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南京 >> 玄武区 >>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2020/3/20 0:27:46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5809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5月至1947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


一、基本资料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5月至1947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邓颖超和南京局组织部长钱瑛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

纪念馆藏有文物1170件,其中一级藏品100件,内有当年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从19425月一直带在身边阅读的毛泽东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书面上有周恩来亲笔签署。还有1946叶剑英李克农徐冰在北平军调部工作时,赠送董必武的一只刻有《兰亭集序》的铜墨盒,上面并刻有上、下款。

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163帧、文物文献资料90件。该馆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影集。

它的保护范围:南至汉府街,北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原址外延35米,东至梅园新村17号东侧围墙,西至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围墙。


二、馆区介绍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三、特色景区


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梅园新村街道西侧,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东侧,汉府街北面,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馆名由国家前主席杨尚昆题写。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周围有颇具民族风格的老虎窗、石刻透空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山墙上变形组合的马蹄莲,正面墙上变形梅花等艺术品,象征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处变不惊、从容机智的大将风度和傲霜斗雪、蔑视强权的坚强意志。西墙上现代抽象意味的浮雕式老虎窗和对当年监视、跟踪、盯梢的特务眼睛进行艺术夸张的现代镜面窗,与马路对面钟岚里国民党军统监视站相呼应,使人联想到代表团当年所处的险恶环境。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

周恩来铜像

周恩来铜像位于露天庭院的正面墙前,3.2米,重900公斤,神、形兼备,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铜像背后树立着高大的汉白玉拱门,在接近铜像处有一组铁花拱圈门头线,是以中共代表团原址30号大门为原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设计的,使参观者倍感亲切熟悉,依稀如见周恩来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出入梅园、紧张工作的情景。

周恩来图书馆

周恩来图书馆是1998年江苏省暨南京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重点工程,位于陈列馆北面,梅园新村30号的西南角,占地面积855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 平方米,由民国初期四幢民居式小楼改建组合而成,分上下两层,内设展厅、阅览厅、音像资料厅、采编室、书库等。图书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以及介绍他的生平、思想的书刊、资料等,现藏书数万册。图书馆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指导下,成为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馆资料研究中心。

别克小轿车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坐的别尔克小轿车,牌照:京1645。车长:5.20米,宽:1.85米,产地:美国。制造时间:1941年。

1946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因当时工作需要,由中共代表团祝华经手,在上海购买了这辆轿车,并由司机段廷英驾驶至南京使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就是乘坐这辆汽车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并多次用这辆汽车护送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民主人士。这辆轿车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它是国共南京谈判的重要历史文物。展览与藏品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合影照片

19461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延安机场的合影照片,纸质,长9.7 cm,宽12.4 cm,带硬纸撑架。该照片是19461月,周恩来由重庆返回延安,毛泽东、朱德去机场迎接周恩来的合影,周恩来非常珍爱这张照片。194653日,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南京,周恩来又随身携带了这张照片,并一直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这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

邓颖超在长征期间使用过的蚊帐

质地:棉纱。长200 cm,宽100 cm,高180 cm

19341010日,邓颖超抱病随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邓颖超患着肺病。经常发低烧,痰中总带着血丝,被编在干部休养连。由于病重,她不能行走,躺在担架上,过草地时,组织上给她发了这顶蚊帐,用来防止蚊虫叮咬和档风御寒。50年代中期,周恩来的侄孙周国镇读高中住校时,邓颖超就把这顶蚊帐转送给他使用。

1994127日,周国镇来南京参加第九中学邓颖超班命名大会时,把珍藏多年的这顶蚊帐捐献给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宋美龄送给邓颖超的羊皮筒子大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宋美龄送给邓颖超的羊皮筒子大衣,质地:羊皮。长125 cm,重2500 g

这件兰州产的羊羔皮大衣,由整张小羊羔皮制成,是1936年国共谈判期间,宋美龄赠送邓颖超的。它伴随邓颖超度过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1949年,周恩来随同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由警卫员成元功护送到满洲里,邓颖超把这件珍贵的皮筒子大衣改换了面子送给成元功御寒。解放后,成元功一直舍不得穿,直到1990年把它捐献给梅园新村纪念馆。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第三方面的“折衷方案”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第三方面的折衷方案,纸质。3页。长28 cm,宽19 cm。复写件。

194610月,国民党政府攻占张家口后,单方面宣布召开国大,致使国共和谈面临全面破裂。这时第三方面人士很着急。在没有和中共代表团通气的清况下,1028日由梁漱溟提出个方案,其中包括双方即日下令全国军队就现地一律停战。第三方面人士求和心切,没有细加研究,就同意复写3份。莫德惠、梁漱溟、黄炎培、陈启天、张君劢、罗隆基、李璜、章伯钧、左舜生等12人签上名后,分送马歇尔、孙科、周恩来。

当时国民党军队刚从一连串攻势中抢占了张家口、长春、安东、苏北、山东等大片土地,就地停战就等于承认这些即成事实,这只能对国民党有利。当梁漱溟、李磺、莫德惠到梅园新村向周恩来解释这个方案时,刚讲到就现地一律停战这一条时,周恩来就非常气愤,阻止他们再往下讲。民盟和中共代表团早有协议,在采取重大行动时应事先相互关照。梁漱溟此时自知理亏,又把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找来梅园新村商量,大家一致决定将已送出的方案全部收回,并立刻分头赶到马歇尔、孙科处借口修正,拿回了方案。致使这份只对国民党有利的方案没能实施。

董必武藏书《总理遗教全集》

纸质。1027页。长27 cm,宽19 cm,厚5.5 cm

国民党高级军官张治中将军,和周恩来、董必武有着多次的交往,他信任中国共产党,对老革命家董必武特别尊重,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张治中将这本1943年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刷的《总理遗教全集》精装本,赠送给了董必武,书的封二贴有张长14.5公分,宽10公分的白底黄花纸,上书有张治中敬赠必武先生墨迹并盖有张治中印章。 19473月,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时,留下一批书籍,交民主人士保管。

解放后,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图书馆接收。1960年,梅园新村纪念馆根据图书的签名和印戳从市政府图书馆征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