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9 3:48:33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419

【作品原文】
汤家汇里斗山歌,
信口成腔音节和。
借问歌中何所有,
燕私语杂别离多。
【背景拓展】
中元对歌是盛泽丝绸行业所独有的习俗。
盛泽一带的居民世代以丝绸为业,旧时几乎每家都从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或丝绸贸易。自明代中叶起,盛泽及周边乡村出现一批专业从事丝绸织造的作坊,雇用织绸工和拽花儿(在旧式花机的花楼上人工提花的少年)日夜轮班织绸。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是旧时重要的节日,各丝绸作坊按例放假。中元之夜(或前一夕),盛泽四乡的佣织少年与拽花儿聚集在东庙前的汤家汇(即夜船汇)及舁明桥斗唱山歌。斗唱之人多达数千人,“喧闹达旦”。歌唱者往往自编歌词,内容“多赠答之词,表达燕私离别之情,令听者移情动容”,“其旁引曲证、假物借声之法,淳朴纤巧无所不全,不失乐府本旨”;“其唱法初则高亢.而收尾时清悠和缓”,悠扬动听。
自古以来.江南的吴语地区流传着一种民间的山歌,称之“吴歌”。是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代代承袭.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韵文形式,盛泽的中元对歌属于吴歌的一个分支。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