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庙港镇志 >> 第十六卷 人  物

第十六卷 人  物

2012/12/26 18:42:31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338

庙港史称“儒林里”,它“以其宋元以来庙港人文独盛,衣冠甲第于一邑”,由于历史久远,我们已难以考证这里究竟出过多少生员、举人、进士。据旧志记载,自明正德九年至清光绪六年(15141880年)间,先后出过进士7人。进士中有明代赵鸣阳和其子赵玉成;清代徐人骥带领儿子徐朴诚等进剿太湖土匪,以功保举总兵,任嘉(兴)湖(州)水陆统领。

近现代庙港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著名人士,在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医药、经济实业中享有声誉。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为人表率的劳动模范及先进入物,深为庙港人民尊敬和怀念,他们的业绩为庙港历史增添了熠熠光彩。

 

第一章 人物传

 

陆龟蒙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吴中人。少年时即精通《六经》,尤其对《春秋》颇有研究。考进士不中,遂跟从湖州刺史张搏游历苏、湖两州,隐居甫里(今吴县甪直),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常亲自下田劳动。著《来耜经》,详记铲、耜、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每逢收新茶亲口品尝优劣。他爱好载着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吴淞江上,在震泽等地生活较长时间。皇帝召见他,不至,又拜左拾遗,诏下已卒,葬在甪直。陆与皮日休合著有《松陵唱和诗集》,还著有《甫里集》。陆龟蒙隐居陆家港养鹅浜时,对庙港当时的茧丝生产和渔业生产的繁荣景象曾写下“处处倚蚕箔、家家下渔筌”的诗句,陆家港上有桥名甫里,桥两侧石柱上刻有“万顷具区留禹迹,陆家甫里忆唐贤”的对联,这可能是并无陆姓的溇港和村落名称的由来,也是对诗人的怀念。

王 问

王问,明正德九年甲戌科(1514年)唐臬榜,三甲一名进士,字裕夫,五都(今庙港一带)人。官大理寺评事。

赵鸣阳

赵鸣阳,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1616年)进士,字伯雍,号新盘,五都(今庙港镇)人。会试时为亲戚沈同和代笔,被削籍。事情传到朝廷,许多人为之惋惜,求皇上开恩,终未得到允准。曾寓居游历齐鲁间(今山东一带),有魏某出高薪聘他,遭到拒绝。崇祯年间(16281644年),追封翰林院编修。

赵君邻

赵君邻,明天启二年壬戌科(1622年)文震孟榜,三甲九十六名进士,字禹钦,五都(今庙港镇)人,授行人,粗茶淡饭,不乘轿不用仆人,痛恨宦党魏忠贤加害忠良。四年奉命到庆成王府主持丧礼。翌年到四川册封,冒酷暑过滹沱河,驻(河北)井陉,突闻同乡周宗建、周顺昌为魏忠贤所杀,痛哭流涕,呕血数日卒。著有《礼记正业》。

施世杰

施世杰,字汉三,一字宾王,五都(今庙港镇)人。明天启七年,诸生博学,工文章,所著有丹桂楼杂制26种,今所存惟孙烈士传,能深识事势,明于兵机,议论卓然,余25种,览其目多有关于世道人心者,惜后裔衰薄,稿皆散失。

沈元龙

沈元龙,明崇祯七年甲戌科(1634年)刘理顺榜,三甲一百七十五名进士,字长升,五都(今庙港镇)人,官行人。

赵玉成

赵玉成,明崇祯十年丁丑科(1637年)刘同升榜,三甲一百七十九名进士,字彦琢,五都(今庙港镇)人。万历四十四年(1614年)进士赵鸣阳之子。授湖南长沙知县,半年后奔母丧。服满调福建惠安。在审查监狱时,发现已关押8年的数十名强盗中有一名17岁,于是重新审理,弄清原委,将他释放,并释放了其他几名无辜者。后来调京升吏部文选司主事,晋升郎中。明朝灭亡后隐居家乡,作和陶(渊明)诗自娱,卒。

沈 攀

沈攀,清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韩菼榜,三甲一百○二名进士,字云步,一字香山,五都(今庙港镇)人。后迁居松陵镇南门外,官甘肃灵台知县。

徐人骥

徐人骥,清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黄培松榜进士,字梅峰,庙港镇徐家湾人,早年入武乡学,跟随杭州张勤果入新疆,参加镇压回族造反,以功保举副将。光绪五年乡试中举,六年联捷进士,回乡完婚,娶武庠生周安庆长女为妻,假满入京供职。七年九月,左宗棠出任两江(辖今江苏、安徽、江西)总督,他随调以科班出身原职任用。光绪十三年署金山卫游击。光绪二十七年。因浙江巡抚、御史中丞任道镕(字筱沅、筱园)的要求,带领儿子徐朴诚等进剿太湖土匪,以功保举总兵,任嘉(兴)湖(州)水陆统领。朴诚在进剿中屡有成绩,为了避嫌,他没有为儿子请功,是巡抚冯汝骥(字星岩、星帅)出面,委朴诚嘉(兴)防先锋游击左营管带。全家迁嘉兴,尽天伦之乐。光绪三十四年冯移任江西。宣统二年(1910年)他出任江西水师巡察右军统领,将家眷迁回震泽。辛亥革命兴起,南昌都督吴介璋(字复初)任职仅几个月即下野,政局不稳。徐氏父子相继归里。以后任松(江上)海缉私分统。在震泽成立太湖蔬菜运销公司,每日用轮队装运上海售卖。民国22年(1933年)周夫人去世时,林森、蒋介石、汪精卫、宋子文、陈果夫等国民党政要都为之题照,盛及一时。他本人1946年逝世于杭州,年89岁。

孙世买

孙世实(19181938年)又名孙方,孙本文幼子,庙港镇更楼港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翌年,他与黄华、蒋南翔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被逮捕关押3月余。出狱后他作为清华大学代表,出席北平学联大会,被选为北平学联常委,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学联党组领导成员。抗日战争爆发,他由上海至南京,再到武汉。在淞沪抗战中,组织上海平津流亡同学会。考入湖北省教育厅招收的乡村巡回宣传队,被分配到鄂西沙市、荆门、宜昌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在宜昌,他与张清华等组成中共宜昌特别支部,后又建立宜昌区委。他担任区委书记,领导宜昌、枝江、宜都、公安、石首等县党组织的开辟工作。民国27年(1938年)夏,调入中共湖北省委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民族解放先锋队湖北省队部训练部长,不久又任省队代理队长,并兼任全国学联干事。同年10月,日军包围进攻武汉,他随同《新华日报》和八路军办事处人员乘坐新升隆轮于22日撤离武汉。23日船行至湖北嘉鱼县燕子窝江面,遭日机轰炸起火,他为抢救落水同志而牺牲。

吴毓骍

吴毓骍(19251950年)浙江瑞安县人,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民国35年(1946年)秋,他到严墓区合作社任指导员,聘请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师生,指导当地农民科学养蚕,使农民获益匪浅。他还与张光启等人办夜校,教农民识字唱歌。民国37年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光明前景愈加明朗,吴毓骍思想日益走向进步成熟。是年冬天,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迎接解放的斗争中。解放后,吴毓驿任严墓区收茧委员会主任,负责收购鲜茧兼管合作社工作。他发动群众帮助剿匪部队在农村剿匪肃特,借粮支前。1950年,吴毓骍被分配至震泽区开弦弓乡任乡长。是年春荒严重,他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以工代赈,并将大批救灾粮分发到群众手中。5月初,县政府又发下一批救灾粮,规定要分发给贫雇农,但一些坏分子企图平分救灾粮,土匪还向贫农勒索大米。面对严峻形势,他鼓励群众坚持斗争。517日下午2时许,他佩短枪只身在北鱼池村召集贫雇农开会,布置分发救灾粮。国民党匪特张本部、贺国荣等4人突然包围会场,向吴开枪。吴毓驿身中7弹牺牲。吴毓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震泽公园内。枪杀吴的匪特先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徐朴诚

徐朴诚(18841953年)字普春(今庙港镇徐家湾人)。清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武科进士徐人骥子。少年习武入山东随营武备学堂。随父参加剿灭太湖土匪,由浙江巡抚冯汝骥委任嘉(兴)防先锋游击左营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他协助吴介璋在南昌响应,又参加陈其美在上海的起事,旋到林述庆的新军三十四旅任营长,参加会攻江宁,进军南京。民国元年(1912年)2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该旅遣散。他调任江苏省警察厅骑巡队队长,不久去职。民国27月“二次革命”爆发,他参加陈其美在上海的独立讨袁。民国5419日,他率部在严墓起事,在平望宣布独立讨袁,后遭到军阀冯国璋部队围攻而失败,与何嘉禄等人避居上海租界。民国10年赴广州,在非常大总统府任参军处参军。奉派返沪,策反浙江都督卢永祥响应护法北伐。民国139月江浙齐(燮无)卢(永祥)战争爆发,他率旧部协助卢在青浦作战,任游击司令。战后,任江苏省水上警察厅游击总队长,调任第一区第五队队长。北伐开始,他受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钮永建(字○生)之命,为江苏先遣司令。民国162月底北伐军到达江浙交界地,他率部与何嘉禄部组成新编十六师,任团长。何在金山负伤阵亡后,他回任水警队长,后任江苏省水上公安队第一区区长。民国23年任嘉兴盐务巡缉所所长。“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受命于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担任路东游击指挥,转战青浦、吴江、嘉善。民国28年春率部投靠日本侵略军,先后任伪第一方面军陆军第一师师长,伪第二方面军军长。民国29年春,经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席李济琛策动反正,先后任第三战区先遣军第一纵队司令,苏浙先遣军第一路总指挥。抗日战争胜利后,调防徐州。民国36年离职,在上海开设万利源商行。民国371月与四子锡驹一起加入民革。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清剿太湖残匪斗争。1950年去香港。

孙本忠

孙本忠(18971968年),号瓞绳,孙本文弟,庙港镇更楼港人。民国9年(1920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任上海合众蚕桑改良会技术员。民国13年入法国蒙贝里农业专门学校蚕科。两年后毕业,考入里昂大学动物学系,专攻蚕体生理。民国17年发表毕业论文《家蚕中肠细胞的生理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江苏省农矿厅蚕丝技正,主持全省蚕丝改良工作。民国18年兼任省立无锡蚕业试验场场长。民国20年任中央大学教授、蚕桑系主任。民国22年任浙江大学教授,蚕桑系主任。同年,任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蚕桑系主任。先后在《农报》、《中华农学会会报》、《中国蚕丝》等杂志上发表家蚕育种方面的论文,翻译法国科培尼首创的蛾育选择法,并在国内加以推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中农所内迁,先后借用长沙农校、四川丝业公司北碚制种场、南充蚕业试验场、西充制种场的设备坚持研究。民国29年育成高出丝率蚕种——黄皮蚕中农29号。民国34年夏育成第二代黄皮蚕3011号,在四川、新疆、江苏等省推广。民国37年借中国蚕丝公司嘉兴制种场进行研究工作,任中国蚕丝协会委员。1949年到1951年,主要从事褐圆斑纹伴性种和普通纹伴性种的杂交育种工作。1951年底出任华东蚕业科学研究所(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养蚕系主任。其后10余年一直领导蚕种研究室工作。

1955年,在全国桑蚕选种与良种繁育会议上,他主持制定了家蚕选种工作试行方案。这是我国家蚕育种的基本准则。1956年,他参与制订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十二年远景规划中,有关家蚕育种的长远规划。1960年撰写《中国养蚕学》初稿第三章——“蚕的品种及其选育”,并在《蚕丝科学通讯》等杂志上发表“家(桑)蚕育种方法上几个问题的理论总结”、“家(桑)蚕茧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等蚕种选育学术论文10余篇。在家蚕育种的规划、设计、经验、技术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被誉为我国家蚕育种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先后育成镇1234号和普斑褐圆斑限性蚕种,华8910和瀛瀚、瀛文等5个品种11个品系的杂交型,提出家蚕双杂交繁育法。他对限性斑纹蚕种的实用化研究,比日本早好几年。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江苏省民盟常委,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中国蚕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技委员会委员。

孙伯和

孙伯和(18981977)字守廉,庙港镇更楼港人,是孙本文的叔伯。幼年人南浔小学,民国5年(1916年)就读于湖州吴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农学院,攻读蚕丝学科。民国9年毕业,任安徽当涂县静仁职业学校校长。民国11年回吴江任县建设局局长。民国14年兼任江苏省农民银行吴江县分行经理。民国17年又兼吴江蚕种场场长。民国22年赴上海任上海商业银行襄理,专管农业贷款。民国23年调南京农垦局农贷处处长。民国26年临时担任农垦局汉口办事处主任。民国28年担任重庆贸易委员会生丝研究所所长,兼四川省农业改良场场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任中国蚕丝公司业务处处长,兼任蚕丝协导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纺织公司上海分公司业务处担任领导工作。1953年调北京中国丝绸公司丝绸处,先从事业务工作,后编写《中国缫丝工业史》。著有《近百年来中国的蚕丝事业概况》、《民国经济史》、《中国缫丝工业史》(古代史、原稿)。

孙本文

孙本文(18921979年)原名彬甫,曾用名孙共,别名时哲,庙港镇更楼港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两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科。民国4年(1915年)春毕业,入吴江县立小学任教。同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门,民国7年毕业,任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国文和哲学教员。9月秋考取留美公费生。翌年4月,入伊利诺斯大学研究院学习,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学习社会学两年。民国14年在纽约大学研究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社会学理论。民国15年回上海,一度在大夏大学任教,不久进复旦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民国17年与游嘉德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会。民国18年赴南京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系主任。同年,东南社会学会改名为中国社会学会,他当选为理事,后被推为理事长,创办《社会学刊》任主编。民国195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兼中央大学教职。民国206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21年辞去高教司司长,专任中央大学社会系主任。8月社会学系裁撤,改任中央大学教务长。两年后,又讲授社会学并主持系务。民国27年任庚子赔款董事会协助科学工作人员委员会委员。民国28年任国立编译馆社会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29年被聘为国民政府社会部社会行政计划委员。民国30年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复任社会学系主任。同年,中国社会学社与社会部合作,创办《社会建设》月刊,他任总编辑。

19367月,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成立“文化戡乱委员会”,他被列为委员。民国38年春,中央大学教授会组织校务维持委员会,他被推为常务委员。8月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他被聘为教授。1952年调地理系任统计学教授,兼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南京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海学刊》编委。1962年调入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改哲学系)任教授。著有《社会学上之文化论》、《社会问题》、《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近代社会学发展史》、《当代中国社会学》、《现代社会科学趋势》等。他是将西方社会学系统介绍到中国的主要学者,是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省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

项志生

项志生,1909年生,庙港镇七一村人,中国丝绸公司高级工程师。早年在上海民立中学就读,17岁时进杭州纬成丝厂新市分厂(公利丝厂),师从旦丝界前辈嵇慕淘。1932年追随苏州蚕校校长郑辟疆在江南倡导土丝改良运动。1937年筹建并出任平望制丝所所长。1938年下半年,他受费达生(时在重庆任丝业公司总技师)之托在上海为四川丝业公司采办立缫机及煮茧机等制丝设备。装船转运香港及越南海防,在云南入境押运四川。在四川时参加了川南蚕茧新区开发工作。在重庆进入东吴—沪江联合大学经济管理系深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随从费达生接收苏州日商瑞丰丝厂(即今苏州第一丝厂),后受陆荣光之邀参与筹建中央合作金库上海信托部,任该部总务组长。1950年进中国蚕丝公司华东区公司工作,曾协助筹建山东周村、广东顺德、新疆和田3个丝厂。1953年调往北京中国丝绸公司,负责蚕茧收烘业务,1956年评为高级工程师。他精于蚕桑制丝,1977年退休以后仍不远千里应邀至赣、川、滇等省市考察指导蚕桑生产。还不时在《丝绸》(原中国纺织学会、中国蚕学会合编的论文集)上发表有关蚕桑生产开发和提高丝质的学术论文,著有《柞茧生产与收购》。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