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南京 >> 秦淮区 >> 中山门

中山门

2020/10/10 0:17:46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3616

中山门,为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其址原为明代朝阳门,因其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明朝阳门现已不存,今三拱券城门系民国时期开辟,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筑朝阳门。城门为单孔券门,门外还有一道。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兴建中山大道时,将原朝阳门拆除,把门基挖低,修造三孔拱形砖门,并在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通向中山陵的大门,并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守军曾在此展开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侵华日军从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攻入南京城。1996年,南京中山门成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与城门外的金陵辟邪成为南京城的主要象征之一。


一、历史沿革

中山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原名朝阳门,因其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建

朝阳门瓮城

朝阳门。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门外还有一道。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收复南京,皆在朝阳门外发生多次激战。同治四年,清政府为增强朝阳门的防御遂在门外增建外瓮城,但因城门距离护城河较近,若建成传统的凸型瓮城恐进深不够,所以这才筑成了南京所有城门瓮城中外型唯一呈半椭圆形的瓮城,外瓮城城门与朝阳门城门也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而是在外瓮城垣偏北的方向斜设。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朝阳门城楼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政府将七处城门改名,并加以整修,其中朝阳门即改名为中山门,并沿用至今。同年因迎奉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国民政府将门洞狭小的朝阳门拆除,挖低门基,改筑为三孔券门。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山门建成后门额由谭延闿题写。

19439月,中山门门额改为汪精卫的隶书石额。1946年,汪精卫的落款被凿去,但他的中山门三个字则一直沿用了五十多年。

1996年,中山门的三道券门被改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为方便城内外交通,在城门下方两侧另开全长1600米的双线行车隧道,在工程的同时,原汪精卫的题字被换成了王献之的集字。


二、周边景点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级旅游景区AAAAA国家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

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级旅游景区AAAAA国家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3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级旅游景区AAAA国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南博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