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党史 >> 中共党史 >> 解放前的中共吴江地方党组织及其活动情况

解放前的中共吴江地方党组织及其活动情况

2013/1/14 11:00:52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446

民国10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家居盛泽的党员邵力子,不时从上海回吴江进行宣传活动。从民国13年起,由柳亚子引荐,党员侯绍裘、沈雁冰、萧楚女、陈望道、杨贤江、杨之华等先后来盛泽、黎里、震泽、平望、同里诸镇演讲,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唤醒民众,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4年秋,在外地加入党组织的北厍张应春(女),盛泽陈味芝先后回到吴江开展工作。张应春创办和主编《吴江妇女》月刊,陈味芝以震泽丝业公学为通讯处,多次向中共中央书面报告吴江的革命形势。

民国16年(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的反共“412”政变中,张应春在南京殉难,县工会负责人吴锡圭死于上海漕河泾监狱,吴江各地党的活动暂时停顿。8月下旬,中共江苏省委陆续派员到各县、市恢复组织,吴江县独立支部成立。10月,中共苏州县委成立,下辖吴县、吴江、常熟3县的党组织。松陵镇的夏邦基负责县委的农运工作。177月,中共沪宁特委(又称苏常特委)成立,统一领导吴江等10多个县的党组织。18年夏,中共(吴县)尹山支部书记王兆杰在庞山湖一带,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斗争,迫使中央政府农业部在湖区减租。同期,中共党员策动算墟庙、虹桥、三民浜一带较大规模的减租减息斗争,遭到江浙两省反动武装的血腥镇压。

从民国17年(1928年)8月至24年秋,先后有中共苏州县委书记周学熙、中共淞浦特委委员顾桂龙和中共浦南(金山)县委书记翁明哲、中共海门县委领导成员张冠今和党员朱碧元、原中共涟水县委委员兼城区区委书记刘淇生和党员吴其超等,以不同的公开身份,在黎里、盛泽、震泽、松陵等地,进行隐蔽的组织联络和宣传发动工作。

民国26年(1937年)“7·7芦沟桥事变和“8·13”淞沪抗战相继爆发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吴江地处苏浙沪交界,从那时起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7个系统的中共党组织在吴江县内活动。

一、中共浙西特委系统

民国27年(1938年)4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江南游击队第一纵队第八大队中的中共党员,随部队由浙江乌镇进入严墓巴家兜。他们在部队内建立中共特别支部,徐进(洁身)任支部书记。支部宣传委员韩昌在严墓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江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青云东水家港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同年秋,新四军军部派党员庄绍桢,打人国民党吴江县政工队任队长,开办“青年干部训练班”,发展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输送青年参加新四军。

民国28年(1939年)5月,中共东水家港支部建立。年底,中共浙江吴兴县委与庄绍桢取得联系,庄改由吴兴县委领导。292月,在桃源三民浜建立中共严墓区委,韩昌任书记。10月,中共浙西特委以京杭国道为界,分路东特委(又称浙西北特委)和路西特委,吴江县严墓地区原属浙西特委领导的党组织,改由路东特委领导。中共浙西路东特委机关和吴兴县委机关同时设在严墓地区。党的组织在严墓一带得到较快发展,党员66名,先后建立了姚浜党小组、水家港妇女支部、南李家浜支部、苏浙特别支部(青工团特支)、严墓镇支部和仁荡坝支部。党员庄绍桢和王化鹏在严墓办读书会,出刊油印快报《正义》和《严墓新闻》。在党的影响下,期刊《敌忾》、《义旗》先后出刊。农村组织联村会,实行“二五减租”等。

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浪潮。3月,浙西路东特委和吴兴县委机关分别撤向浙江南浔和双林,外来党员转移盛泽、坛丘一带。5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进入严墓搜捕共产党人,庄绍桢等2人被捕,沈文潮等6人遇难。党的主要领导人和外来党员全部撤离吴江,严墓区委因此而消失,此前成立的大谢支部与上级失去联络。同年11月,原东水家港支部书记沈英杰,从新四军江防局回到严墓,使原先的6个支部和1个党小组与嘉兴县委建立联系。翌年4月,中共浙江新塍区委书记沈如淙来坛丘,恢复整顿大谢支部,发展党员,把党的组织扩大到平望、盛泽、南麻、梅堰、震泽等地。324月起,沈如淙以嘉兴特派员身份实行单线联系,负责吴江地区的工作。至抗日战争胜利,该系统领导的吴江县党员有84人。

民国37年(1948年)3月,淞沪杭嘉湖工委成立,中共浙西特委系统的青云水家港支部、水家港妇女支部、仁荡坝支部、慈姑兜支部、坛丘大谢支部和盛泽灰练坊支部、桃源李家坝支部,随之由淞沪杭嘉湖工委领导。

二、中共中央特科系统

民国27年(1938年)夏秋间,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特科情报系统党员陈显唐(丁秉成)到吴江,争取改造地方游击队,建立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先后随来的有20多人,其中4人是中共党员,其余均为特科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成员。武抗会员全部进入国民党吴江县政工队、常备队及曹绍文、郝道生的地方游击队。丁秉成任政工队指导员,在政工队内发展武抗组织。285月间,丁又通过党员钱康民从驻在江浙边界的赵安民部队拉出队伍,建立“江浙太湖义勇军”,并与无锡梅村的新四军“江抗”总指挥部取得联系。同年823日,太湖义勇军在七都隐读村附近,遭到国民党62师袭击,丁、钱遇难。不久,党员和青年骨干转移去昆山。情报工作交武抗会员金大鹏(若望)、肖心正负责。翌年7月后,吴江的中央特科系统与浙西特委系统,互通情报配合工作。民国30年下半年,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锋芒,该系统党员全部撤离吴江。

三、中共淞沪地委(工委)系统

民国29年(1940年)9月,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派党员夏明辉到吴江县开辟工作。10月,发展金佩扬入党。次年5月,中心县委撤销,成立路南特委。62日,路南特委在包括吴江东部在内的淀山湖地区成立工委,书记诸敏。淀山湖工委先后在黎里、平望秘密发展组织。32年初,淀山湖工委机关设在芦墟镇,书记林岑(陈鹤年)。年底,浦西工委成立,吴江工作实行单线领导。从民国3010月到32年底,张荣生(陈企周)、洪锋、徐友基先后负责吴江的工作。332月,浦西工委书记陈正之等到黎里,领导吴江和松江等地的工作。10月,金佩扬接任吴江工作。341月,成立淞沪地委。4月,淞沪地委调整工作部署,金佩扬为吴江县委负责人,领导吴江及淀山湖西部党的工作。在此期间,中共平望支部成立。这时,党的工作主要是深入农村,为开展武装活动作准备,吴江党组织调整党员布局,输送部分人员加入淞沪支队。

民国34年(1945年)10月,中共华中分局决定撤销淞沪地委,成立淞沪工委,并根据秘密工作的特点派驻特派员,领导各地斗争。12月,淞沪工委淀山湖地区特派员沈小方(肖方)来黎里,负责吴江工作。翌年春,党员丁铎(陈振)、吴关龙在黎里成立文艺团体翳桑社,出版《浅作》月刊,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坚持内战的反动方针。同期,中共黎里支部成立。4月,黎里地下党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黎里区党部的注意,沈小方撤离,吴江工作由淞沪工委书记陈伯亮直接领导。12月,改由金亮负责。

民国36年(1947年)3月,青(浦)吴(江)工委成立,金亮为书记。筹划组织水上武装,与青(浦)东武装互相策应。4月,北厍珍如埂支部成立。尔后,淞沪工委副书记王克刚到盛泽,建立联络点。吴江的党组织还在平望溪西乡以小学为隐蔽点,掩护外来的负责同志。

民国371948年)年3月,中共淞沪工委与杭嘉湖工委合并,成立淞沪杭嘉湖工委,并在吴江、嘉兴两县交界地区建立吴嘉工委,书记金佩扬,统一领导吴江县黎里、盛泽、平望、北厍、芦墟、莘塔、铜罗等地的党组织。71日,吴嘉工委成立吴嘉武工队。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开展“反饥饿、反内战”斗争。年底,盛泽纺织支部和铜罗镇支部先后建立。

民国38年(1949年)3月,吴嘉工委通过中共党员、原国民党太湖行动总队少将总队长赵安民控制南厍、溪港、横扇等地的乡镇政权及自卫队。4月初,吴江县南部的部分农民党员,参加吴嘉工委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挺进纵队吴嘉湖独立团”。同期,黎里、盛泽党组织率领已经控制的地方自卫队击退胡伯龙等土匪的劫收。428日晚ll时,金佩扬与赵安民率领吴江部分地方起义队伍,进入吴江县城,29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30日,金佩扬向中共吴江县委移交吴嘉工委所属的吴江党员的组织关系。

四、中共华中局城工部系统

民国32年(1943年)春和33年初,中共华中局城工部先后派党员刘建民、俞树芳打入汪伪政治保卫局苏州支局吴江站情报课工作,刘、俞两人由中共苏州工委王中一负责联系,直至抗战胜利。

五、中共华中局十地委系统

民国35年(1946年)10月,中共华中局十地委派以焦康寿为领导的29名党员到吴江县,开辟淀山湖地区的工作。他们以各种合法职业为掩护,在松陵、同里建立活动基点。368月,开辟淀山湖地区的工作划归澄锡虞工委负责。9月底,工委委员朱帆接替焦康寿来吴江工作。371月,十地委常委、军事部长包厚昌、党员吴明与房东、邻居合股在吴江三里桥开设万丰石灰窑。直至解放,该窑成为澄锡虞工委在吴江地区的中心基点。2月中旬,包厚昌在吴江召集苏常太工委和澄锡虞工委联席会议,研究两个地区的斗争形势和领导方法。从民国37年起,先后在三里桥石灰窑建立党支部,在顾加生剧团和平望周家溪、金家坝管家浜、南厍自卫队、吴江简易师范、南厍、横扇等地发展党员27名。年底,各地党组织积极做好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准备工作,重点加强对国民党地方上层人士的工作,控制自卫队武装,筹备军粮,开展武装小组活动和交通联络等。

民国38年(1949年)429日上午,澄锡虞工委吴江开辟区的地下党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先头部队在吴江北城门胜利会合。

六、中共上海局苏锡吴工委系统

民国35年(1946年)8月,武汉大学毕业生倪明、刘玉到吴江县中学工作,与中共苏州学委保持密切联系,倪、刘在学校推动学生组织和开展各项进步活动。36年暑假,两人先后入党。是年9月,中共苏锡吴工委书记高山到吴江,经倪明介绍先后于371月、4月,发展费旭初、赵安民入党,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37年夏,上海外县工委决定将城市与农村工作统一起来,成立中共苏锡常工委。吴江中学党组织先后由教师胡斌、赵广祥负责,开展工作。

民国38年(1949年)2月,学校党组织由苏南学联线领导调整为地区单线联系,苏州学生党员的关系由苏州工委统一领导。3月底,苏州工委青年区委副书记薛杰,把已在吴江的上海复旦大学党员王新五的组织关系,转给吴江中学党支部。王新五坚持在吴江社会上开展工作,发起成立“吴江青年同学会”,开办“江友”图书馆,组织出版《江友》刊物。为迎接解放,党员费旭初组织进步学生成立吴江青年歌咏队。在党组织的布置下,吴江中学、吴江乡师合力开展护校斗争,使学校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429日晚,赵广祥向中共吴江县委移交组织关系。

七、中共丹北工委系统

民国36年(1947年)4月,原中共丹北工委特派员孙瑞成到吴江县同里镇,下半年开始在同里镇建党,先后发展吴伯荣等11人入党。381月,孙瑞成离开同里,吴伯荣建立中共同里支部,积蓄力量迎接解放。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