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儒医许半龙

儒医许半龙

2020/2/21 0:29:0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8786

    许半龙(1898-1939年),又名观曾,字盥孚,雄生先生第三子,世居吴江芦墟镇司浜西岸。他曾是上海中国医院院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因而他是中国近现代难得的一位儒医。              
拜师学医
    许半龙出生十二个月即丧父,少与其兄豫曾、泰曾,受教于母亲陈氏。陈氏是本邑名医世家陈仲威之长女,因而待半龙20岁时,即遵母命随舅父陈秋槎学医。1922年,初有所成的许半龙在亲友介绍下,赴上海拜于著名医学家丁甘仁先生门下,研习外科。1924年,他曾短时间返乡,组建芦墟红十字会,开展公益事业,并提携培养许开泰等医学后辈。1925年,许半龙又赴上海求学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回芦墟司浜“师让小筑” 悬壶开诊,服务桑梓。他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因此,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和赞赏。是年冬,应老师丁甘仁之召,许半龙重赴上海,任广益中医院(地址南市方斜路)外科主任。他凭借一身过硬的望、闻、问、切功夫,业务鼎盛,名噪一时。至今在民间还留存了一本许半龙医案处方笺手迹《天功集》(又称《内外科验案》积有70页,系许氏1925年八月至十月的医案),弥足珍贵。现择一则医案如下:                                                                             
    周左(即周姓男士 笔者注) 郑家木桥 九月十一日  
    耳门下结肿焮疼,憎寒壮热,势防成毒,先与祛风消解。
    荆芥穗一钱半 青防风一钱半 冬桑叶三钱
    嫩前胡一钱半 黑山栀二钱  连翘壳三钱
    土贝母三钱  炙疆蚕三钱  皂角刺一钱半
    南薄荷八分(后下) 生草节八分
    许半龙除日常诊务外,同时还执教于母校,倾心治学,勤于著述,写成《中医外科学大纲》。丁甘仁先生对其褒奖有加“予自寓沪以来,从游者不下数百人,而于外科一道,研求者盖寡。今是编行世,不独为吾门光,抑亦造福于病家者,殊匪浅鲜也。”(摘《丁甘仁医案》上,许序),足可见丁甘仁先生对许半龙的期许和认可。
创办医学院
    1925年,民国当局拟取缔中医,许半龙与秦伯未、章次公、王一仁等同仁纷起抗争,公开致电政府申诉。1926年1月,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生会致教育总长章士钊电文:“教育部总长章电鉴:查今世界各国莫不以固有之文化为立国之要素。我国医学发明最早,其诊断则深切著明,其学说吉皇宏大,保障人民,历数千年之久,实我国固有之文化而不可磨灭。固中医有加入学校系统之必要。今贵部会议谓以不合教育原理,不予照办,殊为诧异。夫以中医不合教育原理,则国内一切固有文化皆在摒弃之列,似此殊非国家贵有教育之道。务请贵部为发扬文化,保全民命计,复将原案郑重会议,定其所请。不胜迫切待命之至。”同时,他们也纷纷撰写文章或专著,对中医改革各抒己见,出谋献策。许半龙在这时期写就《鸟瞰的中医》、《中西医比观》等著作。为了进一步捍卫中医的影响,1927年,许半龙和王一仁、秦伯未、严苍山、章次公等人在南市黄家阙路创办了上海中国医学院,为祖国培养中医骨干人才。他精医学,尤擅长喉科、外科,先后担任训育主任、教授、院董等职,同时还出任中国上海中医学会执委、上海市国医公会执委。在中国医学院执教期间,许半龙写作了《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内科概要》、《中国方剂学枢要》、《杂病处方法》、《疡科纲要》、《药籨启秘》等著作。
    笔者最近有幸见到1939年6月许半龙因母病返乡前不顾病体为第十届毕业同学撰写的临别赠言(载于《中国医学院第十届毕业纪念刊》)。他在文中循循善诱,感人至深。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半龙不德,曾随王秦严章(指王一仁、秦伯未、严苍山、章次公,笔者注)诸友创办本院,相继助章殷包薛朱郭(指章太炎、殷受田、包识生、薛文元、朱鹤皋、郭柏良,笔者注)诸院长而谬执教鞭。毕业以去者,迄已十二届矣。每届有纪念刊,纪念而赠言者屡矣。临歧赠别,依依不舍,久之则澹然若忘者亦屡矣。然则士之出学院而服务社会,为之教者,必诏之曰,坚而操遂而学,去道不远。虽为摩励磋切之言,而毕业诸生,或所深知,而无庸晓晓也者。诸生,诸生,麦秀渐渐,禾黍油油。半龙欲有所赠,既不愿从俗肤言,以辱其行,更不敢矫矫亢诱掖,以亵人听。无已,姑述学业之所自,半龙不自尅勉,回念宿遇,惭沮万态,恐不足以益诸生之去也。溯自民国七年戊午,三月初十日,奉母命以师礼事先母舅陈先生秋槎暨祥叔之门,凡四载。十一年壬戌七月五日,负笈来沪上,由同乡徐先生访儒之介。从先师丁先生甘仁游。十四年乙丑正月,丁师召任广益善堂诊务暨中医专校教课,此为半龙服务上海之始也。
    虽然,丁先师之学行,为诸生所乐道,而吾外家学业之源流,及其世训之可法,倘亦为诸生所乐闻。
    (1)吴江徐氏与陈氏 邑先哲沈曰富云:“吴江以医其家者凡二,曰北门徐氏,曰芦墟陈氏。徐氏自灵胎被特召,再赴京,医名远著。陈氏惟苏淞杭湖五郡知之,然较其术。不相上下也。”乃世皆知徐而不知陈,陈固为民众之医,特帝不召而名不荣于国耳。
    (2)陈氏为医之世序 陈氏之始为医者曰书贤,得其外家梨里顾家之秘,传子宝林,传子章伯,著有医案未刊。传子鲁齐,鲁齐传其弟梦琴,学术益进。公元一七六五年(即清道光三十年乙酉),寓邑西盛泽二十五年,成医案三百廿二卷,半龙之所以得识其门径者以此。传子骈生、俪生,传子诗龛、仲威、稚生。诗龛卖术游嘉兴,子小龛继之,稚梅行道于枫泾,祥叔著有《陈氏外治药辑》四卷,仲威子秋槎,稚生子翰君,一在周庄,一在练塘悬壶,仲威为半龙之外祖,医道之盛,为从来所未有,不暇著述。秋槎祥叔,为半龙授业而亲炙较久者也。秋槎子培之,病殁。慕陶客北平,梦珂居西安,业医者仅矣。去年“七七”,乡里大火,其居宅四十余间,藏书数千卷,悉遭殃及,太息流涕,而可委诸气数耶也。
    (3)陈氏之医训陈梦琴先生行略云:“为人治病甚谨,虽微证,未曾或忽,夜必自考其当否书于册,遇有他医所治而获效者,必觅其方录之,或友朋谈次,偶及单方,必随手录之。虚已而察物,广闻节取,故所治无不中。或以此问之,则曰,病者造我,本求愈也。治之愈,我分也,何足述耶。今之为医者如何也,贤者固多,而不肖者亦不在少数,治后忘前,何必夜考而册记,他医偶一幸中,见卑识浅,单方非名医须知,病愈我功,病亡归天,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置人于不生不死之间,标榜夸张,惟恐其不周,盾鼎匾额,惟恐其不多,所谓于济之士,先求韬匿者固如是耶。
诸生思之,诸生其再思之。半龙之所以哓哓不休,而愿交勉者何在乎,唐王勃曾言于长安遇京兆夫子元,再拜稽首,受《黄帝素问内经》,服习之五年,因录师训序之曰,苍生可以救耶,斯文可以存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言非所以徇名也,将以济人也。
诸生,其知之乎,如何服习?如何救济苍生?
诸生去矣,诸生其疑我窃王勃之故智,牟牟然方有所思而惮闻之乎。
    “坚而操遂而学。”
    “虚已而察物,广闻而节取。”
    “病者造我,本求愈也。治之愈,我分也。”
    诸生去矣,诸生其念我乎?当勿忘是官,即吾亦慎守,斯旨为见诸生地。而何哀乎。流离迁徙之不遽相见耶。
    1939年岁末许半龙于家乡病殁,年41岁。他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医坛教育,执教中国医学院十一年,誉满杏林。学院师生及全市中医界同仁为其举行了隆重追悼会。而吴地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医而扼腕痛惜。许半龙的生前好友张凤(诗人)为其作传,并铅印后送友,以留纪念。
浸润诗文
    许半龙早岁曾受学于金松岑,善诗文,喜五言古体。诗作除《静观轩诗抄》行世外,还有《话雨篷业缀》、《两京纪游诗》两稿(未刊行),还与冯有权、张梦痕、王个簃、盛心如等结诗酒会称“山人雅集”。 许半龙是位孝子,在为其母祝寿时刊有《寿萱图题咏集》纪念册。
    民国初期,许半龙加入南社(入社号897),结交柳亚子后,常和他唱和诗词,相交甚欢,也多次参与南社雅集。1920年11月30日,许半龙与柳亚子、陈去病、凌景坚、范烟桥、余十眉、蔡文镛、郁世为等八人效元代诗人杨维桢故事,游览吴江名胜分湖。事后,柳亚子将有关诗文辑录为《吴根越角集》。现选摘点滴,与读者共赏:
    题安如分湖旧隐图(许观曾作,录自《南社丛刻》第8册6101页)
    柳芽芦叶环重湖,垞北垞南分越吴。洞庭倒影若骑驴,水天遥瞰涵空虚。高士天随旧卜居,载将茶灶笔床俱。季鹰残碣墓荒芜,秋风故国忆莼鲈。辋川景物自纡饮,土风诗继小长芦。粥粥翁箸有《胜溪竹枝词》草堂佳趣足清娱,殆欲编成主客图。耆卿本是湖海徒,清词雅材追黄初。健笔龙文风雅驱,坛坫染翰群步趋。佗傺风尘抱影孤,清梦往往盟鸥凫。绿杨晒网门巷纡,芦帘纸阁明双矑。松声满院鹤清癯,夜窗灯火勤铅朱。万签邺架傍蘧庐,知君乐志在琴书。南陆庵中旧树枯,太平庄外啼鹧鸪。旗亭花发酒须沽,春有园笋秋盘蔬。闲傍桃源剌钓舻,水乡沙户相招呼。缘簑嫋嫋烟模糊,啸傲风月何舒徐。争墩积习事有无,吾亦蟹帘渔簖租。半篷山色分菰蒲。他年载酒同长逋。
    题许半龙诗集(柳亚子1929年作,录自《磨剑室诗词集》上册601页)
    卅里分湖路,当年几隐沦。儒流陆季道,词客郭灵芬。大雅今都歇,斯文谁复亲。论才到后起,谨厚独推君。
    年少倡酬侣,王、凌与子三。蚬江邻笛恸,玄穆长逝,已近两年。鹤市寓公潜。昭懿赁庑吴门,音耗久绝。各有千秋志,休教两鬓惭。人琴生死感,料汝泪盈缣。
    许半龙热衷研习旧学,曾求教于章太炎、吴昌硕、曹颖甫诸公,先后参加沧社、国学商兑会。而柳亚子素有网罗乡间医学文献的热情。在《跋吴刊医书岁种》(见《南社丛刻》8)中,沈昌直这样谈到:“予友柳亚子,好搜罗乡先哲遗书。三五年来,集已刊、未刊本,无虑六七百种。计去年一岁所购,至斥三千金而不惜,亦云多矣。余家旧藏莺湖吴金寿所刊叶天士《医效祕传》。亚子索之,谓乡先哲手刊本,亦在所求中也。余已于去夏赠之。今检旧箧,复得《三家医案》、《温热赘言》二书,亦为金寿所刊,且与《医效祕传》同一版本者,因亦归之亚子。以副其网罗文献之雅意,是数种者,固未得谓为人间珍本……”。许半龙常掇拾乡邦文献于柳亚子家。
    柳亚子对许半龙也认识甚深,在其1918年为许半龙作《静观轩记》(见《磨剑室文三集》,《磨剑室文录》上册551页)一文时写道:“许子性渊默寡语言,每朋簪杂沓四座议论蜂起,独哑然无一言,间或微笑而已。其文朴质而无华,其为学务实而不噉名,盖真能无愧于静者。”这正是许半龙一生最好的写照。
    在许半龙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特作此小文,以缅怀先哲。
    注:“《处方》、《天功集封面》是由苏州中医学会秘书长俞志高提供、《许半龙遗照》由柳亚子纪念馆提供、《许半龙著作》由芦墟张舫澜提供,在此一并感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