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风物 >> 农副产品 >> 分湖米

分湖米

2015/12/26 13:59:27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2503

分湖米,明清时期就远销上海浙东。《分湖志》记载:湖旁居民,以农为业。或为商贾,贩卖稻粮等物,不越千里。有的操弄中小船只,则在百里之间为业。往来南北者,以万计。可见,自古以来,芦墟人就以贩运分湖米谋生营利。

分湖米何以好销?《湖隐外史》称赞分湖米是苏南最好的大米:土之菁英,莫先于谷。分湖之米,故吾郡吾邑所无也。煮熟,粒长大而色光润,性柔滋而味甘甜,即恐锡山亦未必胜之。分湖境域地势平坦,成土母质为湖泊沉积物和海潮挟裹物。地表土壤为水稻土中的黄泥土类为主。田面高程适中,水位平稳。先民们数千年来勤奋耕作,使之土质肥沃,结构良好,水气协调,成为典型的水稻高产良田。同时,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平稳,深秋昼夜温差偏大,水稻灌浆充分。以往,种植品种主要是晚粳,谷粒薄壳、饱满,米饭口感清新,尤其是成饭冷却后仍保持松软,富有弹性。

清朝同治年间,分湖米贸易更为兴盛。为掌握行情,统一当地米价,米商们聚会频繁。光绪元年(1875),米商陆厚斋等发起设立聚会场所,在南栅城隍庙东隅筑屋三楹,名曰嘉穗堂。20多年后,成立米业公所,订立行业规章,移址西北栅重建。那时,米行都开设在芦墟老镇区东、南、北的市河口。米商们收得农民的糙米,加工后,将白米运往硖石、松江、上海等地销售。由于米质上乘,倍受上海人的青睐,年销售量在1525万石(每石合75公斤)。抗日战争前,芦墟镇约有米行20家,米店16家,共有从业人员190人。1935年初的《吴江县政》记载:东部地区商业芦墟镇较盛,米居大宗。

关于糙米加工,旧时用木臼,靠人力用臼杵将糙米打白。民国初年,济和、唐公裕、吉泰慎记等较大的米行,已装备内燃机拖动碾米机、砻谷机,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到1935年,已有8家米厂投入12部内燃机,总功率达到288匹马力(215千瓦)。同时,米商十分注意掌握米市信息,每天有人传来上海、松江、苏州等地的米市行情。后来借助当时极少的无线电收音机、电话等信息工具,充分掌握并开始操纵市场行情。米行将收购到的稻谷、糙米囤积起来,根据各地米价变化的信息,将白米适时抛售,从低吃(进)涨吐(出)中谋取较高的利润。

解放后,由公私合营转制为国营的吴江芦墟米厂,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20世纪60年代起,芦墟米厂生产的精白米品质优良稳定,得到上海市的高度评价。1983年被商业部、粮油进出口公司评为优质产品,称誉其粒形细小匀称,外观光泽好,透明度高达98%,既保持了农产品的天然本色,又富有油润感1985年,芦墟米厂被指定为全国大米制样厂,年产汾湖牌精洁米20000吨。产品多次荣获部、省级优质产品称号,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首批放心米称号。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又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现在,汾湖牌精洁米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广受欢迎。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