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北厍镇志 >>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五章(文物 遗迹)

第十七卷(文化 体育)第五章(文物 遗迹)

2012/12/20 18:22:21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8915

1984年11月,北厍乡组成“文物普查队”,在全乡进行全面发动,征询文物线索,组织普查人员,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到1995年12月20日为止,群众寻报文物线索共13处,其中有文物价值并采取保护措施的有∶张应春烈士墓(秋石衣冠墓)、张应春故居、胜秀桥、“怀清履洁”牌坊、宋凌氏圹铭、叶氏湖石腊梅、内省堂、圆通庵残牌、叶小鸾墓碑、西方庵碑记等。

 

第一节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应春烈士墓

张应春烈士墓,位于北厍镇黎星村北莲荡滩。1927年4月,张应春(秋石)于南京遇难。1928年,柳亚子寻秋石遗骸不可得,请于右任题写“呜呼,秋石女士纪念之碑”,与其知友沈长公及张氏亲属营建衣冠墓,1931年筑成。入葬时,梳妆盒代首,还有帽子、衣裤、鞋袜等遗物。墓茔坐南朝北,面对莲荡,一是向着南京,以致纪念;二是朝着莲荡,风水独好。1955年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此后,张应春烈士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屡有修葺。1980年,张应春烈士墓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北厍乡党委作出了“扩大、整修、绿化张应春烈士墓地”的决定,组织义务劳动,把原来不足30平方米的墓地,扩展为1052平方米。

1986年,烈士墓西侧新建张应春烈士纪念室。1992年,纪念室院内立汉白玉张应春烈士半身像,由甘肃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鄂设计,吴县石雕厂毕德林、杨建国雕琢。像座正面花岗石上镌张爱萍题字∶“张应春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吴江县人民政府所立碑文∶“张应春烈士(公元一九○一至一九二七年),字秋石,江苏省吴江县葫芦兜村人,一九二五年任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是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任中共江浙区委妇女部运动委员会及中国济难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中被害于南京。公元一九八八年四月,吴江县人民政府立”。同年4月纪念室改为纪念馆,由陆定一题“张应春烈士纪念馆”匾额。后对烈士墓又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绿化,墓区向南扩展,总面积达7030平方米。

1995年4月19日,张应春烈士墓被批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年4月、9月,张应春烈士墓和纪念馆分别被中共吴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吴江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苏州市“学校德育基地”。

 

第二节  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应春故居

位于葫芦兜兜东(今黎星村四组),为民国时期所建民宅。现存平房3间,南向,为硬山五路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0平方米。房产权属同族张君骥。1986年列为北厍乡文物保护控制单位,1997年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内省堂

位于北厍镇南港。明万历年间,北京监察御史山东籍李某所建,意为告老隐居。后送给舅兄潘羹五,又转卖给柳氏,土地改革时,分给村民居住。建筑共三进,现存最南一进即内省堂,硬山头九路头,正厅3间,耳房2间。石库门式墙门,砖雕门额“绪绍东阳”为明书画家董其昌所书,楷书阳文,清晰可见,所饰“凤穿牡丹”图案有损。

午梦堂遗址(疏香阎腊梅、湖石)

在北厍镇叶家埭(今叶周村)。《吴中叶氏族谱·园第》载∶“午梦堂在分湖北滨,工部主事仲韶公所居。”叶绍袁《年谱别记》有云∶“午梦堂西偏有小楼,窗棂四达,梅花环绕,余名曰‘疏香阁’。其南相对有轩曰‘芳雪’,庭无杂树,梅花之外祗梧桐、芭蕉数本,右翼以廊,以通往来,昭齐、琼章分居之。琼章好楼居,故居阁上,拈韵分笺,唱和不辍,姊妹相师友也。”芳雪轩是叶纨纨卧室兼书房。

叶氏宅第面积30余亩,明亡后,叶氏一族“散迁城乡如云,旧第遂沦为牧竖之场”。清柳树芳《胜溪竹枝词》有云∶“百年风雅几人存,午梦堂空尚有村。一望暮烟秋草碧,何人为吊旧王孙。”诗后小注曰“叶家埭为叶氏起家故里,今午梦堂尚存半壁。”

清咸丰五年(1855年),叶小鸾六世从孙叶乃溱《杂记》中云∶“又至故宅访午梦疏香遗址,峰石虽存,古梅已萎,低徊陈迹不胜离黍之感,今一汝姓所居之处,谓即午梦堂旧址,汝先世名承汪者乃天寥公孙婿已畦公之婿也。”现腊梅桩已朽,一枝枝丛生树枝仍很茂盛,两根主杆高约3米,树冠直径为3米左右,系红蕊狗齿形腊梅,年年盛开不败。腊梅为叶小鸾亲手所植,疏香阁偏近东南方位,根部仍围拥着三块太湖石。

“怀清履洁”石牌坊

位于东浜村。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冬月建,庚戌年(1790年)春月修。为生员沈大焕妻吴氏立,牌额刻“怀清履洁”四字,额下文字模糊不清。碑高7.32米,宽2.26米。现坊尚存,二层东北一角被大风吹落,成残缺。

胜秀桥

在大胜村,以别于来秀桥,故名。初建无考,清乾隆八年(1743年)修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僧觉修募化重建。东西桥额为花岗石,阳文楷书“重建胜秀桥”五字。东面两条桥联为“鱼虾足游钓,风月细平章。”去东出港为三角荡(中星荡)。西面两条桥联为“古佛池边众生普渡,太平庄上君子攸行。”去南行至太平庄,前有小漾颇宜纳凉。元代,翰林典籍陆行直家妓在此建卿卿墓。胜秀桥架于大胜港水面,跨向南北,西200余米为柳亚子故居遗址。

 

第四节  其他文物  遗址

一、墓葬

宋梅妃墓

据《吴江县志》记载,宋梅妃墓,在写壁圩。霍册云,妃墓不著何代,或疑南宋遗墓,墓甚大,今仅存数弓。

相传,宋高宗车驾南渡,随行船只十余艘,一百余人。由苏州葑门过南星湖、叶泽湖,至梅湾时梅妃得痨病重危,为减轻旅途累赘便解散亲属,于当地安家耕种(此村故名梅湾,今属金家坝镇)。到梅墩时,高宗梅妃在此暂住,在民居大门贴上一红纸就为“皇宫”。梅妃病亡后,就地土葬,传令百姓开庙前港、庙后港,挑泥填坟,1.5钿为一担,十余日即将梅妃墓筑成。

又传,约民国5年(1916年)时,梅墩一邹姓农夫发现屋中地面上有一洞穴,洞内置两条石头,用两根铁链托住一口红漆棺壳。同时发现有铜器若干,白色大瓷碗12只,以及一把女式宝剑。当时北厍镇梅姓之婿将瓷碗转卖收古董商,尚剩宝剑一把,“文化大革命”时上交文化站,后保存在吴江文物陈列室(今博物馆)。

对于梅妃墓的确切地址,历来均未记载。“文化大革命”期间,梅墩庙前漾车水干港,发现河底有直径3米多的黄泥园墩,疑为梅妃之墓。用钢筋直捅至5米多深均未触及东西。1992年9月22日,由梅墩村76岁老农顾桂龙引导,在吴江文化馆协助下,对邹锦昌后代平屋内设点用钢筋进行探墓。设点为∶屋南1.4米处,屋西由南到北分别靠屋1.3米、O.8米处,屋北1.2米处,屋东0.7米处,以及屋内4处,发现屋内4点在0.7米深处均有硬石触及。方位为西南向。同时也发现松土洞处,且有不同年代碎瓷片等,是否梅妃墓葬,有待开掘判定。

叶小鸾墓

在叶家埭东南一里许的大富圩,今318国道北侧、张家港水闸偏后。

叶小鸾殁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年仅17岁。当时因家境已趋贫困,其棺木未能入土。8年后,权厝于大富圩宝生庵后的荷花池北。50年后,寓居吴县横山的叶燮来宝生庵葬无后之姐,始为封筑。清咸丰五年(1835年),北京大兴人王寿迈(佛云)任吴江县令,“偕分湖宗人戟甫公乃溱访出重修树碑立案”,上书“有明仙媛叶氏小鸾之墓”,碑石镌刻六百余字《重修有明仙媛叶琼章墓记》,由王寿迈亲笔题书。王寿迈的《汾干访墓记》、《疏香阁主簪佩》,叶乃溱的《疏香阁主墓考》、《访墓图跋》、《杂记》(均见《疏香阁遗录》),对叶小鸾墓的方位均有考证。

1923年,柳亚子与南社社友沈长公偕访小鸾墓,这时墓地“仆地残碑字半蚀,临湖片土冢全荒。”为此,请叶氏族长叶藜仙书“叶小鸾之墓”,勒石树碑,并栽下数株梅树以作表记。20世纪50年代末,开掘太浦河,建筑青平公路(即今318国道),因筑路土方不够,挖掉小鸾坟墓,存一水潭。现碑石尚存,质为花岗石,楷体阴文,长1.42米,宽0.34米,厚0.20米。

 

二、祠庙

圆通庵

距叶家埭东北一里许,位于大港上南岸的汾湖村西侧。元至正中已有此庵,僧净心建。明崇祯年间,叶绍袁祖母和母亲资助,由僧大远苦行累积,原地重造,为叶氏家庵。叶绍袁《湖隐外史·祠寺》云∶“圆通庵在宝生庵东北,元至正中,故有此庵。老衲大远,即其旧壤重为楚邱,殚极勤瘁,椓橐成之。”

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改建仓库,后又拆毁改作社场。圆通庵残碑(下半段)尚存,为青石质。

西方庵

在叶家埭北不足五里的大义村南厅。初建无考。明庵主德安(女),法号净心,与绍袁之母过从甚密。崇祯七年(1634年),德安约请叶绍袁撰《西方庵碑记》,其妻沈宜修书写。西方庵共二进,三开间,分东、中、西三房,均为朱姓。田产共15余亩。

20世纪60年代庵毁,翻建民房,原来的门墙和东面两间耳房尚存,西侧耳房已重建。《西方庵碑记》在“文革”期间被视作“四旧”,有人曾想将碑上文字磨掉,但石质坚硬,打磨未成。现仍保存在西方庵旧址。

宝生庵

旧名关帝祠,位于汾湖村大富圩分湖之涘。明崇祯六年(1633年)春,葺庙塑像,香火崇盛。至崇祯十二年,又于祠东建静室,供释迦檀像,前有放生栅三十丈,内种菱,后有荷花池十余亩。清道光池已荒,叶小鸾墓筑于池北沚。1956年,宝生庵拆除。

无多庵

位于黎星村北莲荡滩,初建无考。叶绍袁《湖隐外史·祠寺》云∶“无多庵在西莲湾殿字圩北汀,茅茨数椽,仅容瓢笠,故名曰无多,取黄蘖佛法无多子之语也。”无多庵1956年废。

南询庵

位于金塘村。元大德中僧普照建,明正统十三年(1449年)僧觉宁修。庵所建之地,为昔经堂港大刹之寺内。现存正厅3间,耳房东西各2间。

西庵(又名永福庵)

位于东浜村南兽圩。宋末陆氏初建,清乾隆十六年(1746年)僧静芳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年)侣柏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僧觉修又修。1958年拆除。

宏化庵

位于东方村大图圩,建置无考。清乾隆年间,为迮鹤寿等人文会之所,嘉庆、道光年间蒙师、画客留寓。20世纪70年代后期拆建厂房。

水镜庵

位于北厍镇西首的元鹤荡畔小墩上,建置无考。1954年拆除。

南陆庵(即广阳庵)

在来秀里(实为港上村旁),宋末陆氏所建。元至正九年(1349年)杨维桢《游分湖记》云∶“度来秀桥至南陆庵”即指此,后改名广阳庵。明时修葺,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嘉庆初僧文言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僧觉修又修。已废。

三官堂

位于梅墩村拊虚圩,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中有钟楼极高敞,可眺远,里人曾于此结文会友。1956年拆除。

东岳庙

位于梅墩村,在攀桂桥北堍。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赵构)车驾南巡在梅墩停留,建东岳庙于此。随军转运使赵开宗(音义同宝)为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徐安卿舍地扩建。明正统四年(1439年)道人陈某重建。正德八年(1495年)毁,道士周某再建。1955年拆除第一进,1975年全部拆除。

城隍庙

位于北厍镇东木桥北堍,建置无考。1961年翻建为北厍镇中心小学。

真武庙(俗名弥陀庵)

位于叶周村叶家埭北向(今村委会处),建置无考。明天启三年(1628年)秋忽被风雨摧塌倒地,即聚材重修扩建,天启四年告成。1962年毁。

 

三、桥梁

里仁桥

在吕家栅村,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时任兵部尚书吕益轩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月,吕玉明等5人捐募重建。1965年翻建,原貌已变,桥碑尚存。

梅墩桥

原名攀桂桥,在梅墩村,建置无考。相传,宋高宗南渡时已有此桥。1979年筑厍(北厍)星(黎星)公路时拆除。

清风桥

在梓树下村,该村的清风桥自然村即以桥名而得,建置无考。清咸丰时吴江县令王寿迈在《汾干访墓记》中曾提到过此桥名。

兴亭桥

又名接官亭桥,位于川心港南侧,跨西长、东城两圩,建置无考,于1958年坍塌。

 

四、牌坊

登科坊

位于叶家埭。明成化十年(1473年),吴江知县王迪为甲午科举人叶?立,已废。

进士坊

位于叶家埭。明成化廿三年(1487年),吴江知县孙显为费宏榜进士叶绅立,已废。

 

五、宅第书斋

闲圃

位于西濛港。清孝廉徐鑛读书处,已废。

瑞芝堂

位于叶家埭午梦堂南岸,明尚宝司少卿叶绅的旧宅,至曾孙绍袁时遗一峰水湄,堂已圮。

午梦堂

位于叶家埭,在叶绍袁宅中,有秦斋(绍袁居)、绣垂馆(妻居)、芳雪轩(长女居)、疏香阁(三女居)、谢斋(儿辈居)等,均已废。

疏香阁

位于叶家埭,午梦堂西偏,为叶小鸾所居,窗棂四达,梅花环绕。小鸾好居楼,日在其中拈韵擘笺唱和,与姐妹相师友。其南相对有芳雪轩,均已废。

芳雪轩

在疏香阁之南,叶纨纨(昭齐)之闺房。叶纨纨对芳雪轩名称来历曾撰文说明,还以梨花为题赋七言律诗二首以纪念,已废。

秦斋

在叶家埭港北中段,叶绍袁居室,已废。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书室名“苏斋”,叶绍袁则将居室命名“秦斋”,因他偏信自己是宋代秦观再世,而秦观为最受苏氏赏识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室名取“秦斋”以示仰慕之情。

复绎堂

在叶家埭港北西段,原为叶绅居宅,后因家道中落,将此房卖给别姓。叶可成在幼年时期便发誓,不买回此房,永不走进此门。后叶可成发迹,物归原主,为纪念此段经历,便名“复绎堂”。已废。

养树堂

在港上村柳宅内,是柳亚子高祖柳树芳读书休息之所。堂不高,五开间,院子内栽花立石,十分幽静。堂名取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民国31年(1942年),被日军烧毁。

文湖书院

在叶家埭西段莲荡畔,是叶可成读书处。遗址淹没在莲荡水中。

 

六、风景

梅墩八景

据明嘉靖《吴江县志》载,梅墩有八景,即三村土秀、九里湖清、龙珠夜月、岳庙晓钟、梅窗书屋、茅店酒帘、石桥渔艇、古井龙光。

分湖八景

泗洲晓钟(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苍茫而来也。)

巡楼更韵(湖而南更漏分明,滴铜龙而御暴寇者有巡楼也。)

柳溪月色(棹乎柳溪则满船明月,而浮光静影,照见毛发使人欲乘风,霑而上下宇宙间)。

武陵渔歌(武陵之上渔歌互起,遏行云而送残阳,悠扬呕嘲入林梢,犹有余响。)

蒲汀鸳浴(文鸳浴于蒲汀,则两出没于烟波间,烂斑可爱。)

分泽龙潭(湖泽中有龙潭窟,时岁大旱,则起作霖雨以膏下土。)

陆氏桃源(奇峰怪石,屏障左右,名卉修竹,照映流水。)

胥滩古渡(子胥渡吴处,适在湖溃,至今千余年间,潮头肃爽,犹有生气。)

蒲叶滩

古称“蒲滩鸳浴”。在分湖之西,黎星村东南方。四围皆水,芦苇丛生,是一处孤岛。与浙江嘉善县交界,20世纪80年代被该县陶庄渔业大队占用,在墩上盖房设收购水产点。

野鸭滩

在分湖之北,面临两荡,东有东野鸭,西为西野鸭。旧时养鸭人家经常驾小舟徜徉于两荡间,结队成群,多至千百,遂以名滩。

白头公湾

在分湖之西。相传旧有大藤萦盘如虬,时见一老父坐其顶端故名。后有人知此藤为甘草,夜劚之去,老人遂不复见。白头公湾的确切位置在叶周村的金家湾和黎星村的东迎浜交界处。此处原有一名为“白头公桥”的木桥,后于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水泥拱形桥。

在白头公湾附近的据代圩,有古墓一座,相传上植二树,俱可十围,老蔓枯藤萦绕其上,树龄皆在数百年以上。两树相去五、六尺许,而下根相连,其相连处如瓢如罂,中空上缺,泓然贮水,寒暑不涸。明崇祯十六年(1642年)辛已大旱,湖底尽现而此水如故。墓在1958年拆毁,辟为粮田。

太平庄

位于港上村北珝圩。前有小漾,颇宜纳凉,后有卿卿墓。均废。

 

第五节  碑刻  碑文

《宋凌氏圹铭》碑

有宋凌氏圹铭∶孺人姓凌氏,家世吴松之黎水,长从陆氏怡庵老人奉箕帚。陆氏旅大以蕃孺人,归钟孝兹于尊,(防)闲礼法于夫君溥恩义于姻党,由内达外,其行已悉有轨则可观。暨老愈东善学佛课经,曾靡一日休,其抚人婴孩不啻若己出,赈贫卹乏量力所及无不邑,天性纯简初隆一如因尝尝日,绮绣非吾愿也,里人知与不知,咸谓有古贤妇风,呜呼!懿哉孺人!有子男女各一人,男大猷娶钱氏。受知于惟阃,赵观相极原且以军尝闻于朝,受命行以仕女适钱进士,孙男二人长坥次行,简长娶朝议大夫萧千宕之孙女。孺人生于淳熙壬寅正月三日,终于景定庚申二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九岁,归葬于分湖之北原实嗣,岁三月十有二日也。

载曰∶湖山绵绵,河水粼粼,是为潜德之宝,将以利其嗣人。

(碑质青石,阴文,现有文化站保存,高0.68米,宽0.52米)

《西方庵碑记》

西方庵去余家不五里。沙门海如拾宅建支提,居其女为比丘尼,修者也。海如与弟海奉两人,弃家从竺乾学访道山椒,扪萝幽岫,往天台受止观法,尘滓五书,粃屑百氏,家无馀人,一女独处。杨氏之女,本名苕华,庞公之家,固生灵照。七岁自然长斋,十二旁通教典,十五六即解髻毁桩,虔心习梵,恒往来家太宜人闺中。余舞象时见之,止二十许,性质端远,神度详肃,不妄言笑,媞然茂洁也。数年以来,法谛翔洽,结侣槜李,弘证密义,觉识内渊,禅锋外晰,玄体寂理,慧挺睿解,析参五蕴之空。思超九界之有,散维摩之花。遂同天女入兜率之宫,能瞻弥勒。苦积定行,森持峻律,澄性洗累,庄情束影,比丘尼中厥罕觏焉。

熹庙鼎湖之年,从榜李复旋故室,增立鸳舍式廓,鴈形非繇檀越,无藉给孤力转慈轮。独恢宝宇,南眺翟池,讵希昭仪之寺,东娣葱岭,即似拘夷之国。莲花承座,旃香布幢,树隐丹楹,苔依翠屋。南昌公主洵可来仪,阳城夫人咸足览游矣。海如故有邸稻之亩,今即舍庵中,供其女尼常住资用。尼名德安,又号净心,云∶圆修猛进,宜净秀之生天,戒德精严,如法琼之度世。后有势家者,与夫渫恶之民,知其故,田,慎勿夺也。

时崇祯七年夏五上澣之吉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叶绍袁顿首撰

敕封安人归叶沈宜修薰沐端肃书

(现存大义村西方庵原址,碑质青石,高1.7米,宽0.78米,厚0.30米)

《圆通庵碑记》(残碑)

——爵茂栀子之林取乎清净繇来远矣分湖南嗡

——莲叶虎岫遥鸣固宜高士所憩法侣共栖脱金

——渐深圮颓已久幢消七灯之辉刹堕双松之色

——湖澨地即扮乡解髻传珠抽衣振锡皈依高座

——地之阶囗圆智度稻畦巾帔断除烦恼之根

——囗囗河囗曜叹意蘂之已枯宝藏沦精怅心

——原奉如来囗囗波赠珠莫逢太子家胜给孤

——地红终翳芜荟深测慧心苦持梵戒风裟雨钵

——勤渠斯鸠庀餙工廓二百祀之轮奂宁资润础

——师子之座如游欢喜之园听法之筵遂以健陀

——犹闻标义于青鸳罗汉东游想见驮经于白马

——贝典煜煜云饼藤萝秋映杨柳春晴分湖溃喻

(碑质青石,现尚存下段,长0.8米,宽0.6米,厚0.3米,由文化站保存)

《重建宝生庵碑记》

分湖之湄,旧为亡国遗民隐遁之区,耿耿此心,郁而无所宣,则托志于文章,寄情于儿女,甚且遁迹于释道。凡其遗迹所存,靡不有万不得已之苦心,后之人乃茫然若无睹,一任其湮没消灭,抑何忍也。眉与柳亚子尝泛舟来秀里,竭陆壶天祠,寻卿卿墓,荒冢累累,无可辨识,相与慨叹不置。及游叶家埭,则午梦堂亦鞠为茂草,遑问疏香阁外红梅。闻大富原有宝生庵,为天寥参禅地,庵后片壤,即其才女小鸾葬处,清道光时,邑令王佛云曾修葺之,考《砚缘录》犹可案图以索也。乃至其处,则荒烟野蔓,冢与地平。短碣倒卧,漫漶若没字者,摩挲久之,始知左为世偁世儴穴,右即小鸾穴。南向,旁有东向者则叶氏之裔戟父墓,实导王佛云访墓者也。庵更倾圮不可人。庵西幸供关侯像,乡人犹于岁时奉香火,不致全局消沉,为之惨然。亚子曰∶是非培封土陇,重刊墓石不可。会叶氏有居池亭日藜仙老人者,眉旧友也,就商之。老人深感亚子彰显之德,即日雇工役,培陇树石如所言。既而亚子又曰∶为久长计,不可无守墓者。庵距墓不五十步,其修之宜。方欲鸠工庀材,而老人以疫卒。事几不克举。于是张蓬庐曰∶是去吾家仅半里许,督役便,敢任其劳,共谋之乡人,一新关侯庙,众赞同,不募而输赀,立得五十金,叶氏小凤闻之,亦自海上邮五十金来,工遂以兴。计重建庵三楹,并修关侯殿庭门墙,共费三百五十余金,焕然复三百年旧貌,独惜藜仙之不得见也。工竣,亚子命眉为之记。

眉曰∶午梦堂集,脍炙人口。凡一华一石,苟为天寥父女所流连者,后人宜珍惜爱护之。况其藏骨之墟,皈心之地哉。陆壶天去今较远,过来秀里,求苍石碧梧不得,且徘徊未忍遽去。今乃见分湖佳处,结茅如昔,游憩其中,恍然如睹天寥当日国破家亡,歌呼痛哭,且于此庵中盼孙吴一旅义旗破浪而来也。爱国之心宁让古人。则岂独侈分湖古迹而已哉。

(注∶眉,沈昌眉,芦墟人,柳亚子好友)

《文奎纪念碑记》

吴江县黎里人,因商于邑之北厍遂家焉。其貌白皙而性则亢爽豪迈,盖南雄风者也。当民国廿六年秋,日寇肆暴中原板荡,北厍虽弹丸之地,亦遭蹂躏,张君而为地方治安奔走,曾不遗余力,北厍一隅于是赖以稍安,后与游击队长陈军司令阮清源辈取得联系,以君勇而能,遂被推为芦墟一带游击区长,是时为巩固防务,对内则锄奸除恶不稍宽暇,以是北厍虽弹丸地,而日寇意不得逞劣迹,地方称安,迄于卅一年春,日寇竟大举犯我芦莘厍周一带,号称扫荡,忠救军西撤,君以不遑逸避乃被捕而备受酷刑,嗣卒以计脱逃后方,重与阮清源、凌君志士练军山中,盖冀图重振以谋取最后胜利。君遂于三十四年春,衔中央命潜返厍北之东洋村适与日寇遭遇,君奋不顾身,率队作殊死战,卒以援绝势孤而壮烈。已时君春秋仅三十有七年矣,今距君死盖已三年耳,我邑吴参议钧,以感念功勋于无穷,爱提议建立碑碣以资纪念而励来。兹碑既成,嘱余为之记,余年来文思日窒,学殖荒芜,然乌敢以不文辞,谨就其生前事迹之荦荦大者记之。境内于戈未息,风云重涌,我不知张君于九泉下又当作如何感慨邪。

陆律已拜撰  符重南书

发起人∶阮清源  丁稼英  梅德孚  吴  钧  凌元培  凌莘子  冯星恒  陆律己  张廷槐  柳公望  王志良  刁一平  敬立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  日立吴县钱荣初刻

(现保存在文化站,碑质青石,高1.08米,宽0.65米,厚0.17米)

《叶小鸾之墓》碑

《叶小鸾之墓》碑阳文楷体,1923年柳亚子先生访小鸾墓,见仆地残碑半蚀,请吴中叶氏三十三世叶藜仙书“叶小鸾之墓”碑文,字为阴文楷体,碑质花岗石,长1.42米,宽0.34米,厚0.20米,现保存在文化站。

《东岳庙庙记》

宋建炎三年敕建,随军转运使赵开宗记①∶

今上皇帝车驾南巡,驻跸松陵之梅墩,乃於整饬六师之暇,特念圣武布昭乎遐迩,王灵丕振于华彝,四海永清,万姓悦服,悉本于天地山川神祗之所佑相,爰恭行柴告东方之礼,崇建岳庙于梅坡之艮隅,中立正殿三楹,奉岳神像,翼以两庑卫以石垣,仍于殿之西②堧力加畚筑,构斋堂庖爨湢室凡三十馀楹,以为道众祝釐居守之所。群工告成,皇上喜率百僚,诣殿庭载瞻载拜,奠以王币③精虔有加而神,亦恍④若降临⑤于彩云香霭问,灵旗缤蕤鸾鹤⑥回旋,风日交畅而焄蒿凄怆之天,悉万姓崩角稽首之地,神人协庆,福有攸归,皇上乃命臣开为之记,以诏后⑦爰序绩如右而系之以颂曰∶於赫有宋,享有中国,河岳效灵翼我皇极,泰山有神,永奠东土,兹翼圣驾,陟降斯所。帝曰∶乃都盍享以祠基殿妥灵,皇釐是资磐石宗⑧社,万古弗泐,佑我生民,岁蕃黍稷,丽牲有碑,帝命勒⑨勳后有式者,尚考斯文。

(文见明嘉靖《吴江县志》)

注∶①“宗”,音义同宝。

②“西”,《分湖志》为“两”。

③“王币”,《分湖志》为“玉帛”。

④“亦恍”,《分湖志》无。

⑤“临”,《分湖志》为“灵”。

⑥“鹤”,《分湖志》为“凤”。

⑦“后”,《分湖志》为“后世”。

⑧“宗”,《分湖志》为“崇”。

⑨“勒”,《分湖志》为“勤”。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