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统计公报 >> 统计公报 >>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6/25 16:35:03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3400

2020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苏州市吴江区统计局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区经济运行稳步向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果。

综合经济实力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2.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50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20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5.1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9.9:48.2。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48亿元,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213.13亿元,增长4.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1%。民生支出稳步增加。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38亿元,增长12.0%,累计民生支出192.23亿元,增长1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7%。

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731户,其中私营企业11037户,个体工商户22175户。期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224770户,其中私营企业83314户,注册资本4944.10亿元,增长16.7%;个体工商户136079户,注册资本126.93亿元,增长18.8%。民营经济能级放大。恒力集团跃升至世界500强第107位,盛虹集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4.5%。全年粮食总产量15.63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3.13万吨,秋粮12.50万吨。蔬菜产量32.20万吨,瓜果产量7.22万吨。全年渔业总产量5.58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0.22万吨,其中出栏生猪20370头,羊12070只,禽蛋总产量1930吨。成功承办全国智慧农业改革发展大会。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持续承压。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8.55亿元,下降4.2 %;规上工业增加值764.92亿元,增长1.5%。实现工业用电量231.27亿千瓦时,下降8.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793.90亿元,下降3.3%。

按经济类型分,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887.49亿元,下降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产值1660.24亿元,增长1.4%。规上工业制造业领域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898.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1%。

主导产业中丝绸纺织业受创严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产值2807.63亿元,下降6.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5%。受国内外疫情和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双重影响,丝绸纺织业受创严重,全年实现产值849.29亿元,下降20.7%,拉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5.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有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09.65亿元,下降6.0%;实现利税总额247.27亿元,下降10.9%;实现利润总额186.30亿元,下降13.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570家,超50亿元企业9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

建筑业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7家(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7.99亿元,增长3.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6.66亿元,增长2.3%;安装工程产值10.16亿元,增长22.4%。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66.64万平方米,增长12.8%;竣工面积285.26万平方米,增长10.0%。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量稳质升。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79亿元,增长0.5%。其中,工业投资215.30亿元,增长2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6.7%,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6.06亿元,增长15.3%;完成高技术制造业投资67.71亿元,增长30.8%,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1.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按经济类型分,完成民间投资429.01亿元,增长1.3%;国有集体投资73.10亿元,下降1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4.68亿元,增长22.4%。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71.50亿元,下降9.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16.30亿元,增长1.1 %。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794.1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40.82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202.55万平方米。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49.40万平方米,下降11.7%;商品房销售额592.67亿元,下降6.9%。

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里程2374.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2公里,一级公路250.59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641万人,货物运输量2739万吨。全年新增、调整公交线路40条次,公交线路里程达2600公里。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482043辆,本年净增53187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08651辆,本年净增52181辆。

邮电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59亿元,增长5.4%。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4.76亿元,增长4.3%。年末全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8.18万户,互联网用户110.51万户。

全域旅游建设承压推进。全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5亿元,下降46.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1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35.77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0.76万人次。吴江入选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县(区)案例名单,获评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吴江亨通苏州湾文化旅游开发”获选2020年度省重点文旅项目,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成功晋升省级工业旅游区。“美美江村”研学二日游入选省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86亿元,下降3.4%。批发业全年销售额增长23.2%,其中盛虹和恒力两家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3.2%、22.6%、15.2%。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继续增长,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2%,粮油、食品类增长15.9%。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特别是书报杂志类增长37.8%。线上销售稳步发展。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9.54亿元,同比增长30.8%。

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4家,合同外资14.64亿美元,增长114.2%新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新设项目合同外资8.86亿美元,增长166.7%,占引资总量的60.5%。实际使用外资4.56亿美元,增长13.1%。

外贸形势好于预期。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16.68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159.68亿美元,增长2.9%。

对外投资走在前列。2020年全区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3个,增资项目2个,完成实际境外投资额3.01亿美元,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龙头企业成绩亮眼,永鼎孟加拉国家电网改造11.4亿美元项目正式实施,亨通收购华为海洋项目占苏州全市境外协议投资总额的近20%。

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健增长。2020年末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93.52亿元,比年初增加334.07亿元,增长10.9 %,其中个人存款(住户存款)余额1308.74亿元,比年初增加140.21亿元,增长12.0%;人民币贷款余额3529.63亿元,比年初增加497.74亿元,增长16.4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88 %,比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

证券业平稳运行。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8家,证券登记开户数126095户,全年共实现证券交易额2814.74亿元(仅东吴证券提供)。

科技和教育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92家,有效高企达920家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个。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个、高创电子获评省级智能工厂。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落户。3家企业获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年末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0.56件。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震泽蚕丝”正式启用,全国光通信产业首个知识产权联盟和专利池成立。

创新人才有力引育。全区人才总量达3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7万人。本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3641人,全区技能人才总量23.63万人。新增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1人、省“双创人才”11人、省“双创博士”1人、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8人。

教育资源有效供给。17所新改扩建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加学位14835个。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苏州中学苏州湾学校、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南师大附属小学及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引进。实现示范区内中职学校一体化招生,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正式落户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各级学校226所,其中幼儿园(含分园)122所、小学5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5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中专2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区在校学生总数208803人,增长4.1%;专任教师13314人,增长8.3%。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以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3.61%。2020年普通高考共录取3456人,录取率96.75%,其中本科录取2833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村(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年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62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512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249.07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2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数4.52万卷、0.08万件。电影放映单位19家,影院观众98.57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33.7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报纸出版量3.6万份。吴江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举办第七届吴江太湖文化节、第十七届区域文化联动暨长三角群众文化优秀节目展演等。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496张,比上年末增加57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96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425人,注册护士3829人。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开工,省级健康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一单制”结算、示范区医保“同城化”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88.89%和95.31%。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完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年新建多功能运动场2片、笼式球场11片、健身步道35.15公里,安装健身路径133套。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13平方米。完成国民体质监测4095人,体质达标率96.3%。利瑞宝运动器材(吴江)有限公司获选省体育产业基地(2020-2022年度),熊猫体育、聚慧体育获评2020年度“苏州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城乡建设

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加强。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康力大道东延建成通车。苏州湾文化中心建成启用,苏州湾体育中心全面竣工。人工智能未来社区、江南运河、盛泽未来时尚城等22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集中启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9个,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两清一督”居民小区实现全覆盖。

美丽吴江建设加快推进。众安桥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全年创建98个三星级康居村和3个康居特色村。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开弦弓村综合提升等项目相继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全区户籍总户数为280542户,总人口为876671人,比上年末增加20837人。其中男性429678人,女性446993人,男女性别比为96.13:100。全年出生人口8231人,出生率为9.50‰;死亡人口7114人,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全区非农业人口710694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精准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3.06万人。实现社保、医保政策全面接轨苏州大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045元/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90%、7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56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134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1.77%低位运行。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新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家。全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15家,覆盖率超100%,拥有养老机构床位5116张,社区照料床位6399张。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试点项目。

居民收入增幅超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97元,增长4.3%,高于GDP增速3.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0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6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885元,下降1.8%。

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地表水环境质量国省考断面优Ш比例达85.7%,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污水主管网43.19公里,完成44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78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3家,总投资达16.9亿元。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6.7%。空气优良天数302天,同比增加34天,优良率82.5%。全区林木覆盖率达19.82%。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成功创建潜龙渠省级水利风景区。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

专项治理成效显现。全区完成“三治”“三优三保”治违拆旧11510亩,年内盘活存量土地12200亩,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系统推进27个领域专项整治,完成三级政府挂牌重大隐患项目整改69项,消除问题隐患1.84万个。

节能降耗扎实推进。推进“去产能”工作,实现全区864家低端低效企业淘汰及转型,关停化工企业16家。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70个,投资4亿元,节约能源4万吨标准煤,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开放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城乡建设品质亟需改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仍需持久发力。2021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走在沪苏同城化前列,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注:1.本公报数据为2020年度快报数和预计数,定案数以2020年统计年鉴为准。

    2.人口数据为户籍人口,来源于公安部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暂未公布。

 

 

 

 

 

 

 

 

 

 

报:区委常委、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副区长,区政府办公室调研科,区委办公室信息科,区委办公室督查科,苏州市统计局综合处

抄: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太湖新城(松陵镇)经发局统计科,各镇统计站,区各委办局(公司),存档。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