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5 16:30:32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475
经济概况
2017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吴江区统计局)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聚一高”部署要求,以“555计划”*为引领,全区经济稳中有进,呈现主要指标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积极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88.9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83亿元,增长2.5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15.06亿元,增长6.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58.84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0.09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418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 2万美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51.1:46.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9.3%。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52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61.01亿元,增长1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7%。用于民生改善的财政支出稳步增加,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4.36亿元,增长9.5%,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32.88亿元,增长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2%。
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年末全区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951.05亿元。全年共新增市场主体28505户,其中私营企业9700户,增长31.7%;个体工商户18156户,增长140.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7.6%和37.5%。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3亿元,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 16.01万吨,其中夏粮3.67万吨,秋粮12.34万吨;蔬菜产量31.92万吨,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89万吨,下降2.8%;禽蛋总产量5236吨,下降45.8%。
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全区共有设施农业面积4.81千公顷,设施渔业面积6.36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38万千瓦。深入实施“一核七片、一镇一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全年农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约1.3亿元,共新增园区面积1.3万亩,农业园区总面积达16.95万亩,农业园区化率达30.3%。2017年吴江先后被评为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经农业部审核综合得分86.87分,在全国28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二。全区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3.8%,农业园区物联网技术覆盖率达83.8%,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破2亿元。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向好发展。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7.98亿元,增长9.8%;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301.79亿元,增长14.7%;工业用电量238.12亿度,增长10.3%。
主导产业保持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71.65亿元、888.71亿元、370.7亿元和619.53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9%。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764.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2.09亿元,增长9.8%;实现利税总额248.18亿元,增长10.5%;利润总额187.33亿元,增长15.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20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
建筑业
建筑业基本稳定。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3家(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45亿元,下降9.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1.7亿元,下降7.9%;安装工程产值4.7亿元,下降24.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6.52亿元,增长10.1%。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201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3.67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投资243.26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7.73亿元,下降2.8 %。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90.9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8.5%。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26.4亿元,增长0.3%。
民间投资比重提升。全年完成民间投资434.95亿元,增长10.7%;国有集体经济投资156.95亿元,下降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9.6亿元,下降23.5%。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8%,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289.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房地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2.5%。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608万平方米,下降0.7 %,其中新开工面积381万平方米,下降8.8 %;本年房屋竣工面积179万平方米,下降15.4%;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下降16.7%;本年商品房销售额436.37亿元,下降1.1%。
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里程23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一级公路250.59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650.38万人,货物运输量2719.37万吨。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35.01万辆,本年净增48987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1.30万辆,净增42525辆。
邮电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53亿元,增长10.5%。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1.72亿元,下降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56万户,本年减少2.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9.52万户,本年新增9.47万户;互联网用户101.43万户。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2017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8.71亿元,增长1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48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7.1万人次,增长8.4%;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3.04万人,增长9.8%。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17亿元,增长8.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40.43亿元,增长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74亿元,增长8.6%。分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2.7亿元,增长8.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4.47亿元,增长8.8%。
从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看,消费快速增长的商品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88.2万元,增长77.0%,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3325.2万元,增长63.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34111.8万元,增长13.5%。
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13.28亿元,增长7.2%。太湖雪、绸都网、盛峰汇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企业,盛泽镇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舜湖社区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单位。
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14.61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额145.88亿美元,增长4.1%;进口额68.73亿美元,下降3.4%。实现一般贸易出口额57.29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额的39.3%,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对传统市场出口复苏,对美国出口增长16.8%,对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地的出口均保持一定的增长。与新兴市场贸易中,对东盟出口增长4.4%,对非洲出口增长12.6%。
利用外资结构优化。2017年,全区共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家,合同外资6.81亿美元,下降17%;实际使用外资4.52亿美元,下降5.9%。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新批服务业企业合同外资4.10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60.2%,增长29.8%;欧美企业占比提升,新批欧美企业合同外资3.35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49.2%,增长299.1%。
“走出去”步伐平稳。境外投资共新批项目15家,新批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2.3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68亿美元,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6亿美元。
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健增长。2017年末辖内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633.24亿元,比年初增加241.84亿元,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2508.9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66亿元,增长7.3%;人民币存款余额2475.88亿元,比年初增加266.12亿元,增长12.0%,人民币贷款余额2408.92亿元,比年初增加188.92亿元,增长8.5%。
保险业务发展良好。年末全区共有保险机构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8 家,人寿保险公司18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4.22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7.22亿元,增长11.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7亿元,增长14.4% 。赔付支出和其他各类给付总计12.79亿元,增长3.2%。
证券业平稳运行。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8家,证券登记开户数有116265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1944.23亿元(仅东吴证券提供)。
科技和教育
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9家,累计3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54.47亿元,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3%。全年新认定省民营科技型企业243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91个。
创新载体能级提升。全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3家、省级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年末各类人才总量27.4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量24.4万人。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842人、高技能人才4106人,新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702人、省“双创博士”5人。新增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6人,苏州“姑苏人才计划”7人。
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全区专利申请量11456件,其中发明专利3989件;专利授权量5492件,其中发明专利111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76件。
全区拥有各类各级学校196所,其中幼儿园(含分园)97所、小学5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1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中专2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13938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9083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42655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数5891人。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100%;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申请4676件,实际准入4238名,实际准入率90.6%;高中段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3.15%。2017年普通高考共录取3220人,录取率97.63%,其中本科录取2684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全年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6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84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230.5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00.3万册。博物馆2个,档案馆2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数3.67万卷。电影放映单位13家,影院观众达278.6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33.0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0个,比2016年末增加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592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9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665人、注册护士290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6.5%。
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建镇级游泳池1座、多功能运动场2片、笼式球场12片、健身步道60公里、全民健身路径60套。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平方米。继续推进100%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举办巡回科学健身讲座20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6000人,体质达标率预计为95.2%。先后承办东太湖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15项。成功申办2018年第十七届世界青年桥牌团体锦标赛。同里天元赛获评江苏省精品体育旅游赛事。全年累计获国家、省、市竞技性赛事72金64银52铜。体彩销售态势喜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首次突破4亿元,达43398万元,增长35%。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功能强化。轨交4号线开通运营,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沪苏湖城际高铁、通苏嘉城际高铁等交通工程有序推进,吴淞江大桥建成通车,开工建设苏同黎快速化改造项目,启动实施苏申内港线“四改三”工程。新城形象加速崛起,苏州湾体育中心、天洋梦东方等一大批文体旅项目开工建设,水秀天地旅游综合体试营业,苏州湾文化中心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成功创建3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5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个康居特色村。杨文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新批准实施“一村二楼宇”建设项目6个,建筑面积29300平方米,投资1.28亿元。
人民生活
2017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261375户,总人口为832739人,比上年末增加8221人。其中男性409638人,女性423101人,男女性别比为96.82:100。全年出生人口9612人,出生率为11.6‰,死亡人口6636人,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全区非农业人口666169人。年末全区流动人口总数为979205人。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吴江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875元/月。全年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5.38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9.9万人次。截至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9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安全稳定。
就业创业增添新成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1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2%的低位运行。实现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62人。吴江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9%。提供创业政策扶持927人,支持成功创业1898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7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30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54元,增长8.4%。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929元,增长7.4%,高出苏州大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区“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太湖流域断面水质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下降4.4%,空气优良天数为262天,达标比例为71.8%,位列苏州市第三名。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714亩,森林抚育更新面积6080亩,新建8个农村绿化示范村,自然湿地保护率上升至72.4%。年度22项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18.69亿元,太湖治理年度重点项目8个全部完成,实际完成投资4.76亿元。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年累计减少煤炭消费17万吨。累计淘汰喷水织机44408台。淘汰10-35蒸吨燃煤锅炉30台。全年实施节能改造项目87个,完成投资额5.17亿元,实现节能量7.72万吨标煤。
2017年,吴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提升、新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工业投入有待激发;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城市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生态治理、城乡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等等。
2018年,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践行“两聚一高”,打造具有吴江特色的“八大标杆”,加速推进“555计划”,推动创新生态、政务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四大系统相辅相成、相融共进,加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提供吴江样板。
注:1. 本公报数据为2017年度快报数,定案数以2017年统计年鉴为准。
2.年平均汇率按照年初的6.87%和年末的6.54%简单平均计算,为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