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8 3:45:1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45936
概况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位于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东连丽则女学,南与退思小广场、明清街相望,西邻退思广场及古戏台,北靠南濠弄。
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落成于光绪十三年,是原任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同里人任兰生被参劾罢官回乡后,花10万两白银建造的私家宅园。画家袁龙设计。园名源自于《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孝经·事君章第十七》亦有:“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退思补过”的本义在于补救君王之过。而任兰生建园,在其贬官归田之后,取此园名颇有韬光养晦之意,以示反思己过,表白报效君王、效忠朝廷之志。从其弟任艾生哭兄诗中的“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春”,亦表明了此中深意。
退思园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该园自西向东依次为住宅、庭院、花园,一改传统的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为西宅东园的横向布局。
住宅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宅为三进厅堂。东侧内宅建有两幢楼房,两侧各有两层走廊贯通,形成走马楼格局;中部庭院为住宅和花园的过渡区,兼有迎宾待客的功能。其进口处有旱船建筑。东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园中央为一荷花池,园内建筑皆贴水而建,体量小巧,与假山水池相衬,故而退思园又被称为“贴水园”。园中主建筑“退思草堂”建在贴水的平台上。站在平台上,可环顾全园的景色。环池依次建有“水香榭”、石坊(“闹红一舸”)、辛台、“菰雨生凉”轩、天桥等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全园景色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园内有园,空间布局巧妙,充分利用水面,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景观。
退思园有堂构24处,匾额、对联、门额28处,书条石12方,古树名木10种25棵。
1980年起,退思园先后被列为吴江县(市)、江苏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2年,政府拨款对退思园进行修复,1984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至2003年,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00万人次以上,并有100多部影视剧(片)在此选景拍摄。
1986年,美国纽约市在该市的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850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
沿革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从安徽凤(阳)颍(川)六(安)泗(州)兵备道任上被参劾罢官,回归故里,建造退思园,光绪十三年竣工。退思园落成后的第二年,任兰生病卒。
光绪三十二年,任兰生之子任传薪(味知)在创办丽则女学时,曾将花园部分辟为校舍,直至民国5年(1916年)女校扩建后才迁出。后任传薪去上海执教,遂托人代管其宅。除住宅外,花园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致使该园日渐颓废,但原址未改,旧貌尚存。
解放后,退思园曾一度被当地税务所占用,后由镇工会接管,并将茶厅、正厅改造为大会堂。十楼十底的走马楼及庭院曾辟为职工业余夜校。
1958年,花园被同里机电站占用。“大跃进”时,园林东侧为大炼钢铁指挥部,北侧为高炉群,园林遭到严重破坏。
1965年,退思园收归镇文化站使用,并出资1000元稍作整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退思园被“造反派”占领,其间旱船倒塌,天桥及九曲回廊被拆,门窗被毁,百年古松被伐。
1970年以后,该园被多家单位分割占用。其中吴江晶体管一厂占用庭院及花园大部,同里镇中心小学占用桂花厅及琴房,同里镇工会占用门厅、茶厅、正厅、走马楼及下房。后来镇工会迁出,门厅、大会堂被镇办针织厂用作车间。1978年,走马楼和下房分别被中共同里镇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以及镇爱卫会使用。由于长期只使用不修缮,以至楼阁倾危,花木凋零,假山坍塌,池水污秽。所幸大部分建筑尚存,部分建筑虽有拆改,但尚有踪迹可寻。
20世纪70年代末,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呼吁,省、市有关领导、专家的考察论证,退思园于1980年5月被列为吴江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列为江苏省太湖风景区之一——同里景区的主要景点,1982年3月又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从1982年2月到1989年底,对退思园进行全面修复,从而使退思园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1984年1月起,庭院和园林部分对公众开放。1999年2月,退思园获得“苏州市十佳园林”称号。2001年6月,退思园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17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退思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增补名录。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第24届联合国世界遗产会议上,退思园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4月18日,同里退思园“世界遗产标志牌”揭牌仪式在退思广场隆重举行。
园主
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字畹香(见注),号南云。其名和字皆取之于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氏家族自明代初期始居同里。任兰生曾祖名祖望,祖父名振勋,皆为太学生,官阶资政大夫。其父酉,附贡生,候选训导,母亲范氏。任氏世代“仍世乐善”,“流声里”,谓“君之先世,代有隐德”(《清碑传合集》)。
任兰生“幼承庭训,生而英敏缜栗”,“为文章慕先古,不中时程”(《清碑传合集》)。12岁时,跟随父亲拯救饥荒,办事井井有条,长老为之惊叹。曾五应童子试,一就京兆试,均落榜。咸丰八年(1858年),入安徽军营,因功授奖,升为九品官职。同治三年(1864年),捐升为同知候选(正五品)。后投安徽巡抚乔松年麾下,供职前敌营务处,策划机宜,悉得要领,深得在前线与捻军作战的安徽布政使英翰的赏识,英翰凡事必先咨询他而后行。后随英翰与捻军作战,同时维护地方治安,功绩卓著,遂升任知府,留安徽补用。同治六年,晋升道员(正四品),并加盐政使衔,不久又加布政使衔。此时,他的实职工作仍是驻防寿州,兼管淮北牙厘(商行及税收事务),颇受曾国藩和英翰的称赞。光绪三年(1877年),任兰生代理凤(阳)颍(川)六(安)泗(州)兵备道。光绪五年,正式担任这一职务。光绪八年,升任代理按察使(正三品)。
光绪十年,任兰生遭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被控“盘踞利津,营私肥己”,“信用私人,通同舞弊”。于光绪十一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朝廷派尚书崇绮和内阁学士廖寿恒前往查办。查办的结果是,所控罪名均被否定。但有一事被查证,即“帷留用革书屠幼亭为知情徇隐,部议革职”(屠幼亭先前捐职做了巡检,因更名蒙允,经人告发被除,而任兰生仍照旧留用),因此被罢官。任兰生革职离任之时,“士民顾念旧恩,如婴儿失慈母,遮道攀辕数万人,无不泣下”(《复盦类稿》)。任兰生时年48岁。回到故里,任兰生即请本镇画家袁龙设计建造退思园,共耗银10万余两,历时两年,于光绪十三年园始建成。同年任兰生在同里红塔埭修建了任氏宗祠。
就在退思园落成的这一年(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安徽巡抚陈彝、两江总督曾国荃为他保奏,在籍刑部员外郎孙家恽等二百余名凤颍六泗地方绅士也联名吁请为他复职,并筹银8000两为他捐道员。后得到朝廷批准,“任兰生著准其捐复,发往安徽,交陈彝差遣委用”。是年,“河决郑州,安徽被水,兰生奉檄办皖北赈抚”,他“奉檄抵颍州,督皖北赈抚……始至即周历千有余里,冒雪奔驰,问民疾苦”。光绪十四年二月,“襄郏水骤下,下流奔腾,公飞骑巡视,马惊伤尾闾,病疽,竟以四月十九卒”,终年51岁。病重之时,还把部下请到病榻前“诿至再三,易箦之际,犹顾问水势,以手画灾状,无一语及家事”(《复盦类稿》)。
任兰生死后,皇帝下诏,照道员绩劳病故例从优议恤,并为立传。赐内阁学士衔,附祀英翰专祠。
任兰生在代理按察使期间,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清狱讼,整缉捕,劝农桑,兴水利,修书院,设义塾,修道路,浚河塘,储粮食……“大小庶政,条综同密”;当时,河南大饥,任兰生倡捐募银10万两,赈济河南流入安徽的十几万饥民,此事广得赞誉,有口皆碑;造救生船,设官渡,开船塘,设育婴局、牛痘局、戒烟所;仿制江南水车,教民戽水,以助灌溉;设立课桑局,刊行《蚕桑摘要》,并为之作序;购种桑秧,雇江浙工匠教民育蚕缫丝,开衣食之源……任兰生兴办了很多公益事业,费用不可胜计,“往往捐廉俸以补不足”。“兴一利,必规久远”,“思无不周,行无不力”,故而当地老百姓都认为他是“皖北必不可少的一员”(以上引文见《复盦类稿》)。
任兰生有两个儿子,长子任传易,字味根,早卒。次子任传薪(1887~1962年),字味知,为退思园第二代园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读于金松岑创立的同川学校,为同川自治学社社友。
光绪三十二年,任传薪以退思园为校舍,创办了丽则女学。直到1916年新教学大楼建成后,丽则女学才迁出退思园。
作为退思园第二代园主的任传薪并不遵循“清明开园”的陈规,平日也纵人游览。光绪三十一年出版的《女子世界》第13期,就刊有明华女校学生张驾美的一篇《游任氏游记》,文章中写道:“春去夏来,学堂放假,同学数人,游于任氏之花园。”
后来,任传薪赴沪任教,退思园委托他人代管。此后退思园便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
设计者
退思园的主要设计者是同里画家袁龙。
袁龙,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名汝龙,字怡孙,号东篱,一号老枵,又号瘦倩氏、白云山人,自称“隐君子”,为清末苏州府高士。袁氏原为同里望族,乾嘉时期,族人袁景辂、袁栋、袁棠诸人都以诗文书画著称于时。
袁龙幼承家学,好读书,早岁为诸生而不应乡试,潜心诗词、书画、篆刻、考据之学,以授徒卖画为生,每画必题自作诗词或集句,家中富藏古书文物,多为稀见珍品。宅后自建小园,名“复斋别墅”。以粉墙作纸,用黄石叠成壁山,疏栽竹木,酷似倪瓒平远小景。园中亭馆窗腹,袁龙均亲手雕刻书画。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述及袁龙时说:“(先生)澹泊宁静,悠然物外,尤有遗民之风。所居复斋别墅,亭馆幽静,花木扶疏,闻皆先生躬操锯凿为之,故极得真趣。”吴梅见其遗著词曲,大加赞赏;金松岑爱其诗画,曾广为收罗。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应任兰生之请,设计了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小巧,足见其匠心。
袁龙以诗词会友,结为“复社”,善词曲,著有《复斋集》。1935年,吴兴富室嘉业堂主人刘翰怡先生寓吴门时,拟斥资续刻吴中五百名贤,袁龙、任兰生均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