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7 14:36:0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605
一、馆藏综述
(一)馆藏档案综述
档案来源、进馆方式 馆藏档案主要来源于区(市、县)、乡(公社)、镇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及个人。在档案进馆方式上,一是对现行机构的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定期(10年左右)接收;二是对撤销机构的档案经整理后及时接收。另外,部分档案通过捐赠、购买、复制等方式征集进馆,如名人档案。
档案总数量 截至2022年12月,馆藏档案共有253个全宗,576778卷和362921件(不含资料)。其中,历史档案13个全宗,12660卷;建国后档案240个全宗,540175卷、362921件。档案总排架长度为6832米。另有照片档案25695张,音像档案527盒,实物档案1238件。
档案起止年代 馆藏档案起止年代为1746—2021年。最早的档案是形成于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的房产账簿。最晚的为2021年撤销单位移交进馆的档案。
档案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档案馆馆藏档案有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科技档案、特殊载体档案4个类别。馆藏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有113179卷、362921件;专门档案有436014卷;科技档案为3642卷。文书档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清代末年和民国时期的档案;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区(市、县)党、政、群机关,区、乡(公社)、镇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专门档案包括会计、公证、工商、统计、婚姻、人事、业务考绩、林业普查、工业普查、名人、拼接图、信访、审计、土地确权等档案。科技档案有基建、产品、科研档案。特殊载体档案包括吴江撤县设市时收到的礼品,国家级集体荣誉奖牌、奖杯等实物档案。还有一定数量的照片、光盘、声像等。基本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馆藏体系。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大类:
清代档案 主要有清代中后期(1746-1911)财产账簿、征用民地登记册,执业田单,土地登记费收据,人口调查,客民报垦执照,房产、田地契约,吴江县府筹备自治事宜及人口调查、医案、分家书等内容,被列为馆藏古老珍贵档案。
中华民国时期吴江政权档案 主要有民国时期(1912—1949年)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吴江县政府、军警机关、地方武装组织、社会团体、金融机构、教育局等机构的档案,基本记载和反映了旧政权组织的活动情况和吴江地方的历史面貌,对于研究吴江近现代史及编修地方史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江各党、政、群机关形成的档案 这是馆藏档案的主体。主要有1949—2021年中共吴江区(市、县)委和吴江区(市、县)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群众团体、镇(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临时机构、撤销单位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大多比较完整,能全面地反映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吴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研究吴江现代史、城市建设史及各类专业史的地方史志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查考利用提供准确的依据,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档案完整程度及价值简析 吴江区档案馆是省内区(县)级中保存历史档案最多的档案馆,共有历史档案12660卷,这些历史档案较为完整,无论档案数量,还是它的历史价值、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都是其他档案所不能替代的。馆藏新中国成立后档案,虽年代较近,但数量大,涉及的机构多,档案内容较为系统、完整,真实地记录了吴江70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轨迹。其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婚姻、独生子女、出生证明、知青、人事任免、退役军人等档案,查阅频率高,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效益显著。31位吴江籍著名人物(费孝通、程开甲等)的档案,是进行人文研究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史料和乡土教材。丝绸档案、小城镇档案是馆藏的又一特色,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馆藏实物档案直观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独特风采,一直受到当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利用。馆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明显,有较高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二)馆藏资料综述
吴江区档案馆收藏了种类繁多的资料(含图书、报刊)。馆藏资料最早的是形成于明嘉靖年间的《吴江县志》。馆藏资料主要来源于区(市、县)委、区(市、县)政府机关。进馆方式:一是通过收集、整理后归档案馆保存;二是通过购买进馆;三是通过征集、交换进馆,逐步丰富馆藏。截至2022年12月,馆藏资料共有 3532种 23943册。
馆藏资料有党政会议资料、法规法令汇编、政治运动资料、党群与政府工作资料、国民经济统计、史志、报刊杂志、档案业务书刊、编研成果、工具书等,内容涉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市政、交通、公用事业、党派团体和人物生平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馆藏资料的特点和种类,将资料分成5个类别:(1)内部出版资料(2)图书(3)公开杂志(4)内部期刊(5)报刊。
内部出版资料按问题分为会议类、政策法规类、政治运动类、党群工作类、政府工作类、地方史志类、本市资料汇编类、历史资料类、科技资料类、统计资料类10个大类。资料汇编有吴江文史资料,吴江区(市、县)党、政、军、统、群系统组织史资料,吴江土壤、气象、蚕桑丝绸、农业生产、小城镇调查资料,吴江大事记等;有名人资料《陈去病先生年谱》《梦坡先生画史》《王绍鳌自传》《柳亚子年谱》《费孝通传》《费达生传》《吴江古代名人录》《吴江县人物志》等。历史资料有吴江县革命史、斗争史资料,《吴江县政》等。
图书分马列类、政治经济类、教学工具书、文史资料类、档案业务类、综合类6个大类。公共图书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政治、外交、历史、地理、人物等综合图书。工具书有各种字典、词典、辞典、辞海等。档案专业书有《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保管技术学》等。
公开杂志有《瞭望》《半月谈》《时事报告》《科学画报》《国防参考》《党史通讯》《党史研究》《江苏地方志》《江苏经济探讨》等。
内部期刊有《中央政法公报》《中央财政公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国务院公报》《市政公报》《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华东政报》《江苏政报》《苏南政报》等。
报刊有《吴江报》《新吴江》《新黎里》《新盛泽》《人民日报》《苏南日报》《新华日报》《创造发明报》《文汇报》《解放日报》《解放军报》《苏州报》《中国档案报》等。
二、馆藏特色
(一)丝绸档案
作为我国四大绸都之一,吴江丝绸享誉国内外,丝绸产业已成为吴江支柱产业。吴江区档案馆目前保存较多有关丝绸方面的档案,丝绸档案是馆藏档案的另一大特色,在周边地区甚至国内有一定影响。
为了更好地反映馆藏丝绸档案情况,方便查阅者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本馆编制了吴江丝绸档案专题目录。在该专题中吴江丝绸档案最早形成于1927年,止于1975年,较全面地反映了吴江丝绸业发展情况。专题目录共收集丝绸档案61卷,计286个文件。
馆藏丝绸档案的主要内容有织绸运销合作社成立申请书、章程、社员名册、计划、决议等;丝织业工会章程、清册;会议记录;绸税征收、特别税征收细则;桑苗推广办法、茧市保护办法;企业概况、技术经济指标、工作计划、总结等。
丝绸档案检索工具:(1)专题目录(文件级、案卷级);(2)机读目录(文件级、案卷级);(3)汇编资料。
馆藏丝绸档案来源,一是于1981年11月,由县公安局移交进馆,并经过重新整理形成(主要分布在国民党县政府、县银行、县税捐稽征处全宗内);二是对现行机构的档案定期接收(如县工业局)。
此外,根据馆藏丝绸档案、资料,本馆与县蚕桑研究所于1982年合编了《吴江县蚕桑丝绸史话》;在1989年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了《吴江县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并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这些汇编资料也较好地反映了吴江各个时期蚕桑、丝绸发展历史。
(二)小城镇档案
吴江区档案馆馆藏小城镇档案作为馆藏档案的又一大特色,最早形成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共有115卷,主要分布于国民党县政府全宗之中。
馆藏小城镇档案内容主要有筹备城乡自治及议事会、董事会、告示、宣讲材料,分划镇乡区域、区乡地图,户口调查,选民登记、自治选举,编钉门牌,寺庙调查,交通工具、公路、桥梁调查,治理太湖意见,名胜古迹,县政府概况,苏嘉铁路等材料。
馆藏检索工具:(1)专题目录;(2)机读目录(文件级、案卷级);(3)汇编资料。
为了便于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本馆编制了小城镇档案专题目录(建国前)。另外,根据馆藏档案、资料,本馆于1984年编辑了《吴江县小城镇档案资料汇编(盛泽专辑)》,该资料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夜,地方官府搞选举骗局,借机敛财,骚扰群众,激起人民反抗等事件的情况。尤其对研究县及各主要集镇人口变化等问题,提供了确凿数字。
(三)名人档案
吴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涌现了许多全国知名的人物,如张应春、柳亚子、费孝通等。为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了解他们的不平凡的成就,吴江区档案馆设置名人档案全宗,下面主要介绍吴江现代名人。
目前馆藏名人档案共有3个全宗,保存着钱国樑、程开甲、倪征日奥、杨嘉墀、冯新德、金伯雄、顾云飞、黄文熙、汪集旸、汝信、王文荣、李鉴澄、徐昌裕、杨承宗、王绍鏊、吴丰培、费达生、赵鼎元、沈士本、费达生等31位名人的个人档案。名人档案是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一大特色。
馆藏名人档案内容主要有:(1)个人简历、自传;(2)任命书;(3)获奖证书、大学毕业证书;(4)离任、到任报告;(5)著作,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小城镇 大问题》;(6)个人发表的各种文章;(7)往来书信、手稿;(8)照片等等。
名人档案的分类方法:由于费孝通个人进馆资料较为系统、全面,为其单独设立1个全宗,全宗号为8003,下设3个目录号,其中“1”目录保存其个人著作,“2”目录保存其个人照片,“3”目录保存其往来信件、手稿;吴根生个人进馆资料274卷,内容较多,为其单独设立1个全宗,全宗号为8004,下设3个目录号,其中“1”目录保存个人文字材料、“2”目录保存其个人照片、“3”目录保存其录像带。其余29位名人全部放在全宗8002之中,每人对应一个目录号,在同一目录号内,不区分载体类型,而是按照资料征集先后次序编写案卷号。
名人档案的检索工具:案卷目录。
名人档案主要来源于:一是组织人员到名人所在地征集;二是通过邮寄方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