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黎里最早的廊棚

黎里最早的廊棚

2024/6/22 3:21:36    作者:  李龙石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3433

  江南古镇大多始于南宋,至于古镇的建筑设施,特别是河埠头、石驳岸、廊棚之类,始建年代难考,更无文字资料。而在民间传说里,仔细品味,可以觅得一些材料,以弥补史料的不足。

  翁惠农先生是黎里的宿儒,在2009年秋,他回忆起童年时期听到的一个故事,可以作为廊棚起源的历史佐证。

  公元1126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所谓“两宫北狩,匹马南渡”就是徽宗与钦宗父子两人被金兵掳掠北去,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拥兵在外逃过一劫;1127年,他在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年号建炎,史称南宋。登上皇位后,赵构及其手下,构思出了一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意谓康王称帝有神助,是天意。建炎只有短短的四年,南下的北民多达百万以上。

  建炎年间,山东枣庄有个果农王双五,南逃到黎里定居。那时,黎里东西两头各有一个较大村落,王双五夫妇选择的正是东西两个村庄的交界处,搭建了两间简易居室,专门做水果生意。北方百姓源源不断南渡,前来黎里落脚的着实不少。原本东西两个村庄,合起来不过二百来户人家,千余人口,王双五夫妇到来的几个月内,迅速增加到三五百家,黎里升格为集市,商店铺面大增,生意十分闹猛。

  水果生意异常吃苦,枣庄盛产长红枣、山亭梨,还有苹果、石榴、山楂之类果品,王双五凭着年轻力壮,硬是拖一辆自制板车,来回两千多里,将水果运到黎里去卖。子承父业,一代一代,水果店改为水果行。五六十年过去,到王双五的孙子手里,又同南货店联手,开辟了为南货店供货的生意渠道,南货作坊都喜欢用王记水果行的水果制作果脯。几十年来,王记水果行仍旧在原址,仍旧只有二开间平房。

  宋光宗绍熙(1191~1194)年间,山东战乱,再加上枣庄一带闹饥荒,王家老乡纷纷南下避难,王记水果行涌来了数十号人,怎么挤也容纳不了。王家用稻草打了十多番草荐,支起竹竿,在水果行门面外,搭起一个挡风遮雨的斜披,再用稻草在屋内屋外统统打起地铺,女的睡屋内,男的睡屋外。

  说来也怪,王记水果行自从安上草荐之后,过往行人大多愿意驻足逗留,生意出奇得好。没多久,王家将草荐毛竹换成了砖木廊棚,更加聚人了,生意日益兴旺。黎里镇许多商店,纷纷效仿,都在自家店面门前增建廊棚。

  先是最为简易的披檐式。披檐式,分为两种,第一类最为简单,悬挑或者用斜撑建成一披势,一般宽不过2米;第二类,斜斜的一披势,对面立上廊柱,一般宽24米。

  接着出现了人字式。披檐式是单坡形,人字式则是双坡形,双坡面比单坡形要宽,多数在35米之间。

  南宋年间,黎里的廊棚主要就上面两种形式。到元代初年,增加了骑楼式和过街楼式。

  骑楼式,廊棚建成人字形屋面,再在人字形屋面上骑建楼房,有的骑建三分之一,有的骑建一半或者更多。

  过街楼式,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街道两侧的房屋通过二层的连廊互相连通,底层中间为街,两侧是店面房。周庄的城隍埭过街楼就是如此,保存得最多的要数邻镇芦墟沈氏过街楼了。这种建筑形式,习称“街从宅中过”。第二种,上面为楼房,下面靠市河一侧用立柱支撑,立柱的四围砌砖加固,楼房下形成的空间作为街道。黎里的过街楼,与廊棚一样,相传在江南各镇建造得最早,根据另一个民间传说《明月桥与江南第一过街楼》,建于公元1299年。可惜黎里镇上的过街楼都已经拆毁,仍旧是原芦墟镇,在施浜那一段古色古香的过街楼保存得相当完好。

  综合江南古建的种种遗留,结合古建历史的考察,黎里古镇在南宋中期,简易廊棚产生,到元代,骑楼和过街楼问世。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