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梅堰镇志 >> 第九卷(社会)第七章(杂 记)

第九卷(社会)第七章(杂 记)

2012/12/23 20:35:12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118

第一节 传 说

一、蚕花竹的来历

江南水乡河浜交错,遍种桑竹,在吴江南部梅堰一带,过去凡男婚女嫁一般都用船迎亲,在迎亲船的船尾每每都放一对新竹且连根带叶,还裹上红纸。男方娶亲后一对新竹一枝留在女家,另一枝随新娘带回男家,这便是水乡老幼皆知的“蚕花竹”,是祝新娘日后养蚕节节顺利,季季高产。这个习俗从何时开始流行已无从考证,然而,这里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对勤劳的夫妻,一生以种田养蚕为业,这老俩口有一个如花似玉、孝顺懂事的女儿名叫蚕花,正值十七八岁。一家人和和美美,虽然日子清贫,但与世无争,心满意足了。

然而,当地黄财主的公子却垂涎蚕花姑娘的美貌,虽然黄公子已娶了两房内室,却不惜重金托媒婆前来提亲。蚕花姑娘死活不肯答应这门亲事,蚕花爹也不忍心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碍于势力,推说女儿还小,等过两年再说。黄公子没法,只得耐着性子去等七百多天。

其实蚕花看中同村的小伙子水生,她和水生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都恪守着男女有别的古训。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只能悄悄用眼神传递着双方的爱慕之情。

两年后水生爹托人向蚕花家提亲,老爹是看着水生长大的,便满口答应。不料,消息传到黄公子耳朵里。这便如何了得!心想∶“这穷小子也想艳福。这门亲事我两年前已定下,这老头怎么出尔反尔,难道怕我钱比这穷小子少?”

黄家再次托媒提亲,老爹也没有瞒,媒婆如实回报,把个黄公子气得食无味、睡不香,想来想去只有请铁嘴秀才来定夺。秀才满腹文才,求他肯定有妙法。

秀才乃是一位穷秀才,乡试落第,仕途无缘。他看破红尘,金钱对他来说如同粪土,平时帮穷人写些状纸之类,连七品老爷都惧他三分,故人称铁嘴秀才。现在黄公子请他出主意,对这样的人,秀才往往不屑一顾,但表面上只能答应,心里却想∶“你这狗财主,仗着些臭钱难道想把天下美女都占为己有不成,哼!给你点好戏看看。”

这天黄公子摆上上等宴席请秀才,并许愿∶“只要秀才成全我这门亲事定有重金相酬。”秀才装作为难地说∶“黄公子,天下姻缘命中注定,强人所难未必有好结果,既然两家以前都有口证,却都是口说无凭。不如双方都坐下来,商定一个办法,这样也免得日后留下笑柄。”黄公子连声问秀才有何妙法,秀才慢条斯理地说∶“万事任其自然,待春暖花开之际两家人都以重聘迎亲,到时新娘愿往那条船,就是谁的人。你看如何?”黄公子转眼一想∶“这倒好!”即刻答应,但又一想∶“不知那家如何?”秀才说∶“那家由我劝说,你尽管放心。”黄公子连连称“好”。

“慢!口说无凭,双方立字为证,不得反悔,不然到时官衙相见,我秀才省得理屈词穷。”黄公子哪有不依之理。随即一纸文书,手印相加,双方各执其一。

转眼冰雪融化,万草吐芽,正是江南水乡男婚女嫁的大好时光。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喜日定,这天也终于到来。黄家万事俱备,只待午后开船迎亲,黄公子暗自窃喜。

水生家这时也正在张罗着办喜事,破旧房屋稍加整理,门楣上贴上大红婚联,请来六亲好友,热闹非凡。

两家争娶一女,消息传遍五邻四乡,观看人群络绎不绝,真是大姑娘上轿子头一回的新鲜事。

太阳偏过头顶二丈,两条迎亲船不约而同开来。但见黄家船头堆着绫罗绸缎,船舱包红镶绿气派不凡。

水生家的船无此等贵重物品,船上七八个壮实小伙,把船摇得翻江倒海,船头倒立的戆小伙出尽了风头。不时引得两岸人群欢呼,船尾还有两枝连根带叶的新竹那长长的竹尾随船摆动,像两条龙尾在飘舞,整个场面充满勃勃生气。

秀才不紧不慢地前来,不知今日是否需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时,几百双眼睛都不约而同地盯着蚕花家门口,只见门上贴有一副对联,上联“守万两黄金坐吃山空”,下联“栽一枝新竹取之不尽”,横批“何去何从”。众人又是哗然。

两家迎亲队伍同样受到女家盛情款待,但关键时刻新娘从容地上了水生家的船。而水生的聘礼只留下一枝连根带叶的新竹,众人啧啧称奇,黄家迎亲船说不尽的扫兴而归。

蚕花和水生婚后房前种桑,屋后栽竹,蚕宝宝个个吐丝作茧,竹子伐了一批又一批。夫妻恩恩爱爱,生活甜甜蜜蜜,到老子孙绕膝。

从此,江南水乡地区娶亲船一定带着两枝新竹,称之为“蚕花竹”,一直延续至今。

二、“梅堰龙”的流传

梅堰何以有“龙”?这里有个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今山门弄这带有个很大的寺院“显忠寺”,寺内香火很旺。有一天,寺内的长老请来了一位相术高明的风水先生。他住下后一连几天在本地察看风水。一天长老对风水先生说∶“请问施主,本寺之地理如何?”风水先生不紧不慢答道∶“贵寺香火可望连绵不断也。”长老曰∶“何以见得?”答曰∶“贵寺乃筑以神龙之首,必将兴旺腾达。”风水先生细道∶“贵寺南眺,一江细流弯弯曲曲,此乃龙身也。顺龙身而上金家浜,乃是一个向南弯的龙爪。爪背必衰,爪心必胜(如今金家浜确实爪心旺于爪背)。再上之毛家港,此乃龙之尿腔,因龙喜洁净,故清水常流。而近首之处巧丫港口水中之“道士坟,”乃是一个被龙爪挽住之风水宝地,尔等身后如葬于此,必是天福。”风水先生又道∶“此龙属水,龙口喷出两道碧绿水流,一通草荡,一通清水港。这条龙曾兴风作浪危及天下百姓,被王母娘娘罚至人间永远不得升天,龙之怨恨难消,虽属吉祥之物,然福少祸多,故龙头之处后将败落乃至荒无炊烟。”长老听后连道“罪过,罪过”。听老人讲,龙头之处即现在的“官桥头”,原先相当兴旺,住着的都是做官的人家,光祠堂就有百几十间,后来果然败落到荒无炊烟境地。以致人们一提起“官桥头”,孩子们就感到阴森森的浑身发毛。

三、烂头道士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梅堰镇荻塘河边上,靠着上塘山门弄底有座显忠寺,它的旁边是道院,院里住着两个道士∶年长的道士头上有块疮,怎么也不肯好,周围人都叫他烂头道士;那年少的道士是他的徒弟。

烂头道士有个习惯,每逢阴历二月初二,要到荻塘河上有名的塘桥上看风水,他想把自己头上的疮看看好。看了一年又一年,头上的疮不但不肯好,反而越来越大。这到底是啥道理呢?烂头道士东打听,西打听,才得知原来张天师每年二月初二路过塘桥,破了他的风水。

到了翌年的二月初二,烂头道士有意要刁难张天师,一清早起来对小道士说∶“我今朝要到天上去一趟,去去就来,你不要走开,到天井里的毛灰堆上去扫毛灰。一停也不要停,扫到我回来。”烂头道士一边吩咐一边拿把扫帚递给小道士,那小道士拿了扫帚,就到天井里扫毛灰去了。

这一天,张天师一到梅堰,看到荻塘河上风哗哗地刮,浪头足足有二尺高,塘桥下面塞满了竹排。张天师一看不对头,知道今天有人和他作对,于是他腾下云来察看,最后跑进道院,只看见小道士在天井里不停地扫毛灰。张天师一笑,左手作揖,喊声∶“小师傅在上,贫道这儿有礼了。”那小道士一看有人向他施礼,赶紧放下扫帚回了礼。等到小道士再拿起扫帚抬头看,张天师已不见踪影。等到晚上,可怜的小道士还是不见师傅归来,他到处找也没有找到。

原来烂头道士腾的是毛灰云,全靠小道士扫帚不停扫。张天师一到识破天机,略施小计,小道士扫帚一放回了个礼,那烂头道士就掉下来,跌进太湖淹死了。

四、孟姜女的轶闻

相传很久以前在距梅堰镇南两里的地方有座气势宏伟的“官桥”,后来不知在哪个朝代坍塌了。

50年代,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断石桥板,让那时玩童好奇的是那块露出水面不高的石桥墩,中间竟留有一个不大的但清晰的脚印。

为这个神奇的脚印的来历,有人问了许多老人,而讲得最详细的要算金家浜一位老婆婆。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曾路过官桥。这天,天色已近傍晚时分,由于长途奔波,劳累不堪的孟姜女打算在官桥这地方借宿一夜。有一对好心的老夫妻见一年轻女子单身求宿,心想∶“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恐有不测。”便热心地挽留过夜。谁料这事被本地的一个恶少发现了。

这孟姜女,原是足不出户的豪门闺秀。她的丈夫范喜良刚和她拜过天地,就被秦王抓去当了壮丁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思夫心切,不顾安危,立志要找到丈夫。

好个楚楚动人的妙龄女子,汗淋淋似西施出浴,轻飘飘像月中嫦娥,长途跋涉仍抹不去动人的丰姿,让人看了便生怜悯之心。那恶少见了孟姜女,更似贼猫看到了鱼儿,恨不得把孟姜女一口吞了。

好不容易等到黄昏时分,那恶少便在老夫妻的房前屋后一阵转悠。但见无从下手,便贼溜溜地返回。午夜,熟睡的孟姜女猛地被一阵响声惊醒,睁眼一看,见一陌生男子闯入屋内,欲调戏于她,惊恐之中便一点没了主见。她顾不得叫醒两位老人,忙夺路逃走。那恶少暗暗窃喜,心想这下定遇艳福了。

待孟姜女逃出一段后,便后悔了,为什么不叫醒两位老人呢?今日必然落入虎口备遭凌辱。眼看恶少故意不紧不慢地追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到∶“自己已是范喜良的人,哪怕是做鬼也得做范喜良的鬼。如果被人糟蹋,不如一死了之。”她见前面有一石桥墩三面临水,便逃至石桥墩上,那恶少眼看到手的美人即将毁于一旦,便不顾一切扑上去,想抓住孟姜女。走投无路的孟姜女身子猛一蹲,纵身投入水中,石桥墩上留下了孟姜女深深的脚印……

那恶少被孟姜女的举动惊呆了,从此神志不清,整天胡言乱语,疯疯癫癫的度过了残生。

然而孟姜女并没有死。这时龙宫里的两个巡兵正好路过此地,他们被孟姜女的贞烈壮举感动了,两人奋力把她推上了河边的芦苇滩,又火速从龙宫取来海底千年还阳石放于孟姜女身上,然后悄悄地离去。一阵剧痛后,孟姜女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还活着,心想∶“必有神仙保佑。”不由暗自庆幸,刚要起身却发现自己的手被芦苇叶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淋了一摊。心中不由怒火万丈∶“这可恨的世道!”连这芦苇也不放过我,孟姜女抓起一根芦苇狠狠咬了一口。从此,江南水乡芦苇在叶与秆的连结之处便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牙痕。

五、葫芦荡

庙头有一条小河,边上住着一户人家。弟兄俩,老大龙才已娶了媳妇,老二龙桂才十四岁。龙才的老婆是个贪心人,为了独占祖上传下的三间房子、一条船,把龙桂看作眼中钉、肉中刺,百般虐待。龙桂穿的衣服前遮不住肚皮,后盖不住脊梁,吃的尽是剩菜冷饭。龙才是个懦弱人,老婆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凌龙桂,因而得名恶阿嫂。

一天下午,龙桂划着小船在河边割草。傍晚时分,忽然听到有人喊摆渡。见是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提着一个青布包,立在岸边。龙桂扔下手里的草喊过去∶“老伯伯,我马上把你摆过来。”没一支烟的功夫,龙桂把老人摆到了对岸。“这摆渡钱你收下吧!”老人从怀里掏出钱,往龙桂手里塞。“老伯伯,我摆渡从来不收钱。”老人没法,与龙桂告辞后,就往前赶路了。

龙桂回到船上,正要把船撑开,发现船舱有个青布包袱。他知道是老人的,便拿起包袱向前追去。老人见龙桂跑得气喘吁吁给他送包袱,心里十分感激。他打开包袱,露出了五锭黄澄澄的金元宝,取了一锭给龙桂。龙桂说什么也不要,老人很钦佩这位少年,便对龙桂说∶“你不肯收下,那这样吧,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接着,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龙桂。说完,谢辞龙桂继续赶路。

说也巧,这事很快被恶阿嫂知道了,得知龙桂到手的财不要,气得在家里直跺脚。天黑时,龙桂回来了。恶阿嫂出来,抡起烧火棍就打。见龙才不在,就把龙桂赶出了家门。

龙桂被赶出家后,见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心里不禁发了愁,到什么地方去安身呢?“如果你以后遇到困难,就来找我。”他想起了老人的话。“对,去找那老人!”不久,他找到了老人的住处。老人把他领进了屋。龙桂把家里的事一五一十地向老人诉说一遍。老人对龙桂十分同情,端出了饭菜给龙桂吃。龙桂吃完饭,靠着台子睡着了。他梦见老人手里捧着一个古铜色的葫芦,微笑着走过来,对他说∶“好心肠的孩子,我送给你一个葫芦,要什么东西,喊一声,再往盖上拍三拍,就会变出你要的东西。”说完就不见了。龙桂听了十分惊喜,接过宝葫芦,高兴得跳了起来,跳醒啦!一看自己睡在一片草丛里,手里真的捧着个葫芦。他感到蹊跷。他想试一试,就按老人的嘱咐,说一声∶“要碗饭。”在葫芦盖上拍三拍。真奇怪,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立刻从葫芦里变了出来。龙桂高兴极了。他想∶“没有房子,宝葫芦也会变?”说声∶“要三间房子。”又在葫芦盖上拍三拍,只见三间崭新的瓦房平地而起。龙桂这时才明白,那老人并非一般人。龙桂得了宝葫芦,他照样天天割草,到河里捉鱼,日子过得蛮好。

不久,这宝葫芦被恶阿嫂知道了。听说要啥有啥,她可眼红了,决定去看个究竟。一天,她好不容易找到了龙桂的住屋。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三间瓦房比自家的还漂亮。这时龙桂回来了,恶阿嫂见龙桂面孔黑里透红,身子比以前高了些,就笑着迎上去∶“龙桂,这么长时间没看到你,我真放心不下,特地来看看你。”龙桂见是恶阿嫂,没有理睬她。“你看,衣服这么脏,快脱下来,我帮你洗洗。”龙桂还是不作声,拿着米箩自顾淘米。恶阿嫂见龙桂还是没理她,便改了腔,假装伤心的样子说∶“让你一个人在这里住,我真放心不下!”说着又呜呜地哭了起来。纯朴、厚道的龙桂见不得女人的眼泪,他软了心。恶阿嫂见龙桂转心了,便说∶“龙桂,你真不简单,一个人在这里住,房子又盖得漂亮。”天真的龙桂不晓得阿嫂肚子里的鬼主意,笑着说∶“我这房子哪里是自己盖的,是宝葫芦变出来的。”“啊,是宝葫芦变出来的?”恶阿嫂笑嘻嘻地说∶“你拿出来变给我看看好吗?”龙桂想∶“变给她看看也不要紧。”于是从怀里取出宝葫芦,说声∶“要碗面条。”往盖上拍三拍,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立刻变了出来。恶阿嫂看得目瞪口呆,恨不得一下子把宝葫芦抢到手。寻思一会儿,骗龙桂说∶“你哥哥想你想病了。如果你回去见见你哥哥,再把宝葫芦给他看看,他一定会很高兴,病势也一定会好转。”龙桂听说哥哥想他想病了,心里很着急,答应回家去一趟。

到家后,恶阿嫂又是搬凳,又是端茶,十分亲热。龙桂不见哥哥,着急起来,“哥哥到哪里去了?”“他呀,一定又到外面找你去了。你坐着等一会,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不一会,又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水浦鸡蛋,要龙桂吃。龙桂想∶“水浦鸡蛋是招待贵客的,今天阿嫂特意烧了招待我,她真是变了样!”便毫无顾虑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以后,没隔多久,龙桂感到身子摇摇晃晃,有点站立不稳,接着肚子像刀绞一般痛了起来。不一会,就一头栽倒地上,七孔流血,死了。

原来,恶阿嫂为了霸占宝葫芦,早就起了恶意,在水浦鸡蛋里放了毒药。恶阿嫂害了龙桂,慌忙从龙桂的怀里取出宝葫芦,对着宝葫芦大声喊道∶“我要一套绸缎衣服。”她学着龙桂的样子在盖上拍三拍。说也奇怪,葫芦里变出来的不是衣服,而是喷出了一股清水,“哗……”喷个不停。恶阿嫂急坏了,声嘶力竭地嚷着∶“不要水,不要水。”但任凭她怎样嚷着,水却越喷越猛,像决了堤的河水。眼看房子快要淹没了,恶阿嫂急着往外逃,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四面一片汪洋,黑心肠的恶阿嫂终于淹死了。

后来,这里就成了水荡,形状活像个葫芦。初起大家叫它“葫桂荡”,后来就叫“葫芦荡”。龙桂呢,据说后来被老人搭救了。他勤劳、善良,日子过得很好。

 

第二节 群英故事

一、杨阿顺舍身保乡亲

193711月中旬,日寇沿平南公路和荻塘运河,水陆并进,大举进犯杭嘉湖平原。

一天,一群日寇杀气腾腾地冲进了公路旁边的斜路港村。不多时,村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哭喊声连成一片。斜路港村北面是麒麟港村,麒麟港河面上有座独木桥,是从斜路港村进入麒麟港村的惟一通道。28岁的年轻妇女杨阿顺是麒麟港村人,她亲眼目睹了斜路港村被日寇侵占以后的惨状。如果日寇冲过来,不仅麒麟港村的老百姓要遭殃,北面几个村上的老百姓都要遭殃。眼看日寇快要冲过来了,她站在桥北端,用尽力气把桥板抽掉。这时冲到桥边的几个日寇看见桥板被河对岸的妇女抽掉了,恼火地端起枪向杨阿顺射击。杨阿顺倒在血泊中,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麒麟港等几个村的群众迅速撤离赢得了时间。待日寇经过几番折腾,冲到麒麟港等几个村里,早就空无一人。

二、徐阿五朱留金冒死殓埋英烈遗体

1937,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朱广运到梅堰太平桥,以教书作掩护,发动农民筹措枪支,组织“苏浙抗日行动委员会”,开展抗日斗争。翌年1127日,由于汉奸告密,朱广运被日寇逮捕,杀害于盛泽圆明寺分水墩。

当地村民徐阿五,为人正直热情。他得知朱先生遇害,心里十分难过。他想∶“朱先生是为国为民的好人,一定要把他的遗体收殓好。”但在日寇统治下,为革命志士收尸,是要被认为是同党,要杀头的。当天夜里,他摸黑出门到了平安村朱留金家。朱留金也是个热心人,而且胆子大。两人商量后,决定马上行动。夜深人静,两人轻轻摇船到盛泽分水墩,把朱广运烈士的遗体运到太平桥,然后朱留金找了几个人将烈士遗体埋在太平桥鳑皮湾,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的崇敬之心。

三、王化鹏组织伏击日寇运输车

1941126晚上,由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吴江县政工队的50多名战士,在严墓进步青年张振镛家举行除夕联欢会。战士施明将搜集到的情报告诉大家∶“最近,我从梅堰阿姨那里得到一个可靠情报,平望据点里的日寇每天早晨7点左右要开出一辆军车去南浔,车上有4个日寇武装押运。每天总要在梅堰车站停留10分钟,装上梅堰维持会提供的食品给养。”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打击日寇的好机会。

第二天,即大年初一的下午,中共严墓支部书记王化鹏在沈步青家的阁楼上秘密召开支委会,商量作战方案。决定选派施明和蒋越赴梅堰车站侦察地形,选好撤退路线。会议确定这次伏击战斗,由张贻翼组织指挥。

29日清晨,战士们把匣子枪、手榴弹塞在棉袄里,分两路从严墓出发。一路由张贻翼带领沈步青、李明珠、许骏,从严墓步行到震泽,再搭头班客车到梅堰。另一路施明、蒋越、鲁秋生走小路,提前赶到梅堰车站。两路人马在梅堰车站会合后仍分成两组,装成候车的旅客,等候在公路两旁。

不一会,果真从平望方向传来了汽车声。声音越来越近了,张贻翼给大家使个眼色,提醒大家占据有利地形,作好战斗准备。当那辆载着4个日寇的敞篷车驶到梅堰车站停车的一刹那,埋伏在两旁的战士拔出短枪,一齐向车上的日寇开火。日寇还没来得及举枪还击,就中弹倒下了3个,另一个日寇也受了重伤。

整个战斗不过五分钟就结束了。张贻翼下令撤退,战士们迅速登上运河边预先准备好的木船摇向对岸,安全撤退。

这次战斗一共击毙日寇3人,重伤日寇和伪军司机各1人,缴获一支三八枪、两支驳壳枪和两枚日制手榴弹。

四、顾鹤亭对敌斗争有勇有谋

19425月中旬的一天,中共地下党员顾鹤亭接到中共大谢支部的通知,要他将2支驳壳枪、6枚手榴弹、28发子弹送到嘉兴新四军湖嘉独立团。当时顾鹤亭在盛泽镇花园街以摆水果摊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斗争。接到组织的指示后,顾鹤亭跟另一名中共地下党员钱福宝一起将枪支弹药用防潮油纸包好,放在一只捉鱼的竹篓里,然后他们打扮成渔民模样,背着竹篓出发了。

到了浙江地界的王江泾,公路桥边有一座敌人的碉堡。他俩装成到河里摸蚌,悄悄地绕过碉堡过了河。到双桥又有一座敌人炮楼。两人商量相互拉开一段距离。钱福宝在前边假装摸黄鳝,靠近敌人炮楼时故意让敌人发现。当敌人拦住钱福宝后细细盘问时,顾鹤亭趁机悄悄地绕过炮楼。两人就这样巧妙地闯过敌人的道道关卡。但来到嘉兴郊外时,已是夕阳西下,这时突然遇见巡逻的日寇。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他俩迅速钻进一人多高的灌木丛里隐蔽起来。一直到夜里十时多,他们终于把枪支弹药送到南湖边的地下党交通站,完成了任务。

19495月上旬,吴江全境解放。但少数拥有武装的地主恶霸仍然在负隅顽抗。坛丘南塘港大地主程一志有一支自卫队,他与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对立的。中共大谢乡党支部负责人顾鹤亭接到上级关于收缴大地主程一志武装的命令。程一志家有20间房子,前后一共四进,四周筑有高高的围墙。硬攻有高墙的深宅大院,必会增加我方的伤亡,顾鹤亭决定智取。程一志家看门的周三宝是顾鹤亭的远房亲戚,顾鹤亭暗中做好周三宝的思想工作,周三宝答应密切配合。

516早晨,顾鹤亭与周三宝在茶馆里吃茶时约定∶当夜半夜时分,听到大门外三声“蛙”叫,周三宝立刻打开大门。这天深夜,顾鹤亭带领7名乡中队战士,按计划冲进了程一志家院。在一阵“缴枪不杀”的喊声中,睡梦中的12个自卫队员稀里糊涂被缴了枪,一共缴获7支长枪、5支驳壳枪、4颗手榴弹。睡在后面的程一定,惊醒后带着小老婆从后门溜走了。

第二天,程一志得知是顾鹤亭来缴枪的,就将在南塘港摆香烟摊的顾鹤亭的妻子黄小娜劫持当人质,进行报复。并且放出风声,先归还武器,再放人。黄小娜究竟被关在哪里,无从知晓,情况十分危急。第四天,顾鹤亭从周三宝那里打听到,21日再不归还武器,程一志准备下毒手,将黄小娜用船载到桥门,推入河里淹死。在这紧急的时刻,上级党组织周密安排营救计划。21日组织4条船,配上10多名武装战士,隐蔽在桥门进行伏击。中午,当绑架黄小娜的土匪船出现时,4条船上的武装战士立即围上去拦截,将装在麻袋的黄小娜救了出来。两天后,逃到浙江新塍的大地主程一志也被抓获。

五、倪守一冒险送情报

1937813淞沪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工的倪守一为避战乱,离开上海到梅堰三官桥落户。他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上海烧、杀、掠的罪行,对侵略者怀着满腔仇恨。

来到梅堰以后,倪守一一心想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城角村中共地下党员顾鹤亭通过了解,知道倪守一是一位追求进步的青年,经常同他接触。时间长了,倪守一一再要求为抗战出力。这一天顾鹤亭有一份情报要送往盛泽,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倪守一。倪守一藏好情报,就急急赶往盛泽。途经平望祝港桥时,突然遭到敌机机枪扫射,子弹打穿了他的袍子,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把情报送到盛泽。

倪守一经过多次考验、锻炼,194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六、沈克昌带领众村民抗租

1946年夏天,国民党湖嘉吴办事处派出11个武装收租人员,摇着一条船到秋泽村收月俸米。船停在前村药材店前的湖里,他们叫当地的乡长、保长引路,扛着枪挨家逐户地收。收了两天后,有些村民无法交清,但他们仍不放过。

交了租要饿死,不交租要逼死。村民对收租人员的敲诈勒索恨之入骨,决心与收租队拼个鱼死网破。第三天,村民们在沈克昌的带领下,在前村庙场围住了佩带手枪的收租队头目。那个头目看到群情激愤,苗头不对,马上举枪朝天打了一枪,吓唬村民。但第二枪子弹卡壳打不响,村民见状蜂拥而上,把他捆了起来。在后村,朱留金带领村民夺下了一个收租队员的长枪,也把他捆起来。在船上一个年龄较轻的收租队员看到大批村民向他冲来,跳入麻漾逃跑,也被村民们抓了回来。经过半天搏斗,11个收租队员全部被擒,愤怒的村民把他们沉入了庄西漾。

七、黄家兄弟热情拥军

19495月,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沿平南公路向东进军,去解放上海。庙头村紧靠平南公路,过路的解放军战士经常借宿在公路沿线的群众家里。

一天,二十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借住在黄永生和黄福金弟兄俩家里。黄家弟兄热情接待,忙个不停。上午9时左右,从东面飞来了一架国民党军队侦察飞机。战士们担心天井里拴着的两匹战马会暴露目标,黄永生就帮助解放军战士迅速把马牵到羊棚里隐蔽起来。他们看到解放军战士吃咸菜、大蒜头,生活很艰苦,就把自家地里种的莴苣、小青菜拔来送给解放军。那天正好是立夏时节,黄永生又把家里做的麦芽饼拿出来慰问解放军。解放军战士大都是北方人,从来没有吃过麦芽饼,战士们细细地品尝,连声说∶“谢谢老乡,麦芽饼太好吃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