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白荡湾与陈家墙门(下)

白荡湾与陈家墙门(下)

2020/11/8 0:30:06    作者:  郑一冰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2896

  自强的后人

  陈汝霖,字泽寰,号逸园,太学生,居陈家墙门长房,才情高逸,曾作多首七律梅花诗,有“为惜暗香飘纸帐,诗人合与订幽盟”句,有陆放翁遗韵。逸园公生陈丕明,丕明公生陈厚培。

  陈厚培一名有霖,字秋山,生有五子,为艺甫、霁庭、小山、祝甫、常吉。陈祝甫生吉云,陈吉云生宝淦。陈宝淦,字济庐,生有一男二女,男陈品琦,大女陈彩英,小女陈美珠。陈品琦即这次来寻根的陈元范教授的父亲。

  陈美珠,在2004版的《芦墟镇志》《当代人物》栏里,记录了她的生平:

  方俊(1920.9—)原名陈美珠,老家在南栅四脚牌楼内。小学毕业后去上海读书。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女青年会女工夜校任教。民国29年(1940)初在上海入党,从事地下工作。民国31年(1942)初去苏北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苏北盐阜地委秘书、山东鲁中区党委秘书、胶东区党委秘书、青岛市军管会秘书、山东分局机要室主任;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第二轻工业局(厅)副局(厅)长等职。

  陈美珠参加革命,改名方俊,其丈夫向明,是中共早期的高级领导人。向明(19091969) ,字景山,原名巨同璞,又名巨任吾、巨荆山,化名王仲和。山东临朐县北博崖村人。1931年入党,1932年被中共山东省委任命为中共济南市委书记。19436月,调任中共盐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19459月,任中共鲁中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战斗在沂蒙山区。19471月,兼华东野战军八纵队政委。19482月,他调任中共胶东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9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他先后任组织部长、第一副书记、第二书记、代理书记兼山东省政府副主席,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4年,被错误认定参加了“高饶反党联盟”,此后受到历次运动的冲击与折磨,于19691218日去世。19814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向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当时邓小平带领所有在京中央领导参加,为向明平反昭雪,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陈美珠(方俊)与向明一起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巨大的贡献,也是陈家墙门走出的地位最高的革命家。

  陈美珠的姐姐陈彩英走的是另一条路,从芦墟到上海读书。1947年跟丈夫去了台湾。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彩英曾转道美国来到国内,特意回到故乡芦墟,探望自家的大宅。当时见过彩英的人说起,她在剩余的老屋前徘徊很久,眼里含着泪花,说起父亲交代过的事,一再说以后还要回来。

  《芦墟镇志》历史人物条还记录了一位从“白荡湾”走出的陈家名人陈孟豪:

  陈孟豪(1912?—1966),芦墟镇爱好村白荡湾人。青少年时代就读于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因思想进步,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民国22(1933)1月,中共地下党员刘淇发起组织秘密读书会。陈孟豪和爱人归青田 (常熟人)从老家赶到吴江,参与组织工作,在四年级学生中发展会员。第二年陈孟豪和读书会成员徐德润等人几次去上海,通过世界语协会、《读书与生活》社等关系寻找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陈孟豪两度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发生工作关系,曾被捕坐过牢。后在家乡西面的莘塔镇办起流动图书馆,出借马列书籍和普罗文艺 (即无产阶级文艺)读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陈孟豪、归青田奔赴华中解放区,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后调到山东大众日报社。1957年双双被错划为右派,陈孟豪更被错定为反革命而去劳改。1961年夫妇俩被遣返到白荡湾村劳动。1964年归青田在贫病中去世。19668月,芦墟农村“文化大革命”初起,陈孟豪首当其冲被批斗、游街,95日投河自尽,留下“值得回味”的遗书,全文如下:“辞世绝唱 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过各种角色。这最后的一幕呵,却演得没精打采。观众们且莫泄气,这幕戏值得回味。请接受我的教训,革命就得革到底。陈孟豪 1966.9.5绝笔”。

  1979年山东大众日报社对陈孟豪、归青田夫妇平反,并派人到上海向其家属、到芦墟向公社党委宣布决定,恢复他们夫妇的政治名誉。

  陈孟豪有儿陈聆群。陈聆群(1933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科分支副主编,《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19495月随新安旅行团进入上海,先后在新旅、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越剧院担任乐队指挥、戏曲音乐研究和作曲、编曲等工作;1958年起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本科;后留校任教至今。 

  陈聆群有儿陈东东(1961—),现上海著名诗人,作家。1984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1年开始写诗,被誉为第三代诗人代表。陈东东是民间诗刊《作品》(19821984),《倾向》(19881991)和《南方诗志》(1992— 1993)的主要编者,曾任海外文学人文杂志《倾向》的诗歌编辑(19941997)。主要作品《海神的一夜》(1997);《明净的部分》(1997),《短篇·流水》(2000),《夏之书·解禁书》(2011),《导游图》(2013),《黑镜子》(2013)。陈东东一直自豪地告诉采访他的人,他祖籍是吴江芦墟,他爷爷从一个美丽的江南村落走出来。

  读着“白荡湾”陈家一代代人的故事,不由肃然起敬,正是这一门门望族,耕读家风,进则报国为民,退则著书教学,延续了江南文脉的兴盛。如今,老屋的窗棂仍透着历史的光影,硕大的廊柱撑着年久的画梁,撑着远方游子的心灵。作为留守在古镇的人,是否要保存好这几根廊柱,保留住这花窗棂格,保护好这仅存的老宅——这里是游子的故乡,是梦里的江南。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