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陈去病感戴母恩

陈去病感戴母恩

2020/3/13 0:17:05    作者:  李展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223

  陈去病之所以能够从同里一隅跃上历史舞台,叱咤风云,是因为有他母亲早年培育教养奠定的基础。

  陈去病是个遗腹子,母亲推干就湿,辛苦培育去病。7岁开始,母亲就取用《史记》、《汉书》中忠孝节义、明达体用及近代经世济民的文章且诵且教。到儿子15岁时,她让他从学于著名学者长洲诸杏庐先生。母亲看到儿子性情急躁,特地为他取名“佩忍”,叮咛儿子,以后但凡遇到重大事件,就想想佩忍之名,三思而后行。后来,陈去病赴日本留学,创建南社,成为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他认识到自己的建树,完全应当归功于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于是他专门请人描绘了一幅《懿范图》,自己写了篇记,然后征请南社社友作序、题咏。懿范,古代专称妇女的美德,陈去病用来颂扬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付出,作为儿子是无法一一回报的,去病此举,在于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同里,陈去病有“绿玉青瑶馆”之设,此馆的命名也是为了纪念母亲。1932年,陈去病尽辞一切职务,回到同里老家,建造堂楼以安度晚年,取“绿玉青瑶馆”为名,请著名书法家杨千里书写。此名典出倪瓒(云林)“依微同里接松陵,绿玉青瑶缭复萦”诗句。陈去病母亲是倪云林后裔,知书达理,堪称乡里楷模,对陈去病一生影响深远,去病直到晚年,依然不忘感戴母恩,取此命名。“绿玉青瑶馆”坐西面东,五楼五底二厢房,共有13间。楼下正中三间为厅堂,一式落地长窗,两侧厢房隔以屏门。北厢及楼,是去病的书房与卧室。南厢房二层有一个西式露台,站在这里可以遥望陈氏先茔和中山亭。辛亥革命后,陈去病跟随孙中山出生入死,功绩卓著。19168月,孙中山曾为陈去病父亲、叔父墓亲笔题写“二陈先生之墓”牌坊。191711日他又为陈去病母亲撰写“陈母倪节孝君墓碑铭”,并题“女之师表”额。为此,陈去病在宅内建造中山亭以示纪念。

  陈去病还有一处建筑“浩歌堂”,此堂面阔三间,早在1920年就已经落成。建筑此屋时陈去病正在诵读白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把新屋取名为“浩歌堂”。此堂是陈去病会客场所,堂中悬挂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是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母亲倪老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的亲笔题词。

  可惜的是,中山亭、二陈墓坊与女宗共仰匾额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现在仅存“二陈”墓碑残石。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