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庙港镇志 >> 第十三卷(文化教育体育)第三章(体  育)

第十三卷(文化教育体育)第三章(体  育)

2012/12/26 18:28:4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03

科举时代,庙港地方早已有习武者投考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出生于罗港村的徐家湾徐氏昆仲、梅峰、梅迁均为晚清武科第出身。据史志记载,当年乡民见到他们经常骑马,驰骋于湖塘。民国初,勇星村五界亭等地还有马房遗址。农民体育大都寓于生产活动之中。辛亥革命后,提倡新学,庙港地区国民小学设体育课程。民国年间,庙港万年庵里的民众教育馆设有乒乓球室,供农民群众娱乐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庙港镇组织青壮年成立义勇队,开展军事和体育操练。过去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极少参加体育活动。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体育列为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认真实施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1991年庙港乡成立体育委员会,发挥人武部、工、青、妇、文化站等组织和骨干作用,贯彻因陋就简、业余多样的原则,每逢节日开展各种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992年乡田径队参加苏州市农民运动会,获21银和多枚铜牌,并获苏州市体育先进乡称号。1995年学校体育达标。

 

第一节 团体和设施

 

一、团体

1989年镇区成立业余男子太湖篮球队,负责领队是沈惠平。男女乒乓球队负责人是戴云生。

1991年文化站建象棋队1个,负责人:沈金虎。

1991年,庙港乡成立体育委员会,翌年后改称庙港镇体育委员会,体育委员会主任:邱龙根;副主任:沈金虎、严月林;委员:沈惠平、戴云生等人。

1992年乡成立老年协会,设体育委员会,体委负责人:盛正荣;副主任:周勃;委员:邱乃林、张君玉、张和青、沈太良,他们都是退休教师。

1992年止,镇区篮球队共5个,有新联分厂、渔业村、学校、供销社、乡机关;田径队,共20人,负责人:沈惠平。

二、设施

1995年止,全镇有篮球场6片,其中中学4片,中心小学1片,机关1片(在农业公司内)。

庙港中学有环形跑道250米,可作小足球场;单杠6付,双杠8付,乒乓球台8张。镇、村、企事业单位、缫丝厂、新联分厂、供销社等设有乒乓球、棋类等体育活动场所。

 

第二节 群众体育

 

清、民国时期,庙港地区农民体育活动大都寓于生产、娱乐活动之中,较普遍的是游泳,庙港地区滨临太湖,河港密布,民居多数依河傍水,生产干活,生活买卖,常须摇船(农船)动车(水车),涉水过湖(太湖),时有翻船落水。能游泳是防身之计,故父母任孩童结伴锻炼泅水。过去“青庙会”庙会,有掼“猛将”的传统,把“猛将菩萨”从桥顶推入河心,仰浮沉潜,参与活动表演的都是儿童中游泳能手。若湖水高涨,灾情来临之时,防洪拦闸“闸桥门”,须善潜水的人下水操作。此外,比体力,如“四抱腰”跌跤、爬树、越野跳车潭等趣味性体力比赛。在传统娱乐中的武艺演练活动,有勇星等村的练钢叉、踩高跷;曙光村徐阳港的舞龙;西草田、开弦弓等地每年参加农历三月廿八在蚂蚁漾赛舟,名谓“摇快船、抡高桥”。民国22年(1933年)庙港民众教育馆有供农民群众体育活动的乒乓室。1937年抗战时,庙港镇曾组织农村青壮年参加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解放前,妇女体育锻炼仅限于学生。

解放后的人民政府关心人民健康,重视群众体育。1951年起的抗美援朝中,已有妇女扭秧歌、打腰鼓等文体组织,参加欢送志愿军行列。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兴修水利,男女民工投入开太浦河工程,公社指挥营鼓励民工开展挑泥竞赛,比思想,比力气。在集体生产年代里,群众体育也以开展劳动竞赛为主。“文化大革命”以后,全乡民兵组织兴起劳、武相结合的生产操、军事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校、企事业单位相继开展篮球比赛。1988年迎“三八”妇女节,曾举行1次妇女拔河比赛,村、市镇企业、缫丝厂、新联分厂4个小组共有40人参加。1991年由文化站、工青妇、学校等团体组织组成乡体育委员会,领导群众体育活动,以业余自愿为原则,不拘规模形式,开展多样化群众体育活动。1992年共举行3次小型比赛,一是“迎春”长跑赛;二是庆“七一”乒乓赛;三是迎“国庆”篮球赛,其时全乡已有新联分厂、渔业村、学校、机关、供销社等5支篮球队,此次篮球比赛,新联分厂得第一名。是年庙港乡参加了苏州市农民运动会,夺得21银、多枚铜牌外,又获苏州市体育乡称号。此后,在体委、妇联的领导下妇女体育比赛也活跃起来。如1994年妇女迎“三八”乒乓球比赛,各单位女职工自动报名,共40余人,比赛结果商业公司庄建平获第一名,中学代表得第二名,信用社代表得第三名。同年妇联、计生办组织举行迎“六一”独生子女家庭运动会,有30余户家庭参加,这是一次骑自行车、踏三轮车趣味性运动会,得第一名的是供销社沈世荣家庭。1995年参加吴江市“保险杯”妇女健身运动会,获得接力赛第一名,并获团体总分第五名。

 

第三节 学校体育

 

一、小学

民国初,庙港五都乡5所小学,开始设体育课,“体操”每星期两节,课程内容为徒手操、哑铃操、跳远、跳高,课外有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当时学校操场设施简陋。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学校体育,1954年起学校认真执行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锻炼标准”。1955年庙港中心小学和东、西片村校先后推广第一套广播操。1963年以后,体育课以田径、体操、篮球为重点。1976年建立体育领导小组,认真实施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正常,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1982年施行国家新的“体育锻炼标准”,每年举行一次“达标”测试。80年代后期起,中心校每年举行一次全乡小学生运动会。198849日至12日,参加了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县有29个代表队,庙港成绩名列第三。1995年中心校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加强了体育队伍建设。是年中心校全镇测试达标率、合格率都在95%以上,中心校学生身体素质,市局抽测平均分为157.8分。1992年、1993年庙港中心小学教师两次得到苏州市体育教师比赛优秀奖。


庙港中心小学体育工作成果一览表


 

二、中学

庙港中学1958年在永定寺废墟上创建,学校积极进行资金投入,使体育设施逐年完善。如今已有250米跑道的运动场,内有小足球场,4片水泥篮球场,有价值3万元的运动器材,双、单杠等一应俱全。中学体育以田径、篮球为主要训练项目。学校坚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派出选手参加市(县)历届体育运动会和各项比赛,学生沈雪金连续3年创造全县“三铁”最高记录。1977年在苏州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的男子乙组,600克标枪成绩为30.08米,1978年苏州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铅球成绩(6千克)12.46米,1979年吴江县中学生冬季运动会选拔赛上铁饼成绩(1.50千克)36.68米。田径与篮球是庙中较有训练基础的项目,据新编《吴江县志》载:1981119日至13日。县体委、文教局对全县17所布点中学的体育传统项目的业余训练进行检查评比,庙港中学获“田径”三等奖。1985年庙港中学被命名为全县省市(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吴江县级5所之一,多年来,学校体育的传统项目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列。完中女篮比赛,19921995年连续4年夺得吴江市(县)冠军。初中生体育总体水平位于全县之上游。

 

第四节 老年体育

 

解放前庙港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较差。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国家对劳动者实行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离退休干部职工生活有了保障,老年人向往长寿,体育锻炼保健意识已普遍提高。1992928日庙港乡成立了老年协会,同时建立老年体育委员会,组织引导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如今镇区老年人晨练已蔚然成风。据1995年统计,镇区每天早上有35人参加锻炼活动,他们大都是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其中妇女约占40%,项目有长跑、健身操、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都是自由组合,各自选择空气新鲜、视野宽广的场所,如太湖大堤上、环湖公路旁、镇标公园等地方进行活动。雨天也有人在政府院子里进行活动,供销社退休职工曹月华,家住金明村陆家港,他每天早晨5点钟骑自行车到庙港参加活动,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真是“闻鸡起舞”,难能可贵。

老年人能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延年益寿。1995年庙港全镇90岁以上健康老人有39人。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