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9 16:00:0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14760
民国35年(1946年),中共华中局十地委和中共丹北工委到同里开展工作,民国37年2月,中共丹北工委在同里建立中共同里小组,10月建立中共同里支部,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迎接解放。解放前,中国国民党在同里建有组织,至解放前夕已不复存在。解放前同里还有工会组织、农会组织及行业公会等社会团体。同里还是文学团体——南社的发祥地。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同里(屯村)镇(区、乡)委员会先后组建,领导同里人民开展各项政治活动,进行经济建设,使同里的经济不断发展,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解放后,先后建立工会、农会(后称贫下中农协会)、妇女联合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工商业联合会、摊贩联合会等。
20世纪80年代后,同里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退休教师协会、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政协联谊会、花卉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同里组织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党组织
解放前的党组织在同里主要是中共华中局十地委系统和中共丹北工委系统,从民国35年(1946年)起开展工作。
一、中共华中局十地委系统的活动
民国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发展至同里区,中共华中局十地委系统在吴江开辟中共淀山湖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焦康寿来同里,开始在同里建立活动基点。民国36年2月起,先后有澄锡虞工委、沙洲县工委、无锡县委等地下党负责人或党员到同里开展地下工作。他们是:焦康寿、陈秀中、陈凤贤、李桐明、李中、陈令义、朱帆、沈鲁钊、唐裕兴、陈毓英、许丽娟(钱桂仙)、王彦萍、吴剑清等。
民国36年5月初,十地委委员兼澄锡虞工委书记李中派党员顾加生、王辉等渡江南下,组织剧团到吴江、同里、屯村一带开展工作。同年5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焦康寿接李中指示,离开吴江转移去无锡。淀山湖地区的工作由澄锡虞工委统一领导。焦康寿参加澄锡虞工委,为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继续负责淀山湖地区的开辟工作。
民国36年8月,焦康寿重返同里镇。9月,工委调无锡县特派员李桐明及党员陈令义来同里协助焦康寿开辟工作,以卖布为掩护。9月底,焦康寿去苏北,调沙洲县工委书记朱帆来吴江工作。
民国37年2月初,澄锡虞工委调李桐明去锡澄地区任特派员,工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焦康寿和工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沈鲁钊,一起在同里与李桐明交接了相关工作。春节后,李桐明去锡澄地区,陈令义去无锡。3月,澄锡虞工委吴县交通总站站长王彦萍来吴江开展工作。4月中旬,工委又派政治交通员许丽娟(钱桂仙)来同里镇立足。许丽娟以卖布为掩护,先在凌家廊下租3间平房,白天在泰来桥卖布时结识钱家厍村一个俞姓农民,就落脚在俞家,为进一步发动农民抗丁免租作宣传组织工作准备。8月,朱帆迁居同里。冬,中共澄锡虞工委联络员王阿土从苏北运来一批《新华日报》和解放军胜利消息的传单,由交通员许丽娟带至吴江、同里散发宣传。
民国38年1月底,苏锡工委负责人吴苏来同里。当晚伪自卫队以查户口为名,将吴苏关押,后通过许丽娟在同里打入关系,吴苏于次日下午2时获释,马上乘轮船离开同里去了苏州。澄锡虞中心县委决定调吴苏去锡东。4月初,中共地下党员朱帆、王彦萍、吴阿根等人,暗藏手枪和手榴弹,并到吴江与吴县界河两岸,以收柴为掩护,熟悉周围河网地形,公开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农民抗丁、抗粮、抗租,争取群众,后移至同里镇周围活动。4月28日,中共地下党派张根生到同里与国民党区长谈判,要其维护秩序,照常开店营业,保护同里镇的安全,等待解放,区长接受条件,表示投诚。4月30日,在澄锡虞工委地下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7师260团小分队进驻同里,同里解放。
二、中共丹北工委系统的活动
民国35年10月,中共丹北工委系统书记赵文豹派孙瑞成来同里,因同行党员被捕失去组织联系。民国36年4月,原中共丹北工委特派员孙瑞成化名孙云峰,到同里开展地下工作。不久,孙瑞成又带两名党员来同里活动。
民国36年6月4日夜,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直属第二十九军官总队周天泉等5名暴徒,经过预先谋划,闯入同里南濠弄小学青年女教师邹月娥家,劫持邹月娥肆意奸污,邹月娥当场惨遭迫害而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邹月娥事件”。孙瑞成抓住这个时机,5日上午,由担任南北货工会主席的吴伯荣出面,通过商会会长任传振,召集商界人士会议。下午2时,在任传振家召开了关于“邹月娥事件”的商界会议,吴伯荣发动群众罢市斗争。会后立即游行,1000多人上街示威,举行追悼会,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为邹月娥的惨死致哀。6日,孙瑞成为扩大政治影响,布置自卫队班长陈安堂(陈高声)发动自卫队封锁轮船码头等交通要道,不许军官队进出同里镇。鉴于各界强烈的反映,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月27日将5名无耻之徒予以处决。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同里人民的抗暴斗争取得了胜利。
三、解放前夕同里的共产党员
民国37年2月,孙瑞成先后在同里发展的吴伯荣、任友和、俞云生等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名称为中共同里小组,由孙瑞成负责,单线领导。10月2日,中共同里小组改建为中共丹北工委同里支部,由吴伯荣任支部书记。至解放前夕,同里支部的地下党员有吴伯荣、任友和、俞云生、翟福根、吴汉民、姚二观、钱步新、李忠海、邹执中、李志华、蔡汝瑞共11人。
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于1949年早春发展到屯村境内。去屯村发展地下党组织的是中共无锡地区的王彦萍(曾任中共同里镇党委书记、吴江县粮食局副局长,已离休),所发展的党员由中共庞山湖支部管辖领导。
同里区的地下党员还有:1948年由朱帆介绍入党的朱斌和由许丽娟介绍入党的俞锦林。1949年1月由王彦萍同志以卖布商的身份发展管夫达入党,同年2月又发展了钱川东,到解放前相继发展了管琴荣、管振威等6人。至同里解放前夕,同里区共有地下党员17人。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组织机构
一、区党委(1949年5月~1956年3月)
1949年4月30日,同里解放,建立中共吴江县同里区委员会,隶属中共吴江县委员会。肖永俊任区党委副书记,12月任党委书记。区委有委员5人,设副书记2人担任组织、宣传、民运委员工作。区辖同里镇和新三乡、石泓乡人民政府,由于当时党员少,故在镇和乡的党组织建立前,设指导员或代理指导员进行组织工作。
表14-1 中共同里区委员会历任书记、副书记任职情况表 |
姓 名 |
性别 |
职 务 |
出生地 |
任职时间 |
备 注 |
肖永俊 |
男 |
书 记 |
山东文登 |
1949.12~1951.05 |
|
卞玉香 |
男 |
书 记 |
江苏盐东 |
1951.05~1952.02 |
|
于寿康 |
男 |
书 记 |
山东文登 |
1953.05~1956.03 |
|
肖永俊 |
男 |
副书记 |
山东文登 |
1949.05~1949.12 |
主持工作 |
李保成 |
男 |
副书记 |
山东牟平 |
1949.05~1950.01 |
|
原俊臣 |
男 |
副书记 |
山东文登 |
1950.04~1951.05 |
|
王彦萍 |
男 |
副书记 |
江苏无锡 |
1951.05~1952.12 |
1952年2月后主持工作 |
王玉昆 |
男 |
副书记 |
山东文登 |
1951.05~1951.09 |
|
于寿康 |
男 |
副书记 |
山东文登 |
1952.07~1953.05 |
|
徐传凤 |
男 |
副书记 |
山东烟台 |
1953.05~1953.08 |
未到职 |
侯儒岭 |
男 |
副书记 |
山东文登 |
1954.11~1956.03 |
1955年于寿康学习时主持工作 |
李丕福 |
男 |
副书记 |
山东牟平 |
1955.10~1956.02 |
|
姓 名 |
性别 |
职 务 |
出生地 |
任职时间 |
肖永俊 |
男 |
|
山东文登 |
1949.05~1951.05 |
毕自安 |
男 |
|
山东文登 |
1949.05~1950.02 |
李保成 |
男 |
宣传委员 |
山东牟平 |
1949.05~1950.01 |
王彦萍 |
男 |
民运委员 |
江苏无锡 |
1949.05~1952.12 |
刘思常 |
男 |
|
山东文登 |
1949.06~1950.05 |
原俊臣 |
男 |
|
|
1949.12~1951.05 |
谭信忠 |
男 |
|
山东昆俞 |
1949.12~1951.09 |
王玉昆 |
男 |
组织委员 |
山东文登 |
1950.05~1951.09 |
张耕生 |
男 |
|
江苏无锡 |
1950.10~1951.05 |
侯儒岭 |
男 |
|
山东文登 |
1950.11~1956.03 |
卞玉香 |
男 |
|
江苏盐东 |
1951.05~1952.02 |
吴伯荣 |
男 |
|
江苏丹阳 |
1951.05~1952.12 |
孙培勋 |
男 |
|
山东牟平 |
1951.05~1955.07 |
钱步新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1.05~1952.02 |
于寿康 |
男 |
民运委员 |
山东文登 |
1952.07~1956.03 |
管夫达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2.07~1956.03 |
周双喜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2.12~1956.03 |
钱川东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3.03~1955.04 |
朱通华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4.04~1954.09 |
周万来 |
男 |
人武部长 |
江苏如东 |
1954.06~1955.10 |
宋存理 |
男 |
|
山东文登 |
1954.06~1956.03 |
俞忠海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4.09~1955.05 |
吴阿金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4.09~1956.03 |
张培金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4.09~1956.03 |
李丕福 |
男 |
|
山东牟平 |
1954.10~1956.02 |
何四龙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5.05~1956.03 |
张纪传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5.05~1956.03 |
金坤荣 |
男 |
|
江苏吴江 |
1955.05~1956.03 |
二、小乡、中乡时期(1950年~1957年11月)
1950年2月,同里区仍设党委。下辖一镇八乡:同里镇和镇南、镇北、星南、叶泽、星东、屯村、沐庄、九里等乡。1953年4月19日,各小乡建立党支部。1952年12月,同里镇上升为县属镇。1953年2月同里镇党委建立。1956年3月同里区并入城厢区。
机构名称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地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新三乡 |
李志华 |
男 |
江苏吴江 |
代理指导员 |
1949.06~1949.12 |
石泓乡 |
蔡汝瑞 |
男 |
江苏吴县 |
代理指导员 |
1949.06~1949.12 |
镇南乡 |
李志华 |
男 |
江苏吴江 |
代理指导员 |
1949.12~1950.12 |
金汉林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4.07~1956.03 |
镇北乡 |
金坤荣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5~1955.06 |
张三茂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5.06~1956.03 |
叶泽乡 |
俞建华 |
女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5~1956.03 |
星南乡 |
盛松林 |
男 |
江苏吴江 |
副指导员 |
1950.07~1951.07 |
江其生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5~1954.09 |
张纪传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4.09~1955.04 |
顾银歧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5.04~1956.03 |
星东乡 |
管夫达 |
男 |
江苏吴江 |
指导员 |
1949.12~1952.07 |
桑昌生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7~1954.04 |
屯村乡 |
赵少卿 |
男 |
江苏吴江 |
党小组长 |
1949.08~1953.01 |
赵少卿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1~1956.11 |
管夫达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6.11~1957.10 |
赵少卿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副书记 |
1956.11~1957.08 |
九里乡 |
周惠成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4.02~1956.03 |
沐庄乡 |
王阿木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3.06~1956.03 |
镇南乡 |
张三茂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6.03~1957.10 |
吴阿金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区委委员 |
1956.03~1957.10 |
星南乡 |
顾银歧 |
男 |
江苏吴江 |
支部书记 |
1956.03~1957.10 |
俞建华 |
女 |
江苏吴江 |
支部副书记 |
1956.03~1957.10 |
三、同里乡、公社党委(1957年10月~1985年10月)
1957年10月,同里乡由镇南乡和星南乡合并而成,1958年6月26日建立中共吴江县同里乡委员会。
1958年9月22日,同里乡成立人民公社,名称为吴江县同里人民公社。同期,同里镇成立人民公社,名称为吴江县同里镇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同里镇下放为人民公社属镇。实行乡镇合并,原镇党委委员并入人民公社党委。
1961年9月,同里人民公社党委下设了市镇党总支。
1962年8月,同里镇上升为县属镇。同里镇和同里人民公社分别建立党委,不相隶属。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67年1月党组织瘫痪,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进行整党,恢复组织生活。1970年8月17日,重建中共吴江县同里人民公社委员会。
1983年8月,恢复乡建制,人民公社党委改称中共吴江县同里乡委员会。
1985年10月,乡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产生新的中共吴江县同里镇委员会。
机构名称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地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乡党委 1957.10~1958.09 |
周双喜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57.10~1958.09 |
朱 俊 |
男 |
上海青浦 |
副书记 |
1957.10~1958.09 |
公社党委 1958.09~1983.08 |
周双喜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58.09~1959.02 |
王彦萍 |
男 |
江苏无锡 |
第一书记 |
1959.02~1961.03 |
周双喜 |
男 |
江苏吴江 |
第二书记 |
1959.02~1961.03 |
陈中孚 |
男 |
江苏苏州 |
第三书记 |
1959.02~1960.01 |
于寿康 |
男 |
山东文登 |
书 记 |
1961.03~1966.04 |
胡学乾 |
男 |
江苏灌云 |
书 记 |
1966.05~1967.01 |
李尚文 |
男 |
浙江嘉兴 |
书 记 |
1970.08~1973.07 |
吴菏生 |
男 |
江苏吴县 |
书 记 |
1973.07~1976.10 |
沈文伟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78.04~1981.06 |
计东生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2.08~1983.08 |
朱 俊 |
男 |
上海青浦 |
副书记 |
1958.09~1960.05 |
陈高声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9.02~1960.01 |
陈中孚 |
男 |
江苏苏州 |
副书记 |
1960.01~1966.05 |
曹阿芝 |
男 |
|
副书记 |
1960.05~1962.09 |
周双喜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1.03~1962.08 |
陈海筹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1.03~1962.08 |
周双喜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2.08~1966.01 |
李尚文 |
男 |
浙江嘉兴 |
副书记 |
1966.04~1967.01 |
杭金林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0.08~1976.02 |
陈良喜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0.08~1976.10 |
朱明铭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5.09~1983.08 |
沈文伟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6.07~1978.04 |
陈海筹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9.03~1982.07 |
沈耀坤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9.03~1983.07 |
李寿观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9.05~1982.07 |
乡党委 1983.08~1985.10 |
计东生 |
男 |
江苏吴江 |
书记 |
1983.08~1985.10 |
郑渭民 |
男 |
江苏无锡 |
副书记 |
1983.08~1984.11 |
汝介祉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4.11~1985.10 |
朱明铭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3.08~1985.10 |
四、屯村乡、公社、镇党委(1957年11月~1985年10月)
1957年10月撤区并乡,城厢区被撤除,屯村乡与沐庄乡合并为屯村乡,建立了中共吴江县屯村乡委员会。
1958年9月屯村乡成立人民公社,党委名称为中共吴江县屯村公社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2月底,党组织瘫痪。1970年春进行了整党建党,至8月底全乡重建了党支部,恢复组织生活,同年9月,重建中共吴江县屯村公社委员会。
1983年7月,实行体制改革,中共吴江县屯村公社委员会改称为中共吴江县屯村乡委员会。
1992年9月,屯村乡撤乡建镇,中共吴江县屯村乡委员会改称为中共吴江市屯村镇委员会。
2001年10月,市镇两级机构改革中,屯村镇并入同里镇,同时撤销中共吴江市屯村镇委员会。
表14-5 中共屯村乡、公社、镇党委领导任职情况表 |
机构名称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地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乡党委 1957.10~1958.09 |
管夫达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57.10~1958.08 |
陆文昌 |
男 |
|
书 记 |
1958.08~1958.09 |
吴阿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7.09~1958.09 |
公社党委 1958.09~1983.08 |
钱 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58.09~1959.05 |
杨春雨 |
男 |
山东 |
书 记 |
1959.06~1960.02 |
林钧珍 |
男 |
山东 |
书 记 |
1960.01~1965.07 |
钱 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65.06~1967.03 |
张福清 |
男 |
上海青浦 |
书 记 |
1970.09~1975.08 |
李尚文 |
男 |
浙江嘉兴 |
书 记 |
1975.09~1978.04 |
于光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78.04~1981.01 |
计东生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1.01~1982.08 |
李仁观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2.08~1983.08 |
吴阿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8.09~1959.05 |
陆志明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8.10~1962.06 |
钱明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9.05~1965.05 |
管夫达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9.05~1965.09 |
顾少生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1.10~1962.04 |
管夫达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5.09~1967.03 |
陆志明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7.03~1968.09 |
邹珊琳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0.09~1980.04 |
张锡生 |
男 |
江苏吴县 |
副书记 |
1974.12~1978.05 |
计东生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5.09~1981.01 |
李仁观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8.04~1982.08 |
陆新荣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0.12~1983.08 |
乡党委 1983.09~1992.09 |
李仁观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3.09~1992.01 |
沈永清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2.01~1992.08 |
王福忠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4.04~1985.10 |
胡奇根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4.08~1985.08 |
陆虎荣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5.08~1986.12 |
李敬业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6.10~1992.08 |
周留香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7.01~1992.08 |
镇党委 1992.09~2001.10 |
沈永清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2.09~1994.12 |
顾奇栋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5.12~1998.12 |
吴少荣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8.12~1999.03 |
陈其榕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9.03~2001.10 |
李敬业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09~1992.10 |
周留香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09~1992.11 |
朱为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11~1994.06 |
何金兴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11~1995.10 |
周来根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11~2001.10 |
汝仰高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4.06~1995.10 |
柳新忠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4.07~2001.10 |
殷继忠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5.10~2001.10 |
五、同里镇党委
1949年5月,同里镇为同里区属镇,当时镇上党员尚少,党组织还未建立,隶属中共同里区委员会,指导员吴伯荣。1952年12月,同里镇上升为县属镇。1953年2月,建立中共吴江县同里镇委员会,先后任党委委员的有王彦萍、于海镇、蔡汉文、陈高声、乔秀珍(女)、孙培勋、赵祥林、何家雄、朱正明等人。1955年,全镇党员33人,下设2个支部。1958年9月,同里镇及乡同时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2月,同里镇并入同里公社,中共同里镇人民公社委员会撤销。1961年9月,建立市镇党总支,隶属中共同里公社委员会,总支书记陈海筹。1962年8月,镇社分开,恢复同里县属镇,同时,建立中共吴江县同里镇委员会。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党组织瘫痪。1970年9月整党开始,组织生活逐步恢复。同年10月,重建中共吴江县同里镇委员会。1985年10月,乡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市镇及农村党组织均由中共吴江县同里镇委员会统一领导。
机构名称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地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1949.07~1952.12 (区属镇) |
吴伯荣 |
男 |
江苏丹阳 |
指导员 |
1949.07~1951.05 |
同里镇(镇公社)党委 1952.12~1959.02 (县属镇) |
王彦萍 |
男 |
江苏无锡 |
书 记 |
1952.12~1956.04 |
王彦萍 |
男 |
江苏无锡 |
书 记 |
1957.09~1959.02 |
陈高声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56.07--1959.02 |
孙培勋 |
男 |
山东牟平 |
副书记 |
1957.11~1958.05 |
同里镇党委 1962.08~1967.01 (镇与公社分开后) |
陈海筹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62.08~1962.09 |
姜 坦 |
男 |
江苏术阳 |
书 记 |
1962.12~1966.04 |
李春晰 |
男 |
山东招远 |
副书记 |
1962.08~1964.01 |
陈高声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63.03~1967.01 |
同里镇党委 1970.10~1985.10 |
林钧忠 |
男 |
山东文登 |
书 记 |
1970.10~1979.08 |
林福才 |
男 |
江苏灌云 |
书 记 |
1981.04~1983.08 |
周炯之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3.08~1984.02 |
屠金林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4.02~1985.10 |
陆永欣 |
男 |
江苏无锡 |
副书记 |
1970.10~1975.01 |
张 勋 |
男 |
江苏南通 |
副书记 |
1973.02~1982.12 |
林福才 |
男 |
江苏灌云 |
副书记 |
1976.03~1981.04 1979.08~1981.04主持工作 |
严明华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79.05~1981.12 |
程光远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0.11~1982.07 |
陈海筹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2.07~1983.10 |
平仁观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2.07~1985.10 |
吴雪荣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4.03~1985.10 |
同里镇党委 1985.10~2001.10 (乡镇合并,镇管村) |
沈荣法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85.10~1987.04 |
周以铨 |
男 |
江苏苏州 |
书 记 |
1987.04~1991.04 |
沈金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1.04~1996.04 |
陈瑞荣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6.04~1997.10 |
严品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1997.10~2001.10 |
吴雪荣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5.10~1994.12 |
计东生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5.10~1990.08 |
嵇昌兴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5.10~1986.06 |
周以铨 |
男 |
江苏苏州 |
副书记 |
1986.06~1987.04 |
汝介祉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7.04~1994.12 |
胡聿南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88.06~1991.04 |
华金龙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1.04~1994.05 |
柏圆明 |
男 |
江苏苏州 |
副书记 |
1992.05~1993.05 |
李敬业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2.11~1998.11 |
周 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4.05~1996.12 |
张为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5.1~1999.1 |
张玲玲 |
女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5.11~2001.10 |
薛四金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6.12~2001.10 |
俞建平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7.10~2001.10 |
宋月圆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8.11~2001.10 |
项后复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1998.11~2001.10 |
同里镇党委 2001.10后 (屯村镇并入后) |
严品华 |
男 |
江苏吴江 |
书 记 |
2001.10~2006.01 |
钱 俊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1.10~2002.11 |
柳新忠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1.10~2004.12 |
张玲玲 |
女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1.10~2004.12 |
俞建平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1.10~2007.01 |
汝少峰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2.11~在职 |
李耀忠 |
男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3.12~2005.12 |
崔夏萍 |
女 |
江苏吴江 |
副书记 |
2003.12~在职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一、同里公社、乡党员代表大会
1949年5月至1957年10月同里小乡、中乡时期,指导员和书记均由上级任命。
1957年10月至1958年9月,建立中共吴江县同里乡委员会,1958年6月26日召开中共同里乡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9年4月23日~5月5日,在松陵镇召开同里人民公社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到会党员代表154名,5月4日选举同里人民公社党委,大会选举王彦萍、朱俊、朱龙生、朱正明、乔秀珍(女)、宋存理、陈中孚、陈俊兴、陈高声、何家雄、张三茂、张纪传、周双喜、金汉林、金志祥、金坤荣、屈金土、郑祖荫、盛松林、蒋爱民等20人为党委委员。王彦萍任第一书记,周双喜任第二书记,陈中孚任第三书记,陈高声、朱俊任副书记。
1960年1月23日召开中共同里公社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66名,大会选举王彦萍、周双喜、朱俊、陈中孚、蒋爱民、朱龙生、朱正明、乔秀珍(女)、陈俊兴、何家雄、张三茂、张纪传、金汉林、金志祥、金坤荣、屈金土、郑祖荫、胡湛浩、盛松林等19名党委委员。王彦萍任第一书记,周双喜任第二书记,朱俊、陈中孚、蒋爱民任副书记。
1969年,党的各级组织进行了整顿。1970年8月17日,召开中共同里公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245名,大会选举李尚文、陈良喜、张纪传、张金龙、杭金林、赵远泉、康小英(女)、屠凤鸣、戴金荣等9名党委委员。李尚文任书记,陈良喜、杭金林任副书记。
1980年4月22~23日,召开中共同里公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计建清、朱明铭、李寿观、何四龙、肖为民、沈文伟、沈耀坤、陈海筹、周来根、郑渭民、顾全福等11名党委委员,沈文伟任书记,朱明铭、李寿观、陈海筹、沈耀坤任副书记。
1983年8月28日,召开中共同里乡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计东生、朱明铭、沈士廉、陆辰观、周来根、郑渭民、顾全福等7名党委委员,计东生任书记,朱明铭、郑渭民任副书记。
二、屯村乡、公社、镇党员代表大会
1957年11月撤区并乡,城厢区撤除,建立了中共吴江县屯村乡委员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屯村乡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管夫达、吴阿金、何四龙、赵少卿、庞云甫、孙再荣、邹珊琳等新一届委员会。管夫达任书记,吴阿金任副书记。此后,增补的党委委员有陆文昌、陆志明、钱明、杨春雨、林钧珍。
1961年10月,召开中共屯村公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林钧珍、钱明、管夫达、邹珊琳、钱川东、左宏騑、蒋庆梅、庞云甫、顾少生、陆志明、崔亚中、陈乃元、孙再荣、王福荣、郑海观等新一届委员会。林均珍任书记,陆志明、钱明、顾少生任副书记。此后,增补的党委委员有马国雄。
1963年,召开中共吴江县屯村公社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林钧珍、钱明、管夫达、陆志明、庞云甫、钱川东、左宏騑、蒋庆梅、邹珊琳等新一届委员会。林钧珍任书记,钱明任副书记。
1970年9月,召开中共屯村公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张福清、邹珊琳、管夫达、张三茂、徐志强、郑海观、缪根林、计东生、殷桂珠(女)等新一届委员会。张福清任书记,邹珊琳任副书记。此后,增补的党委委员有李尚文、张锡生。
1980年5月8日,召开中共屯村公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应到党员664名,实到党员478名。大会选举于光华、计东生、李仁观、陈荫昌、严荣根、陆新荣、王福忠、管万雄、方建英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于光华任书记,计东生、李仁观、陆新荣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费云林、施根泉、沈云生、徐彩珍(女)。
1983年9月5日,召开中共屯村乡第六次代表大会,91名代表全部到会,大会选举李仁观、陆新荣、王福忠、费云林、施根泉、沈云生、徐彩珍(女)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李仁观任书记,此后新增的委员有胡奇根、陆虎荣。此后,调整增补的委员有张龙根、李敬业、顾阿荣、何金兴、周来根。
1986年10月23日,召开中共屯村乡第七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75名,实到73名。李仁观在中共屯村乡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李仁观、陆虎荣、施根泉、张龙根、李敬业、顾阿荣、何金兴、周来根、徐彩珍(女)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李仁观任书记,李敬业、陆虎荣任副书记。此后增补的委员有周留香、梅觉民、李海泉、钱传明。
1990年1月9日,召开中共屯村乡第八次代表大会,李仁观在中共屯村乡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李仁观、李敬业、周留香、何金兴、周来根、钱传明、李海泉、梅觉民、施根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此后增补的委员有沈永清、江见学、杨红星、梅安翊。
1992年9月,屯村撤乡建镇,中共屯村乡委员会改称中共屯村镇委员会。
1992年12月8~9日,召开中共屯村镇第九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90名,实到88名。沈永清在中共屯村镇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朱为民、刘树功、江见学、李海泉、何金兴、沈永清、周来根、钱传明、徐彩珍(女)、梅安翊组成新一届委员会。沈永清任书记,朱为民、何金兴、周来根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委员有汝仰高、柳新忠。
1995年11月21~22日,召开中共屯村镇第十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90名,实到89名。大会由顾奇栋作了题为“振奋精神,负重奋进,坚定不移地向基本现代化目标迈出”的报告。大会选举朱昕昀(女)、刘树功、李掌观、陈志庆、周来根、柳新忠、顾奇栋、殷继忠、梅安翊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顾奇栋任书记,周来根、柳新忠、殷继忠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委员有吴少荣、金育丽(女)。
1998年12月16~17日,召开中共屯村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90名,实到代表81名。吴少荣作题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把全镇各项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吴少荣、周来根、柳新忠、殷继忠、陈志庆、梅安翊、李掌观、朱昕昀(女)、金育丽(女)等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吴少荣任书记,周来根、柳新忠、殷继忠任副书记。
2001年10月,屯村镇并入同里镇。
三、同里镇党员代表大会
1952年12月,同里镇上升为县属镇。1953年2月,同里镇党委建立,党委委员由上级任命,有王彦萍、于海镇、蔡汉文、陈高声、乔秀珍(女)、孙培勋、赵祥林、何家雄、朱正明等。王彦萍任镇委书记。
1958年9月,与同里乡同期成立吴江县同里镇人民公社,由王彦萍任镇公社党委书记。
1959年2月,同里镇下放为公社属镇,实际乡镇合并,原镇党委委员并入公社党委;1961年,同里公社下设市镇总支,陈海筹任总支书记。
1962年8月,镇社分开,未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由上级任命陈海筹任书记,李春晰任副书记。增补调整姜坦任书记,增补陈高声任副书记。
1970年9月29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李启贤、张文余、张荣观、陆永欣、林钧忠、唐小润、高寿林等为新一届党委委员,1970年10月10日经苏州地区革委会核心小组批复,林钧忠任党委书记,陆永欣任副书记,李启贤、张荣观、唐小润、高寿林为党委委员。
1984年11月5~6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五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47名全部到会,平仁观致开幕词,屠金林作题为“振奋精神,锐意改革,全面开创同里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平仁观、吴雪荣、宋建华、李掌观、杨德胜、项后复、屠金林等为新一届委员,屠金林任书记,平仁观、吴雪荣任副书记。
1985年10月乡镇合并,未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由上级任命的党委委员有计东生、汝介祉、陆辰观、沈荣法、吴雪荣、李掌观、项后复、徐文祥、嵇昌兴、蒋鉴清等10名。沈荣法任书记,计东生、吴雪荣、嵇昌兴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周以铨、费云林。
1987年7月23~24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六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84名全部到会,大会选举计东生、汝介祉、陆辰观、吴雪荣、李掌观、周以铨、费云林、项后复、蒋鉴清等为新一届委员,周以铨任书记,计东生、汝介祉、吴雪荣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胡聿南、沈士廉、宋建华、张玲玲(女)。
1990年1月10~11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七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11名全部到会,大会由周以铨作题为“振奋精神,同心协力,为夺取同里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计东生、汝介祉、沈士廉、陆辰观、宋建华、张玲玲(女)、吴雪荣、李掌观、周以铨、项后复、胡聿南、蒋鉴清等为新一届委员,周以铨任书记,计东生、汝介祉、吴雪荣、胡聿南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沈金明、华金龙、柏圆明(挂职)、李敬业、周明、吴新华、褚土生。
1992年12月5~6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八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20名,出席代表117名,大会由沈金明作题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夺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胜利”的报告。大会选举华金龙、汝介祉、李敬业、吴雪荣、吴新华、沈金明、张玲玲(女)、陆辰观、周民、项后复、褚土生等为新一届委员,沈金明任书记,华金龙、李敬业、吴雪荣、汝介祉任副书记,柏圆明继续挂职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于振华、王伟民、张为民。
1995年11月22~23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九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20名全部到会,大会由沈金明作题为“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基本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于振华、王伟民、李敬业、吴雪荣、吴新华、沈金明、张为民、张玲玲(女)、周民、项后复、褚土生等为新一届委员,沈金明任书记,李敬业、吴雪荣、张为民、张玲玲(女)、周民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陈瑞荣、薛四金、严品华、俞建平、宋月圆、吴彩英(女)、王连根、唐志强。
1998年12月24~25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十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24名,出席代表123名,大会由严品华作题为“高举旗帜,团结拼搏,为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于振华、王伟民、王连根、严品华、吴彩英(女)、吴新华、宋月圆、张玲玲(女)、项后复、俞建平、唐志强、薛四金等为新一届委员,严品华任书记,宋月圆、张玲玲(女)、项后复、俞建平、薛四金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赵寿根。
2001年10月,屯村镇合并到同里镇,2001年12月25~26日,召开中共同里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99名,因病请假4名,实到代表195名,会上由严品华作题为“团结拼搏,与时俱进,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严品华、钱俊、张玲玲(女)、柳新忠、俞建平、朱建文、吴新华、梅安翊、褚土生、吴彩英(女)、唐志强等为新一届委员,严品华任书记,钱俊、柳新忠、张玲玲(女)、俞建平任副书记。此后调整、增补的党委委员有李耀忠、崔夏萍(女)、汝少峰、金育丽(女)、王昕(女)、钱争旗。
第四节 党组织及党员
1985年同里乡镇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后,同里镇的党组织和党员发展情况见表14-7;屯村镇(乡)的党组织及党支部员发展情况见表14-8。
表14-7 1985~2003年同里镇党组织、党员情况统计表 |
年度 |
党委 (个) |
党总支部 (个) |
支部 (个) |
发展新党员 (个) |
党员总数(人) |
正式 |
预备 |
男 |
女 |
合计 |
1985 |
1 |
|
68 |
42 |
943 |
42 |
903 |
82 |
985 |
1986 |
1 |
|
72 |
30 |
993 |
30 |
938 |
85 |
1023 |
1987 |
1 |
|
74 |
41 |
1031 |
41 |
982 |
90 |
1072 |
1988 |
1 |
|
78 |
30 |
1062 |
30 |
999 |
93 |
1092 |
1989 |
1 |
|
81 |
26 |
1085 |
26 |
1018 |
93 |
1111 |
1990 |
1 |
|
84 |
20 |
1117 |
20 |
1041 |
96 |
1137 |
1991 |
1 |
|
84 |
17 |
1148 |
17 |
1066 |
99 |
1165 |
1992 |
1 |
|
85 |
21 |
1170 |
21 |
1088 |
103 |
1191 |
1993 |
1 |
|
83 |
20 |
1156 |
20 |
1082 |
94 |
1176 |
1994 |
1 |
|
82 |
31 |
1211 |
31 |
1152 |
90 |
1242 |
1995 |
1 |
1 |
80 |
17 |
1233 |
17 |
1142 |
108 |
1250 |
1996 |
1 |
1 |
79 |
31 |
1254 |
31 |
1175 |
110 |
1285 |
1997 |
1 |
1 |
77 |
25 |
1285 |
27 |
1192 |
120 |
1312 |
1998 |
1 |
1 |
77 |
26 |
1284 |
28 |
1189 |
123 |
1312 |
1999 |
1 |
1 |
78 |
17 |
1312 |
17 |
1204 |
125 |
1329 |
2000 |
1 |
1 |
75 |
29 |
1312 |
41 |
1230 |
123 |
1353 |
2001 |
1 |
1 |
97 |
38 |
2295 |
38 |
2120 |
175 |
2333 |
2002 |
1 |
1 |
95 |
14 |
2319 |
14 |
2126 |
207 |
2333 |
2003 |
1 |
13 |
90 |
22 |
2294 |
30 |
2116 |
208 |
2324 |
表14-8 1986~2000年屯村镇(乡)党组织、党员情况统计表 |
年度 |
党委 (个) |
党总支部 (个) |
支部 (个) |
发展新党员 (人) |
党员总数(人) |
正式 |
预备 |
男 |
女 |
合计 |
1986 |
1 |
|
37 |
37 |
41 |
712 |
50 |
762 |
721 |
1987 |
1 |
|
41 |
36 |
40 |
753 |
54 |
807 |
767 |
1988 |
1 |
|
45 |
10 |
10 |
751 |
56 |
807 |
797 |
1990 |
1 |
|
44 |
1 |
8 |
784 |
61 |
845 |
837 |
1991 |
1 |
|
46 |
19 |
22 |
801 |
65 |
866 |
844 |
1992 |
1 |
|
43 |
15 |
23 |
809 |
66 |
875 |
852 |
1994 |
1 |
|
47 |
17 |
24 |
832 |
68 |
900 |
876 |
1996 |
1 |
|
46 |
12 |
14 |
850 |
68 |
918 |
904 |
1997 |
1 |
|
47 |
8 |
12 |
845 |
70 |
915 |
903 |
1998 |
1 |
|
47 |
15 |
24 |
861 |
72 |
933 |
909 |
1999 |
1 |
|
47 |
11 |
12 |
863 |
73 |
936 |
924 |
2000 |
1 |
1 |
46 |
9 |
11 |
877 |
74 |
951 |
940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同里组织机构
民国13年(1924年)8月10日,中国国民党同里区党部成立,何念椿任党部常务委员。成立时吴江国民党人士聚会同里罗星洲。8月24日,国民党吴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盛泽东庙西庑召开。会后,在原有城区、同里、黎里、盛泽、横扇5个区党部基础上,新设震泽、芦墟、严墓、平望4个区党部。至此,全县共有9个区党部,同里区为第二区党部,党员37人,下设4个分部。
民国14年,同里区党部成立3个分部,党员34人。同里区党部将《新同里》重组为党刊。7月17日组织“青年雪耻社”。
民国15年1月,成立第四个分部,党员18人(均屯村人)。
民国15年4月5日,国民党吴江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同里侍御坊(亦称陈家牌楼)召开。张应春和柳亚子及应邀前往演讲的侯绍裘、杨之华、瞿双成等途经苏州赴会。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上午是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会,下午是第五次全县代表大会,会上侯绍裘演讲《反动派的历史》,杨之华演讲《妇女与政治》,瞿双成演讲《中国妇女与国民党》,直到夜间10点钟才散会。大会通电,坚决反对西山会议派非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日会议期间,曾有罗星洲之游。为欢迎杨之华赴会,张应春等12位女同志集会,并合影留念。
民国17年8月,原一区(城区)、二区(同里)合并为第一区。
民国20年,吴江县区党部调整为3个,同里与城区、芦墟、周庄、莘塔等为第一区党部。
民国23年3月4日,由吴铁成、柳亚子发起。在上海宁波会馆举行追悼陈去病大会,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叶楚伧,立法院院长居正,中央统战部蔡元培、吴敬恒等600余人参加,柳亚子代表南社宣读祭文。
民国26年8月下旬,国民政府通令全县民众挖防空洞及配合驻军修筑防御工事,同里镇东(同里湖沿岸)、南(南星湖沿岸)挖壕沟,构筑钢筋水泥碉堡多处。
民国28年,汪伪时期同里国民党为第七区党部。
民国31年,同里区区长、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第二任书记长周石泓,被日军警备队逮捕,在松江遇害。
民国34年,周守一任同里区党部书记。
民国35年6月,为健全基层组织,建立党网小组,党网小组共登记23人。10月16日,全县国民党党员总登记,同里镇原有党员39人,报到14人,死亡7人,附逆12人,流居外埠6人。
民国35年12月17日,同里直属第二区分部16人,区分部书记王涧樵,宣传委员金仲禹,设4个小组。第一组组长何念椿,第二组组长倪彰美,第三组组长俞光耀,第四组组长顾念椿。
民国35年,在西津公园(南观旧址)内召开追悼会,追认原同里区区长、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第二任书记长周石泓为抗日烈士,并立“周烈士石泓区长纪念碑”,还把原星南乡改名为“石泓乡”。
民国36年5月,直属第二分部成立3个小组,第一组组长何念椿,组员9人;第二组组长俞光耀,组员6人;第三组组长王涧樵,组员9人。10月,同里区共有国民党党员59人。
民国37年,同里区直属第二区分部,书记王涧樵,党员27人。
民国37年后,同里国民党组织瓦解。
第三章 社会团体
第一节 南 社
南社的主要发起人是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同里人陈去病。同里是“南社”的发祥地,陈去病和柳亚子等人在同里多次相聚,酝酿成立南社。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陈去病在苏州积极筹组南社,10月28日,发表《南社诗文词选序》。11月6日,发表《南社雅集小启》,公开宣布召开成立会的日期和地点。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一),南社在明末复社文人的活动旧地——苏州虎丘召开,陈去病主持成立会,到会的有柳亚子等17人。会上决定出版《南社丛刻》,陈去病当选为文选编辑,23岁的柳亚子是陈去病的主要助手。
南社是一个以文字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陈去病解释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定名为“南”,这是为了表明他们的反清主旨。陈去病是主要发起者及组织者。1987年5月28~31日,在苏州举行的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南社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再次一致确认南社领导人的排列次序是陈去病、高天梅(高旭)、柳亚子和姚石子,可见陈去病在南社创建和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举行雅集、出版《南社丛刻》等活动来看,南社是个文学团体,实际上南社成员最日常的活动是从事政治、军事、文化、宣传、新闻、外交等方面的革命活动。
同里文人士绅先后参加南社的有18人。同里籍南社社员名单见表14-9。
入社号 |
姓 名 |
字、号 |
生卒年 |
备 注 |
1 |
陈去病 |
字病倩,号佩忍 |
1874~1933 |
|
19 |
钱祖宪 |
字叔度 |
1884~1926 |
|
188 |
沈大椿 |
字子如,号志儒 |
|
家住烂树头 |
473 |
叶与凤 |
字巢阁 |
?~1926 |
家住务本堂 |
581 |
张锡佩 |
字圣瑜 |
1893~1983 |
原籍屯村 |
582 |
徐 麟 |
字泉孙 |
1891~1974 |
家住忏堂浜 |
790 |
杨济震 |
字佩玉,号孤室 |
1899~1959 |
|
881 |
金祖荣 |
字剑平,号夕阳 |
1867~1929 |
|
920 |
庞禄康 |
字竹生 |
|
|
932 |
顾 珩 |
字依仁 |
1882~1953 |
|
944 |
叶与骥 |
字仲孙 |
|
叶与凤兄 |
953 |
沈 圻 |
字重威 |
|
|
969 |
范 镛 |
字烟桥 |
1894~1967 |
|
971 |
沈文炯 |
字祥之,号中路 |
1867~1948 |
家住新驳岸 |
994 |
凌 圻 |
字仰霄,号秋蝉 |
?~1928 |
|
1018 |
王祖埙 |
字岳麓 |
?~1943 |
|
1100 |
陈绵祥 |
字亨利,一字馨丽,号希虑 |
1900~1985 |
家住西初圩,陈去病女。 |
|
杨天骥 |
字骏公,号千里 |
1880~1958 |
未填入社书,入社号66。 |
第二节 工 会
一、解放前的职业工会
民国34年(1945年)11月28日筹备。次年4月20日成立吴江县教育会同里区分会,会员70人,常务理事严琳,会址在同里镇忏堂浜。9月实施新县制进行改组。10月4日,同里区教育分会改组成同里镇教育会,会员80人,常务理事金仲禹,会址在同里镇忏堂浜。
民国36年8月4日,吴江县国药业职业工会同里分会成立。
民国36年8月10日,同里镇成立油酒酱业职业工会同里分会。
民国37年8月15日,吴江县理发业职业工会同里分会重整会务,推选李汉庭为常务干事。
二、解放后的工会
1949年10月17日,全县召开临时职工代表会,成立吴江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同里有吴一庆、何家雄、吴家骏、李龙飞、杨连青等参加。10月下旬,同里镇在退思园召开全镇工人、店员、教师等行业员工大会,按产业组建三个工会大组。
1950年春,同里区联合工会成立,工会主席由吴伯荣兼任。工会开办职工业余学校,设扫盲、高小等班,罗英、赵承祖、刘建明是最早的专职教师。
1951年10月,同里镇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王彦萍兼任工会主席。工会成立业余文工团,建立工人俱乐部,积极配合土地改革、《婚姻法》的实施、公私合营、对私改造等,进行宣传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马兆源油厂工会提出“多打一车油,多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
“三反”运动中,同里基层工会中24名干部,犯有贪污会费、挪用经费行为。
1955年2月10日,同里镇工会联合会成立,时有工会会员918人,主席王彦萍(兼),副主席何家雄、杨连青。下设组织、宣传、财务三科和粮食、合作社、工厂、纺织、建筑、教联、搬运、店员、食品九个委员会。
1956年3月,工会积极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开展以争当先进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组织瘫痪。
1973年8月,同里镇工会整顿健全领导小组成立,工会活动逐渐恢复。
1978年以后,职校相继开办初中、高中、职工文化补课。
1979年12月,同里镇工人俱乐部开办,内容有借书、阅报。1987年俱乐部增设桌球室、录像放映厅、电子游戏机等。1988年,建灯光球场和门球场。
1984年9月,工会先后在电机厂、石棉厂、求精厂、江晶厂、印刷厂创建“职工之家”。
1986年3月,吴江县总工会成立县职工物价监督检查总站,同里镇工会设分站。
20世纪90年代后,同里镇一批“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相继投产,工会结合1992年4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199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学习、宣传,并监督企业认真贯彻。对“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调查,至2000年,2家“三资”企业和7家民营企业建立工会,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营造同里良好的投资氛围。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后,工会带领广大职工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至2005年,同里镇工会共召开10次代表大会,约五年召开一次。2003年底同里镇有基层工会45个,职工4941人,会员4667人,占职工数的94.45%,其中女会员2676人,占会员总数的54.16%。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吴伯荣(兼) |
主 席 |
1950~1950.10 |
王彦萍(兼) |
主 席 |
1950.10~1955.10 |
何家雄 |
主 席 |
1955.10~1956.04 |
陈海筹(兼) |
主 席 |
1962.09~1962.10 |
叶禹门 |
主 席 |
1965.12~1985.10 |
张建中 |
主 席 |
1985.10~1991 |
唐志强 |
主 席 |
1992.10~1994.10 |
周佩华 |
主 席 |
1995.01~2004.02 |
严建兴 |
主 席 |
2004.12~2006.01 |
叶 岗 |
主 席 |
2006.01~* |
李龙飞 |
副主席 |
1950~1950.10 |
吴家骏 |
副主席 |
1950~1950.10 |
何家雄 |
副主席 |
1950.10~1955.10 |
杨连青 |
副主席 |
1950.10~1955.10 |
宋雄群 |
副主席 |
1955.10 |
叶禹门 |
副主席 |
1962.09~1965.12 |
庞昌荣 |
副主席 |
1962.09~1965.12 |
沈志刚 |
副主席 |
1973.12~1982.03 |
费小英 |
副主席 |
1973.12~1982.03 |
金建祖 |
副主席 |
1973.12~1982.03 |
潘锷君 |
副主席 |
1982.03~1987.05 |
堵理昌 |
副主席 |
1982.03~1983.10 |
张建中 |
副主席 |
1984.11~1985.10 |
沈建荣 |
副主席 |
1985.10~1987.05 |
唐志强 |
副主席 |
1987.10~1992.10 |
柳志英(兼) |
副主席 |
1992.10~1997.11 |
樊春琦 |
副主席 |
1995.02~☆ |
叶 岗 |
副主席 |
2001.10~2004.12 |
单位名称 |
工会 委员数 (人) |
职工人数(人) |
工会会员(人) |
备 注 |
总 数 |
其中 女职工数 |
总 数 |
其中 女职工数 |
麦迪森 |
9 |
367 |
185 |
367 |
185 |
|
爱富希建材公司 |
7 |
365 |
110 |
355 |
108 |
|
吴江同里港务有限公司 |
3 |
30 |
6 |
30 |
6 |
|
印刷有限公司 |
5 |
90 |
47 |
90 |
47 |
|
油厂 |
3 |
42 |
6 |
42 |
6 |
|
同里水厂 |
3 |
30 |
8 |
30 |
8 |
|
粮管所 |
5 |
61 |
20 |
61 |
20 |
|
旅游责任有限公司 |
5 |
72 |
48 |
63 |
45 |
|
吴江星洲电缆材料厂 |
3 |
18 |
9 |
18 |
9 |
|
吴江双花医用塑料厂 |
5 |
178 |
145 |
165 |
132 |
|
同里机电站 |
7 |
88 |
23 |
78 |
15 |
|
同里医院 |
3 |
87 |
54 |
82 |
50 |
|
集体商业 |
7 |
88 |
65 |
88 |
65 |
|
机关 |
7 |
108 |
15 |
108 |
15 |
|
吴江捷达电梯部件厂 |
5 |
43 |
17 |
38 |
16 |
|
阀门厂 |
5 |
38 |
13 |
35 |
10 |
|
文广中心 |
5 |
12 |
2 |
12 |
2 |
|
城管队 |
5 |
43 |
3 |
43 |
3 |
|
交管所 |
3 |
13 |
2 |
13 |
2 |
|
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5 |
85 |
17 |
77 |
15 |
|
铭德纺织品公司 |
5 |
180 |
105 |
172 |
95 |
三资企业 |
台荣有限公司 |
5 |
180 |
63 |
162 |
53 |
三资企业 |
天瀚科技有限公司 |
9 |
1060 |
832 |
985 |
766 |
三资企业 |
常乐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
3 |
18 |
2 |
17 |
2 |
民营企业 |
常青泡塑有限公司 |
7 |
20 |
8 |
20 |
8 |
民营企业 |
太星电子有限公司 |
3 |
44 |
36 |
44 |
36 |
民营企业 |
天龙彩板有限公司 |
3 |
14 |
2 |
13 |
2 |
民营企业 |
广业电子有限公司 |
3 |
38 |
30 |
38 |
30 |
民营企业 |
永达制线厂 |
5 |
26 |
15 |
24 |
13 |
民营企业 |
富华木业有限公司 |
3 |
25 |
8 |
25 |
8 |
民营企业 |
富豪染料化工厂 |
5 |
38 |
11 |
35 |
10 |
民营企业 |
同里小计 |
153 |
3501 |
1907 |
3330 |
1787 |
|
屯村水厂 |
3 |
12 |
1 |
12 |
1 |
|
屯村卫生院 |
5 |
34 |
11 |
34 |
11 |
|
屯村机电站 |
5 |
13 |
5 |
13 |
5 |
|
漂染毛巾色织厂 |
5 |
85 |
47 |
72 |
43 |
民营企业 |
屯村颜料厂 |
5 |
120 |
55 |
115 |
52 |
民营企业 |
永利工艺制品厂 |
5 |
45 |
33 |
44 |
32 |
民营企业 |
金晟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
5 |
42 |
31 |
38 |
29 |
民营企业 |
博霖实业有限公司 |
5 |
93 |
48 |
89 |
46 |
民营企业 |
大恒商贸有限公司 |
5 |
47 |
29 |
45 |
28 |
民营企业 |
吴赣化工厂 |
7 |
185 |
88 |
172 |
81 |
民营企业 |
美欣医用有限公司 |
7 |
660 |
572 |
605 |
530 |
三资企业 |
华彦草制品有限公司 |
5 |
46 |
31 |
43 |
28 |
三资企业 |
屯村利新织造厂 |
5 |
58 |
43 |
55 |
42 |
|
屯村小计 |
67 |
1440 |
994 |
1337 |
889 |
|
合 计 |
220 |
4941 |
2901 |
4667 |
2676 |
|
三、教育工会
1951年9月,吴江县教育工会成立。10月,同里区教育工会成立,主席邹执中。
1952年2月,同里区教育工会更名为同里镇教育工会。
1954年9月,同里镇中心小学成立教育工会。至1997年11月,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陈雪辉、吴弘基、赵承祖、徐中仁、钱锦文、叶后威等。
1957年11月,同里乡中心小学成立教育工会。至1997年11月,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周荣生、俞金海、高敏等。
1997年12月,同里乡中心小学并入同里镇中心小学,校教育工会主席由马怀德担任。
1954年9月,同里中学成立教育工会。至2003年12月,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刘建明、张为民、李平、朱兴华、钱火金等。
1982年9月,同里二中成立教育工会。至1997年8月,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俞金海、史永明、朱志伟等。
1997年9月,同里二中并入同里中学,教育工会主席由朱志伟担任,1992年11月教育工会主席由朱兴华担任。
1982年9月,同里镇初级中学(原屯村中学)成立教育工会。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王解放、王如荣、沈珉等。
1962年,同里第二中心校(原屯村中心小学)成立教育工会。至2003年12月,历任该校教育工会主席的有刘仁林、凌景全、沈斌英、沈金奎、朱雪林等。
单位名称 |
工会委员数(人) |
职工人数(人) |
工会会员(人) |
总数 |
其中女职工数 |
总数 |
其中女职工数 |
同里中学 |
5 |
107 |
34 |
107 |
34 |
同里初级中学 |
5 |
64 |
18 |
64 |
18 |
同里中心小学 |
7 |
126 |
82 |
105 |
66 |
第二中心小学 |
5 |
99 |
29 |
99 |
29 |
合 计 |
22 |
396 |
163 |
375 |
147 |
第三节 农民团体
一、解放前的农会
民国元年(1912年),同里区成立农会,范葵忱(范烟桥的父亲)被推举为农会会长。民国20年2月,同里区重新成立农会。民国24年7月,农会改选,改选后称吴江县二区农会,有干事7人,会员12人。
二、解放后的农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1949年9月,吴江县临时农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1949年冬中共同里区委派干部指导各乡贫雇农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各村贫雇农成立农民协会大组(简称农会大组)。农会成立后组织农民学习有关政策法令,在发动减租减息、建立乡村政权、镇压恶霸匪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以及粮食统购统销、走合作化道路等社会变革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农业合作化后,农会逐渐解体。
1963年秋,中共吴江县委要求按中央文件建立贫下中农组织。1964年,同里公社各大队相继建立贫下中农协会领导小组,小组长多数由大队副职干部兼任,少数由贫下中农社员担任,小组长参加大队领导班子会议,称“贫协代表”。1965年,同里公社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成立贫协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贫协活动停止。贫协逐渐被“贫代会”代替,成为“工代会”、“贫代会”、“红代会”组成的“三代会”之一。1974年4月,县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后,同里公社恢复贫协组织。1984年,各级贫协自行消失。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一、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同里组织机构
民国35年(1946年)6月1日,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吴江分团部筹备处成立,吴江分团在各区建立13个区队和10个直属分队。同里区团务筹备小组由王友松等3人组成。11月3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同里区队(第二区队)成立,发展团员25人。
民国36年6月10日,同里区三民主义青年团员发展至95人。
民国37年后,同里区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解体。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解放初期,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里区委员会。团组织协助党组织积极宣传抗美援朝运动,团员带头报名参加志愿军。1953年上半年,成立青年团同里镇工作委员会。1955年全镇团员152名,团工委组织青年扫盲、自学等,努力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发动市镇青年向农村青年赠书。1957年,新民主义义青年团同里镇工作委员会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同里镇委员会。1965年全镇有团支部13个,团员134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工作停顿。1971年初,团组织恢复活动。1985年10月,实行镇管村体制,建立新的共青团同里镇委员会。至2003年,同里镇共召开十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1998年全镇有57个团支部,团员827人。
1951年12月至2003年,历任同里镇团委书记、专职团书记的有俞宗海、马仲良、孙家瑛(女)、戴慈铭(女)、唐小润、杨莲珠(女)、程奎生、唐志强、施月明、孙马根、吴顺荣、孙忠、庞拥林、孙峰等。
同里乡历任团委书记的有辛增荣、董永华、朱明铭、周来根、孙马根等。
屯村乡(镇)历任团委书记的有顾维新、计东生(兼)、陆新荣、朱红梅(女)、沈云生、周三囡、金建伟、肖剑英、庞拥林等。
三、学生会
民国14年(1925年)8月22日,同里旅外学生会成立,选举庞能一为会长,钱菊林为副会长。
四、少年儿童团体
1951年6月,同里各小学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青年团中央决定将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并颁发章程。按章程规定,在各小学及仁美中学初一年级中相继建立少年先锋队。少先队建制为大、中、小队,中心小学和中学都建立大队部,少先队主要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物等活动,也做一些配合政治活动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活动停止,成立了“红小兵”组织,1978年后,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红领巾作贡献”活动等,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第五节 妇女团体
民国36年(1947年)7月,吴江县成立妇女会,同里区设妇女分会,后自行解体。
1951年4月,同里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建立。1953年9月,同里镇成立妇女联合会,选举孙家瑛为主任。妇联配合政府积极宣传《婚姻法》,开办识字班,组织妇女学习文化知识。1963年1月,召开全镇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市镇在街道、工厂一共建立16个基层妇女代表会(简称妇代会),各妇代会的负责人称妇女主任。上半年农村全部成立妇代会组织,共16个,妇女主任是大队定工干部,各生产队有妇女代表小组,小组长参与组织生产活动,称“妇女队长”。各基层的妇代会先后在妇女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并对多子女育龄妇女做计划生育思想工作。镇妇联还组织街道待业妇女成立街道托儿所,农村在叶建村搞点建托儿所,以点带面,解决了孩子母亲的后顾之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妇联组织解体。
1971年初,同里镇、公社妇联组织均恢复活动。1980年后,妇联主要配合政府做计划生育的监督和宣传工作。公社妇联组织妇女在群益村搞“丰产方”点,得到市妇联的好评。1985年10月,同里实行镇管村体制,建立新的同里镇妇女联合会,妇联在广大妇女中开展评比“五好家庭”、“学科学、学文化”和“勤劳致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1990年后,又带领妇女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农村开展“双学双比”,市镇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号召争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新女性。
2003年底,同里镇有66个妇代会,基层妇女主任平均年龄为41.33周岁,高中以上文化的有27人,占基层妇女主任数的40.9%。
1963年1月至2003年3月,同里镇共召开8次妇女代表大会。孙家瑛、戴慈铭、陆俭、李敏芳、周佩华、管秋英等先后当选妇联主任。
1957年10月至1981年4月,同里公社(乡)共召开5次妇女代表大会。历任同里乡(公社)妇联主任的有俞建华、顾萍、朱锡兰、周佩华等。
屯村乡(镇)共召开8次妇女代表大会,历任妇联主任的有吴兆吉、周明、徐彩珍、金育丽、朱贵君等。
第六节 工商团体
一、同业公会
同里的同业公会成立于民国20年(1931年),隶属于吴江县商会。《吴江县政》记述了民国24年同里同业公会的情况,详见表14-13。
同业公会名称 |
委员(人) |
会员(人) |
成立日期 |
改选日期 |
酒酱业 |
15 |
58 |
民国20年1月 |
民国22年5月 |
烟纸业 |
15 |
121 |
民国20年2月 |
民国22年5月 |
钱业 |
7 |
7 |
民国20年1月 |
民国22年5月 |
腌腊业 |
9 |
16 |
民国20年1月 |
民国22年5月 |
绸布业 |
7 |
17 |
民国20年1月 |
民国22年5月 |
茶叶业 |
7 |
21 |
民国20年2月 |
民国22年5月 |
民国29年11月17日下午,由同里中医吕葆岳、顾又溪、马云翔、范敬心、任百川等10人发起组织中医公会,在同里民众教育馆演讲厅举行全体会议。11月19日,同里二十余家米行组织粮食公会,在米行公所举行成立大会。
民国34年12月5日,吴江县同里区米粮业同业公会成立,会员14人,常务理事俞光耀。地址在同里镇成字圩。
1950年10月,由马云翔、袁自复等人发起组织医事工作者联合会(医联会)。1951年7月,正式成立同里卫生工作者协会。1952年和1957年组织了两次改选。同里卫生工作者协会在组织联合诊所、发展同里医疗卫生事业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1953年2月同里镇上报的《吴江县各镇工商联同业公会一览表》记载,同里镇在解放后成立的商业同业公会情况见表14-14。
成立年份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行业名称 |
粮食、成衣、铜铁、鲜肉、茶席、圆作、南货、点心、桐油、理发、茶社、豆腐、国药 |
竹器、芡实、 烟百 |
竹木、寿器、 沙灰、营造 |
哺熏、 面饭 |
二、商会
民国元年(1912年)7月,江震商务会更名为吴江商务分会,同里、芦墟、八坼等11个镇设分事务所。
民国4年4月3日,成立吴江县商会,下设同里、芦墟、黎里、平望、盛泽、震泽6镇商事务所。同里商会会长为王德恢。民国26年11月,日军入侵,全县沦陷,同里商事务所会长为顾炳生。民国34年8月,任传振任吴江县商会同里区事务所主任。
解放后,吴江县商会同里分事务所重新组建。
三、工商业联合会
1949年11月21日,同里镇工商业联合筹备委员会(简称工商联)在镇政府举行成立大会。至1954年,历任主任有庞震一、任传振、赵杏林、沈益芳。1954年,正式成立同里镇工商业联合委员会,主任石天球,委员11人。下设3个专门组织,分别是工商业税民主评议委员会、房产税评议委员会、吴江县物产购销同里购销组。
“文化大革命”时期,镇工商联活动停止。
1985年初,吴江县工商业联合会恢复活动,1986年10月同里镇工商业联合会撤销,设同里镇工商联小组,组长吴利荪,副组长叶光耀。
1990年6月,同里镇工商联小组换届,徐菊仁任组长,叶光耀任副组长,小组由5人组成。
四、摊贩联合会。
1950年下半年,同里镇摊贩联合会筹委会成立,登记会员400多户,委员13人。全镇划三个大区和一个旧衣组, 1953年正式成立同里镇摊贩联合会,会员300多户,到1956年对私营企业业主进行改造高潮中,组织成立集体商业小组,摊贩组织自行消失
第七节 其他协会
一、退休教师协会
1996年1月,同里镇退休教师协会成立,会员主要是来自同里镇中心小学和同里中学的退休教师,并建立文艺、健身两个小组,每年组织两次旅游,重阳节开展祝寿活动,会长陈兆章。退教协会创办《退教简讯》,每年三期。1999年12月换届,会长周智民。2000年有会员120人。
二、老年人体育协会
1984年10月,同里镇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协会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拳、操、功等20多种,每年的重阳节还举办老年人运动会、祝寿会等,协会共有委员9人,会员300人,理事长先后为刘声和、迟秀珍。
三、政协联谊会
1990年上半年,同里镇政协联谊会成立,会员10人,组长施树馥。联谊会下设医疗卫生小组、活动兴趣小组、知识分子联系小组。2000年联谊会会员15人,庞去病任组长,活动小组增加侨胞、台胞、宗教三个小组。
四、计划生育协会
1990年10月23日,同里镇计划生育协会成立,聘请周以铨为名誉会长,会长为吴雪荣,副会长为朱兴华、陆辰观、张玲玲(女),会员主要来自计划生育战线的工作人员及基层单位热心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人员。1996年召开第二次计划生育协会代表会,共有会员53人。
五、老年人协会
1993年4月2日,同里镇老年人协会成立。理事会由12人组成。会长蒋鉴清。街道、各行政村相应成立老年人活动室。
1998年5月21日以来,老年人协会进行了三次换届选举。历任会长由沈士廉、吴雪荣、干政新等担任。
六、花卉协会
1981年7月23日,同里镇花卉栽培研究协会建立,名誉会长张勋,会长吴常春,副会长分别为金恩观、石天球、石秀山。
1999年4月,同里镇花鸟协会成立,会长计东生,副会长石秀山,委员顾瑞、陈加南、李树春、戴国钧。
七、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9月,同里乡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参加协会的个体劳动者为24户。12月,成立同里镇个体劳动者协会。1985年10月,同里乡并入同里镇,个体户发展到150户,协会由钱炳文负责。至2001年4月,个体劳动者协会共召开六次大会,个体户发展至765户,历任会长为丁汉荣、张家敏、吴根弟等。
八、私营企业协会
2001年4月24日,同里镇第一届私营企业协会代表会召开,推举汝少峰为名誉会长,选举吴根弟为会长,张家敏、屠云妹、吴全林为副会长,参加协会的私营企业共有121家。
第八节 文学团体
清代和民国时期,同里镇有文学团体雪耻学会、同南社、同川学会、绵社、蝴蝶会、秀餐会等(详见《文化》卷第三章第一节《学术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