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咏吴江 >> 近现代 >> 疏浚市河

疏浚市河

2025/5/27 3:13:3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61


作品原文

殷法弃灰漫道严,

河干堆垛实堪嫌。

自从疏浚施人力,

几曲川流镜启奁。

 

作品释义

“殷法弃灰”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指殷商时代对乱扔垃圾者定刑。

“镜启奁”,形容疏浚后的市河水清如镜。

 

背景拓展

  清宣统二年(1910)盛泽“实行自治,建市自治公所和董事会”,至“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称帝,取消自治,市自治公所改为市办事处,由县知事委任助理员主持市政;民国十二年(1923)市董事会和市公所相继恢复;民国十六年(1927)改市公所为市行政局。

  清末民初时期,政局纷乱,盛泽地方政权相对弱势,市政管理缺乏有效措施,许多市政公益事务皆由商会出面组织与实施。光绪三十二年(1906)郑慈谷、张庆镛等发起成立盛泽商会,在“统管邑中商务”的同时,热心参与镇中公益事业。

  其时,“市河年久淤塞,旱则病秽,潦则苦溢”,两岸居民苦不堪言。民国二年(1913)“由郑慈谷发起,联合商界汪鞠如、陈辰生等筹款,大加疏浚,费银万余元”。市河经疏浚后“几曲川流镜启奁”,镇民“饮和食德”,无不盛赞商界之德政。

  然而当时镇民的卫生意识极其薄弱,向市河中“倾弃垃圾之风仍莫革也”,市容依然不容乐观。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