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震泽镇志 >> 第十六卷(卫生体育)第二章(体育)

第十六卷(卫生体育)第二章(体育)

2012/12/24 12:48:2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448

第一节 体育团体和设施

 

一、体育团体

清朝光绪年间,震泽出了武科举人5名,武科进士2名。自清朝至民国,蠡泽等村习武练拳举石担、石锁成为风尚。一般民间体育活动项目,镇上农村均有。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重视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80年代前,以行业或单位为主开展体育竞赛。1984年5月成立镇体育协会,1990年更名为震泽镇体育运动委员会,30个村均成立体育领导小组。1985年镇气功保健咨询服务站成立。1986年成立老年体协,会员318人,由李剑英具体负责。1990年,会员增至850人。1989年成立镇气功武术协会,会长张树康,会员96人,出刊《震泽气功武术》通讯,开展一系列气功拳操活动。同时,撤销镇气功保健咨询服务站。

1990年有镇级运动队5个,队员50多名。有各类运动队75个,运动员860人,其中篮球队12个,乒乓球队20个,门球队5个,象棋队15个,桥牌队5个,中老年拳操队5个,气功队3个,迪斯科队1个,中、小学各种球队、田径队9个。

二、体育设施

民国18年(1929年),由县拨款15万元,在震泽建造公共体育场,场址在现公园斜对面,体育场负责承办各类体育赛事。解放以来至1990年,镇上有篮球场15片,其中两片为灯光球场。足球场1片,乒乓球室20间,门球场3片,桌球室、棋类室多间,村运动场地29个。

灯光球场,一片在震泽中学健身房内,另一片在藕河街。50年代,不少单位组成篮球队,建造简易球场。如凤凰队,就在思范桥南边拣一块空地建一片简陋篮球场。为了适应球赛的需要,1956年,征得镇领导同意,镇上一批球员和球迷自告奋勇在现震泽影剧院址开展义务劳动建成沙泥地面灯光篮球场。建成后,夜里经常有赛事,镇上许多人前往观战,把看球赛视为赏心乐事。1975年筹备改建震泽戏院,灯光球场迁至震泽二中操场(在震泽公园内)。1982年,整修公园,收回被占用的公园土地,灯光球场又搬迁至旅游公司的水泥球场。1990年8月,镇上邀请参加亚运会的全国甲级男篮江苏、浙江、广东和南京部队4支篮球队在灯光球场进行了两场友谊表演赛。

震泽中学操场,面积14000平方米,有3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线跑道。中间是一片小型足球场。操场内有水泥篮球场1片,排球场5片,单杠、双杠共6付。1990年拆除原健身房,动工建造体育馆,面积900平方米,室内有看台,中间有拼木地板灯光球场1片,造价40万元,另有乒乓房,放乒乓桌4张。

震泽一中操场两块(一块在原二中)面积共8000平方米,有200米跑道2条,4片水泥篮球场,小型简易足球场2片,排球场2片。

镇中心小学操场,面积3700平方米,有200米跑道1条,篮球场2片,排球场1片,小足球场1片,联合器1付。

梅诗场小学操场面积2000平方米,有篮球场1片,校内有乒乓台6付。

农村小学每校都有大小不等的操场,有些小学有水泥乒乓台,还有棋室,一般小学均有小篮球、小足球等。

 

第二节 群众体育

 

早在明、清朝代,震泽就有“飞舸竞舟”,火流星、舞狮子、调龙灯、踩高跷等民间体育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年)起举办十年一次的“双杨庙会”以及每年清明节前后的“东岳庙会”,人们总能观赏到这些精彩的民间传统节目。

在50年代初期,篮球、乒乓球等球队纷纷成立,赛事频繁,盛况空前。1950年,街道、学校、机关等都自发组织篮球队,举办友谊赛,邀请赛和锦标赛。篮球队中,以凤凰街16名青年小伙子组成的“凤凰队”最为突出。队长张海观带领队员去浙江省乌镇、南浔镇和本县盛泽镇等地与医院或驻镇的解放军球队进行友谊赛。篮球队还有梅诗场街道组建的燕青队、镇小学教师的镇教工队、机关队、商业队、供销社队等,本镇几支球队经常进行友谊赛,吸引了镇上大批球迷观战。1952年,凤凰队解散。1956年部分中学师生与社会上的球员组建鹤队,该队于1956—1958年,曾代表镇工会,赴浙江双林镇和本县芦墟镇参加篮球锦标赛,在双林夺取冠军,在芦墟取得亚军。小学教师组建的教工队还常常利用暑期到本县平望、盛泽等镇进行友谊赛。

1953年元月,由镇政府筹备,召开了震泽镇首届人民体育大会,竞赛项目有田径、球类、拔河及单双杠、跳绳、踢毽等。参赛单位有部队、机关、工厂、学校、街道等,运动员573人(其中工人189名,机关65名,中学生74名,小学生111名,工商界12名,居民56名,教师10名,军人56名)。男子100米,男子跳高、跳远均打破县纪录。在1955年县第二届人民体育运动会上,震泽初级中学庄财福获1500米第一名和3000米第二名。在1956年县第三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震泽镇获团体总分第2名。

50年代初期,与篮球队同时兴起的是乒乓球队,几乎各个单位都有队伍。镇上每年在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举办大型比赛,各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经常举行。镇工会、青年团和妇联还组织镇代表队与县内兄弟镇和近邻浙江省南浔镇进行友谊比赛。乒乓热潮中涌现出不少尖子,何凤仪即是代表人物,1959年县首届乒乓赛,他获亚军;翌年,县乒乓球选拔赛,获冠军;苏州地区乒乓球选拔赛获亚军。他是镇上第一个乒乓球2级运动员和2级裁判员。1985年参加苏州市“长寿杯”乒乓赛获第3名,1988年县举办老人乒乓球选拔赛获冠军(亚军为震泽的贝宝根)。60年代,震泽中学学生中冒出不少乒乓好手,在吴江县和苏州市比赛中夺冠。66届高中毕业生许永林,乒乓打得好,还擅长用乒乓球拍作杂技表演,他留学美国,球技和杂技均被美国大学生刮目相看。1984年起镇上组织“慈云杯”乒乓赛,每年一次。有20多个单位,百余人参赛。1990年镇工会乒乓队在县职工乒乓赛上,女队获分区赛第一名,男队获第三名。

1962年,由俞连震等12人组成的“凯旋”篮球队,是一支自发组建起来的球队,买篮球,购球衣等费用全由个人出资,外出比赛,靠两条腿步行。1965年,获镇篮球锦标赛冠军。70—80年代,该队主要与镇上各基层篮球队进行友谊赛,至1990年,这批老将还能组队参赛。俞连震在震泽国营医药商店工作,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仅有30多位职工的商店,于1982年成立“国药队”,这又是一支作风球技好的强队,在1984—1990年的“慈云杯”全镇篮球赛中,年年获冠军。镇上另几支强队是:震泽中学、震泽一中教工队、化工厂队和酒厂队。

1984年起举办的“慈云杯”篮球赛,每年一次,由镇政府、镇体协具体组织领导,有10余个单位,百余名运动员参赛。

1986年起每年举行“工运杯”象棋赛,每次有10多个单位,50多名职工参赛。

老年体协的老年运动员,是一支镇上活跃的体育运动队伍。体协成立前,全镇就有震泽公园、頔塘桥堍、震泽一中操场、镇中心小学操场,震泽中学操场等5个拳、功、操辅导站。每站都设辅导员,清晨,老年男女准时前往各规定的站点,辅导员认真示范,学员们刻苦练习,锻炼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练功十八法、关节操、健身迪斯科、木兰拳太极气功十八式等。

老年门球队从1个发展为3个,成员从11人增至18人。1986—1990年县举办的5届老年人门球赛中,次次获得名次或奖励,1987年第二名,翌年第一名。1989年借震泽中学操场举办首届老人综合运动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设600米跑,50米跳绳跑、手持乒乓板托球跑以及象棋、乒乓球、门球比赛等项目。男女老年运动员60余人参赛。老年人拿出宝刀不老的勇气参赛,吸引了镇上许多人前去观看助威。此举获得县老年体协的表扬。

1990年统计,全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达千余人,加上中小学及农村锻炼人数,约二三千人。活动项目有球类、棋类、田径、武术、气功、门球、拔河、骑自行车、晨间锻炼等,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于镇政府拨款和基层单位资助。1989年群众体育活动经费为2.2万元,1990年4.245万元(不包括单位体育经费在内)。

 

第三节 学校体育

 

民国年间,梅诗场小学,震泽淑群女子小学等学校已设立体育课,并派运动员参加县里举办的运动会。私立震属初级中学的体育课设有体操、田径、球类等项目。后来,中小学设童子军操练课程,有体育教师任课。

解放后,中、小学体育课逐渐正规起来,除上好体育课,还要培养学生中的田径尖子和发现各类球员的苗子。震属初中于1950年召开第1届学校运动会,至1990年已举办校运动会31届。一般每年秋季举办。80年代,连续几年春、秋季各办1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中心小学于1955年召开第1届校运会,至1990年已办了27届。

50年代初期,中小学生酷爱篮球与乒乓球运动。中学更具有利条件,校园西南面有一座建于抗日战争前夕的健身房(亦称阴雨操场),内有灯光篮球场,为篮球训练和比赛提供了极大方便。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篮球、乒乓球运动更为红火,震泽中学于1959年组建男女学生篮球队,以赵学澜和徐美君等同学为主力的女子篮球队,在县内各中学友谊赛中显示坚强实力。该队主力队员曾代表吴江县参加苏州地区比赛获第二名。70年代初,队员换成盛美珠等人为主力队员,共12人,盛美珠任队长。女篮的名声越来越响,在县内打友谊赛,稳操胜券,在县内参加锦标赛,次次夺冠。1976年,主力队员代表吴江县队参加苏州地区女篮选拔赛获得冠军。盛美珠、范玲玲、李月芬、盛惠娟等参加苏州地区队,去南京参加省女篮选拔赛。她们还曾代表震泽镇女队参加与兄弟镇的友谊赛。

在马铁枢老师的精心培育指导下,1965年震泽中学男子乒乓球队在县比赛中夺得冠军。同年,苏州地区乒乓球赛在震泽镇举办,震泽中学男子组王徐领、许永林、姚东材获团体组第三名。中心小学被县体委、文教局命名为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1981年在县文教局和县体委的检查评比中获传统项目学校二等奖,培养出刘波、李军、单月芬、李美园等一批少年优秀乒乓运动员,进入震泽中学后,依然冒尖。震泽中学有杜惠芳、余存震、张士刚、盛木忠、单月芬等乒乓好手,张士刚、单月芬被送去苏州业余体校学习训练2年,他们在县和苏州市比赛中多次获奖。张士萍、杨炜曾获得市、县乒乓球赛冠亚军。

80年代,震泽中学体育活动搞得虎虎有生气。1981—1982年,连续获得县中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在校内经常举办班际篮排球赛和拔河赛等,教师也踊跃参赛。在镇慈云杯篮球赛上,震中教工队年年获得名次(第二或第三名)。该校还先后被县体委和文教局命名为田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被指定为吴江县排球业余训练点。1982—1987年震泽一中在县以上运动会上,姚萍、王宏良等人先后共获8个第一名。中心小学的田径训练也抓得扎实,1986年在吴江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夺得团体冠军。80年代,震泽二中的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相当热烈,教师组织桥牌队,在县桥牌赛中曾获个人第一名。二中的女篮获县第五名,1984—1986年,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获第2、3、4名。

1982年国家颁布新的体育锻炼标准,中小学认真抓学生的达标率,1988—1989学年度,震泽镇区小学体育达标率为96.5%,名列全县第一,中学达标率为80.88%。1989—1990学年度的达标率,中心小学97.7%,梅诗场小学95.3%,一中90.1%,震泽中学87.78%。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真踏实抓好“两操”(早操、课间操)、“两课”(每周两堂体育课)、“两活动”(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中小学常与浙江南浔镇和县内兄弟镇的学校举办球类邀请赛和友谊赛。

中心小学的黄允济和震泽中学的孙在科,均是在体育园地辛勤耕耘了40余年的“老体育”,他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人才。如江苏省体校运动健将吴庭栋,是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在1964—1975年的全运会上均获名次,他的启蒙老师就是黄允济。至1990年,中小学向苏州市、吴江县业余体校输送的学生有孙峰、朱爱国、倪连青、马跃良、潘飞等10名。现任苏州市体委主任的张有成,是黄、孙两位老师的得意门生。在震泽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8人曾是这两位老师的学生。1982年孙在科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优秀园丁,黄允济在1985年获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称号,1989年被评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震泽镇学校获县以上团体冠军名录

震泽镇学生创造县纪录运动员名录


震泽镇学生创吴江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最高纪录名单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