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6 3:44:37
作者:
李云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733
昇明桥横卧于苏州吴江盛泽的东白漾上,像睡卧在水上一样。睡姿优雅,却也憨憨的,貌似睡得很沉,其实又是半睡半醒着的———三只圆圆的桥孔,汪在水里,水里就多了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和一轮满月。水的深度和清澈,因此可见。水在昇明桥的前世今生里投怀送抱一次,粘一点历史的味儿,再流淌到运河去,不期而遇的美好由此产生。
一座桥,一条河,总可以繁衍出许多故事,可以记住生活的许多过往。站在河岸边,面前的街景亦是常见。之所以百看不厌,原是桥的多变,和一条河水流淌出的不同的典故。
昇明桥现在以一座古桥的姿态横卧在此,它愿意独自品尝着东白漾的从前,具有现代大桥不能比拟的遗世独立的姿态。由于桥上砌有台阶,车子上不上去,古桥便实行不了一座桥的使命,人们绕道而行了呢。桥只能在这里守候着一份古老而以一座桥的形式横卧在水面上———这的确是一座桥的悲哀,什么时候我的横卧还能超度你的脚步渡河?
但也有人来,是一位老者。老者是不是常来,我并不知情,但我来到这里,的确看到这位老者坐在桥的台阶上抽烟。我走过去,坐在老者身边开始跟他攀谈。才知道这位周姓老者习惯来这里抽烟,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坐在这里很享受,再看看“野眼”。
公路两边种植着高大的悬铃木。想必在夏季,悬铃木茂盛的树叶伸张开来,昇明桥就会被遮挡在路的一边了。怪不得几次经过并没有看到昇明桥。
我靠在栏杆上,额头前就是一块挂在悬铃木树枝上正在享受风干过程的咸肉。我开始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摆小摊的几个人一直拿眼打量着我。他们的眼睛我认识,是猎奇的,他们在问你不买东西,却没事一样站在这里做啥呢?在盛泽,不去挣钱是一件可耻的事。
昇明桥桥头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昇明桥的身世,就像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一样,需要铭记住。诞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昇明桥建在东白漾的东口,为一座三孔石拱桥,每天为盛泽迎接朝阳初升,故名为昇明桥。由里人仲时锳、归彦先、汤三骋、史勤、王士龙建。桥下的河水汇聚了四周五条河的水,传说是五龙聚水,所以昇明桥又叫五聚桥。我在桥上略微等了一会儿,萧海铭老师骑着电瓶车来了。
萧海铭老师是我的文友,我们文学社去扬州采风那次使我对萧老师印象深刻。因为萧老师还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亦懂古画。多年后,他读过我一些文章后便赠送了一首诗给我。那是他在酒桌上端着酒杯许下的承诺,不想几日后我就收到了他亲手书写的诗作。当然,萧老师对地方文化亦颇有研究,通过萧老师的赐教,我才知道区分古桥是哪个年代建造原是有秘诀的,如果桥顶上可以坐人便是明代的,多用青石;而清代则喜欢用花岗岩。我和萧老师在昇明桥上坐了一会儿,明显感觉到萧老师跟周姓老者的不同,因为身体里涌动着艺术的血液,萧老师是热情洋溢的。
东白漾已经没有原来的宽阔,两边都被占有造了新的小区和拓宽马路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东白漾是浓缩版的。以前这里的水更清,河面更深、更宽,鱼虾也多,萧老师年轻的时候就常在这里扳罾捕鱼。他说只要罾放下去,总归是有收获的,一条条鲜鱼欢蹦乱跳的,像一把豆子,甚是可爱。而到端午时节,这里就是划船的盛会。过去的人们对待节日总是欢喜有余,从而有了旌旗高悬,鼓声喧天,万人空巷,争观竞舟的盛况。
因为子蘅跟我一起来,萧老师还特别指着漾水说水中曾经有一座文昌宫呢。文昌宫为三层,底层有八只角,故此也叫八角亭。文昌宫建于昇明桥后,是萧老师妈妈的伯父讲出来给大家听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传到后来总归会放大,像听神话。根据《盛湖志》里说,文昌宫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毁于火。建文昌宫人为张世芳(1608—1670年),字文初,号季淳。这是他举家迁盛后做的第一桩义举。后来萧老师在河中捕鱼时就曾拾得一只悬挂在亭角的小铜铃。可惜那时年少无知,铜铃如今再也找不到。倒是令人不禁畅想起登文昌宫的雅致来,那种“风飏铃声带水流”的诗情画意。
早前,没有建造昇明桥和文昌宫之前,东白漾仅是一叶如菱叶张开的小湖,叫菱叶渡。在昇明桥的前面还有一座保盛桥,两座桥遥遥相望。以前我跟人说起盛泽,只能邀请他们来先蚕祠听小满戏,再是凭空描写盛湖八景,最多的便是邀请他们来买真丝围巾。衣袂飘飘便是盛泽的风情。在我跟着萧老师沿着东白漾慢走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如果有文友要来盛泽,我定然会带她们来这里走走。我也会学着萧老师的样子跟大家说这里曾经有一座老太庙,这里是文昌宫、五桥晴市,那边是城隍庙、关帝庙……去南岸史家浜寻访史氏宗祠华屋和牌楼时,途径一条分叉港,萧老师便指着对岸说那里就是盛泽有名的山塘街。当然,山塘街已经不在了。但说起山塘街,萧老师迷离的眼神告诉我他仿佛又看到了过去的盛景:杨柳扶风中,一画舫悄然而临,美若天仙之女躲在衣袖后娇笑……虽然柳如是不出自山塘街,但这里的确是旧时盛泽的繁盛之地。
如镇志里说:清代乾隆朝之后,随着丝绸业的兴盛,菱叶渡及相邻的山塘上成了士商们冶游之地。沈秋凡在《盛湖竹枝词》中称:“山塘及昇明桥一带皆画舫停泊处,淡妆浓抹,清歌妙舞,竹肉并奏,日以继夜,故至今有小苏州之称。”所谓“山塘一带管弦柔,画舫参差古渡头。绝似金阊门外路,至今犹说小苏州。”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地方,文友们是爱极的。这就是一座桥带给我的信息,它将盛泽无限放大,从而托举起来,如一轮红日,光芒万丈,欣欣向荣。东白漾、昇明桥,在绫罗绸缎的飘逸中,我终于触摸到了盛泽的肌体,有血有肉之外,它的思想和气质是耐人寻味的。盛泽,还是需要你走近,凝望,阅读,然后再握手言欢。(图片为陆寿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