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5 3:04:33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54

【作品原文】
松陵笠泽各东西,
多少儿童上学齐。
教育已更新气象,
莫将书院旧名提。
【背景拓展】
清代,盛泽有东、西两所书院。松陵学舍,俗称盛湖西书院;笠泽书院,即肄业公所,俗称盛湖东书院。
松陵学舍在北观音弄(今为盛泽实验小学),清乾隆八年(1743)“里人姚仲英、殷宜罅等39人及济宁、济南、平阳等许多商人共筹集白银上千两建,于乾隆九年(1744)落成,是年7月(苏州)知府雅尔哈善为之作记”。
肄业公所(后为太平街小学,今已废),“在大适圩太平街(今舜湖东路),创办于同治八年(1869)冬。知府李铭皖、知县黎庶昌先后给示勒碑”。
戊戌维新后,学校教育兴起。光绪二十七年(1901)里人郑慈谷在自家大厅世泽堂(今新开弄)创办盛泽第一所学校——郑氏小学,沈秋凡先生曾任该校教师。
光绪二十九年(1903)郑慈谷、张嘉桐、洪鹗三人创办盛湖公学,校址在盛湖东书院。民国二年(1913)改名为吴江县第三高等小学(简称“三高”),民国六年(1917)与盛湖女校交换校址,迁至思古浜思古庵(今新民丝织厂),抗战胜利(1945)后改名思古浜小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里人简书勋创办明德小学,以盛湖西书院为校舍,后改名观音弄小学,现为盛泽实验小学。
郑氏小学与盛湖公学的创办,标志着盛泽教育迈进了新的历史时期。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