书的总述和各卷(篇)的概述两个内容的写作;三是各篇的审改问题,除把握好内审关、外审关和送审关“三关”外,特别要注意资料的部门审稿关;四是写法统一的问题,文字写法要统一,表格设置要规范,量词使用也要统一;五是重复交叉的处理问题,要详略互见、角度不同和侧重点不同,要仔细分析权衡,特别要考虑志书不仅要体现成绩,存在问题同样也要记述。

主题词  总纂  抓好  五个问题

何为总纂?对一部志书而言,总纂就是对各分志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发生质的飞跃,把各分志、各部类、各体裁变成有机、有效的整体,编成一部完整的书籍。总纂是修志的重要阶段,是志书编辑加工的重要过程,是确保志书质量的重要步骤,总纂定稿是整部志书成与败的关键一环,搞好总纂是编史修志的成功经验。首轮修志中个别志书因为未能很好地进行总纂,造成了许多诸如体例不规范、文风不统一、交叉重复、前后矛盾、画蛇添足、记载有误、数字不准、校勘粗疏等的问题。要搞好总纂,首先要树立总纂的权威性,实行主编责任制,提高和加强其总纂全志的权力;其次要制订好总纂方案,要选好人,并搞好分工。从大的层面讲,总纂的方法就是通览全书,决断是非,把好政治关;分合取舍,终定篇目,把好体例关;查核资料,精益求精,把好史实关;斧削笔润,精雕细刻,把好语言文字关;横打竖克,总分相符,把好数字图表关;精校精勘,运用好“四校”,把好校雠关。从小的方面看,笔者认为主要要重点抓好五方面的问题:

一、纲目体例问题

纲目是一本书之总纲,但是总纲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志书编纂之日开始至印刷出版之日为止,纲目是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不断调整完善的。以《张家港市志》为例,从纲目制定到总纂,纲目前后调整已经不下20次。随着对篇章节目内容理解的不断深入,纲目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但是纲目制定的好坏,却直接决定了该书的质量。在历次苏州市各县(区)志稿的评审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县(区)不少篇章就是因为纲目设置不合理、分类不清而造成了逻辑混乱、文字条理不清、前后记述重复交叉。如果只是单纯的在文字上改改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总纂中一旦发现责任编辑某卷或某篇的纲目设置混乱,就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动大手术,从纲目调整起,重新按照合理的篇章节目调整内容,那样虽然看上去手术动的比较大,可实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怕动手术,就如同一个肿瘤不切除会引发大面积溃烂一样,志书就会功亏一篑。

二、综述的写作问题

这里所说的综述的写作问题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全书的总述写作,另一个是各卷(篇)的概述写作。

总述的写作是要在总纂全部完成后才能真正定稿的。总述也只有总纂人员才能真正写好,你交给一位普通编辑是根本无法写到位的。因为只有在把全书通篇完成后,你才会对某一地区20年或更长时间段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也只有全面疏通了这段历史,全书的总述写作才能真正的体现某地的发展全貌,也才能高屋建瓴的拿出一个真正的“总述”来。这就像女子梳头一样,一头美丽的长发只有完全疏通了、理顺了,才能再编出好看的发型。反之,总述肯定会“不总”(不能达到总括的要求)、“不忠”(不能忠于史实)、“不中”(不行)。

各卷(篇)的综述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可由于责任编辑的能力有限,往往有很多篇目的综述都是不到位或者是干脆是不能用的。有的会写成大事记形式,有的成篇累牍,有的写成了机构介绍,有的又过于精炼没有反应20年节点变化,还有的虽然有节点但取点却不准,没有真正反映该事物的转折点……,这些怎么办,你如果再靠让责任编辑修修改改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就需要总纂来完成概述的写作。当然,越是综合性强的篇目卷下综述就越难写,单一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好体现,事物繁多就要抓主要矛盾,哪些才是主要矛盾,抓什么,这就体现总纂的认知水平了。另外,不同的卷、不同的篇目写作要求也不同,比如政治卷和经济卷写作就完全不同。相对来说,政治卷的党派、政权篇会更难写些。比如:党委、政府是领导某一地区全面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篇写综述,既不能不体现其决策和施政,也不能因为所有工作都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作出的就把当地的大事都囊括进去写,写成全书的小总结。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整个综述既要体现现貌,也要体现变化,有些还要体现总量。

三、各篇的审改问题

审改有两方面,一是宏观审改。从志稿的全局和整体上全面审查,看是否抓住了关键,把握了大端,写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反映当地的真实面貌。二是微观审改。从志稿的各部类、各分志的内容记述中,看是否实事求是,记述是否周密、合理、科学,是不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总纂过程中,各地都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值得借鉴。比如,志稿要经过“三关”的审改:①内审关。即总纂人员内部交叉审查,每个总纂人员都必须审阅全部志稿。然后按照分志的排列次序,逐卷进行集体审议。肯定对的、好的,指出错误和不足,由责任编辑按照审议的结论意见修改。②外审关。先请当地领导和行家审查,再请外面的学者、专家审查。外审,可以采取会审,也可以送稿上门特约审阅。③送审关。志稿经过外审后,责任编辑要梳理大家提出来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交副主编、主编修改审定后,才能作为送审稿。然后按志书审查验收的规定,送上级地方志管理部门审查。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在总纂中应该吸取的。但是,我觉得还要增加“一关”,什么关?就是各负责提供资料的部门审稿关。有些同志可能认为,材料都是各个部门提供的,还需要再让他们审吗?从《张家港市志》的实践证明,非常有必要。《张家港市志》在总纂中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到承编单位上门审稿,审稿以卷为单位,首先把稿件下发,然后再到各有关单位召开审稿会,请该卷提供资料单位的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撰稿员、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共同审稿。由于是到部门上门评审,所以各部门就会予以重视,而且看到的是快要成书的稿件,这与一开始看的孤立、不成卷的材料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会议上有许多事实性差错、数据差错、提法错误,甚至于错别字、标点错误都能及时得到发现。更因为同类部门一起,大家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不少本部门或其他部门记述中的疏漏,真正起到大家共同来审改的效果,我觉得值得推广。

四、写法统一的问题

1.写法统一首先是文字写法要统一。俗话说,“众手成志,专家修志”。一开始,一部书是由许多责任编辑分卷、篇写作的,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社会分工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认识各异,所编写的分志稿必然有差别。最简单的,同样一句话,有些喜欢先写时间再写事件,有些人就喜欢先写事件,把时间参差在中间,写什么事于什么时间做的,虽然都不错,但读者看来就觉着整本书不统一。总纂就要负责把这些虽然不错的文字按照同样笔法进行规范。我个人比较赞同先有时间后写事件的这种记述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志书按时记述的特性。

2.写法统一除了文字写法的统一,表格设置也要规范。特别是表头的设置要统一。我曾经看过多部志书,都没有注意到表格的问题。有的表格表头表述方法是先写时间再写地点,有的先写地点后写时间,有的干脆时间或地点表述不全;有的写XX情况表,有的写XX统计表,有的又写XX情况一览表;有的最后有“表”字,有的又没有“表”字,在结转第二页的时候,有些有表头、有些又没有;有些写了“续表”二字,有些就缺了;更有甚者表格有横排、有竖排,让人看书还要颠来倒去的看,这些往往让人觉得很乱、不规范。我建议表格统一按照“表X   年份+区域范围+主题+情况(或一览)”表述。因为前面有了表序,标题最后就不需要再加个“表”字了,以免重复;同样,“情况”和“一览”意思是一样的,不用来个“情况一览”进行同义反复,而表格本身就具有统计意义,一般不需要在表头加“统计”字样。对于人员名单的表格,相对比较特殊,最后直接用“名录”即可。

3.写法统一还要注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量词的统一。大家可能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单独强调量词。因为量词统一,可以使文章看上去整齐划一,更能体现志书的权威性。比如写“有教师5人”、“有教师5名”,使用上应该都没问题,关键要注意全书统一。不能一会用“名”,一会用“人”。当然,从精益求精的角度看,也要考虑哪个量词使用更恰当些。我们在实践中得出,如果是量词在名词的前面,用“名”比较合适,如:“有5名教师”;量词在名词之后,用“人”显得更合适些,如:“有教师5人”。同样,“开工5个项目”、“开工5项项目”都不错,但是“5个项目”显然就比“5项项目”更好,反过来如果是“开工项目5个”和“开工项目5项”相比,又显得后面的略好些。这些都是我们在修编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总纂需要认真考虑规范的。

五、重复交叉的处理问题

在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分工是相对的,联系是绝对的。由于事物分类的多样性和事物记述的完整性,因此,反映各类事物的志书出现交叉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能简单重复。要妥善解决志稿中的交叉问题,以加强志书的科学性、整体性。在志书中出现交叉的现象大体有三种,即事业交叉、地域交叉和体裁交叉。审改时对三种不同情况的交叉,要视其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详略互见、角度不同和侧重点不同的办法解决。比如科协的写法,在科技篇中记述侧重于记述其科普工作的方面,在群团篇中侧重于记述它作为群团换届选举等方面。但也并非所有篇目重复内容都需要详略互见、角度不同和侧重点不同,要仔细分析权衡,有些就可以直接将其切除,合并材料放置在更合适的篇章中。

在处理交叉重复的同时,总纂还要善于从一个篇目的内容中及时发现其他相关篇目的记述疏漏。比如看到教育、公安、税务系统信息化的内容,就要想到信息化篇有无提及等等。总纂中,特别要考虑志书不仅要体现成绩的方面,存在问题同样也要记述。例如某县木材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企业的年收入,约占全县财政收入百分之二十五,是该县经济的一大优势。工业分志突出写这种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木材加工业的竞相发展,木材砍伐过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又给林业、农业及其他各项事业带来不利影响,产生了劣势。总纂时,不仅要在工业志中写优势,也要在相关分志中写明其不良影响。这样既写优势,又注意到其产生的劣势,反映出该县在林业方面重砍轻种的严峻局面,就比单纯记述优势深化了一步,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情况。这样的志稿与原有的分志稿,就有了质的不同。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志书所记的内容不同,修志人员的素质不同,因此总纂工作也就不尽相同。但是,总纂中需要突出把握的这五个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也只有把握了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做好总纂。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各地都有许多先进经验,我想要出精品志书,各地就需要吸收好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创新,才能按期完成总纂任务,编纂出高质量的精品新志书。(张家港市委史志办公室)

(此页无正文)

报:市委、市政府,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送:全市各修志单位、《吴江市志》编辑部,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编辑:顾晓红        审核:于振华        签发:沈卫新

                                                    

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制                       印数:65

                                                   

电话:63016912          电子信箱:dajgxh2011@163.com

附件:

编者按:为尽可能使引用的表格保持原样,所以处理成附件

志书编撰中的表格制作

 

内容提要:表格是志书的重要体裁之一。如何制作规范的、准确的、清晰美观的表格?由于受格式的掣肘,往往比编写一段文字稿还麻烦。本文就选准栏目标题、组织少而精的栏目用语、如何调整列数偏多偏少等难题,以及表头格式、小数点的处理等实际操作问题,提供可讨论的说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周围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快速的变化。正在编修的乡镇志或专业志,面对大量的繁杂的资料、数据,为志稿编制了相当多的表格。笔者在工作中阅读了一些正在修改的初稿,发现某些表格设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揣摩他人经验,结合实际操作,就如何尽可能制作规范的表格,写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规范表头

表格的上部称表头,包括表序(表编号)、表格标题(简称表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

表格标题应包含时间范围、地域(或单位)、主体内容和表格性质等要素,居中排列。

表格编号排在表头左部,编排以卷(或篇)为单位,依次排列编号,如第三卷()第一张表,标为3-1”。本文举例的表格编号以“表N-X”表示。

若表中数据是同一计量单位,放在表头右部。若表中各指标计量单位不同,则计量单位放在列标题(竖行栏目)指标名称后。编撰中的志稿表格对以上规范时有疏忽。

例一  计发退休费比例一览表。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计发退休费比例一览表

退休费%

 

工作年限

退休干部

退休工入

技术工人

普通工人

职务工资、津贴之和%

职务工资、津贴 之和%

岗位工资、津贴之和%

工作满三十五年

90

90

90

注:职务岗位津贴、综合补贴之和全额发放。

 

说明:(1)为节省篇幅,本文表格一般只是截取上部的竖行栏目,栏目以下的横行截取能够示意的一至三行。(2)引用的表格式样和字体字号都是原样。

对照常规,上表缺少表格编号“表N-X”;表格标题中无起止时间、无计发的部门或单位;比例单位“%”只有一种,应放在表头右端。

 

二、选准栏目标题 

表头下面是表格主体。通常,上边一行是列标题,左边一列是行标题,习惯上列标题、行标题通称栏目标题。选择指标,拟定栏目标题,是表格制作的关键。

一切事物均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表格的栏目标题编排,要反映这种联系和规律,其内容要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我们全面仔细地辨析事物属性,要选择该事物属性的主要方面,或找出若干特征来记载。

例二  全镇水闸情况表。

6-5                全镇水闸情况

       

闸型

闸门启闭形式

闸门结构形式

套闸

防洪闸

分级闸

电动

手推

手动

直升

横拉

一字型

××圩

18

3

8

7

2

2

14

13

1

4

……

合计

……

 

反映一座水闸的属性有名称、所在河道及地点、闸型、闸门顶高、孔径(门洞)宽、闸门结构、启闭形式、建造年月、造价等,记载这些要素,让每座水闸有一组基本信息存史。上述水闸情况表中,半数以上的要素指标没有列入。而是将闸型、闸门启闭形式和结构形式分类统计成9列,挤占了版面,割裂了每座水闸的属性指标,表中看不到任何一座水闸的概貌。这种统计,在志书中意义不大。

例三  逐月平均气温表。

2-7    19532003年××镇(乡、公社)逐月平均气温表

年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平均

1953

3.7

5.9

9.6

14.2

21.4

25.5

30.5

30.2

23.5

19.6

12.7

7.6

17.0

1954

4.8

4.9

6.8

13.0

18.5

22.0

26.3

27.7

23.2

17.0

13.5

3.7

15.1

 

这是51年气象记录档案。照搬到乡镇志中欠妥,数据偏滥。试想,假如时间跨度100200年呢,篇幅更长。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给一般读者的意义不大。所以,对原始资料要分析,提炼出最重要的或有特征意义的数据。反映多年的月平均气温,是否可以考虑用以下栏目标题,表格标题并相应修改。

N-X     19532003年××镇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气温统计表     单位:℃

月份

51

平均气温

各月平均气温

各月平均气温

日极端最高气温

日极端最低气温

最高值

年份

最低值

年份

1

3.2

5.1

1954

0.2

1977

21.4

-10.6

2

4.6

6.5

1973

1.3

1964

26.6

-9.6

 

三、栏目用语少而精

有的表格,栏目标题的选择编排,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然而表格栏目却是叠床架屋,或者高矮胖瘦不一。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第(十四)条要求:“表格设计应当科学、规范,内容要素齐全,形式清晰美观。”笔者体会,实践这一条,主要还是在栏目的设计和栏目用语上。栏目结构要简洁,层次宜少,最好都是“一层楼”式,避免“三层楼”形式。栏目的用语,字数要少,用词要精准。

前面的例一计发退休费比例表,可以修改。首先,表格栏目中的斜线已无必要,删去“退休费%”格,其次“三层楼”可改成“一层楼”。

上述例一计发退休费比例表建议修改如下:

NX        事业单位计发退休费比例一览表               单位:%

工作年限

退休干部

职务工资、津贴之和

退休技术工人

职务工资、津贴之和

普通退休工人

岗位工资、津贴之和

工作满三十五年

90

90

90

 

例四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情况统计表。

7-5     19812009年××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情况统计表  

年份

计划生育手术总例数

 

输卵管结扎

放置宫内节育器

取出宫内节育器

人工流产

中期引产

1981

1196

54

406

119

567

50

 

例四表格7个栏目内的计量单位都空白。

例四栏目用语的修改,主要是“其中”栏可以去掉——看了表格就明白:左边第二列是右边几列的总和,可考虑作如下修改:

7-5     19812009年××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情况统计表    单位:例

年份

计划生育手术总例数

输卵管结扎

放置宫内节育器

取出宫内节育器

人工流产

中期引产

1981

1196

54

406

119

567

50

 

例五水闸情况表的修改,要选择能反映事物的主要指标,试修改如下:

N-X       ××××水闸建设情况表

水闸名称

河道、地点

闸型

闸门顶

()

孔径()

启闭

形式

闸门

结构

竣工

时间

造价

(万元)

××港套闸

西北栅出口

4.5

8.0

电动直升

钢闸门

1995.10

120

 

四、列数偏多及横表

国家《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志书出版“采用16开本”。16开本的正文版面宽约14.6厘米。志书正文用小四号字或11磅或五号字,表格内字号一般比正文小一二个字号,表内相应地11磅或五宋或小五号字。

一些正在编写中的志稿,往往出现表格列数偏多的情况,或者栏目用语(列标题)字数多,表格“横向发展”,超出页面设置界限。

例六  镇压反革命情况统计表。

1950年至1953510日×××镇压反革命情况统计表

乡镇别

原有数

打击数

特务

反动党团

恶霸

土匪

反动道

会门

合计

小计

××镇

4

 

7

7

 

18

3

 

 

 

 

2

 

5

3

4

 

 

 

8

4

5

17

××乡

 

1

5

7

 

13

 

 

1

 

 

3

1

1

1

1

5

 

 

5

2

6

13

 

此表有24列之多。编写者为了挤下这些列的栏目,表内用了六号字——读者阅读费力;又与志稿正文字号不相称。修改办法:舍去一些的栏目,或者分成二三张表格。

有的表格列数已经偏多,但栏目用语及单位字数又较多,使得表格超出正文界限,或者使表内字号特别小。

下面例七表就用了小五号字,与正文小四号字体落差太大;栏目标题字数210个不等(计量单位在内),使得列标题高高低低。此类表格要从整体上考虑栏目的设置。

例七  妇女保健工作主要指标统计表。

7-2      19852009年××镇()妇女保健工作主要指标统计表

年份

活产数

产妇

总数

 

孕产妇建卡率

(%)

住院分娩率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

(%)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

(%)

孕产妇死亡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数

()

出生缺陷发生率

(‰)

1985

474

474

70.46

94.09

70.46

ˉ

100

0

ˉ

ˉ

 

横表问题。有些表格列数实在多,栏目标题又不够简洁,于是列成横表。

例八  “××地区历史沿革一览表”,有11列,栏目标题又难缩减字数。本文在这里只能将原表的列标题分成两行显示:

××地区历史沿革一览表

村 名

193411

1940

1943

1946

19482

 

解放后19495

19502

19563

195710

200110

 

志书中的表格尽可能竖排,不采用横排为好。现在非专业技术类的一般出版物,绝大多数不出现横排图表。修改的基本的办法是分段列表,分成2张或3张表。本人编写1929年到2000年的农村行政区划时,按时间分段列四张表,表内一个小方框内是一个行政区域,从左至右,可以看出演变过程,表与表之间是记述相应的行政区划变化的原因等文字。

 

五、列数或横行偏少

有时编制的表格列数偏少,看起来稀疏。列数为24列的表格可以分段并表。

例九  老人一览表。

25    2006年××镇90岁以上老人一览表(社区)(一)

 

性别

出生年月

   

顾才宝

1913.1.28

毛家池弄7

丁泽民

1909.10

浒泾街

25    2006年××镇90岁以上老人一览表(农村)(二)

 

性别

出生年月

   

马阿金

1912.4

××村西阳4

龚进才

1913.12

××村西阳8

 

此表只有四列,略欠美观。为使版面充实,也可以考虑编排成双栏形式的。根据实际情况,淡化社区和农村,有住址栏也能看出社区和农村,可以将两表左右拼接成一张表如下:

2-5    2006年××镇90岁以上老人一览表

 

性别

出生

年月

 

 

性别

出生

年月

 

顾才宝

1913.1.28

毛家池弄7

马阿金

1912.4

××村西阳4

丁泽民

1909.10

浒泾街

龚进才

1913.12

××村西阳8

 

原先以时间为序上下排列的表格,分成两段,左右并排时,要注意时序问题。

例十  部分典史名录表。

明、清期间吴江县部分典史名录表

 

籍贯

始任时间

 

籍贯

始任时间

彭氏(佚名)

 

嘉靖八年

 

 

嘉靖十三年

頼文昇

 

嘉靖十七年

杨应麒

 

嘉靖十九年

 

上述原表是按时间,将人物从左到右排列,不妥。正确的排列,是按时间从上而下,先排满左边的横行,再从上到下按时序排列右半横行,见下表:

明、清期间吴江县部分典史名录表

 

籍贯

始任时间

 

籍贯

始任时间

彭氏(佚名)

 

嘉靖八年

頼文昇

 

嘉靖十七年

 

 

嘉靖十三年

杨应麒

 

嘉靖十九年

 

也有的表格列标题数属于比较正常,但横行数据只有一二行。这种情况可考虑不列表,直接用文字叙述,效果也一样的。例如,某表数据只有一行,是一年的行政村设置情况。这里不用表格,完全可以用文字表达清楚。有的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如能制作成曲线图、柱形图之类的图形则更佳。

 

六、精选填表的文字或数据

表格的清晰美观,还与填入空格的大量数据或文字有关。文字类表格,因栏目不同,填入的字数多寡不一,使得表内格子“高矮胖瘦”不一。因此,先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酌定填表的文字和数据,尽量接近,使各列各行之间趋向平衡。

也有的表格竖行不超过10列,列标题也比较匀称,就是填入表格内的文字多,或数字位数多,将表格横向挤或向下挤。小数是经常碰到的问题。小数的数位的取舍要看实际情况。

人口统计表中的百分号%和千分号‰后的小数意义重大,一般要保留。

而有些小数宜适当处理。百分号%内的一二位整数本身是小数,后面还带两位甚至三位小数,好像没有多大意义。例如,某表统计“通电生产队占﹪”,数据分别是:44.9885.7585.75。这些意义不大的小数挤占空间。表中其他数字绝大部分是整数,因此可以将三个小数四舍五入到整数。再比如“全年人均用电量为11769.565千瓦时”,已经1万多度了,还带三位小数,没必要。

还有,同一表格或段落,小数位数取舍要统一。

有的表格空格偏多。例如1986年×××社队办窑厂污染源调查表,表中共有48个数据格,实有数据23个,空格倒有25个。建议修改栏目,减少空格多的行或列;其中要保留的数据设法融入记述文字中。

 

有人称赞表格有“揽万里于尺寸之内,罗百世于方册之间”的功用。表格具有分析、综合、统计、对比的实用效果,便于查阅、记忆;表格的恰当运用,能增强志书的科学性和资料性。这就要求修志人员,根据内容的需要和版面容量,精心制作每张科学实用的表格。

(吴江市汾湖镇志办)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