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南麻镇志 >> 第十三卷 人  物

第十三卷 人  物

2012/12/22 19:46:29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8164

  

溪水长流不息,南麻人才辈出;好学上进之风,自古相延至今。据文字记载,明清两代,在这偏僻之地也曾出过10名贡生、14名举人、7名进士。为官者更多,官至二品者有3人。名人学者,不乏其人,有二人录入《辞海》。辛亥革命以来,有志之士相继涌现,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有前仆后继的爱国志士。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育下,涌现出一批事业有成的人民公仆、热心于教育、科技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其中有:一门祖孙三代为国为民作奉献,也有全家姐妹三人共同投身干革命。

 

第一章 人物传

 

钮 麟

钮麟(生卒年不详),字伯时,北麻人,幼聪颖,诗文颇有名,曾获元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等赏识。元延祐中(13141320)游京师,遇显宦布坦实理喜其才华,收作螟蛉,更名为钮兀璘。依靠布坦实理的权势,任北津门羊马提举(是管理专门事务的一种官名,官署称司),后逐步提升为翰林院编修。至元(元惠帝年号13351340)初,官至嘉兴路达鲁花赤,亡故于任上。杨维桢为其立传,称赞其诗气势宏壮,与唐朝方轨并驾齐驱。

钮 文

钮文(生卒年不详),字天章,南麻人。明朝天顺三年(1459)考中举人,任温县(今属河南省郑州地区)知县。该县驻军与当地百姓混杂居住,扰害民众,钮文为了整肃治安,密派指挥沈鑑夜袭驻军,将驻军全部逮捕,并分别处置。钮文还亲自实地查勘,妥善处理了多年得不到解决的两县农民的土地纠纷。上司对钮文考绩评为最佳。不久其父去世而离任回家守孝三年。重行启用时,升为江西省按察使,赴任途中,船至邵伯湖,突遇大风,将船倾覆,溺水而亡,时年54岁。钮文为人谨慎、孝敬父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为了勤政,上任不带家眷,仅用一僮随行,所以官声很好,以廉慎著称。

吴 珵

吴珵(14361487),字元玉,祖藉十七都(即南麻),后迁居南京。明朝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授于南京工部主事,逐步升为工部郎中,后升太仆寺少卿。

吴珵为人孝顺、诚恳,无弟兄,只有一妹,极得其母欢心,不愿其出嫁。吴珵体验母意,为其妹招婿进门,因珵待人宽厚,共处二十三年,相处十分和睦。

吴珵性喜诗文,又善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去世,享年52岁。

陈天祥

陈天祥(生卒年不详),字元吉,南麻人。明弘治八年(1495),在顺天府(今北京市)考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授青州府(今山东潍坊地区)推官。后调入京为监察御史,再外调为西安知府。后又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接着赴天津整饬军务。陈天祥下严令擒获盗魁刘六等同党70多人,因此功加封为太仆寺少卿。当时盗多兵少,陈请示朝廷,使都督张俊率精锐部队赴津,与陈天祥会同夹击,擒盗甚多,又加封为左佥都御史平定盗贼后,巡抚贵州,当地苗民作乱,陈天祥发兵镇压,朝廷赐予金帛,以示奖励。转总督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盗寇闻其名而逃逸。后又加封为左副都御史,继而升为三边总督,辖陕甘宁三省,并赐给蟒衣,以示恩宠。不久,又任命为福建、浙江二省盐道,途经吴江时,病死于家中。陈天祥生性机警敏捷,有才略,处事果断,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天津任职期间,其功勋尤为显著。

李 济

李济(生卒年不详),字名望,南麻人。生性极为孝顺,其父李璇五十多岁病危,当时李济才12岁,已能为父亲侍奉汤药,并经精心调理,其父转危为安,活到80多岁。其母逝世后,在墓旁搭起草庐,守孝三年。当地民众都称他为孝子。后受提学御史赏识,推荐为地方官,嘉靖二十一年(1542),由贡生出任衡州府训导。

王 勰

王勰(16341661),字晋刘,北麻人。自幼喜爱吟诗作文,18岁中举人,顺治九年(1652)考取进士,入翰林院任检讨。后赴河南视察学政,选拔了庐州李天馥,后来天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由此证明,王勰很能识人用人。王勰27岁死于任上。著有《分霞亭稿》。

王锡阐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祖居南麻,后迁震泽。是明末清初卓有成就的天文学家。一生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王在给潘云从书信中写道:“性以为有补世道人心,才始下笔,则文为有用之文,诗为有用之诗”。阐明他著书立说的进步见解。

王锡阐“冬缔夏褐、日中未炊”过着清贫的生活。长期从事数学与天文学的研究,著作甚丰,但大部分散失湮没,仅存《晓庵新法》六卷,于1936年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新篇》。王锡阐在自序中写道:“余故兼中外,去其兹娄,参从己见,著历法六篇”。他毕生苦心钻研和观察天象,采纳中西之长,提出了精确计算日月食的方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金星、水星凌日计算方法”的人,对发展我国天文科学研究事业作出了贡献,当时人们称扬他是“通儒”。

王锡阐享年55岁,传说他是在仰卧屋面观察星象时死去的。王的民族气节极高,明亡后,他曾投河自尽,被人救起;也曾绝食七天,经人反复相劝才进食;他还不用清朝的钱币,不愿做清朝的官,仍穿明朝的衣冠。

王死后,葬于震泽镇西(今震泽中学校内)。清道光七年(1827),由乡人捐资建造晓庵墓。道光十七年(1837),经江苏巡抚林则徐倡捐重修其墓,并在墓东建“王贤祠”。19823月,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锡阐以天文学家被《辞海》收录。

吴 臬

吴臬(生卒年不详),字彦康,北麻人,秀才。为人言行谨慎,慷慨好义,明崇祯十四年(1641),农村受灾,米价飞涨,饥民成群。吴臬拿出银钱赈济灾民,救活不少性命。一、二年后,盗贼蜂起,骚扰百姓,民不聊生。吴臬拿出银钱,招募村中精壮青年,保卫村坊,使一方平安,受到百姓拥戴,至今还称他为保障吴氏。吴臬享年84岁。

沈 虬

沈虬(生卒年不详),字次雪、一字双庭,北麻人。清顺治八年(1651)辛卯为贡生,出任钱塘县知县,后调嘉善县知县。喜吟诗、书法学文征明体,盛行于时,著有《双庭诗稿》。

沈世求

沈世求(生卒年不详),字方涛,北麻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考取举人。其人性格强直,遇到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康熙三十六年(1697),吴江大水,官府制造赈灾花名册时共有18万人。知县顾虑县内存谷不多,无法开赈,意欲减少灾民数。世求知道后,求见巡抚宋荦陈述灾情实况,恳求调粮。宋当即采纳,下令调粮,从而救活了不少饥民。康熙五十七年(1718),授沈为靖江县教谕。遇万寿节(皇帝、皇后或皇太后的生日),靖江县令大肆铺张、耗费钱财,并对世求讲:“这样才可称得上对皇帝的敬重”。而世求非常严肃地说:“要敬重皇帝,至关重要的是爱护百姓,当前灾情严重、百姓困苦,你这样做,劳民伤财,是在增加皇帝的麻烦”,县令无言以对。后县令因催收税款过急,致使百姓起哄,县令因恨世求,而诬其煽动百姓闹事,世求不服申诉,致使双方互相攻击,上司弄不清真相,竟将二人革职作罢。

钮 琇

钮琇(?—1704),字书城,号玉樵,北麻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以拔贡,历任河南项城、沈丘,陕西白水、蒲城知县,四十三年卒于广东高明任上。钮琇很有才略,遇事能断然处理。项城百姓因欠税赋而逃亡,致使土地荒芜。钮琇动用库银购买耕牛、种子,鼓励农民回来耕种。到沈丘县任职时,狱中有男女六名犯人,已拖了17年还未结案,他查明原来是被江南一起案子所牵连而迟迟难决,钮琇未经请示上司,果断地将六人释放回家。前任知县钦佩地说:“我在沈丘13年,不敢断此案,你到任三天就结案,才识胜我多矣!”在蒲城任知县时,遇到荒年,强盗白昼抢劫,钮琇亲率兵丁攻人盗巢,捉住盗魁,沉于河中,村民捉来的余党均都处死,盗乃止。高明县境内山中多盗匪,钮即进行招抚,发给24名强盗免死牌,命他们守御城隘赎罪;对贫苦百姓发口粮、建房屋,使之安居,因此,高明县境内在钮任职期间,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钮琇病故于高明县任上,项城、沈丘县的百姓都来送殡。十年后盘柩回原藉安葬时,百姓赶来相送的队伍长达60里。高明县百姓还为他建筑名宦祠。钮琇善诗文,著有《觚賸》、《临野堂集》流传于世。钮琇以文学家被《辞海》收录。

沈天宝

沈天宝(生卒年不详),字竹西,北麻人。性格淡泊宁静,喜好吟诗,风格清婉,为同伴所推崇,书法亦较有功力。家庭贫穷,以教书为生。住在京城30多年,有许多学生都当了当朝大臣。因此,对他善于培养人才的远识非常赞颂。沈天宝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在顺天府(现北京市)乡试中举。著有《竹庄漫稿》。

钱 云

钱云(生卒年不详),字宛平,一字广渚,北麻人。性好古,善诗文及骈体文,为钮琇所称许。钮在当县令时,经常与朋友畅谈,钱云在座,雄谈豪语,旁若无人,平时不修边幅,人们都称他为狂人,钱云亦自称为狂山人。所著有:《吴江人物志》、《狂山人诗集》。

吴家骐

吴家骐(生卒年不详),字骏起,北麻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会试中贡士,五十七年(1918)中进士,入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为《圣祖实录》纂修官。次年督学湖广。家骐写文章,有才气,不讲究清规戒律,他的著作与讲授的文体使人耳目一新。雍正九年(1731),迁左赞善,为《三朝国史》纂修官。雍正十二年(1734),进行核对《三朝实录》。雍正十三年(1735),选为内阁学士,乾隆即位,吴充任《世宗实录》副总裁官。乾隆元年(1736),授礼部右侍郎。二年后,被弹劾免职。至74岁故世。著有《双砚堂集》十卷。

范 璨

范璨(16801766),字电文,号约轩,晚年号松岩,南麻九曲里人(今永安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举。雍正二年(1724)考取进士,授大兴县知县,该县官吏原有隐粮一案,范向府尹揭发,致使布政使不满,准备借端报复未成。后范提升为河南邓州知州,旁县有巨盗张连,剽悍异常,官府不敢捕捉,被范设计擒住。再升为庐(州、今合肥)凤(阳)颍(州、今阜阳)道道台,因灭蝗有功,升为直隶(今河北承德地区、张家口北部、内蒙、辽宁一部)布政使。后任湖北巡抚、安徽巡抚,有人赠送钱财的均都拒绝,并严防部下作弊,亲自立规监督。后调入京,先任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右侍郎,曾向皇帝奏请农村青黄不接时,要大户将贮粮平粜,以济饥民,可防民变;又恐地方官借此舞弊,请用密扎下达各地,对有贡献的大户给予奖励。乾隆九年(1744),核准此法推行。后以安葬父母为由辞官回家。不久,全家迁移浙江南浔镇东栅大街,即所传“九老第”。乾隆二十六年,为清太后七旬寿诞,凡文武大员告老还乡年龄在七旬以上的有9人,赴京祝寿,乾隆皇帝以年高赐给手权,赐游香山,制九老诗,表示宠爱,故称其住宅为“九老第”,著有《乐志堂集》。乾隆三十一年(1766)病逝,享年87岁。

顾 参

顾参(生卒年不详),字奉三,世居南麻。好朴学不务虚名。对古今诗文的内涵能深刻理解,评论精确。后来以贡生资格推选为学官,但不愿担任,所以到老年仍无一官半职。衣食靠家中二顷田自给。对来自四方的求学者,教授不倦。晚年增筑学舍,与众弟子边饮酒边研读经史。对悟性高的学生,以自己的藏书相赠。享年77岁。

张士元

张士元(17551824),字翰宣,号鲈江,澄源里人(今汤家村洪圣浜),13岁时丧母,家境贫穷,自学成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曾经七试礼部,但均不取进士。乃回家,以著作自娱。

士元年轻时,就以诗好名传江、浙二省。后又因看到二省钻研古文的人很少而立志研读古经史,着重于《史记》、《左传》,对韩愈、欧阳修、曾巩的文章都有独到的见解。士元曾在京城董姓大官人家教其子弟读书,共8年,由于淡泊名利,不愿趋炎附势,归家贫困如故,仍以教书为生。有人送来钱财请其写墓志铭,但要他多加颂扬之词,也遭他拒绝。后因年老论资按当学官,士元以耳聋推辞不就。道光四年(1824)十二月卒,享年70岁。著有《嘉树山房集》二十二卷、《震川文钞》四卷、《诗学问津集》四卷。

黄光升

黄光升(生卒年不详),字元圃,南麻人,性情平易,待人直爽,酷爱书画。遇到前人名书画,不惜重金购买,所以家产日益减少,后遭火灾,收藏的书画被大火烧尽。寄居外地,教书为生,终因郁郁不乐而去世。

光升书法结构效法晋唐风格,一笔不苟。有人求其书法,有求必应,他说:“我的目的不是为人写字,而是借此提高书法艺术而已”,写诗的风格崇尚自然流畅。著有文集若干卷,后散失湮没。

沈建勋

沈建勋(18821942),字秩安,又字直庵、植安、述安、宅安、蛰安。南麻镇沈家村人。著名地方教育家。幼年入私塾,乡试中秀才,后于江震师范传习所毕业。青年时期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并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战争。

民国2年(1913)受任震泽市禁烟(鸦片)专员。3年(1914)起,从事教育事业,兴办新学,先创办第五高等小学于王晓庵祠,继办梅诗场小学,任校长。沈的办学宗旨是为贫民子弟开门,贫苦学生可免费入学。学校设文化课外还兼办农场,组织学生学习竹木、养蚕、缝纫、烹饪等劳作工艺。12年(1923),助施省之创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任校董。还历任震属七区教育联合会会长、吴江县第三学区教育委员。是年8月,当选震泽市议会副议长。他积极提倡省立女蚕校,师生在震泽开办蚕业改进社,热心改良蚕桑和制丝技术。还主持创办《震泽市乡公报》。

民国14年(1925),农村虫灾,四乡饥荒。一些地主非法设立“押佃所”(实是班房),关押无力交租佃农160多人。他不畏权势,率众抗争,每天为被押佃农送熟山芋和粽子以供充饥,并支持四乡农民冲击班房,营救被关押者。23年(1934),他受任县农会干事,是年农村又遭虫灾,他邀请农学家孙本文先生研究防治三化螟。他一生情系桑梓,恫瘝在抱,深受四乡农民爱戴。

民国24年(1935),受任第五区区长,任职期间曾主持开辟转道运河——新开河;利用挖出的泥土叠成土山,创建震泽公园;还修茸震泽胜迹——康庄别墅。他还兼任苏嘉湖长途汽车公司监事,协助修筑浔平公路。日寇侵华,震泽沦陷,区公所迁往严墓,他任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县府秘书,从事抗日游击。曾与朱希、汪鹤松、赵安民等部配合,一度收复震泽镇。

民国28年(1939)患脑溢血,去浙江孝丰山中养病,于31年(19425月病故,享年60岁。

钮善 钮骏

钮善(18901943),号锡卿,南麻镇北麻村人,毕业于吴江江震师范及江苏省第一届区长训练所。任吴江县第七区行政委员、教育委员、区长、吴江县政府第二科科长。钮善一贯热心严墓地方教育、社会公益、文化、经济事业。民国26年(1937)末,在吴江县境西南江浙边界地带从事抗日游击活动。32年(19431月,严墓失陷,钮善携其子钮骏及俞旭初、金福熙、沈宝生等六人赴浙西后方,拟向吴江县长沈立群述职,途经浙江吴兴千金三里许,突遇伪军李太山部被俘,于36日惨遭杀害,碎尸沉于河中,时年54岁。

钮骏(19121943),号伯乐,上海大夏大学文学士,曾任第五区助理员,震泽中学教员,第七区区长,抗战初期在七区组织自卫队,筹款创办抗日小学十余所。钮骏与其父在同时同地被害,时年32岁。当地人民为纪念钮善、钮骏父子,将严墓镇(现铜罗镇)思源桥更名为善骏桥。民国35年(194610月,吴江县政府在调整行政区划时,将钮氏父子的出生地北麻乡命名为善骏乡。19958月,吴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将钮善、钮骏的事迹编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抗日英烈录中。

寿 鸿

寿鸿(19181948),又名梅菊,女,南麻镇汤家村人,毕业于镇江蚕桑学校。

民国26年(1937),寿鸿在青云天亮浜蚕桑办事处担任蚕桑指导工作,结识了吴江县地政局来天亮浜搞土地登记的胡志坚,当时胡在中共党组织的影响下参加抗日活动。

寿鸿在胡志坚的教育鼓励下,逐步接受了抗日民主救国,只有解放全民族才能解放自己的进步思想,于民国29年(194010月,在父亲的支持下,与胞妹寿志勤毅然离开家乡,通过日伪占领区,进入豫皖苏边区怀远县,参加了新四军。30年(1941)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新四军四师转移津浦路东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寿鸿先后在泗阳县任工作队长、乡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朱岗区委宣传部长、泗阳县委秘书、育庙区委宣传部长、淮北交通总局副局长等职。她在“3月反顽斗争”、“33天反日伪大扫荡”等战斗中,勇敢沉着,意志坚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

民国34年(1945)春,她三妹寿志民在寿鸿的影响下,也投奔淮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民国35年(1946)夏,寿鸿随部队转移去苏北、鲁南的渤海地区,任华东野战军九纵留守处妇女干部队队长。在随队北移途中,带病坚持工作,终因积劳成疾,于37年(194898日在山东省德平县段家店病故,年仅30岁。

寿鸿遗体安葬在德平县后刘家二区烈士陵园东北第三冢。1954年,山东省民政厅为寿鸿墓立碑志文。1992年,寿鸿事迹先后被录入《吴江英烈》和《吴江县志》。

寿志勤

寿志勤(19231982),女,南麻镇汤家村人。

民国28年(1939)在苏州第一女子学校读书时,受到姐姐寿鸿的影响和鼓励,在其父的支持下毅然放弃升学的机会,29年(194010月与其姐寿鸿同时同地参加了新四军,任新四军第四师卫生部护士。31年(1942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5年(1946)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医院护士长。

解放后,担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军医。1954年,转业到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科任科长。1956年,任南京大学卫生科科长。1971年,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医院门诊部主任。19827月病逝,享年58岁。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