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 >> 概 述

概 述

2012/12/21 16:42:4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374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吴江市松陵镇公园路169号,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吴江市医疗中心和医疗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南京医科大学和苏州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吴江县县立医院,创建于民国25年(1936年)。

 

(一)

 

民国25年(1936年)91日,吴江县县立医院成立,院址在松陵镇书院街松陵书院旧址(今流虹路)。民国261118日,日军侵占吴江县城。日军侵占吴江期间,医院曾被改为伪直辖第四病院。民国348月,抗日战争胜利,医院复称县立医院。民国35416日,医院更名为县卫生院。民国3712月,省立淮阴医院奉省卫生处命令暂迁至吴江县卫生院院址,称省立吴江医院,办理县卫生院门诊、住院业务,县卫生院主管卫生行政工作,同时赴芦墟镇、铜罗镇筹建卫生所。民国3855日,吴江县全境解放。是月,县人民政府接收省立吴江医院、县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接收时,县卫生院有工作人员20人。7月,省立吴江医院奉苏南行政公署令迁往无锡市,县卫生院返回原址。8月,县人民政府在吴江县卫生院基础上,筹备成立吴江县人民医院。95日,吴江县人民医院开业。19507月,医院改称江苏省苏南吴江县卫生院。19515月,改称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29月,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科成立。至19549月,县卫生科与卫生院合署办公。195510月,吴江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改称吴江县卫生院。1956105日,复称吴江县人民医院。1960年、1978年,住院楼、门诊楼先后迁址新建,院址移至松陵镇公园路。19871226日,县人民医院另冠名吴江县红十字医院。19924月,县人民医院更名为县第一人民医院;54,吴江撤县建市后,医院改称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江市红十字医院。199512月,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民国时期,医院领导只设院长一职,行使医院管理全责。19514月,医院始设政治指导员。1952年,医院成立院务委员会,院长任院务委员会主任,行政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由院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年,医院始设副院长。1965年,医院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文化大革命”初期,党政管理体制被冲垮。19684月,医院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党支部和院部职权,实行党政合一的管理体制。196911月,恢复党组织,党支部与革命委员会并存,分别行使各自的管理职权。19807月,撤销医院革命委员会,继续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1984年下半年,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为医院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医院管理工作。19868月,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19871月,医院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健全了医院民主管理机制。

民国时期,院长直接管理医院,未设管理科室。19535月,设总务股。19551月,设防疫股。19717月,成立内科、外科、妇产科、门诊部、行工组革命工作领导小组。1973年,医院建立两大组(医务组、总务组)、6个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药剂科、门诊部),并指定临时负责人。19817月起,陆续成立和加强医院办公室、医务科、门诊部、总务科、财务科、护理部等行政管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成为一级管理科室,全院形成院、科(室)两级管理格局。至2005年底,职能科室有院办公室、人事科、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信息科、财务科、后勤保障部、监督监察室(考核办);临床科室有大内、大外、妇产、儿、感染、中医、口腔、眼耳鼻咽喉、皮肤、麻醉、内镜中心、微创中心、急救中心(急诊科、ICU120院前急救)等;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CT室、MR室、功能检查科(超声、心电图、脑电图室)、病理科等。

 

(二)

 

民国34年(1945年)9月,县立医院有员工12人。解放初,接收的县卫生院有工作人员20人。县人民医院成立后,在上级的关怀下,职工人数逐步增加。职工的来源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1952年至1959年,分配来院的中专毕业生共38人。1960年始有大学本科毕业生分配来院。1965年,有职工138人。至1978年,有职工218人。2005年底,职工人数达到660人。随着职工队伍的壮大,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人员技术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卫技队伍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恢复并有序开展,高、中级卫技人员逐渐增多。1980年,有高、中级卫技人员9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556%1990年,有高、中级卫技人员8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613%。至2005年底,有高、中级卫技人员220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773%。医院晋升的高级职称有正、副主任医师,正、副主任中医师,正、副主任药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技师;中级职称有主治医师、主治中医师、主管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等。

县立医院成立初期设禁烟、医务科。民国35年(1946年)有2名医师兼看内、外、皮肤、花柳、妇产、眼耳鼻咽喉科疾病。县人民医院成立初期,门诊设内、外2个大科,兼看妇产、儿、眼耳鼻咽喉、花柳、皮肤科疾病。至2005年底,门诊共设内、外、妇产、儿、感染、口腔、眼耳鼻咽喉、皮肤、急诊等医疗科目,另还设有41个专家、专科门诊。1954年,住院设内科病房(包括传染科、小儿科)、外科病房(包括五官、妇产科手术)和肺科病房。1964年,设内、外、儿、妇产、传染、肺科6个病区。1965年,病区合并为内科(包括儿、传染、肺科)、外科(包括五官、口腔)、妇产科3个病区。至2005年,已扩大到16个病区,二病区为产科,四病区为妇科,五病区为产后休养区,六、七、八、九、十病区为外科,十一、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病区为内科,十三病区为儿科,十九病区为感染科,另设有重症监护病房(ICU)。县人民医院成立初期设病床16张;1952年,核定床位85张;1956年,核定床位105张,实际开放133张;1959年,核定床位155张;1961年,核定床位200张;1983年,核定床位210张;1986年,核定床位305张;2001年,核定床位416张;2005年,实际开放534张。

20世纪80年代,病区护理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90年代,推广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至2004年底,系统化整体护理推行到全院各个病区。

 

(三)

 

20世纪50年代初,外科已能做下腹部和剖宫产手术,内科已能做胸腔、腰椎穿刺。中期开展胃、胆、脾切除等上腹部手术,肺科开展人工气胸、人工气腹、气管滴注治疗肺结核。60年代,随着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内科、妇产科、儿科收治病种也大大扩大。19729月,内科采用腹膜透析方法成功抢救急性肾衰1例。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临床各科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内科在普内科基础上,逐渐兴起和发展了心血管、消化、神经、呼吸、肾内等专科。如心血管内科,19834月,采用经胸壁针刺心肌电极(针灸针)做心脏紧急临时起搏,结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成功抢救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98610月,在上级医院技术支持下,开展了首例临时心脏起搏和埋藏式永久型起搏器植入术。消化内科,19794月,开展纤维胃镜检查;198210月,开展内镜治疗术;19849月,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神经内科,19861月,应用脑电图诊断仪诊治疾病。呼吸内科,1987年,开展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包裹性胸膜炎、肺脓疡,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癌。肾内科,19863月,采用床边血液透析成功抢救1例重症水杨酸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骨科、泌尿、胸外等专科在普外科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拓展。普外科,1981年,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87年,开展门腔分流术,胃癌根治及联合脏器切除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空肠、肝总管、左肝管RouxY吻合术,高选迷走神经切除术等;19891月,与内科、放射科合作开展肺癌、肝癌介入治疗。10月,开展首例全肝肝胆管结石Ⅲ级肝胆管切开成形盆式胆—肠内引流术。骨科,1983年,开展脊柱哈氏棒术;1985年,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肌骨瓣移植术;1986年,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989年,开展脊柱Steffe手术。泌尿外科,20世纪80年代,先后开展了耻骨上前列腺摘除、膀胱部分切除、肾盂切开取石、肾切除等。胸外科,1980年,开展肺癌肺叶切除术;1981年,陆续开展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术、胸壁肿瘤切除术、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等;19885月,开展首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妇产科,20世纪80年代开展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引进宫腔镜进行诊断和手术。儿科,1988年起,开始收治新生儿患儿。传染科,1985年,开展MRNM检测;1987年,开展快速肝穿刺活检术,先后开展胎肝细胞移植、肝病治疗仪微波治疗、免疫调节等方法治疗重症肝炎。眼科,1979年,开展白内障冰冻囊内摘除等手术。耳鼻咽喉科已能开展甲、乙类手术。皮肤科开展激光手术治疗。中医科相继开设中医儿科、妇科、肛肠科、伤骨科、推拿科门诊。针灸科开设家庭病床,上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口腔科,1983年即开展口腔修复项目。1990年至2005年的15余年中,临床专科继续发展,血液科、脑外科、内分泌科、肿瘤内科、风湿免疫科相继成立。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手术向高难纵深推进,特别是微创手术在同级医院中居领先地位。如心血管内科开展24h动态心电图监护,AAIVVIVDD等单腔起搏器植入,希氏束心电图检查,肾动脉、冠状动脉造影,DDD双腔起搏器植入术,24h动态血压监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及射频消融术等;神经内科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了脑梗死的抗凝和降纤治疗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消化内科内镜治疗术快速发展,先后开展内镜下微波、射频消融治疗,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胃镜前快速HBsAg检测;呼吸内科开展支气管镜检查,肺通气、弥散功能测定;肾内科成立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技术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领先地位;内分泌科应用发光法检测各种激素;肿瘤内科开展了肿瘤的介入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加热疗等项目。普外科陆续开展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肿瘤根治术,胆管镜下取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等手术;骨科开展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膝关节镜下手术、四肢干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翻转术;泌尿外科开展了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全膀胱切除术、震波碎石治疗、经尿道电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电切术、尿道狭窄内切开术、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腹腔镜下精囊肿瘤切除术;胸外科开展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中央型肺癌的全肺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周围型肺肿瘤切除术、胸膜腔固定术、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脑外科开展了脑室腹腔分流术,蝶骨嵴中外13脑膜瘤、矢状窦中23脑膜瘤、小脑半球胶质瘤、颅内转移瘤、颈胸段硬脊膜髓外肿瘤的手术治疗及CT定位下脑血肿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妇产科开展了经阴道子宫全切术、药物流产、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摘除术、宫外孕部分输卵管切除术、不孕症盆腔粘连分解术。儿科开展了小儿哮喘、癫痫的规范治疗。感染科开展了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症。重症监护病房与各专科合作开展了床旁介入血管栓塞、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SwanGanz导管监测和床旁气囊起搏导管应用等新技术。口腔科开展了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肿瘤摘除术和烤瓷镶牙术。眼科开展了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巩膜咬切术、显微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耳鼻咽喉科开展了纤维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切除术,鼻窦镜下息肉、鼻窦炎手术。放射科开展了放射介入治疗。皮肤科先后开展了光疗、微波治疗等项目。中医各科业务也有长足发展。

 

(四)

 

吴江县县立医院建院时占地面积11988m2,共有楼房、平房30余间。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医院的基本建设,通过政府无偿调拨及出资购买民房,医院逐步向西北方向拓展。1956年至1959年间,在政府资助下先后建造了手术室、外科病房、隔离病房、职工和病员厨房、餐厅等。1960715日,动工建造三层住院楼,建筑面积3561m21964年第二季度,病房搬入住院楼后,又改建和扩建了门诊用房。19781028日,三层门诊楼建成启用,建筑面积209229m2。至此,医院医疗业务用房全部迁移至小东门北侧、公园路西侧。20世纪80年代,医院多次进行扩建,基建项目有供应室、放射科楼、制剂楼、老干部病房楼、传染科病房楼、手术血库楼、职工住宅楼等。1990年至1997年,基建项目有红十字急救中心楼、CT楼、病理科楼、三层制剂楼、鲈乡门诊部等。1998年以来,医疗用房建设再跨大步,基建项目有:十二层住院大楼,建筑面积212138m2;十二层住院大楼辅楼,建筑面积5072m2;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0313m2。其中十二层住院大楼是建院以来最大的基建项目,硬件设施在苏州地区县(市)级医院中较为先进。20014月,十二层住院大楼及辅楼启用。200587日,八层门急诊综合大楼启用。2005930日,医院出资购买迎宾商业广场六层商品房楼,该楼位于公园路东侧,地块面积18431m2,楼房面积3810m2。至2005年底,医院占地面积253681m2,是县立医院时的2116倍;总建筑面积6328108m2,是1985年的398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548992万元,其中房屋固定资产总值726102万元,是1985年的4883倍。1950年至1954年先后购置了100mAx线机、万能手术台、无影灯、外科、骨科、妇产科手术器械。20世纪60年代末,又添置了A型超声波、心电图机、200mAx线机。1983年起,医疗设备添置速度加快,先后购置超声诊断仪、500mAx线机(附闭路电视)、日本产纤维胃镜、电动呼吸机、进口显微镜、脑电图机、心脏除颤监护仪、程控食管心房调搏器、纤维结肠镜、纤维膀胱镜等先进设备。1985年,专用医疗仪器设备总值3742万元。至1989年,拥有万元以上设备近20套,医疗设备总值14840万元。1990年至2005年,医疗仪器设备进一步扩充、更新,先后装备了纤维支气管镜、细束纤维胃镜、三导心电图机、肺功能仪、美国产全身CT、电视腹腔镜、震波碎石机、脑彩超机、多功能摄片机、美国欧美达麻醉机、前列腺电切系统、彩超、电子胃镜和肠镜、德国产血液透析机、马可尼螺旋CT、德国西门子呼吸机、中央监护网络、数字胃肠机、日立CX线机、GE磁共振、史赛克腹腔镜、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强生数码超声刀、飞利浦彩超仪、大型肺功能测试仪、英国等离子电切仪、岛津移动式X线机、飞利浦DR及摄片机、专用心脏彩超、贝朗血透机、施乐辉电子腹腔镜、森田口腔全景机、双频激光碎石系统、牛津胎儿中央监护网络、眼科手术显微镜等先进设备。至2005年底,全院拥有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97台。专用医疗设备总值689660万元,是1985年的18430倍。

 

(五)

 

1955年,出院患者1502例,门诊27429例次。1965年,出院患者6250例,门诊109786例次。1989年,出院患者7468例,是1965年的119倍;门诊159699例次,是1965年的145倍;全院业务收入达到79064万元,是1970年的2701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疗业务大幅度攀升,尤其是收治高难危重患者的比例上升。2005年,出院患者13925例次,是1989年的186倍;全院门诊450091例次,是1989年的282倍;抢救危重患者5703例次,是1989年的533倍;抢救成功率由1989年的8131%提高到9951%;全院业务收入达到1943565万元,是1989年的2458倍。

解放以来,医院重视医学教育及医学科研,接收医学院校的学生来院实习,接收基层及外来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同时通过院内组织业务学习,请进来、派出去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外出专业学习和进修,提高了在职人员的医学理论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鼓励职工开展科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至2005年,外出进修221人次;1959年至2005年共接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兄弟单位进修人员447人次。19977月至20021月,医院有42人取得苏州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2001年至2005年,医院共送出委培研究生8人。1991年,医院被定为苏州医学院实习基地;19921月,成为江苏省普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1996年,成为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医学院教学医院;20006月,成为苏州大学教学医院。1991年至2005年共接收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大专、本科实习生共41批,计457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至2005年,本院职工撰写的医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共553篇。1980年至2005年,全院共有28个科研项目获苏州市、吴江县(市)科技进步奖38项次。

 

(六)

 

解放以后,医院重视对职工的医德医风、廉洁行医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端正了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60年代,开展服务良好活动,争创“五好科室”、“五好工作者”活动,组织学习毛泽东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要求职工明确工作及服务方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1977年,开展比干劲、争贡献的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全民文明礼貌月”、“讲医德,创三优,建文明单位”等活动,建立医德考核档案。90年代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同时开展“满意在医院”、“白求恩杯”竞赛等活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吴江市医务人员治理收受“红包”不正之风的实施意见》。进入新世纪后,2000年医院制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作质量考核的规定》,实施患者选医生制度。2002年至2004年分别开展由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组织的以“明明白白看病”、“医疗优质高效”、“绿色医疗环境”为主题的百姓放心医院争创活动。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广大医务人员以不怕苦、不怕死、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2005年,医院是市级机关首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单位之一。全院共产党员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制定了保持先进性的计划。

医院在狠抓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对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也十分重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几十年来,医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曾获得县文明单位、县先进集体、县爱国卫生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医院、江苏省文明医院、苏州市白求恩杯先进集体、苏州市十佳医院、苏州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百姓放心医院等荣誉称号。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