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徐铸成笔下的柳亚子

徐铸成笔下的柳亚子

2022/6/4 3:19:05    作者:  张建林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766

  整理书籍时,翻出一本旧书,徐铸成的《报人六十年》,该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于19991月。徐铸成(19071991年)是江苏宜兴人,著名报人,创办《文汇报》、《大公报》,1927年开始步入新闻界,长达60余年。

  徐铸成接触过许多各界名流和历史人物,正如他的儿子徐复仑在前言中所说:“这些文字反映了他六十年的新闻生涯,也记录了这六十年的历史风云,保留下来应是很宝贵的史料。”书中有一篇《柳亚老和陈叔老》,写的是1949年柳亚子一行自香港北上的一些情况。文章开头写道:“1949年我们乘船自香港北上时,一行中有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包达三四老,四老中以陈叔老年事最高,记得那时他是73岁,和柳亚老都长髯飘胸,平易近人。”

  陈叔通是前清进士,北上航程中,徐铸成请他谈清末掌故,每次都显得兴致勃勃。他还谈了自己入京会试的经过。北京的胡同坎坷不平,都是土路,“大车颠簸,动辄会把乘客抛撞车顶。”陈叔通的头上第一天就撞出了几个血瘤。有个同乡告诉他,在京城坐车有个四字诀:“虚与委蛇”,“要善于随波逐流,因势利导”。陈叔通风趣地说:“以后我深味这四字诀,果然在滚滚征尘中,不再碰壁了。”

  310日,柳亚子一行到达华东军区所在地的青州(益都)后,许世友司令员作了一场报告会,“详述华东战场几年来各大战役的经过。”有一段话,给徐铸成留下极深刻印象。“大意说,几年来,广大指战员是年年打仗,月月胜利,天天接触,时时戒备,在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由小到大,从弱转强,消灭了几百万蒋军,取得伟大的胜利。”他声洪气壮,真有叱咤风云的气概。第二天,在青州的首长们纷纷请柳老法书留念。柳老不假思索,给许将军和接待我们的郭子化、匡亚明等同志每人书赠一首诗。写给许将军的是一首七律。记得最后两句是:“绝似燕人张翼德,一声喝断灞陵桥。”我们都认为非常贴切。

  在柳无忌、柳无非合撰的《柳亚子生平事迹年表》中,也有相关的文字:“全国解放在即,得毛泽东电召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月二十八日,偕佩宜夫人,自香港乘华中轮由海道启程,同舟共济者有陈叔通、叶圣陶、马寅初、宋云彬、郑振铎、王芸生、万家宝(曹禺)等二十七人。三月五日抵山东烟台。此后即乘汽车及火车北上。经莱阳、青州、济南、桑梓店、德州等地,于十八日清晨至天津,一路华东局军政人员招待甚为殷勤。乘专车赴北平,同行者尚有蔡畅、康克清、邓颖超诸女士……”青州的情况省略了。

  查张明观老师的《柳亚子传》,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描述了整个北上的经过。华中轮香港起航的确切时间是1949228日中午12时,当时,柳亚子写了一首题为《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的七绝。上面的年表中,写明同行者二十七人,但柳亚子的《北行日记》中有同舟共济的全部名单,共三十二人,分别是:陈敬第(叔通)、叶绍钧、马寅初、张絅伯、沈体兰、傅彬然、刘尊棋、宋云彬、徐铸成、赵超构、郑振铎、包达三、王芸生、万家宝、邓裕志、胡墨林、郭琇莹、冯光灌、吴全衡、项伊朗、项锦州、包启亚、方端、郑小箴、张志让(条龙)、郑佩宜、柳亚子、徐明光、邱若明、刘德福、叶其章、倪天朗等。

  徐铸成回忆,柳亚子给许世友等同志每人书赠了一首诗,写给许世友的是一首七律。但《柳亚子传》中写得很清楚,“舒同、许世友等十一位首长在车站热情迎候。柳亚子各赋七绝一首书赠。”

  迎候柳亚子一行十一位首长的名单,《北行日记》没有记载,但《磨剑室诗词集》中,收录了《十日抵青州,书赠欢迎诸同志》这一组诗,小序中有十一位首长详细名单,抄录如下: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袁仲贤;后勤司令宋裕和;保卫部长郑文卿;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分局秘书长刘贯一;宣传部长彭康;交际处长张铁民;科长邓从军、许创明;科员金辉东。后来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舒同,当时已经做了很大的官了。但其中的交际处长一职,有点不明白,是个什么样的官。柳亚子也真不简单,十一位首长的名字不仅一一记下,而且连他们的职务也清清楚楚地写了下来。

  徐铸成的文章,不是记录这次北上过程的,只是通过几个细节来说明陈叔通和柳亚子的不同性格,陈叔通风趣幽默,而柳亚子则是热情奔放,才气纵横。“听他说话,艾艾口吃,吐一个字也很吃力,真不相信他下笔千言,信手就写出精炼的诗篇。”徐铸成还说:“他的性格非常率真,初到这个从未经历的新社会,也和我们一样,感到万分新奇、兴奋,同时也觉得思想上很难适应。他有时热情洋溢,有时却多日沉思不语。”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柳亚子。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