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 >> 第五章 护 理

第五章 护 理

2012/12/22 20:07:1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320

第一节 护理组织

 

民国35年(1946年)2月,县立医院有护士长1人,护士6人,助产士1人。吴江县卫生院被接收时,院内有护士3人,公共卫生护士、助产士各1人。

吴江县人民医院成立时,全院护士2人,助产士2人,护士助理1人,设护士长1人,管理门诊及病房护理工作。

1954年,在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设立护理单元,指定1名护士为负责人。手术室工作由门诊护理单元负责(上午门诊、下午手术)。全院护理工作由1名护士长领导。1959年,在内科(含儿科、传染科)病房、外科(含五官、妇产科手术)病房、肺科病房、门诊(注射室)设立护理单元,各护理单元指派1名负责人,全院护理工作由1名护士长管理。全院有护士26人,助产士1人,护理员2人。

1960年,在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设护理单元。肺科病房护理工作由门诊护理单元兼管。1962年,增设妇产科病区及产房护理单元。1964年第二季度,设内、外、儿、妇产、肺科、急性传染病6个病区。1965年精简机构,病区合并成内科(包括儿、传染、肺科)、外科(包括五官、口腔)、妇产科3个病区,护理单元相应减少。

1976年,传染科病区与内儿科病区分隔,建立护理单元,由内科护理负责人兼管。手术室设护理单元,配备护士负责人。护理单元增至5个。1978年,眼科、耳鼻咽喉科建立门诊小手术室,门诊护理单元担负小手术室的护理工作。8月,供应室成立护理单元。11月、12月恢复齐丽、周月英、郑丹桂护士长职务。

19817月,在门诊、病区护理单元配备护士长。19822月,妇产科病区设立婴儿室,单独设立护理单元。198410月,住院部增设老干部病区,护理单元增至8个。是年,新设高危孕产妇监护病房,由妇产科病区护理单元负责护理工作。198511月,增设儿科病区护理单元。1987年,全院护理单元11个,分布在内、外、儿、传染、妇产科、老干部病区、门诊、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手术室。19885月,外科病区分为东外、西外两个病区,各设护理单元。是年,医院成立营养室,提供治疗饮食。19895月,增设康复病区护理单元。

19918月,成立急诊科,增设护理单元。199311月,内科病区分为东内、西内两个病区,各设护理单元。19957月,撤销婴儿室,建立爱婴病区,充实护理人员。12月,康复病区撤销,护理单元相应减少。199610月,全院护理单元14个,分布在爱婴病区、妇产科、东内科、西内科、东外科、西外科、儿科、门诊、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产房、传染科、老干部病区。19986月,撤销老干部病区。19995月,骨科从外科病区分出,与儿科合为一病区,全院护理单元共13个,护理人员166人。

20014月,十二层住院大楼启用,成立ICU,内科增设1个病区(东内科、西内科改为9区、10区、11区),外科增设2个病区(东外科、西外科改为5区、6区、7区、8区),全院护理单元17个。是年,全院护士199人。20028月新开九病区(胸外、普外、泌尿外科),全院护理单元共18个。20033月,成立妇幼与生殖保健服务中心,“中心”的护理工作由门诊护理单元兼管。200587,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启用后,内科增加2个病区,妇产科增加1个病区,护理单元共21个。20051230,任命妇幼与生殖保健服务中心护士长,护理单元将于2006年组建。2005年底,医院的护士总数为29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6人,护师95人,护士86人。本科毕业5人,占护士总数的17%;大专毕业144人,占493%;中专毕业133人,占455%

历年医院护理组织网络见图51542005年底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配备情况见表51

51    2004年底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注:护士总数中包括吴江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派遣的护士23人,坤达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管理的护士1人,吴江市劳动就业管理处托管的护士4人及借用外单位护士3

 

第二节 护理业务

 

民国时期,护理工作主要是注射、输液、预防保健等工作。

20世纪50年代初期,护理工作扩大到病房护理及门诊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医疗器械、敷料等消毒灭菌工作。病房护理主要是铺床、输液、输氧、导尿、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及下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期,开展肺科人工气胸、人工气腹、气管滴注病人及上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后期推行护理三级制,开展口腔、褥疮护理。

1962年,施行了专科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如当年为1例Ⅲ°烫伤30%、总烫伤面积60%以上的病人夏季结合采取“暴露疗法”治疗护理,103天后恢复出院。中期,护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抢救重危病人精心细致,绝大部分病人经抢救后痊愈出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医护工一条龙,护理工作秩序被打乱,护理质量明显下降。

1977年,病区实行按顿发药,纠正了每天发1次药的现象,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病人,做好危重病人的护理,基本上消灭了褥疮的发生。1978年,恢复和坚持了晨间护理、基础护理,开展了子痫护理及对危重病人的口腔、褥疮护理,做到药卡与医嘱查对,增加了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和记录。内科建立了三级护理和饮食管理制度,护理工作秩序得到了恢复。

19849月,医院在内科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试点,即改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由护士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面负责的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病人的安全感,密切了护患关系。后逐步在全院推广。

20世纪90年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大量先进设备应用于临床,护士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大。护理部高度重视护士的“三基”培训、实践,使护士逐步掌握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项专科护理,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技术水平不断发展。1991年起,逐步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中术后护理,腹腔镜手术后护理,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护理,等等。199612月,在东内科、爱婴病区率先推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因人施护。即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包括护理哲理、病人入院评估、标准护理计划及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工作评价标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工作秩序、病历书写标准、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内容。

20014月,开设ICU以后,重症专科护理得到发展。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的配合及护理,有创动脉压的测量,漂浮导管的护理等,熟练使用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输液泵、留置针、除颤仪,掌握管道的安装、消毒、保洁处理等工作。开展了床旁介入、经皮气管切开术护理,3L袋静脉高营养护理等。2001年下半年,护理部把“以病人为中心,切实提高病人满意度”作为护理工作目标。要求护士长加强病房巡视。实行责任护士1个月轮转的方法,使责任护士与病人有连续的接触时间,加强了与病人的思想沟通。护士照片上墙,便于病人认识护士。护理部每月对各病区进行满意度调查,汇总病人意见,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各病区病人满意度及病人意见进行反馈,及时改进工作。2002年,开展评选季度最佳护士活动,以病人提名表扬的护士为候选人,激发了护士爱岗敬业的热情。至2005年,共有128名(242人次)护士被评为季度最佳护士。2003年,建立护士长巡视记录本,记录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2004初,提出护理工作要以“始于病人需求,终于病人满意”为宗旨,提供便民措施,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改进服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至2004年底,系统化整体护理推广至全院各个病区,改变护士服务观念,促进了护士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的提高,使病人得到全面整体的护理,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20058月,肿瘤病区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7例。

 

第三节 护理制度

 

20世纪50年代,护士只有简单的值班记录,没有成文的护理常规和制度。

20世纪60年代初,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1964年医院制定了医护共同性的“早会制度”,具体规定:早会时间一切工作暂停(抢救例外),正组长(医生负责人)、副组长(护士负责人)轮流主持,全体医护、工勤人员参加;大早会,每周1次,30min,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小早会,每天1次,15min,工勤人员不参加;工休座谈会,每12周召开1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护理工作制度被搞乱。

1973年制定了护理工作制度,包括护理查对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供应室制度及护理负责人职责等,但未能很好落实。1977年建立健全以护理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有关制度,如查对制度、重危病人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1986年开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文件书写的统一,建立了护士长总值班制。1988年,护理部贯彻执行《十项医护规章制度》、《十项护理技术操作》,开展了三级护理查房。

1991年,护理部每月检查十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在苏州市卫生系统检查中得到表扬。1992年,护理部逐步健全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建立了护士长台账,把年度、季度、月度护理工作计划,业务学习,护理质量,会议精神等纳入台账,使护理工作更有计划性、科学性。三级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每季1次,护士长夜查房每周不少于2次。

200110月按照新的要求,修订了《护理服务质量标准》,设立了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小组,其中有满意度调查组、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检查组、急救药品物品检查组、护理文件书写检查组、科室质量检查组,检查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护理工作情况。200210月汇编了《护理安全重点防范措施十一项》。200310月汇编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一书,12月修订了《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至2005年,护理部共建立了30个护理工作制度,14个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及各类护理人员职责,从而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详见表52)。
52     2005年医院护理制度一览表

第四节 业务培训

 

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知识,熟练各项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水平。方式有在职学习、外出进修、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技术操作考核和比赛活动等。本节主要论述护理在职培训、技术操作训练比赛等。

解放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护理人员以在职业务学习为主,外出进修、培训和参加各类学习班活动较少。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带动了护理业务的提高,护理部每年制定全院性业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有序地开展培训工作。1985年开展责任制护理培训。1986年,组织护理文件书写培训。是年,在院内进行四项护理技术操作大练兵,选拔选手参加县卫生系统四项技术操作比赛,取得4个第12个第21个第3的好成绩。1988年,护理部组织《十项医护规章制度》、《十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学习和培训。

1992年,设立护理示教室,按照等级医院评审要求,注重“三基”培训,特别加强5年内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每年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1992年在吴江市医疗卫生单位的护理技能四项技术操作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庄彩娥、黄理分别获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的第1名,叶珍红获鼻导管吸氧第2名。199659,护理部组织护士参加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护士执业言行规范”比赛,获二等奖。1997年,参加苏州市护士长学习班15人次,省市各种业务培训20人次,赴上海浦东高压氧舱培训中心学习2人次。是年,“三基”理论考试130人,参考率985%,合格率969%1998年护士节,护理部组织护理知识竞赛,形式为笔试、口试、抢答,外科组获团体第1名,妇产科组第2名,内科组第3名,门诊组第4名。65,在共青团吴江市委员会等6个单位联合举办的1998年吴江沧浪杯青工技能大赛中,卢春红获护理技能一等奖,胡红霞获护理技能二等奖。是年,全年护理人员培训率为141%,护理“三基”考试抽考37人次,合格率100%1999年初,护理部将22项护理常用技术操作逐项统一培训,质控组每月到科室抽查、考核,共考核190人次,合格率994%,考核成绩记入个人考核档案。是年,分批安排12名护士长参加省、市护理学会举办的护理管理学习班。2000年护士节,护理部举办“礼仪规范服务”讲座,全年有14人自费参加出国英语培训班,16人参加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专业理论提高班学习,6人去上海长征医院ICU室、2人分别去上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血透中心学习专科护理。

2001年初,护理部对护校毕业13年的护士、毕业45年的护士、毕业5年以上的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分别制定了培训目标,并组织实施。4月,指派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中国医学基金会联合组织的上海著名医院护理工作观摩考察活动。2002年邀请江苏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主任护师屠丽君和苏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孙志敏来院作专科护理、整体护理学术报告,先后有14人参加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全年集中训练心肺复苏、吸氧等12项操作,举行3次护士理论考试。2002年在吴江市卫生系统护理技术操作比赛中取得了包揽3个第1名和3个第2名的成绩,李莉、徐丽娟、沈瑜分别获鼻导管吸氧、静脉输液、铺备用床的第1名,钱学花、黄玉风、周鎏敏分别获鼻导管吸氧、静脉输液、铺备用床的第2名。2003年围绕建立“学习型医院”,护理培训做了大量工作,各护理单元设立学习委员,负责收集护理信息,护理部汇编护理新知识学习手册,人手1册,拍摄护理技术操作VCD3盒,完成了20项技术操作的统一规范,为规范化培训提供了良好条件。全年开展护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防范、消毒隔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个专题的业务学习,有15人参加省级以上学习班。2004年,全院护理业务学习共开展了13场次,参加人数1233人次,全年举行理论考试2次,297人参考。技术操作考核240人次。自1996年起,护理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2005年,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7次,共参加1022人次;短期培训75人次;护理三基理论考试8次,参考815人次,平均得分925分,合格率99%;操作考核303人次,合格率875%

附:供应室

解放初期,医院无专职供应人员,医疗所需敷料的制作及针筒、针头、输液皮条、接生包等医疗用品的清洗和消毒工作由医务人员兼做。1954年,医院成立供应室,有用房1间,10余平方米,有专职人员1名,配备高压消毒器1台,负责手术器械、针筒、针头等清洗、消毒和敷料的制作、消毒、供应工作。1956年,供应室工作人员增至2人。

1964年供应室搬至三层住院楼二楼北面,房屋1间。1966年设工作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各1间。

1974年工作人员增至3人。19772月制定供应室制度,建立备忘录。1979年供应室工作人员增至5人。

1981年在急诊室平顶层面上加层,面积60m2,作为供应室用房,供应室内设洗涤、包装室,敷料室兼办公室,无菌物品存放室。人员5人,其中副护士长1人,护士2人,工人2人。针头的清洁处理用肥皂水煮沸,自来水冲洗,最后蒸馏水冲洗。输液皮条清洗改为自来水连续冲洗,蒸馏水冲洗,使用指示剂纸条进行灭菌质量测定。1987年搬人手术血库大楼一楼,用房6间,120余平方米,设收污及浸泡室、清洗室、包装室、无菌物品存放室、敷料室兼办公室,做到污染区、半污染区、无菌区分开,收、发窗口分开。配备烘干箱1台。定期进行空气、无菌物品细菌培养、热源监测。1989年修订《供应室规章制度》,制定《操作规程》。

1991年,供应室经苏州市卫生局检查,认为已达到省颁标准。

2001年搬人十二层住院大楼辅楼一楼,房屋8间,200余平方米,设初洗室、精洗室、包装室、敷料室、无菌室、消毒室,设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2台,烘箱、冰箱各1台,下收、下送车各3辆,电热水器2台。对各种穿刺、手术器械使用多酶清洗液清洗,每日对高压锅进行BD测试,在手术包等包内安放压力蒸汽灭菌包化学指示卡,对高压锅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每月对无菌包进行杂菌、乙肝表面抗原监测,对包内针筒进行隐血监测。对无菌室的物体表面、工作人员进行细菌总数监测,搬入新址后重新修订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005年底,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2人,工人1人,临时工1人。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