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震泽镇志 >> 杂录

杂录

2012/12/24 13:12:2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212

清道光《震泽镇志》序

震泽,故乡也。宋绍兴初始为镇。自宋以来,荒远难稽,虽间有遗迹,若唐张景遵之震泽馆,陆鲁望之震泽别业,已不能尽指其地;故风土人物,必至宋而详。然自宋至今,历年七百,文人之纪述,故老之流传,亦仅存一二;而前后修邑志者,又以蕞尔偏隅,不复加深考。诚于此网罗散失,缀辑前闻,以垂信将来,非生斯土者之责欤?!吾友沈君子绥,笃学好古,自弱冠时即留意里中文献,思创为镇志,未及成书。道光七年,乌程纪君位三客授我镇,两人晨夕过从,因相约分纂。自邑志外,博采群书,参以故家谱牒,又时时访残碑,寻废址,怀椠握管,踯躅于荒榛宿莽之间,有获而归,则篝灯编次。每一篇成,辄互相讨论。凡再移暑寒,三易稿,可付胥钞,而纪君别去。今年春,同里周君事贞见之,谋为刊行。于是沈君竭旬月之力,重加删润,而问序于余。发而读之,自沿革、道里、物产、风俗,以至为表、为传、为杂录、为刊讹,凡分卷十六,列目数十。其搜摭广,其考核精。而其立传之例,又简而严,苟事无实徵,虽见邑志者必削;苟人无足传,虽其子孙求请不以徇。迩者与吾接壤诸镇,若黎里、同川、平望、盛泽及乌程之南浔,莫不有志。是志出,当翕然称服矣。抑闻世之论者,谓我镇虽小,独以儒术重。盖在昔绍兴时,则有若王著作师弟,在嘉定时,则有若白鹿书院长沈伯时,在国初时,则有若王寅旭先生。自寅旭先生之后,学者众矣,求其能自拔等夷,希踪曩哲,岂遂无人也?因序是志为眷焉者久之。

道光二十二年孟冬月,同里张履书于句容学舍。

注:① 张履——嘉庆二十一年(1841年)丙子科举人。

 

沈秩安《震泽八景记》

震泽,古地名也,即禹贡所谓“震泽底定”是矣。东入境,运河中流,有浮墩一座,名曰“分水墩”。以我镇水源承天目之苕溪,至此藉墩以分水势也。墩建三层,各供佛像,上层为魁星,足徵吾邑人士曩昔热心科名之表现矣!登其上,俯视往来布帆,上下相映,大有可观!时人谓之“飞阁风帆”。下墩,行小桥西进,经禹迹桥,越芟山庙,有古塔焉。塔为五级,相传孙吴赤乌年间所建,为吾镇最古之建筑物,围塔建一慈云寺,有金刚殿,有罗汉佛,邑人修之又修,各有碑记。每于春秋佳日,夕阳红照之际,达其第五级,北望洞庭,南瞰麻溪,令人心旷神怡,谓之“慈云夕照”,宜矣!倘能上置警钟,为军事瞭望之用,尤有意义也!折而北行,见一土阜,俗称“花山”,实则一古墓耳。旁有桃源洞,乃宋侍郎杨公绍云所创,明代通判沈有光因其故址而复筑,题曰“复古桃源”。考诸古籍,侍郎之先,为中书舍人杨公邦弼。宋南渡时,杨公与陈公长方,王公蘋,均由闽而侨居于此,即今所祀宋三贤是也。当沈氏复筑之时垒石为山,凿坎为池,甚精致也。今观其遗址,亭榭倾颓,桃源淤塞,独其基础依然,颇足令人兴复古之思矣!

从桃源洞西北行,通藕河,达虹桥,西隔数武,复有塔影桥,相传每逢中秋月夜,慈云塔影映于桥下,因而得名。清代倪太史师孟,咏虹桥晚眺诗“寺拥残云明雁塔,波浮新月落虹桥”,写尽斯景矣!民国8年,邑人建一亭于桥之东畔,名曰“小垂虹”。栽树数株,迎风相映,生色不少。近时公园创辟,新河告成,虹桥南迁,新村筹设,吾镇北部已有伟大建设,游者至此,顿觉别有一番气象也!

舍陆而舟,向北行,四里许,牛娘湖见矣(是湖土俗称长漾)。湖中土丘一坏,广不过二亩,四面环水,非舟不通,上有庵,名浮玉,土人相传,岁旱不见水低,岁潦不见水高,若神秘焉,此浮玉庵之名所由来也。更可以名张墩?盖浮家泛宅之高士张志和流寓而得之者,地以人传,信而有徵!初建时,前为山门,左寂照斋,右香林室,中为大悲殿、香积厨、击楫轩,后为如来殿、水晶殿、树下居,今仅存断碑零石,破屋几楹,神象几座而已。且湖有伏蟒,为游人所畏。唯捕鱼为生者群集之。

从湖西南行,经徐家漾,出杨林桥,遥见古树竹林,则普济寺至矣。斯寺,宋元丰初建,为吾镇第一古刹。自宋、元、明而清,代有诗人吟咏,寺中有古柏,相传为唐时物,其后枯萎,无从考证,唯清代张隽、徐崧有吊古柏诗,庄颐由有古柏叹,令人感慨而已!寺毁于庚午兵燹,清光绪初年,复由寺僧定圆募化重建,大殿仍未恢复,其时游僧到此,一宿两餐,于是钟声时闻。今则住持非人,梵钟无音,美之曰“普济钟声”亦一过去之名词耳!

转舟而东南,经普安桥,入分乡桥,有明代扬州太守吴秀别墅焉,名曰“康庄”。公字平山,邑人,明万历六年,建石室,筑土阜,凿小池,搜集名人碑文、画像,刊于壁间、室中,刊得范蠡、陆龟蒙、王蘋、陈长方、杨邦弼、陆十七、沈义甫、杨绍云、张源等九贤遗像,题曰“四代人文”。又摹刊唐吴道子所绘孔子像,题曰“先师小影”。其他:公先人所遗之宋帝敕诰,公守扬州之治河奏疏,更有欧阳修公手书“平山”两大字遗墨,俱为有价值之古碑也!当时又称为“吴大夫园”。园中,高楼华馆,奇石异卉,均无不备,证诸古人吟咏:庄公宪臣宿康庄诗云“不知身是客,云卧意何长!山月疏棂灿,松风小阁凉。鸟呼醒梦短,絮舞得诗狂。底事横塘路,喧豗镇晓忙”。庄公元臣冬日遇吴氏康庄小饮诗云“康庄虚寂隔尘埃,有客相携共举杯,愧我蝇营迟远迈,羡渠鸟倦赋归来,林梢萧瑟秋风古,人影参差鉴水开,取醉莫愁退老计,须知松菊易为栽。”王公锡阐春日康庄观梅诗云“片帆遂意探幽微,斜转溪流傍古矶,香起静中知有圃,影横疏处更藏扉。铛携芸径烹寒涧,酒问村家质敝衣,展屐无凭高处望,罗浮新见野烟飞。”沈公虬游康庄诗云“念载相思此度来,平泉名胜旧亭台,碑留名字欧公笔,崦种千株处士梅,花鸟春风供啸咏,文章遗迹久蒿莱,登临无限升沉意,总付陶然浊酒杯。”读昔贤诸诗,康庄之变迁斑斑可考!民国十九年春,余与杨君剑秋,龚君季搏等,虑古迹之湮没,为之募款修葺,披斩荆棘,断碑残碣,虽一鳞一爪,亦注力保存;唯樵牧不禁,依然时遭蹂躏,心甚憾之!然追思清末,无人顾问,蓬蒿没径,游人裹足,今已足以慰吴公于地下矣!

康庄距蠡泽一里许,泽有钓台,在应天寺岸前,相传范蠡沼吴功成,泛舟五湖,钓鱼于此。考诸康庄人湖答碑记:“范子佐越平吴,舍于震泽里,解上将印,辞分国赏,散家资,挈家属,隐人湖。见其台遗址,叠石为矶,非大建筑物,或当时寄托之欤?抑后人附会之欤?疑信参半,无佐证耳。

游既毕,窃有感焉:吾镇之旧八景,尚不致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亦可叹观止矣!

今后应运而生之新八景,驾而上之,岂有穷尽哉!

 

“震泽”镇名的由来

震泽,原为太湖的别称,为何冠名集镇,自宋至清,文人墨客聚议纷纭。摘录两条以飨读者。

(一)禹导水源至此,故曰震泽底定,言底于定而不震动也。距邑西南九十里,有桥曰底定。《吴越春秋》谓范蠡于此乘舟出三江口,其地亦有桥曰思范,至今遗迹不泯。

——摘自明·洪武《松陵志序》,窦德远编纂)

(二)今平望、八坼、震泽之间,水弥漫而极浅,与太湖相接,而非太湖。自太湖入于海,虽浅而犹弥漫,故积潦暴至,无以泄之,则溢而害田,所以谓之震,犹言三川(编者注:指八坼、平望、震泽)皆震者。然蒲、鱼、菱、芡利人所资者甚广,亦或可堤而为田,是以谓之泽。

——摘自南宋文学家苏州人叶梦得《避暑录话》

 

诗文辑录

王蘋论读书

读书须求圣贤所以言,反复玩味,优游涵泳,期以默识心通,洞达无间,然后为学;若祗习训诂、解析文意,适足为玩物尔。

 

王锡阐谈诗文读写

惟以为有补世道人心,方始下笔,则文为有用之文,诗为有用之诗。行世传世,都所未问,初学未易言此。且可泛览古今,葺其理醇文粹者数百首,泳之游之,自能日有进步。               辑自王锡阐《答潘云从书》

 

少年王宜作御批斩秦桧

宋朝王谊,是王蘋的从子,师事杨邦弼,以学行鸣于时。当时秦桧秉政,天下共愤其误国。王谊十四岁,在书塾读书。他拈纸作御批曰:“可斩秦桧以谢天下!”被人告发,遭逮捕。王蘋亦连坐夺官。秦桧死后,王谊归家,绝意仕进,自号拙乡居士。                据道光《震泽镇志》编写

 

陆龟蒙《自遣诗》序

自遣诗者,震泽别业之所作也。故疾未平,厌厌卧田舍中,农夫日以耒耜事相聒。每至夜分不睡,则百端兴怀搅人,思益纷乱无绪。且诗者持也谓持其情性,使不暴去,因作四句话,累至三十,绝绝各有意。既曰自遣,亦何必题为?

附:自遣诗

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

按:卞峰,在吴兴境与震泽接壤,卞峰在西北,唐朝时一望芦荻,卞峰举目可见。陆龟蒙的震泽别业(亦称笠泽幽居),在震泽镇。镇北花山头有桃源洞,其后即为陆龟蒙的养鸭栏(亦名养鸭滩)。

 

潘耒谈王锡阐

吾邑有耿介特立之士曰王寅旭,生而英敏绝伦,不屑为干禄之学。枕经藉史,纵贯百家,心思锐入。凡象数声律之学,他人苦其艰深纷赜,望崖而返者,君独殚精研穷,必得其肯綮而后已。尤邃于历学,兼通中西之学,非徒习其法,而能心知其意;非徒知其长,而能抉摘其短。自立新法,用以测日、月食,不爽秒忽。神解默悟,不由师傅。盖古洛下闳、张平子、僧一行之俦也。性狷介,不与俗谐。着古衣冠,独往独来。用篆体作楷书,人多不能识。有讥其诡僻者,然实坦夷粹白,内行洁修,砥节固穷,有古人之操。……。(潘耒,清代学者,平望溪港人。)

 

无  题——唐·张志和

数椽结庐,一水环镜,玉山浮游,震泽清净。

 

震泽道中——元·王元杰

村市萧条数十家,扁舟夜泊傍芦花,江空岁晚归心切,水远山长去路赊。带水野田鸣落雁,连云烟树绕昏鸦。劳生徒负灯窗志,只合西园学种瓜。

 

柳塘春泛——清·沈德馨

柳痕如雾复如烟,画出芳塘欲暮天。望远目穷飞鸟外,惜春心在落花前。禹王庙畔潮初长,范蠡湖头月正圆。夜静沧江足清兴,不妨更泛米家船。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清·顾炎武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见。愁如汾水东,不到吴江岸。异地各荣衰,何遥共言宴。忽睹子纲书,欣然一称善。(顾炎武自注,王君尺牍多作篆书。)知交尽四海,岂必无英彦。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太行冰雪积,沙塞飞蓬转。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间换。唯有方寸心,不与元鬒变。

 

洞庭庵画——清·王锡阐

苇尽长天一鉴宽,家家橙熟白云端。渔翁倚棹晨烟里,七十余峰落钓竿。

 

龙宫芷药——王锡阐

在蠡泽,距镇南三里,俗呼龙潭。邑志载唐李籯事,迂诞不录。芷药亦不常有。

拂拂西风吹白蘋,药华芷秀故溪滨。季鹰可惜非同调,秋雨松江但采莼。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吴中人,善文。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齐王冏任命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冏专权独断,张翰知道他不能善终,正好秋风起,想念家乡菰菜莼羹鲈脍,就作诗“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辞官隐居吴中。不久,齐王冏兵败,张翰得以幸免。

 

三 贤 祠——王锡阐

宝祐元年,沈义甫建祀宋儒王蘋,以其徒陈长方、杨邦弼配,今为僧居之。

半亩荒祠绕绿阴,昔贤曾此集鸣琴。只今绝学凭谁继,疏磬秋空彻梵音。

 

幽  居——王锡阐

北牖微风度,斜阳意独醒。寒溪沉鹭白,夏木挂虫青。理钓竿成曲,为农具有经,邻翁寻旧约,倚棹渡前汀。

 

頔塘棹歌——清·周 桢

吏报丰年稻上场,输租度岁已无粮,最怜转斗赊来米,一斛还须两斛偿。

 

过震泽——清·温棐忱

泛泛一孤舟,风光烂不收。绿杨藏小市,红杏傍高楼。有客歌匏叶,无人挈酒篘。网罗随处有,应不到沙鸥。

 

春暮震泽即事——清·纪复亨

曲港斜桥处处佳,莺湖春水逼秦淮。棹花风信潮来大,屈指黄鱼欲上街。

 

过永儿马赋村塾——清·徐崧

读书声暂歇,童子活桑麻,兵马沿塘路,耕蚕傍水涯。荒村凭土庙,小艇压蘋花,澹泊怜家塾,萧条数十家。

 

宿双杨——清·崔澄

暮入双杨路,村深烟雾迷。迎人一犬吠,争树乱鸦栖。影漏邻船火,梦惊遥店鸡。明朝醒病酒,犹自改前题。

 

塔影桥——清·庄观

荒桥乱石隐村墟,中望浮图咫尺余;怪道月光寒似水,一条倒影伴游鱼。

 

月夜奉先寺散步——清·吴培缨

徜徉柳岸称闲情,尚有轻帆入夜行;溪树烟笼连野寺,村桥草满接柴荆。月移暗影墙头出,风送微波水面生,不觉寂寥秋思起,忽闻阶下蟪蛄鸣。

 

柳塘月夜偶成——清·徐崧

东林月出映溪流,贾客船稀草店幽。牧雨犁云村外陇,买鱼沽酒市边楼。柴门明灭波光动,碧浪依微树影浮。何处散人饶野兴,数声横笛起高秋。

 

张墩怀古——清·王徐庠

泽国茫茫旧卜居,满湖芦荻碧扶疏,春来千尺桃花水,最解相思是鳜鱼。

泛棹牛娘夕照天,白云红树两茫然,一湾浮玉庵头月,曾照渔翁蓑底眠。

 

牛娘湖即景——周白

明湖如镜晓天开,三五渔舟簇一堆。要把渔儿惊入网,鸣榔声里走轻雷。

 

牛娘湖打鱼词——清·吴祖修

南船逆风来复缓,北船乘风急如箭;一时齐集澄潭中,两两鸣榔撒网牵。

注:榔,击船之木。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鱼令入网。

 

秋日登分水墩文昌阁——清·沈环飞

阁凌空峙,丹霞倒影流;烟凝万户晓,爽挹一天秋。水势分还合,山容淡更幽;笔峰浮古塔,文藻接瀛州。

 

诗二首——沈秩安

(一)树人计划创中庠,笠泽新旗半壁扬。长老提携基础稳,晓庵桥景媲鲈乡。

原注:震泽同仁遵照学制合力创设初级中学,施省之先生慨助基金二万圆。

(二)育蚕改进计从长,新法何须问马娘。初次开弦弓里试,惊人成绩茧丝香。

原注:辑里旧丝,墨守旧法,出口不良。省立蚕业学校校长郑紫卿偕胡泳絮、费达生等来震泽,议蚕丝改进社,由市议会会议议决拨予经费,先试办于开弦弓,余赞助之,陈君杏荪主持之,是春成绩大佳,辑里改良蚕丝以此矫矢。

 

育英中学校歌——柳亚子作词于1950年

太阳中天天地赤,我们有个毛主席。工农大众尽翻身,人民用脑兼用力。农村发展工业化,一支锄头一管笔。学校农场一例看,大家拥护毛主席。

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号震泽。王蘋而后王晓庵,讲学持躬两卓绝。前贤事业吾侪继,吸取精华弃糟粕。我们掮起锄头来,大家拥护毛主席。

注:《杂录》的内容主要来自清道光《震泽镇志》。沈秩安的两首诗作和吴祖修等8人的生活年代由李廉深提供。

 

鸲鹆效声——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编》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易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注:付印前插入,故排在篇末。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