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5 16:29:14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307
2016年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吴江区统计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型升级攻坚之年。全区上下围绕中心、紧扣主线、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经济总体平稳,主要指标符合发展预期,呈现产业发展稳定、质量效益不断改善、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的积极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8.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81亿元,下降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4.85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83.74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0.67亿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42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1.87万美元。
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15.07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25亿元,增长12.1%,4月起始终保持两位数增幅,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44.99亿元,增长19.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7.7%。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9.29亿元,增长15.5%,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94.43亿元,增长21.0%,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9.3%。
三次产业发展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6︰51.3︰46.1。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50.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58.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1%。
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平稳,2016年末,私营企业总户数47138户,雇工人数约39.60万人,注册资本2258.88亿元,分别增长17.5%、6.8%和27.1%。2016全区共新增登记注册私营企业7458户,增长23.1%。2016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67040户,从业人员12.56万人,注册资本48.18亿元,分别增长10.4%、8.7%和15.5%。全年全区新登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7859户,增长5.3%。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10亿元,增长4.8%。全年粮食总产量16.15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83万吨,秋粮总产量12.32万吨。全年蔬菜产量32.0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1.95万吨,增长3.7%;禽蛋产量9662吨,增长4.6%。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342亩(新增片林面积1060亩),森林抚育更新面积11365亩,新建8个农村绿化示范村和3个高效林果生产基地。全面启动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行动。以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区已划定禁养区18个、面积420.94平方公里,限养区14个、面积249.69平方公里,完成沿太湖1km禁养区内1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关闭拆除工作。水面“三网”整治拆除基本到位。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34万千瓦。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84.34分,居全国283个示范区第四位。积极打造 “一镇一园”农业发展格局,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全区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8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5个,形成了“一核七片”农业园区发展格局,总面积达14.3万亩,2016年农业园区建设总投入1.15亿元。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00亿元,增长1.8%,其中规上工业实现产值3048.56亿元,增长2.5%;工业投资完成230.47亿元,下降23.2%,工业用电215.91亿度,增长5.1%。
企业效益稳定增长。全区规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0.88亿元,增长1.7%;实现利税总额215.92亿元,增长19.3%。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丝绸纺织、电子资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74.17亿元、888.45亿元、342.95亿元、521.42亿元,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2%,与去年持平。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58.1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1%。
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59家,比去年增加13家,超50亿元企业8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均与上年持平。新增上市公司1家,累计11家,其中境外上市2家。
建筑业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5家(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07亿元,下降13.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9.51亿元,下降14.6%;安装工程产值6.19亿元,下降0.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35亿元,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02亿元,下降5.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09亿元,下降4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0.58亿元,下降23.2%,其中工业投资230.47亿元,下降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50.35亿元,增长7.2 %,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6.1%,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全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9.57亿元,下降16.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2.3%,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26.02亿元,下降24.6%。
新开工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共有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44个,其中5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10个,完成投资41.78亿元,增长53.2%。
房地产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支柱,今年除竣工面积较去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289.51亿元,增长40.5%,房地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2.5%。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620.34万平方米,增长11.7 %;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17.86万平方米,增长64.7%;本年房屋竣工面积154.82万平方米,下降25.9%;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1.76万平方米,增长35.4%;本年商品房销售额441.27亿元,增长95.6%。
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活跃。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7931.58万人、货物运输量2553.10万吨。年末全区拥有等级公路里程237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一级公路249.09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0.78万辆,本年净增48250辆,增长18.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58万辆,净增42867辆,增长18.4%。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29亿元,增长20.5%。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2.42亿元,增长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60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12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90.0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76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98.6万户。
旅游业势头良好。201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35.18亿元,增长10.5%,国内旅游接待人数2083.06万人次,增长9.1%。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75万人次,增长6.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430万美元,增长7.4%。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66亿元,增长10.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06.22亿元,增长11.4 %;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44亿元,增长6.8 %。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72.30亿元,增长12.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8.51亿元,增长4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79亿元,增长6.2%;粮油、食品类零售额8.52亿元,增长0.3%;中西药类零售额4.37亿元,增长9.0%;家具类零售额1.97亿元,增长49.8%;烟酒类零售额1.93亿元,增长7.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0.22亿元,下降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41亿元,下降2.9%;日用品类零售额2.15亿元,下降5.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1.80亿元,下降12.0%,化妆品类零售额1.31亿元,下降1.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20亿元,下降14.9%。
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量基本稳定。2016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1.35亿美元,下降6.3%。其中,出口额140.2亿美元,下降2.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52.72亿美元,增长5.06%,加工贸易出口额60.87亿美元,下降0.04%,而保税物流出口额24.98亿美元,增长24.98%。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5424万美元,增长13.6%,离岸接包执行额9617万美元,增长16.3%,累计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系统注册的企业有76家。
2016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0家,注册外资82059.91万美元,下降4.42%;实际利用外资48036.69万美元,下降19.6%。全区新备案境外企业27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61亿美元,增长26.42%,投资目的地遍及6大洲的17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5.96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1亿美元,增长12.65%。
传统市场贸易疲软,新兴市场贸易走势分化。全年对欧盟、美国等出口都有下降。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11.02%,对美国出口下降5.78%。同时对香港、韩国等出口都有下降,仅对日本出口保持增长。与新兴市场贸易中,对东盟出口保持13.79%的增长,而对巴西、俄罗斯等出口都有下降。
金融、保险和证券
201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91.40亿元,比年初增加176.38亿元,增长8.0 %;辖内本外币贷款余额2337.30亿元,比年初增加119.20亿元,增长5.4%。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20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6亿元,增长6.2%。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219.99亿元,比年初增加99.18亿元,增长4.7 %。
年末全区共有保险机构39家,全年保费收入39.03亿元,增长23.5 %,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42亿元,增长4.0%,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3.61亿元,增长40.6%。赔付支出和其他各类给付总计12.39亿元,增长13.6 %。
年末全区拥有证券营业部8家,证券登记开户数有112332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2505.03亿元(仅东吴证券提供)。
科技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稳定。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53.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1.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累计443家,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391项,累计达2432项。
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区专利申请量10438件,其中发明专利3974件;专利授权量5872件,其中发明专利1354件;PCT专利申请71件,12月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33.19件。新增省贯标备案27家,28家企业通过贯标第三方认证。
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区各类人才总量25.3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7万人。入选第六批“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1人,获评“江苏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1家,入选新一轮苏州“海鸥计划”20人,获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专家6人。全区技能人才总量2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7.3万人。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获评江苏省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家,获评苏州市大师工作室4家。
2016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94所,其中幼儿园(含分园、村园)98所、小学5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29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中专2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区在校中小学学生总数131893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为8690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3894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为6048人。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2.3%。2016年普通高考共录取3102人,录取率为96.6%,其中本科2605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全年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6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165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222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00万册。电影放映单位个数达12家,有线电视用户31.3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
医疗卫生服务得到加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家,全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8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27人,注册护士2729人。拥有床位数5723张。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开展区(镇)巡回科学健身讲座21场,参与人数100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样本4205人,完成公务员体质测定样本1116名,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实行免费服务,参与人数384人,开具运动处方1500份,市民体质达标率95.6%,创历史新高。2016年先后承办全国青年桥牌团体赛、同里中国围棋天元赛、全国男子排球冠军赛总决赛、汾湖世界杯攀岩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高水平赛事。吴江被中国围棋协会命名为“中国围棋之乡”,围棋天元赛获评江苏省十大精品体育赛事。全年共获全国性赛事2铜,省田径锦标赛5金1银2铜,省县组田径赛4金4银6铜,省田径单项赛4金2银1铜。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21亿元,增长4.5%。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呈现新亮点。城市引领力不断加强,水秀天地主体竣工,苏州湾文化中心地下室工程完成,总部经济区建设加快,轨交4号线进入试运行,吴江大道、常嘉高速吴江段建成通车,苏震桃南段与浙江实现贯通,胜地生态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交付投用。黄金湖岸旅游项目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吴江高新区新城建设加速,中心镇功能不断加强。震泽镇被住建部评为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获评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0个。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实现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批“一村二楼宇”项目7个,建成安置公寓房50万平方米,如期实现薄弱村稳定性收入超过200万元目标。
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824518人,比上年末增加6566人,其中男性人口405961人,女性人口418557人,男女性别比为96.99:100。全年出生人口8734人,出生率为10.6‰,死亡人口5759人,死亡率为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全区非农业人口658271人。年末全区登记在册外来暂住人口801164人。预计2016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000元左右。
养老保障更加有力。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4万人,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2.38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均达100%。累计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0.31万人次,发放金额1.15亿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7.99万人次,发放金额1414.49万元。
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09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43个,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978人,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69.8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2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48.2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5368.9元和17723.1元,分别增长6.0 %和12.6%。
市场物价
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 %,低于苏州大市0.4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 %,烟酒类上涨2.4 %,衣着类上涨2.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3 %,交通及通信类下降0.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 %,居住类上涨2.1 %。\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持续推进。2016年尝试节能新机制,引导亨通光电、精工金属、明港道桥3家企业进行我区首例项目节能量交易;新出台《苏州市吴江区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6~2017)》;引导企业实施128个节能技改项目,投资额14亿元,实现节能量12.3万吨标煤。
生态环境总体向好。全区水质总体稳定向好,17个水污染减排项目、10个太湖水污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畅流活水、黑臭河道整治共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疏浚河道157条,整治黑臭河道11条。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主管网719公里,重点村、特色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342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6%。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6家;完成有机废气治理项目760余项;淘汰燃煤小锅炉1026台、黄标车502台。
2016年,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应看到不足:全区产业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新支柱产业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创新投入不够、新旧动能转换有待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率不高、空间格局优化有待更大提升;城市大交通格局尚待更快完善;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压力仍然较大;民生社会事业有待更加均衡布局;2017年,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两聚一高”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和现代服务业兴区,启动实施“555计划”,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各项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先行军。
注:1.本公报数据为2016年度快报数。
2.年平均汇率按照年初的6.49%和年末的6.94%简单平均计算,为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