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钱江故事 >> 风情风俗 >> 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2024/5/21 3:02:2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501

剧本内照

新昌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源远流长,被戏曲界人士喻为“中国戏曲活化石”,至今已有约600年历史,与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京剧及100多年历史的越剧相比,新昌调腔可谓是“戏曲鼻祖”。2006年,新昌调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新昌调腔,具有古老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这对研究古代戏曲的音乐、表演、剧目衍变和继承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调腔是元朝统一后“北曲南移,南腔北上,南北声腔交流”的产物,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中所载:“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陶庵梦忆》中提到的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的调腔戏演员。“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清代初期,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周流传。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清代中期在绍兴盛行,清末趋向衰落。调腔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的欢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年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兵荒马乱中,绍兴调腔逐渐式微。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

 

调腔演唱风格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是“干唱”、“帮腔”和“叠板”。“干唱”是老南戏的独特演唱风格,是调腔的古代经典剧目,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干唱是“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形式,即演员在唱曲时,没有任何乐器衬托,需要绝佳的演唱技巧,这是演唱的最高层次,“干唱”在其他戏曲声腔中很难听到。19926月,文化部举办“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新昌调腔剧团演出的《北西厢·请生》一折以调腔传统的表演手法及高难度的“干唱”形式,令与会专家和观众为之倾倒,一举夺得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和表演奖。

调腔的唱腔属于曲牌联套体,就是将宫调相同、调式统一的曲牌联缀在一起,在长短句中偶尔有三、四、五、六、七言的不同叠句,唱时每句句尾大多采用一字或数字帮腔,或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由乐队以人声帮和,每个乐句的旋律趋向下滑,故有人认为“调腔”即“掉腔”的讹音。帮腔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也不是其他戏剧常用的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景变化,由打鼓佬、小锣和全体乐师有规律、分层次地帮唱和接唱。“帮腔”可以制造悬念、铺陈情节、加强语气、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其独特作用是其他音乐手段无法代替的。

调腔的伴奏不用管弦,只有打击乐,分文武场,不同音色的文武场打击乐器有28种之多,后因受当地昆腔和乱弹剧种的影响,在极少数折子戏中增加了笛子及板胡伴奏,保留尾音帮腔,艺人称之为“四平”。

新昌调腔还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没有曲谱,只有简单的符号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形似蚯蚓,名曰“蚓号”。这是经一代代的调腔艺人积累并辗转相传的,艺人只要根据注明的曲牌和特定的蚓号就能唱出百变千差的腔调来。现有的360余只传统曲牌是几位老艺术家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音乐学院的滕永然来浙江采风,根据艺人的唱腔记成了曲谱和文字,后由方荣璋先生花费大量心血整理成了《调腔曲牌集》。到了1983年,方荣璋先生又编写了一部52万多字的《调腔乐府》,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中国地方戏曲音乐调腔门类的空白,还为后人研究调腔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乐师吕月明在《调腔乐府》和调腔所保留的其他音乐档案的基础上,扩编形成了《调腔音乐集成》。

调腔剧目贯穿了整个中国戏曲发展史,包括素有“戏祖之称”的目连戏、始于宋时的老南戏、形成于元代的元杂剧以及明清时期的传奇剧,还有新编历史故事剧和现代戏。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完备,在国内现存的剧种中是独一无二的。在调腔档案中,古剧抄本达230多本。这些古剧抄本大多为晚清时所抄,其中属于元杂剧的《北西厢》、《汉宫秋》、《妆盒记》等剧目为调腔所独有,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西厢

清末民初战乱频仍,加上新剧种不断兴起,新昌调腔走向衰落。2007年,县档案馆将《新昌调腔档案的修复和征集》作为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予以推进,修复完成了457卷调腔档案,征集到散失在社会上的曲谱130本、剧本30本、照片近千张,并为约200卷的调腔档案建立了电子档案。

为保证调腔后继有人,调腔剧团从全县1315岁的青少年中选拔34名学员进入五年制调腔中专班学习,并邀请国家级传承人章华琴、省级传承人吕月明等老艺人执教。2008年,4位新昌籍企业家捐款400万元设立了新昌调腔保护与发展基金。近年来,调腔剧团先后创排、复排了《海选之后》、《闹九江》、《挑水伯》等一批剧目并分赴各地演出,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推出的历史廉政戏——《甄清官》在全国巡演,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新昌调腔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国人对古老腔调的热情与期待。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