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21 0:37:06
作者:
陈志方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3700
1937年中秋过后的一个下午,位于梅堰的何家大门虚掩,国民革命军第10师56团副团长何克勤的勤务兵蒋大曼推门进去,看见在做家务的何克勤的妻子赵瑞莲,他“哇”的一声:“嫂子,何团副为国殉难,英勇战死在河北易县,我来告诉你们。”
何克勤的二女儿、区民政局退休员工、今年81岁的何维德,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当时的经过。
一个晴天霹雳,赵瑞莲顿时昏倒在地,何母也瘫倒在椅子上。何克勤的弟弟、弟媳先把赵瑞莲扶到床上,不停地劝慰母亲和嫂子。此时赵瑞莲已怀有何克勤的第三个孩子。差不多过了两小时,赵瑞莲才渐渐苏醒,何母也才回过神来。
(一)赴国难
蒋大曼泪流满面,讲述何克勤殉难的情况。
“嫂嫂你走后的第二天,我们就上火车开赴前线,到石家庄听说前面铁路断了,就在车上休息,半夜火车又开了,过了不久又停了下来,便下车步行,向西北方向前进。
“天还未明,侦察兵报告,青白口已被日军占领,日军在2303高地设下埋伏。于是前队改为后队,在晨曦中向南走去,路上碰到李默庵师长的警卫排。师长命令,就在易县阻击日军,于是集合兵力,一起到易县,师部首长和团部首长视察阵地、构筑工事。易县在太行山东麓,地势险要,再东边就是平汉线。士兵在车上颠簸了几天,加上连续行军,极为疲劳。看见小股敌人随踪而至,士兵又振奋起来,师团领导亲临前沿,指挥作战,击退来犯之敌,数十鬼子无一生还。乘日军败退之隙,大家就加固工事,枕戈待旦,略为休息,恢复精神。
“次日的中午时分,鬼子不停向山上炮击,而后,数百鬼子向山上冲锋,但我军居高临下,又有山峰阻挡,再次挫败日军。此时,侦察兵向团长报告,敌人已从北、东、南三面向我军合围,情况十分严重,团部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士兵勇敢杀敌,为国立功,并建议师部首长向西突围。
“在战前动员会上,何团副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声说道:‘弟兄们,现在我们在易县山下的易水河,古代有个英雄叫荆轲,你们知道吗?他就是这里人,不畏强暴,孤身一人,混入狼虎窝,想刺死秦始皇,可惜没有成功,秦始皇吓得心魂不宁。日本鬼子比秦始皇凶狠十倍,更加残酷,我们不怕它,要坚决打倒它,消灭它,要向荆轲学习做英雄!’
“何团副接着说,日本鬼子并不可怕,我们师团原属十九路军,一·二八战事中,被我们打得一败涂地,大家是记得的,谢晋元团长在上海带领八百壮士,紧守四行仓库,一天之内打退日军60多次进攻。接着他振臂高呼,向十九路军学习,向谢团长的八百健儿看齐,打倒日本强盗。士兵同声高呼,声震山谷,回荡良久。
“李默庵师长坚持留下来,并留下半数的警卫排协同我团作战。师部其他首长向西至灵丘总部转移。激烈的争夺战,打了60多小时,士兵们没合上一分钟眼,吃不上一口饭,弹尽粮绝,昏倒在工事里,日军爬上山头,乱砍乱刺,400多人英勇牺牲,无一人投降。
“在向西的突围中,何团副命令我紧跟师座,一定要保护师长安全脱离险境。师部首长在56团的掩护下安全转移,但紧张的战斗又开始了,56团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当李默庵师长率部队驰援易县时,战事已经结束,日军已经撤退。大家就地掩埋牺牲的将士遗体,但没有找到团长和何团副的遗体。团部一个军医,奄奄一息,尚存一气,他说,日本鬼子把许多遗体抛入易水河中。当时正值秋洪滚滚,又到哪里去寻找他们的遗体。
“在回师部的路上,战马受了惊吓,因为我骑马不久,还不懂驾驭,跌了下来,肩膀骨受伤,现在手也举不起来。李默庵师长说,你还是退伍吧,给了我一笔退伍费,搭上车子,先来你家报个讯。
“嫂子,何团副对我如同手足,又像同学,我也是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到了部队,在他身边,他没有让我洗过一件衣服,端过一盆洗脚水。别的勤务兵要为长官洗衣做饭,汰尿布、抱孩子,他像亲哥哥一样。一个人要有良心,何团副一直讲,做人要讲道德,我记在心里,今日过来,嫂嫂你要止哀,保重身体,抚养好孩子。”
次日天明,蒋大曼要回去,临走给赵瑞莲10多块银元,赵瑞莲不肯收。后来发现,他把钱放在账桌抽斗中,留下“后会有期”的字条。可是从此消息全无。
(二)换戎装
何克勤,祖居吴江县梅堰镇镇东,1907年8月(农历)生。因其父早亡,家道日渐贫困,他16岁那年不得不辍学,离开震泽育英中学,回梅堰小学任教。
1925年,国民革命军的一个连队进驻梅堰,指导员叫陈德润(湖南湘乡人,黄浦三期),他的临时住所和何家相邻,常与何克勤讲述国民革命道理,灌输革命思想。他思想比较进步,发动并带领当地青年与恶霸地主卫康侯作斗争。陈德润比何克勤大数岁,二人相交密切,成为好友。
不久该部队移师嘉兴,经陈德润的多次动员,何克勤1927年辞掉教师职务,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任该连的文书(少尉)。陈德润连隶属国民革命军警备团,团长为陈诚。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升起了青天白日旗,使军阀混战得以暂停。何克勤提升为国民革命军11师32旅63团1营中尉,师长为陈诚。
从嘉兴到平望只有27公里,乘车不到1小时。从平望步行到梅堰的家也只有个把小时。所以何克勤经常回来看望他母亲和弟弟何克俭。母亲再三催促他早日成家,1929年何克勤娶庙港赵瑞莲(她父亲赵慕华为清末秀才,擅长外科中医,穷人看病他都不收钱)。赵瑞莲略通文墨,孝敬婆婆,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夫妻俩相亲相爱。
何克勤探亲归队不久,部队的建制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属陈诚下属的兵马,改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李默庵帐下,陈德润晋升为该师56团团长,驻防嘉兴东栅镇(离市区约5公里),他一直很信任何克勤的办事能力,俭朴的生活作风,便邀请他去任56团上尉文书,接着调任上尉军需主任,即奉命移师南下至福建龙岩、永定一带。
1935年10月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到达陕北延安,驻扎福建永定的李默庵部队,已经没有必要再在那里担任封锁围剿任务。1936年夏,部队接到调防河南信阳的命令,随即开拔。永定到信阳,1500多公里路。那时候福建没有一寸铁路,公路也不通畅,部队车辆、马匹少之又少,尽是崎岖山路、羊肠小道。部队全靠徒步行军,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加上天气炎热,每天走不到20公里,走到南昌竟花了2个多月。虽然节令已过立秋,南昌依然非常热,部队就继续北进,到达九江。
庐山是避暑佳处,九江在庐山脚下,气候凉爽。经过长途行军,部队已伤病累累,师部向上级请示,获准在九江休整,过了“双十节”再开赴信阳。此后,师部雇了大船,部队全部乘船到汉口,汉口乘火车到达信阳,直到1937年春节。
(三)上前线
1936年“双十”之前,何克勤带着随军妻子赵瑞莲和女儿何维德回过一趟梅堰。从梅堰到河南信阳的路上,“日本人要打过来了”的消息在到处飞,后来也碰到不少从东北逃难过来的难民,他们都在诉说,日本鬼子凶暴残酷。
可是,几年前他们曾听何克勤说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中十九路军跟日本人战斗的事迹,虽有日本人要打进来的传闻,但他们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赵瑞莲还经常带着她女儿到街上逛逛,买些零食。何维德至今还记得,她父亲下班回来,逗她玩的情景,一家人很开心。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军队袭击了中国军队,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战至此全面爆发。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昂扬,各地到处游行示威、贴标语、喊口号,宣传抗日救国,信阳也一样,掀起抗日高潮。
随后,李默庵部接到命令,北上抗日。李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宣布部队开往前线,阻击从北平方向过来的日军,随军家属一律不准同行,两天内必须离开部队,回到各自的家乡。赵瑞莲虽怀有身孕,也只好连夜整理行李,打了一个包裹,带上母女俩的随身衣服。师部派了汽车,将南下的家属送到汉口。家属们又上了去上海的轮船,提着行李,艰难地在船上度过两天。
临行前夕,何克勤和赵瑞莲说了一夜话,依依不舍。何维德依稀记得,船上母亲那红肿的双眼。上海码头上,成群难民。夏日炎炎,赵瑞莲拖着疲乏的身子,几次差点晕倒在马路上,好不容易乘上了去湖州的轮船,至梅堰上岸到家。
何维德的祖母和叔叔给她们安顿好床铺。何克勤没有归来,他们知道他去北方打日本鬼子,觉得义不容辞,可心中又十分担忧儿子和兄长的安全。祖母每日早晨点了香在观世音菩萨前,口中念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她的克勤早日回来。
当时李部暂驻石家庄,也就一个多月前,出发前何克勤发了一封信,说军情瞬息万变,不日又将开拔。现在看见儿子这封来信,何母似乎放心了一些。上一年这个时间,是何克勤的30虚岁生日,何家放高升、办酒席,中秋月下,全家团圆,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今年儿子前线打仗,不知几时回来。
就这样全家人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地过了大约两个月,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四)慰英灵
56团团长陈德润之妻为梅堰人,叫王淑莹(音),王淑莹的侄女王月仙如今在苏州三元一村寿星园敬老院养老,比何维德大4岁。上周六,记者联系上了她,她说她18岁时,她姑姑王淑莹回过梅堰,至今清晰记得王淑莹当时曾说,56团副团长何克勤当年在战场上是“被东洋人烧死的”。究竟是什么情况,现今仍无从考证。
何克勤30周岁战死在抗日前线,尸骨未还,没留下一张照片、一封遗书。
话说蒋大曼来报信的时候,日寇已攻克苏州,逼近平望。梅堰镇上的人家几乎都逃光了,这时一乡下亲戚摇了只农船把何家老小硬拖上了船,一直摇到太湖边赵瑞莲的娘家(现庙港富联村)。1937年12月,赵瑞莲在兵荒马乱中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何维贤。赵瑞莲由于悲伤而经常日夜啼哭,没有一点奶水,只能靠粥汤、米粉把他喂大。
娘家的一点生活接济解决不了生活的全部开销,赵瑞莲就夜以继日地为人家缝制衣服,她婆婆也做点小生意。家中还养半张蚕种,种半亩蔬菜,孩子们挑野菜、卖山芋、卖粽子,样样苦活都干。
赵瑞莲从早上5点起床,每天操劳17~18小时。她还要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拼死拼活,艰难度过八年。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何克勤一起战死于易水边400多个英灵总算得到告慰!
1946年春,赵瑞莲过世。之后家人获悉李默庵驻守南通,何家人共商为何克勤请求抚恤烈士家属,驰书李默庵将军陈词国防部,也许易县之战将军记忆犹新,对这个年轻副团长印象深刻,所以很快颁发了阵亡证件、抚恤金(1946~1947年)。很可惜,这些物证在“文革”中遗失了。
当年秋,何维德姊弟双双上了梅堰小学。梅堰小学毕业后,他俩又考上了师范,毕业后成为新中国普通的建设者。
何维德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可是安倍等日本右倾势力还不肯承认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改变自卫队性质,企图修改宪法,向中国周边国家输送武器等。我们只有继续团结,努力工作,早日实现中国梦,祖国强大了,敌人就不敢再犯。
(本文主要内容据何维德女士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