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淡然一生著妙笔 激扬文字爱国情——访周瘦鹃小女儿周全

淡然一生著妙笔 激扬文字爱国情

访周瘦鹃小女儿周全

2019/2/17 0:47:06    作者:  李伟、章政瑛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202

 

  周瘦鹃的题字 

 

   周瘦鹃故居紫兰小筑 

 

   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 

 

   周瘦鹃的文集 

 

 周瘦鹃的小女儿周全  

   他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在当时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曾经在上海滩做报人,前后共计30余年,为中国的报纸特别是副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曾隐居姑苏,专心工于盆景园艺,成为一代大家……

  他就是南社的风云人物之一周瘦鹃。在如今的苏州凤凰街北段有一条僻静的小巷,叫王长河头,周瘦鹃的故居“紫兰小筑”就坐落于此,如今的小筑内仍然住满了人,他们都是周老的后人。近日,我们拜访了周瘦鹃的小女儿,周全。

  文字中抒发爱国情结

  “写作、翻译、编辑、园艺……父亲样样都有涉猎,是个 ‘杂家’。”周全说。

  1910年,还在中学读书的周瘦鹃暑假期间偶尔在旧书摊上购得一本《浙江潮》杂志。其中一篇描写法国军官爱情故事的笔记深深打动了他,他下决心要把这篇笔记改编成小说或剧本。“父亲用一个月时间,夜以继日地改编出了八幕话剧《爱之花》,并用‘泣红’笔名投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获得成功,这便是父亲的处女作。”周全告诉记者。1912年,周瘦鹃18岁,这年秋天,他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周瘦鹃一边教书,一边勤奋写作,不久,便以一个多产小说家的声誉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于是他辞职开始专职写作。“在父亲一生的写作生涯中,他都是以勤奋、高产而闻名,自称‘文字劳工’,基本每天都要写作数千字。从年轻时筹措结婚,到后来买下紫兰小筑,每一分钱都是他用心血写作赚回来的。”周全说。

  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后,周瘦鹃还开始尝试参加编辑文学刊物。1914年夏,他协助编辑《礼拜六》周刊,不久停刊,后又于1921年春独自将该刊复活。1920年,《申报》正式录用周瘦鹃为该报副刊《自由谈》编辑。此后,他又先后创办、主编或与人合编了《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等多种报刊。在前后总计30余年的报人生涯中,周瘦鹃编辑的众多报刊、杂志在当时有着广泛的阅读群体,他对报纸编辑特别是副刊编辑的探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父亲的一生中,他始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爱国情结。”周全说。

  1915年,年仅20岁的周瘦鹃参加南社,入社号为508号。同年,在《南社丛刻》第十九集,周瘦鹃发表了古体叙事诗《新情歌》。在《新情歌》中,女主人公不惜一切要情人出征去杀敌卫国的行动,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为响应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周瘦鹃先后创作日记体小说《亡国奴之日记》和《卖国奴之日记》,痛斥了侵略者和卖国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受到人民欢迎。此后,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周瘦鹃不间断地写了不少爱国作品,号召人民抗日、抵制日货,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著名的爱国作家。

  与此同时,周瘦鹃开始潜心于盆景、盆栽的艺术研究。1938年冬,经人介绍,周瘦鹃加入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国际性的上海中西莳花会。在莳花会展出比赛中,他以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盆栽艺术两度夺魁,获得彼得葛兰奖杯,为祖国争了光。后因该会英籍评判人员有意贬低中国,裁判不公,周瘦鹃愤而退出。

  “解放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颖超等都先后莅临紫兰小筑,参观父亲高超的盆景园艺。”周全告诉记者。

  一双花布小鞋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感召下,隐居多年的周瘦鹃重新走出家门,拿起了笔进行写作,并越来越关心政治,尽力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有益的事。

  1957年,在周瘦鹃62岁的时候,周全出生于苏州紫兰小筑,并在这里与父亲一起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11年。周全是周瘦鹃10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宠的一个,在她的眼里,周瘦鹃是一个慈父。

  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拈花集》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一双花布小鞋》,其中描写的就是周瘦鹃和周全之间的一段故事:周全3岁时,有一天,周瘦鹃要去南京出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但少不更事的小周全以为父亲要去的是北京,就哭着嚷着要和父亲一起去,去见毛主席。害怕父亲不带自己去的周全偷偷地把一双花布小鞋塞进了父亲的旅行包,以为这样就可以跟着父亲上北京了。后来,周瘦鹃离开苏州,前往南京参加会议。到了南京,在旅社里周瘦鹃发现旅行包里多了一双小女儿悄悄塞进的花布小鞋。这一发现让周瘦鹃的心里涌起了层层感情的涟漪,他对女儿所做出的趣事作了种种揣想,写出了此文,以下为此文的部分摘录:

  “一双花布小鞋,悄悄地躺在我那只帆布旅行包里,跟着我搭了沪宁快车,从苏州出发;跟着我经过无锡、常州、镇江直到南京。赶了这么一大段路程,我却并没有知道。当我在江苏饭店住下来,打开旅行包时,才发现了它。这一对小东西正咧开嘴顽皮地对着我笑哩!我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是我那不足三岁的小女儿全全一双常穿的鞋子;因为洗涤和曝晒,花布已有些儿褪色,只有五六成新了。两个鞋襻上,钉着两个黑色纽子,抖动着快要掉下来似的。那白布的滚边和蓝布的底都已磨损,足见全全这孩子平日的跳荡了。

  ……

  我把这一双小鞋子摊在两个手掌上,把玩了好一会。耳边似乎响起了她那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妹妹要跟爹爹一起去!’真好像这孩子也跟着我来了。我就把它揣在我的左右两只裤袋里,在我留在南京出席省人代大会和列席省政协大会的日子里,就让它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吧。

  ……

  我临行时,先在这双小鞋子的肚里,做了一番手脚,一只塞满了糖果,一只装满了饼干,预备一到家里,就送给我的全全,奖励这个精灵小鬼头小心眼里打出来的好主意。”

  一位慈父对女儿的深深的舐犊之情如潺潺的溪水流淌在文字间。两年之后,周瘦鹃赴北京出差,这次,他带上了周全一起,圆了女儿想去北京的梦想,他再次作文《一双花布小鞋上北京》。

  教育儿女快乐地生活

  虽然周瘦鹃平时很忙,但在儿女眼里,周瘦鹃是一个热衷花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活得十分淡然。“虽然父亲一直带着墨镜,看上去很凶,但当他拿下墨镜的时候,他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老少年’。”周全说。

  在周瘦鹃的10个子女中,没有一个最终走上了写作道路,这也与周瘦鹃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分不开,“父亲从来不会苛求我们做不喜欢做的事,在我们小时候,父亲没有强迫过我们看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而是允许我们看任何自己喜欢看的书,让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即使我们犯了错,他也从来不会打骂,而是更多地用身教多于言传,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周全告诉记者,“父亲常说,‘要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快乐地生活,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踏踏实实’。” 

  1968年,周瘦鹃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含冤离世。周家随后也饱经磨难,被迫搬离紫兰小筑,对于这其中的一段沧桑往事,周全表示不愿再提起。1978年,苏州市隆重举行周瘦鹃先生悼念会,十年沉冤,终获昭雪。

  同年,周全也正式参加工作,在苏州的一家工厂上班。长大后,通过对父亲许多遗作的翻阅,周全更加理解了父亲“踏踏实实做人,快快乐乐生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人岗位上,周全踏实而快乐地工作着。

  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全也与父亲一样,成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一名会员。1988年,她调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在那里开始从事民主党派工作,一直到现在。如今,周全已经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组织处处长、苏州市政协委员,“从事民进工作20年以来,我一直努力地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生活中,周全一直平平淡淡、脚踏实地。

  在工作之余,周全还将父亲的许多遗作搜集、整理出版,尽自己最大努力让真实的周瘦鹃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读到父亲的文章,更全面地理解父亲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将父亲的这些精神一直流传下去。”

  同时,周全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也重新回到了紫兰小筑,守护着父亲留下的心血。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