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北厍镇志 >> 第十五卷(教 育)第二章(成 人 教 育)

第十五卷(教 育)第二章(成 人 教 育)

2012/12/20 18:06:2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749

第一节  农 民 教 育

解放前,广大农民迫于生计,尤其是妇女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得不到就学机会,识字的极少,文盲甚多。

解放后,1951年,北厍乡积极开展扫盲工作,在农村大办冬学。区政府配备扫盲辅导员,各村挑选扫盲群众教师1至2人,讲解不识字的痛苦,动员农民入学,利用冬闲进行识字教育,学习新文化,学习翻身道理,尔后逐渐转为常规民校。1952年11月,芦墟区政府派主任教师许晖等人,在池家湾村推广速成识字法。1954年,北厍乡的扫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乡有冬学民校6所,学员225人(其中男119人、女106人),群众教师8人。

1958年8月,北厍乡人民委员会成立扫盲指挥部,召开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摆擂台搞竞赛,将扫盲工作推向高潮。北厍小学师生组成宣传队,自编宣传材料,运用说唱、越剧、锡剧等形式,到街头、茶馆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把课文写在小黑板上,动员过路群众识字。在深入开展扫盲活动中,运用多种学习形式,密切结合生产,坚持学用一致原则,做什么学什么。根据生产需要学技术,根据技术需要学文化,根据当地的中心工作、生产措施和技术要求编写临时教材。每个自然村办1所民校,动员文盲、半文盲积极参加,当时上民校的文盲、半文盲人数达95%以上。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晚上集中2小时,中饭后休息时间也随时利用,各生产队还添置小黑板,把课文写在黑板上,带到田头,休息时进行复习。

为互通情报,交流经验,扫盲指挥部定期编写《北厍乡文教卫生快报》,及时报道扫盲情况。东浜、硖港里扫盲工作出色,在全乡名列前茅。据1958年12月北厍人民公社统计资料记载,解放前文盲14738人,经历次扫盲后,文盲减至10113人。后大办民校,又有一批农民脱盲,文盲尚余4668人。1960年,扫盲工作逐步转入低潮,直至民校全部停办。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发表以后,1973年重又掀起扫盲热潮,公社、大队均成立领导小组,生产队成立“管校小组”。每个生产队普遍办起2个班(青年班和壮年班),全公社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入学率达78.01%。

1977年,全县扫盲再掀高潮,北厍公社教革组配备专职扫盲干部1名,各村重组扫盲领导小组,农村、市镇各单位选拔一批扫盲辅导员和群众教师。要求全面开展扫盲工作,办好扫盲班,吸收未进小学的青壮年(16—45岁)参加学习,党员干部年龄不限。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平时坚持学,闲时、雨天抓紧学。1979年,中共吴江县委派小分队在北厍公社开展扫盲工作,以红星大队为试点,提出“突击两个月,扫除文盲迎春节”的口号,扫盲工作再次掀起高潮。此后,持续5—6年时间,达到基本扫除文盲。

 

第二节  职 工 教 育

旧社会工人普遍是文盲或半文盲。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工文化教育。1950年,芦墟镇工会职校教师赴北厍办班,组织职工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补习文化。

20世纪80年代,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商业青壮年职工全面开展“双补”(应知、应会)工作。在本系统选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专业知识的会计、统计、物价等人员任教,并聘请中学教师授课。供销社、商业公司有150多人参加文化补习。校舍借用北厍中心小学,安排晚上上课。还输送4人进县电大班脱产学习,均毕业合格。

1983年,北厍乡组织扫盲教师到达胜皮鞋厂、色织厂等单位开办扫盲班,对没有文化的职工进行识字教学,教材为江苏省成人识字课本,共含生字2076个。每期办1个班级,每班20余人,学习时间3至5个月,经上级派员考试或口试合格后发给证书。持续3年,至1986年结束。

 

第三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

1984年5月12日,建立中共北厍乡党校、北厍乡成人教育中心校,校址在今镇文化中心,乡党委副书记王海生任校长,组织委员程春荣、纪律检查委员叶福明任副校长,马国雄任专职副校长兼教员,乡党委书记柳祖荣和党委委员6人兼任教员。同时采取专职、兼职和聘请三结合的形式,充实教师队伍。专业性强的培训班,特聘大专院校教师和上级单位领导授课。教育设施有办公室1间(30平方米)、教室2间(60平方米)、图书1295册、报刊杂志11种、录像机1台(录像带40余盒)、24寸彩电1台。建校后,采用多种办班形式,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业务知识,积极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常年理论读书班,以电视录像教育的形式,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史等4门课程,1年1门,4年学完,每年期末参加苏州市统一考试,合格者领取结业证书。对象以乡机关干部为主,吸收乡办厂和村干部一起参加,文化程度一般要求在高中毕业以上。

电视中专班,以电视录像的形式进行学习,开设哲学、语文、数学、历史课程,每周二、四下午及晚上上课,学制2年半。对象为乡机关干部及部分乡办厂的青年管理员,考试及格者,苏州市教育局、县组织部承认其中专学历。

教员辅导班,为各村(厂)企事业单位的党支部培养党课辅导员,每月上课一次,一般在支部上课之前,辅导员首先学习,借以建设一支辅导员队伍,提高上党课的效果。

业务培训班,由乡工业公司主办,对象为各企业主办会计、财务科长、助理会计、出纳员等。授课内容为工业会计原理。

乡村医生班,由乡医院主办,以提高各村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增长防疫保健知识。

电工骨干班,由用电管理站主办,普及电工知识,培养高空作业技术人才。对象是各乡办厂的骨干电工。

短期培训班,配合党委中心工作,进行短期培训。

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吸收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参加。

后备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党史,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政策纪律教育,考察政治素质、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党委组织部门选拔干部提供依据。同时还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群团妇干部培训班、外出党员培训班等等。

建校后,在2年时间里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8期,受训924人。

北厍乡党校在坚持办班培训中,效果比较显著,1986年4月5日被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评为先进基层党校,并在苏州市先进基层党校表彰会上作交流发言。1988年8月再次荣获苏州市先进基层党校称号。

1992年5月,中共北厍镇党校、北厍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迁至老政府大楼,扩大了校舍,增添一批教育设施。1993年4月24日,吴江市教育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决定北厍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列入单独定编单位,定编人员4名。1993年9月,成人教育中心校开办涉外经济电视中专班1个,学员24人;职业高中班1个,学员24名,入学人员也有来自震泽、七都、屯村等地。1994年9月开设电脑班1个,学员28人。1995年开办业余干部高中班1个,学员30名。1995年末有涉外经济中专班2个,学员55名;电脑班1个,学员23名。已毕业领取电视中专文凭的22名,职业高中毕业文凭的24名。为镇村两级工厂、企事业单位输送财会等专业人才17名。

1984—1995年北厍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共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53期,受训人员18207人次。

 

 
 

1984-1995年成人教育中心校办班统计表

1995年末,成人教育中心校拥有3层大楼1幢,校舍6间(180平方米),办公室2间(5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1间(25平方米),食堂2间(50平方米)。教育设备有电脑11台、21英寸以上彩电3台、录像机4台、录像带300盒、课桌200副、图书2000册等。配备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18名,员工9名。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