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曲艺 >> 吴江古琴史略

吴江古琴史略

2023/1/15 3:46:36    作者:  陈波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888

历史上流传着大量的与古琴有关的动人故事,伯牙、子期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司马相如、卓文君一曲琴歌《凤求凰》缔结良缘,诸葛亮操琴摆空城计退兵司马懿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老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古琴悠久的历史。《尚书》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可见夏商之时,已有琴,琴自产生至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而且成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琴也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20世纪初为区别于其他琴而被称作“古琴”,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或“琴道”。数千年来,古琴的先贤们为我们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留下的琴曲有三千余首,古琴也成为流动的传统。


 吴江地处江南腹地,为鱼米之乡,后梁开平三年,五代吴越王钱镠以吴淞江名为县名置吴江县,已有1100多年,吴江设县起至清末一直在苏州管辖之下。明弘治元年(1488年)这里已"民生富庶,城内外接栋而居者,烟火万井,楼台亭榭与释老之宫掩映如画"。繁荣的经济、富庶的民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使吴江历史上文人名士辈出,古琴文化同样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内容,很多文人也是琴人。

纵观吴江史载历代琴人的分布和琴人的生态,是和中国古琴发展史相契合的。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古琴最传统的早期形态应该是巫师琴,而后演变为声乐伴奏的乐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琴作为纯器乐弹奏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有名的琴师有师旷、师襄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秦以后琴盛兴于民间,在汉、魏、六朝时期古琴作为器乐演奏有了重要的发展,并出现了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和理论家,如蔡邕父女、司马相如、桓谭、阮籍等,古琴名曲如《广陵散》、《大胡茄鸣》、《小胡茄鸣》等至今流传甚广。史载吴地第一个琴人是东汉时的顾雍,他年轻时曾跟避祸吴地的中原著名琴家蔡邕学琴,得到了蔡邕的赞叹和好评,顾雍的嫡系或同族后裔,受其影响,擅琴者不少,其中嫡孙顾荣、族裔顾欢等都是著名琴人,顾氏家族自西汉以来一直为江南望族,家族文化积淀深厚,子孙集中分布以今苏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吴江史载最早的琴人张翰(晋)与顾荣私交甚好,经常一起切磋琴艺。

宋代的时候,松陵镇还是"城无十里之方,市无千家之聚" ,可见人口并不多,因此,一直到宋元时期,吴江史载的琴人也相对稀少,但依然能看出琴是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载体,晋代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唐代的文学家陆龟蒙与在苏州任职的文豪皮袭美泛舟松江,见渔父醉影遂写《醉渔唱晚》琴曲,流传至今,元代江南财赋司副使宁昌言将军,“日与二三知己以琴尊自娱”,反映了弹琴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乐趣之一,是自身修养、相互交往、沟通感情的文化方式。

明、清时期是琴学兴盛时期,一是琴派兴盛,演奏技巧有了突出的发展,使古琴有了比较有序的传承,二是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在琴学理论上也出版了不少价值很高的著作,如明初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是对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提出的理论。明代琴家太子朱权,历十二年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末清初,徐上瀛提出《二十四琴况》,更进而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至今仍为琴人必读书目。明清时期的吴越之地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古琴音乐文化中心之一,明清时期也是吴江历史上琴人最多,琴学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史载琴人 42位,有文人、艺人、名媛、僧人、士大夫,留下了创作的琴曲、琴谱、琴学理论著作、弦歌谱集及相关的诗词歌赋。

清末与民国年间因战乱和政治变迁,加上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但吴江仍有一些家学渊源的文人能操的一手好琴,如蔡邕之后蔡真黄词传夫妇、南社著名词人顾悼秋,之后则未见琴人记载。

吴江琴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古琴形态是文人琴,这些琴人首先是文人,文人的修习目标是通才,故无不喜读书、著书立说,工诗词书画、篆刻等技艺,他们又淡泊名利,心向山林,三五知己以琴自娱,弹琴是他们又一修身养心的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除了晋代的张翰和唐代的陆龟蒙,还有明清时期的汤豹处、仲沉洙、钱泳、张日华等。张翰是三国孙吴大鸿胪张俨之子,在洛阳为官,一日“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回乡,吴江也因他引发莼鲈之思而得名鲈乡,张翰也是琴家,与顾雍之后顾荣经常一起切磋琴艺,“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坐,翰来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可见两人引为知音。

在古琴的演奏形式方面,琴人们不仅有古琴器乐独奏,还有琴箫合奏和弦歌,明代的汤尹娴、汤吉娴姐妹“善吹洞箫及鼓琴”,清代的郭元灏“善鼓琴调弦雅歌往往有激楚之音”;民初的蔡真、黄词传夫妇二人“常一人弹奏,一人吟唱,其乐融融”。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清代的蒯和朱履云的琴箫合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蒯,“善洞箫名振吴下”,朱履云是全真道院围棋高手,琴艺也是“远近啧啧推奉之名”,二人“尝于中秋夜泊舟虎邱,三鼓后登千人石,各奏其技,碧云不流宿鸟乱飞,闻者莫不醉心于是,寻声而至士女云集,…………… 闻者莫不醉心于是”,其演奏技艺之高可见一斑。

除了诗文,鼓琴同样也是文人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三五知己自娱是一种方式,结社会友也是一种方式,吴江历史上最早记载吴江琴人结社的是清代的沈烜,他是盛泽一名精于医术的医生,也是琴人,“工书画又审音律喜弹琴,家蓄一琴名古鲸,时一抚弄以寄幽赏“,结社后便以琴名为社名设“古鲸琴馆”,“暇则与二三朋侪诗词相唱”,故结社以琴会友也是琴人间交流的传统方式。




文人琴人名册如下表:

朝代

姓名

琴人类型

特长

著作

资料来源

张翰

文人

善琴、善属文

首丘赋

乾隆吴江县志

陆龟蒙

文人

善琴、通文学、农学

耒耜经、笠泽丛书,松陵集

醉渔唱晚琴曲

嘉靖吴江县志

琴曲集成

宁昌言

将军

善琴

 

嘉庆同里志

史珩

善琴、诗词

宜晚楼集

道光黄溪志

尹宽

文人

善琴、诗词、六书

易斋集

嘉庆黎里志

邹洁

文人

善琴、诗词

蘧庵诗集二卷

乾隆吴江县志

汤豹处

文人

善琴、诗书画

 

乾隆吴江县志

戚勋

文人

善琴、诗

町庐集潘耒序

乾隆震泽县志

南宫

文人

诗文、琴棋

容斋诗钞

嘉庆同里志

明隐

僧人

善琴、书、画

 

嘉庆同里志

仲沉洙

文人

琴弈书法

采真游集

嘉庆黎里志

钱泳

文人

善琴、书画、金石

履园丛话

乾隆盛湖志

朱履云

文人

善洞箫

善琴、棋

 

嘉庆黎里志

陈山寿

善琴、诗词、画、篆刻

众香盒诗词稿、闽游草

光绪黎里续志

吴云纪

文人

善琴、诗词、医术

 

光绪黎里续志

郁文

文人

善琴、琴理

 

道光汾湖小志

郭元灏

文人

善琴、琴歌、诗文

 

道光汾湖小志

 

释正提

僧人

善琴、画、诗

问樵集、太湖风土歌

民国儒林六都志

张日华

文人

善琴棋、诗书、篆刻

复斋诗稿

道光黄溪志

黄增康

文人

善琴、画

 

吴江县志

钮贞

文人

善琴、画

 

道光震泽镇志

沈烜

文人

善琴、书画

受恒受渐斋集

琴学汇要、乾隆盛湖志

周光纬王淑夫妇

文人

善琴、诗词

红蕉馆诗钞

竹韵楼诗抄、琴趣词

光绪黎里续志

民国

蔡真黄词传夫妇

文人

善琴、篆刻、书法、诗词

 

中华蔡氏文化研究

民国

顾悼秋

文人

善琴、词、书画、昆曲、篆刻

《雪上人轶事》、《酒国点将录》

近世古琴逸话

 

吴江的琴人不仅以琴修身自娱,还研究琴理,编写琴谱,也有藏琴和琴书的爱好,唐代的陆龟蒙编写的琴曲《醉渔唱晚》传承至今,依然是流行琴曲,明代的任孜、凌淑口、清代的蔡仙根、任兆麟、吴蕙、陈世骥都有琴著,其中晚清的陈世骥所著《琴学初津》在琴界有一定的影响,陈世骥不但是位琴人还是一名琴学理论家,毕生致力于琴学研究,所著《琴学初津》是一本琴学理论著作,在琴曲制曲方面有独到的阐发,二十年中数易其稿,于1902年定稿,书中还收录了原创的四首琴曲:《桂宫梯》、《雪夜吟》、《雨中秋》、《腊鼓引》。

自古以来,琴人藏琴和琴谱也是一件雅事,清代的张味琴藏有雷氏琴一张名“清音”,甚为珍贵,四川雷氏家族是唐代最为著名的斫琴家,所制雷琴“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其精妙如此”,故历代好琴之士均视为传世之珍,张君“筑一阁贮之,震泽任兆麟为题听松二字且为之记”,可见对此琴的钟爱。



琴人名册:

朝代

姓名

琴人类型

特长

著作

资料来源

任孜

善琴、琴理

琴理经笥堂类稿

嘉庆同里志

凌淑口

文人

善琴、琴理

琴谱二卷

道光黄溪志

蔡仙根

文人

善琴、琴理

琴言一卷、琴谱大成二卷、操缦撮要一卷

光绪黎里续志

任兆麟

文人

善琴、琴理

弦歌古乐谱

光绪吴江县续志

陈世骥

文人

善琴、琴理

琴学初津十卷

琴史汇要

吴蕙

文人

善琴、琴理

 

吴江县志

沈刚中

文人

诗文

藏书(琴书)

民国垂虹识小录

张味琴

文人

工画善琴

藏雷氏遗琴“清音”

琴学汇要

 

古琴音乐文化是由男性文人主导的文化语言,这些文人艺术化的乐活方式,对维系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女性群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闺阁还是青楼女子,也是以琴养性,把琴作为通才教育的一个部分,虽然是非主流群体,但是她们的存在也给琴史增添了另类的色彩。人文荟萃的江南之地也是女性琴人活动的中心,吴江历史上也不乏文才出众的女琴人,不但有书香门第之家的女性,也有才华横溢的青楼女子。明代的汤尹娴从小天赋异禀,承其父所学而“善诗歌,填词,画花卉翎毛,又善天文、历律、测晷、开方、立方、筹算,皇极统韵、诸葛鼓音射覆之学,皆其舅氏碌庵所教也,并善吹洞箫及鼓琴,则与其妹吉娴皆能之,吉娴字渭君,与姐尹娴齐名,亦工吟咏”,如此这般文理兼长、多才多艺,实属罕见。明末名妓徐佛也是“性敏慧,能琴工诗,善画兰”,其女弟子柳如是“能琴善诗画”,容貌谈吐均超越其主。


女性琴人名册


朝代

姓名

琴人类型

特长

著作

资料来源

胡氏

文人

善诗文、笔札、琴棋写竹

 

乾隆吴江县志、道光黄溪志

汤尹娴汤吉娴姐妹

文人

善洞箫、鼓琴诗歌、画、天文历律、测晷开方立方筹算

 

乾隆吴江县志、乾隆盛湖志、康熙吴江县志

叶小鸾

文人

善诗画、琴

返生香

乾隆吴江县志

徐佛

艺人

善琴、诗、画

 

民国垂虹识小录页,乾隆盛湖志

柳如是

艺人

善琴、诗、画

 

乾隆盛湖志

梅芬

文人

善琴、诗书经义

绿筠轩诗草

嘉庆同里志

吴德韫

文人

善琴、画

 

乾隆盛湖志、道光平望志

吴蕙

文人

善琴、琴理

 

吴江县志

 

在古琴的传承方面,虽然吴江历史上操琴者有之,史载授琴文人有两人,为清代的钮贞和陈世骥,虽“从业者甚众”,但并未留下清晰的传承脉络,传承人也难以考证。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跟吴江琴人多为文人有关,文人琴以修身为目的,故只需要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使心平体闲,朱长文说:盖古人之教人者,常待学者之自得,而未尽告也。自得则悟之深,而左右逢其原矣。文人琴更多地重视乐曲的非音乐性内容亦即思想文化内容,这也是文人琴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依靠自己的领悟。许健先生在《琴史新编》中总结艺人琴时说:隋唐的琴师大都有自己的师承渊源,对演奏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吴江史载艺人徐佛、柳如即为师承关系,同时文人琴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视传承,故文献记载也少之。另一方面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变迁,流失了很多琴家、琴谱和传世老琴,之后在50年代虽然经历短暂的复兴,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古琴艺术遭到了极大破坏,琴人的研究、演奏活动被迫停止,古琴传承断裂。一直到2003年之后,古琴艺术列入了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重新被世人所认识,吴江也陆续有爱好者向苏州的琴家学琴,并延续了古人的传统,结社会友,交流切磋,琴学活动也日趋频繁,影响也日趋扩大。


【参考文献】

[1] 朱长文(著)常俊珩(编辑)《琴史汇要》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出版 20118

[2]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出版 20106

[3] 许健《琴史新编》中华书局出版  20126

[4] 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中华书局出版  200912

[5] 刘承华《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考察》  20141

[6] 戴微《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报)2013年第三期

[7] 吴江古代地方志:吴江县志、康熙吴江县志、嘉靖吴江县志、嘉庆同里志、嘉庆黎里志、道光平望志、道光汾湖小志、道光黄溪志、乾隆吴江县志、乾隆震泽县志、乾隆盛湖志、光绪吴江县续志、光绪黎里续志、民国垂虹识小录、民国儒林六都志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