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地灵人杰说松陵

地灵人杰说松陵

2023/1/3 3:12:05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3772

  松陵镇,位于吴江北部。自吴江建县以后,松陵一直是县治(元代为州治)所在地,因此,又称松陵为吴江。

  松陵之名,最早见于后汉赵晔所纂的《吴越春秋》,其中有“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之句。“江阳松陵”,即指吴淞江北岸今吴江县地(阳,水之北,当时吴淞江连接太湖之处在现吴江市区之南,故称)。而使松陵名闻遐迩之句,当数后来南宋著名诗人姜夔在《过垂虹》中所咏“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了。

  据清乾隆《吴江县志》析,松陵之名源于“地在吴淞江,比江颇高,有若丘陵耳”。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在太湖东南青草滩上筑寨。松陵就在吴淞江源头的水口要塞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唐代设镇,屯驻军队(据清康熙《百城烟水》云,汉时松陵即为镇,属吴县)。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鏐置吴江县,乾化元年(911)在吴淞江源头建南北两城,有南津、北津之名。后南城废,北城即为吴江县城。城墙经过宋代修缮,元末吴王张士诚扩建,明清两代修建,延至民国。吴江城墙的最后一个城门———北门直至1958年才拆除。

  清雍正四年(1726),析吴江县偏西地置震泽县,两县县衙同设松陵。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东门外垂虹桥东称江南市,“民夹运河南北以居,自成聚落,明初几及千家,贸易视县市十之四五”。民国元年(1912),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民国18年(1929),镇区分松陵、笠泽、盛厍三镇。民国23年(1934),三镇合并为松陵镇。民国29年(1940)再度分设为松陵、盛厍两镇。民国35年(1946),再度合并为松陵镇。1953年初,松陵镇由原城厢区辖镇上升为县属镇。

  松陵镇历来为吴江县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有过并遗有许多名胜古迹。东门外的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遐迩。垂虹桥周围有吴江亭、鲈乡亭、华严寺、接待禅寺、三忠祠、南察院、三高祠、三高亭、钓雪滩、接官亭、盘野、小潇湘等。现在,在垂虹桥东侧不远处的吴江中学校园内尚存有孔庙(如图),这在苏州地区内除了苏州市区是绝无仅有的。

  松陵历史上名人辈出。顾野王(519581),是吴江设县前继严忌、张翰之后的又一位名人,学识涉及经史、天文、地理、占卜、训诂、书画等,无所不精。吴璋,是有名的孝子,其千里寻母携骨归乡的史事至今流传。吴洪,吴璋之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精于律法,平反冤案,后迁南京刑部尚书,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衔。吴山,吴洪之子,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刑部主事,巡抚河南时著有《治河通考》十卷,后晋升刑部尚书,逝后追封为太子少保。史称明代父子尚书共有17家,唯有吴氏两代都以明正公允、廉靖宽厚为世人所称道。

  沈啓(14901563),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是著名水利学家,著有《吴江水考》。沈璟(15531610),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为著名戏曲家,被称为“吴江派”,与汤显祖“临川派”齐名。

  吴昜,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被南明唐王任命为兵部尚书,总督江南诸军,封忠义伯,鲁王也封他为长兴伯,其所率义军曾令清军闻风丧胆。吴兆骞,少年时即声震文坛,成年后作了大量讴歌祖国边陲的诗篇。徐灵胎(16931771),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多种医书,其著作至今仍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钱涤根,祖居城内紫石街,1887年生于南昌,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在推翻满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帝制、反对北洋军阀、东征、北伐中功绩卓著,19271月就义于上海龙华。费孝通,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一生以富民为目的,其研究硕果累累,蜚声海内外,2007年魂归故里,安葬于松陵公园内。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