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有意天南支一木 何心台座耀孤星 ——南明重臣吴江人朱天麟的学识气节

有意天南支一木 何心台座耀孤星

南明重臣吴江人朱天麟的学识气节

2020/6/12 0:29:05    作者:  查文荣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2888

  在黎里镇庙桥北堍原有一“全真道院”。道院初始便建有“五岳楼”,就在“五岳楼”中曾经有一个贫苦的孩子,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明代的重臣,他就是吴江韭溪(梅堰)的朱天麟。

  崇祯二年,吴江知县熊开元为朱天麟立了进士匾,此匾额,直至清道光时仍悬挂在黎里全真道院中。

  朱天麟,又名沈天英,字游初,号震青,“幼好读,无力从师”,10岁时,随父亲到吴江黎里,他家有个名叫陆逸庵的亲戚在黎里镇全真道院里当道士,为了能有机会读书学习,他“托迹全真道院为黄冠”,当了一名小道士。

  好学上进的朱天麟,不久便发现全真道院无法满足他的求学欲望。当时,黎里街上有个老儒生,名叫陆华阳,虽然科举没有成功,但此人学识渊博,在家里开课授徒。朱天麟没有钱当然无法入学听课,只得“从户外窃听,辄能记诵”。陆华阳发现后非但没有责怪,反倒觉得这孩子聪明颖异,欣然收为弟子。从此,朱天麟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益感奋读书五岳中”, “昼夜不辍,历八寒暑,学成而去”。

  朱天麟家里贫穷,无钱参加科举,于是经人介绍,到昆山沈家当上门女婿,遂占籍昆山,并改名为沈天英。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朱天麟考取举人,他“嗣请复本姓,改名天麟”。又经过十年不懈拼搏,于崇祯元年(1628),考中戊辰科三甲第125名进士,授江西饶州推官。他勤政清廉,史称“有惠政”。

  崇祯十一年,参加兵部武选同主事,因家贫穷,“不能行赂,拟授部曹”,尽管政绩不错,但没有得到重用。然而,有人为他抱不平。据史书记载“帝御经筵,讲官并为称屈”。不是一般的官,而是一帮为皇帝讲解经义的讲官,而且不是一个,这足以说明朱天麟的才干。众讲官称屈,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于是“临轩亲试,乃改翰林编修”。

  朱天麟在善政的同时,还著有《雉城诗》、《一絃草》等诗文,文风既清丽又不乏豪放。江西盱江风景秀丽,北宋庆历三年,乡贤李觏在县城北隅始创了盱江书院,学者过千余人,在当时整个江西书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是李觏的高足。到了明代后期又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朱天麟曾到过此地,书院门人正好在选编盱江诗文集,朱天麟就写下了一首《门人余岸少选盱江六大家有感》诗:“昔登麻姑峰,峦木尽太古。低回长松间,一一灵氛吐。之子若鸣泉,泠然在远浦。滴沥读书声,六家具甘苦。编辑非等闲,鸿灏满环堵。椽笔喷花香,苍色偪石鼓。于斯迴狂澜,浸以玉山乳,启户清风生,盱江日方午”。

  崇祯十七年正月,朱天麟奉命到山东祭祀淮王。他刚到山东便传来北京被清军攻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着实让朱天麟无法接受。不久,南京亦被攻陷。于是,朱天麟回到昆山,与徐开禧等当地乡绅一起率领乡勇防守城池。清顺治二年(1645)七月六日,昆山县城失守,他“挈家南行,浮海至海州(今福建福州)”,被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擢升为少詹事,兼侍读,署国子监事。当时隆武帝身边的近臣郑芝龙专横跋扈,朱天麟很是看不惯,于是“乞假,至广东”;刚到广东,便“闻汀州变”;于是“又走广西,入平安土州”。

  清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永历帝身边有瞿式耜等一批忠臣,抗清力量较强大。永历帝补朱天麟为翰林院学士;次年,任命他为礼部侍郎。顺治五年,永历帝退到广西南宁,擢朱天麟为礼部尚书;同年三月,拜东阁大学士(副宰相),赐“理学名臣”图书。顺治七年九月,进太子少保、建极殿大学士,成为宰辅。

  朱天麟处于明清朝代更替的非常时期,作为明代旧臣自当不遗余力地效忠明室、抵御大清满族。清顺治四年,永历帝在武冈以礼部侍郎衔召朱天麟,朱天麟见面即疏请永历帝亲自“倡率诸镇,毋坐失事机”。拜东阁大学士之日,他即“请亲率士兵略江右”,永历帝不同意。清顺治五年四月,降清的原徐州总兵部将李成栋又反清,率领10万人马来投奔永历帝,朱天麟认为此机可乘,于是“复劝王亟颁亲征诏,规取中原”。永历帝优柔寡断,虽然“优诏答之”,但始终没有任何行动,朱天麟十分伤心忧虑。

  永历帝朱由榔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孙子,缺少帝王威严,更无帝王才能,常常六神无主。朝臣“交相攻讦”,逐渐形成吴、楚两党,朱天麟被推为“吴党”首领。为了消除两党的隔阂与矛盾,朱天麟主动放弃成见,曾多次出面调解无果,便决定辞职去位,永历帝“慰留再三,不可,陛辞叩头泣”;永历帝“亦泣,曰:卿去,余益孤矣。”朱天麟见永历帝说出如此一番话来,自然只能以大局为重,留了下来。

  顺治七年九月,永历帝召朱天麟入直梧州,进太子少保,拜建极殿大学士。作为首辅的朱天麟深感责任重大,他疏言道:“近年来百尔构争,尽坏实事。从前宋高宗航海还有退步,而现在我们还有何地可退!陛下应当奋然而起,自将文武诸臣尽擐甲胄。臣亦抽峒丁,择土豪,募水手,经略岭北湖南,为六军倡。若徒责票拟,以为主持政本,今政本安在乎?”可见朱天麟抗清复明之志。

  顺治八年五月,清兵日益逼近。以孙可望为首的一派人提出移驻云南,而吴贞毓、王光廷、徐极等另一派人则主张移居钦州,可依靠南阳伯李元胤。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朱天麟认为:“李元胤屡败之余,手下兵士人不满千,依栖海滨,不足以恃此复明。云南山川险阻,雄师百万北通川、陕,南控荆楚,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以坚其拥戴之心。”永历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并命他“招集土司兵,授经略敕印”。清兵直逼南宁,永历帝仓皇出走。

  朱天麟因日夜操劳加上忧虑而患病,只得扶病随永历帝逃离。次年四月,抵达广南。永历帝先驻安龙,朱天麟病重已经无法入觐。八月十八日,朱天麟病死于西坂村。临死之前,他还强撑着身体,写下了遗诗和“孤忠未展、遗恨无穷之疏”。永历帝“览之,悲泣不已”。赐祭十一坛,赠少保,谥“文靖”。朱天麟逝世后,由他从侄朱翼垣扶柩回乡,葬于昆山圩雉城湖滨。

  清中期,吴江黎里诗人沈云巢(字树亭)曾有《过全真道院读朱文靖遗诗题后》诗写道:“依稀文相赋零丁,古调苍凉不可听。有意天南支一木,何心台座耀孤星。百年血化游燐碧,半卷词留汗简青。西阪何人来野祭,空教鹤观访遗铭。”称赞朱天麟这位为南明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宰相。《吴郡五百名贤传赞》称朱天麟;“历仕颠危,江湘闽粤,尽瘁亡王,丹衷贯日。”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