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7 3:39:31
作者:
王元杰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149
【作品原文】
村市萧条数十家,
扁舟夜泊傍芦花,
江空岁晚归心切,
水远山长去路赊。
带水野田鸣落雁,
连云烟树绕昏鸭。
劳生徒负灯窗志,
只合西园学种瓜。
【背景拓展】
震泽的泽字是水字旁,正如盛泽、金泽一样,顾名思义乃具水乡泽国特征之地名。
清代《百城烟水》云:“震泽镇,在双杨村西四里,北滨太湖。《书》曰‘震泽底定’,因名。”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别称具区、笠泽、震泽,烟波浩渺,三万六千顷,震泽镇借太湖之光,因以命名。不过,虽说借光,却并非无根无据牵强附会,而是名之有源,名实相副。
明朝洪武窦德远编纂的《松陵志序》言:“禹导水源至此,故曰震泽底定,言底于定而不震动也。距邑西南九十里,有桥曰底定。《吴越春秋》谓范蠡于此乘舟出三江口,其地亦有桥曰思范,至今遗迹不泯。”
清人徐崧所吟的七绝《太湖巨浸》中亦言:“巨浸源长近接苕,秋来葭炎亦萧萧。输他震泽名偏古,禹迹犹传底定桥。”
清雍正四年(1726),因吴江粮重狱繁,奉旨分县,分吴江县偏西之地置震泽县,出现第三个震泽地名。震泽镇属震泽县辖,不过震泽县衙门设在松陵(今吴都大酒店地),与吴江县衙门同城分治。民国元年(1912)元月,两县复合并为吴江县。
事过四十一年,即1953年5月,原吴县太湖行政区改建为震泽县,也是沾了太湖别称之光,其实第二个震泽县与震泽镇在行政隶属上毫无关系,只不过是隔湖相望而已。不过第二个震泽县存在时间不长,至1959年3月撤销,至此除去两个县名,仅历史文化名镇震泽之名犹存,永放光芒。
正如盛泽人之喜用盛川别称盛泽、黎里人之喜用黎川别称黎里、同里人之喜用同川别称同里一样,震泽人特别是丝商喜用震川别称震泽,震川之名随辑里丝而声誉远扬,名闻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丝绸产地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