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庙港镇志 >> 第十四卷 卫  生

第十四卷 卫  生

2012/12/26 18:29:3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29

解放前庙港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十分落后,集镇上没有医院和诊所,仅有8家药店和七八名农村民间医生。公共卫生较差,无环卫设施,仅有2名老妇打扫街道,路边巷口垃圾成堆,夏季蚊蝇成群。农村到处可见河边露天粪坑,河里倒洗马桶,饮水水源受到污染,以致各种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麻疹、天花、疟疾时有发生和流行,死亡者甚多,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尤以血吸虫病危害最为严重,重流行区家破人亡,田园荒芜。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的身体健康,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952年大庙区设卫生所和妇幼保健站,是年10月沈炼石等6名医生合并成立联合诊所。同年全乡人民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展了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堆,填平污水潭,消灭蚊蝇孳生场所,改变脏乱环境。同时开展查螺灭螺粪检和注射各种疫苗。50年代中期起古典型霍乱、天花在境内绝迹。对恶性疟疾采用抗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庙港联合诊所更名为公社卫生院。1964年正式成立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发动群众“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社、队两级卫生医疗网,从此彻底改变旧社会农村缺医少药局面。全面培训医务人员,建立卫生防疫组织,开展妇幼保健,普及新法接生,使全镇卫生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发病率逐年下降,医疗技术和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庙港卫生院1994年被苏州市评审为“一级甲等医院”。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节 私人诊所

 

解放前,五家亭(今勇星村)盛仙族主治内科,由于医术高明,病员盈门,远近闻名。双板港(今金明村)徐乐平、徐景南、徐佰儒三代从医,以专治伤寒而得名。西溪庙港(今更楼港村)邱伯铭为中医内科,赵家港(今富联村)赵梦花内科曾闻名一时。大圩田(今太平桥村)沈傲千中西医,医术精湛。

民国时期,庙港地区少数民间医生在家挂牌设诊所,走访郎中居多。1943年沈炼石从业中西医内外科,在庙东街五丰药店店宅设诊所,并坐堂就诊,王振民从业中医外科,诊所设在庙西街狮子桥南堍沈姓民房内。另有双板港中医内科徐佰儒定期在庙港马纯誉药店坐堂诊治。

解放前夕妇科医生李积琴设诊所于陌家港,儿科医生江碧华在庙西街王宅挂牌开设诊所。1950年震泽中医内科周亚涛在庙港当基南首王姓民房设诊所。1952年初分别组建庙港、陆港、大儒小乡联合诊所。

 

第二节 庙港镇卫生院

 

1952年,成立大庙区卫生所和妇幼保健站。195710月随着撤区并乡,大庙区的卫生所和妇幼保健站撤销,沈炼石、李积琴、沈德庆、江碧华、周亚涛、沈昂石6名医生创办庙港联合诊所,沈炼石担任联合诊所主任,诊所租用庙西街南沈宅民房2间,设有观察床1张,存放2030种常用药小橱1个,诊治内、外、儿、妇科疾病。成立初期,资产仅几百元,后来楝树港(今富联村)开设联合分诊所,医生有沈德庆、李积琴。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联合诊所更名为庙港公社卫生院,工作人员十几人,开设观察床数张,资产上千元。1963年公社卫生院改称联合诊所,后又改称公社医院。是年11月县卫生部门分配苏州医学院专科毕业生沈勇明、沈明明、陈仁林、倪菊明4人来院充实医疗队伍力量,后来沈勇明就任院长,其余都是骨干医生。1967年至1971年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小分队来庙港卫生院指导工作,开展切脾手术。1975年更名为公社卫生院,是年县人民医院下乡医疗队来庙港帮助工作,同年创办外科手术室。1978年卫生院增设防疫保健组(简称防保组)。1981年卫生院自筹资金8000元买下房管组建的庙东街7间医疗用房,结束了卫生院医疗用房出租金的历史,同年设X光室、观察病床10余张,有工作人员20余人。1982年原址翻建1幢三层住院部(楼)。1983年随着体制改革,公社卫生院更名为乡卫生院。1985年卫生院有职工27人(医务人员23人,其他人员4人),床位20张,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固定资产14.5万元。1985年以后卫生院内部设二部(住院部、门诊部),二组(防保组、后勤组),临床科室有内、外、妇产、小儿、五官、口腔等。医技科室有检验、X光、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血球计数仪、激光治疗仪、微波治疗仪、无形灯、万能手术台、齿科综合治疗椅、电冰箱、空调等。

1989年,建造1幢职工住宿楼。1991年翻建1幢三层门诊楼。1994年庙港卫生院经苏州市等级评审组考核评定为“一级甲等医院”。1995年底全院建筑面积2224平方米,病床24张、固定资产111.6万元,其中专用设备价值41.39万元。工作人员33人,其中卫技人员27人,内有中级职称4人。

 

第三节 中西药店

 

解放前,庙港境内有8家中药店,其中庙港集镇有沈五丰、马纯誉2家药店,都是两开间门面,规模在8家之首,还有陆家港仁寿堂药店,双板港长春堂药店,五界亭恒春药店,更楼港、罗港、开弦弓各有药店1家,这些药店都是经营中药材,供应少量西药如人丹、十滴水、万金油、头痛粉等。

新中国成立后,五界亭、更楼港、罗港、开弦弓药店的资本极微,备货亦少,营业不旺,相继关闭。1956年药业人员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走合作化道路,庙港2家药店合并成庙港医药合作商店,陆家港、双板港2家药店合并成陆港医药合作商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陆港医药合作商店并入庙港医药合作商店。在陆家港设医药门市部。1965年起,医药合作商店经营西药零售,品种有200多种,并开展代客煎药,送药上门服务活动。1970年陆港医药门市部并入庙港卫生院,卫生院设中药药房。1982年卫生院中药药房划并庙港医药合作商店。1995年医药合作商店经营西药600多个品种。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