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震泽“怡泰祥”百年兴衰小考

震泽“怡泰祥”百年兴衰小考

2020/11/16 0:07:05    作者:  沈振亚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3909

  震泽“怡泰祥”品牌,作为一个有着152年悠久历史的老品牌,最近随着苏州怡泰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吴江店的开业而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历史上的“怡泰祥”品牌究竟兴起于何时?它又经历了哪些兴衰变化?本报记者查阅了一些史籍和资料,采访了相关学者,勾勒出了一个大致轮廓。

  至明代震泽因丝绸成名镇

  元代时,震泽只是一个小集市,居民只有几十家,尚未发展成“镇”。到明王朝建立后,震泽获得发展,至明成化年间,震泽日趋繁华,成为江南名镇之一。

  震泽之所以能在明代发展,因其充分发挥地理之优,物产之富。据道光年间《震泽镇志》记载,震泽地方“居民以蚕桑为业,故耕田养蚕之事纤悉不遗”。农民重视桑蚕养殖,乡间各处,皆遍种桑树。震泽乡民,又精通缫丝,所缫之蚕丝,“较他处色更光白”。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农民广泛种桑养蚕,生产出了高质量的蚕丝。各乡农户所产之丝,先集中于震泽镇,再转运各方,由此震泽成为蚕丝的集散中心地,并获得发展,至清初,震泽“货物并聚,居民二三千家。”

  苏州大学博士、近代社会史学者袁灿兴认为,震泽的全面发展,是在上海开埠之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江宁和约签订,根据合约,“上海辟为商埠,辑里乃运沪直接销于洋行,实开正式与外商交易之端”。此后,上海迅速崛起,取代苏州和杭州,成为江南地区新的经济中心。上海也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外贸中心,生丝、丝经和丝织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

  “怡泰祥”随上海开埠而兴起

  袁灿兴介绍,震泽所产辑里丝,原本以内销为主,在上海开埠之后,经由水路,运往上海,再销运欧美。南浔、震泽所产辑里丝,经上海大量出口欧美,输出量逐年递增。18441845年,经上海出口的辑里丝(震泽、南浔所产)6443包,1856年则猛增到92160包。

  生丝之所以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源于江南生产的高质量。而这些生丝中的最高品质者,主要来自南浔、震泽两镇,此两镇所产,在国际市场上称为“湖丝”或“辑里丝”。

  辑里属南浔,其地所产蚕丝名满天下,“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辑里所产丝质好,据朱国桢说,辑里丝“较常价每两必多一分,用织帽缎,紫光可鉴”。上海开埠之后,高品质的辑里丝立刻受到西方人的喜爱。对外出口的辑里丝,业内人士称之为“出口毛丝”,英文名为“Tsatleesilk”。

  18605月,太平天国马队冲入吴江,随后进驻震泽。太平天国时期,因对北方的销售被阻断,上海遂成为南方丝绸的主要销售渠道。虽双方战乱不断,但江南连绵不断的水路,使偷运丝绸相对容易。在太平天国占领吴江后,呤利等英国人曾于1860年直接驾驶汽船,驶入吴江,前后三周,代在上海的洋行收购了四万两生丝。

  在此战乱频仍的局势之下,南浔、震泽两镇丝商,为开拓出口,增强竞争力,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时势变化,转变销售策略,决定在上海设置丝栈,经销丝经。咸丰十年(1860),震泽、南浔两地丝商携手在上海山西路成立跨省行会———江浙丝经同业公会,设“震泰、震纺、怡泰祥”等丝栈驻沪。

  袁灿兴告诉记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怡泰祥这样的百年品牌,留下的档案记述已是很少很少,迄今所能查到的,只有怡泰祥在民国年间,捐资建乡祠,此中也可看出震泽丝商们对家乡的眷恋之心及以实业强国的抱负。

  当时驻沪丝栈与震泽商人联系紧密。震泽丝行派人常驻上海丝栈,办理交易、收发货、结算等业务,称“坐庄先生”。近代中国著名的慈善家、震泽人施善昌(字少钦)、施则敬(字子英)父子,均先后在上海从事丝生意,施善昌更是中国最早与西方商人进行交易的中国商人之一。

  在晚清巨变之下,时人痛定思痛,以实业强国为目标。在这大厦将倾,国运黯然之际,震泽地方,却以丝业独秀。1881年,苏州一地,织机有一万具之多,而湖州不过四千部,杭州三千部。而苏州的一万部织机,在吴江一地的就超过八成。

  在清末的危局之中,震泽丝经业仍然出口旺盛,每年出口在一万担左右。吴江、震泽两县,清末丝经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干经出口金额达1000万银元(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吴江分为吴江、震泽两县,县治均在松陵,城各辖一半)。

  民族品牌淹没于衰败之中

  民国年间,震泽丝商及丝业仍然得到发展。他们以“门庄”、“抄庄”等方式,先收购丝,后重新加工,将丝重摇成干经。震泽丝经公会每日均派出船只将丝货运往上海,各震泽丝商所设之丝栈,再运销英、美、法、意、瑞士等国的绸厂。经办这些业务的乃是“怡泰祥”这类的洋经行。

  洋经行最初只有南浔与震泽两镇有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浔的洋经行衰落,于是震泽成为丝出口的中心。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创于1860年的震泰丝行,复由震泽商人杨文震接办,并更名为正大丝栈,专门从事震泽丝商业务。震泽丝商中的佼佼者,也在上海设行从事进出口业务,先后开有华通行、广益华行等丝栈。

  自1937年日寇占领江南之后,民生凋敝,丝业也受到重创,丝价日益跌落,蚕农种植、育蚕和制丝,基本无利可图。而此时国际形势也日趋动荡,战乱频仍,出口量逐年下降,震泽也遭重创,产量仅为全盛期的十分之三左右。至抗战胜利后,又为通货膨胀、桑树巨缺、外汇汇率不合理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丝业普遍萧条,而一系列历史悠久的老品牌如“怡泰祥”等,遂淹没于历史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召开了万国丝绸博览会,中国派代表团参加。震泽丝业公会派出毕康侯作为代表参加,所展览丝绸,广受好评。毕康侯归国后,曾将各国所陈列的丝经与中国的做了对比,并写出一文,对国产丝经的发展提出了系列改进意见。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