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震泽衡记油坊

震泽衡记油坊

2024/3/3 3:39:36    作者:  陈福民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039

政安桥静静地镶嵌在震泽镇东頔塘河北岸的长堤上。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古石拱桥。民国时期有小河北经黄家庄、平(望)南(浔)公路(现318国道平望至南浔段前身)公路桥,至政安桥汇入頔塘河。政安桥西有小路沿河堤自西向东,至桥堍北折数十米,即上平南公路,这是连接镇乡的要道。桥东有张老太庙。故公路桥、政安桥一带河湾旧称张湾。抗日战争初期,陈竹衡开办的衡记油坊即在张湾西岸。

陈竹衡(1875年——19487月)上海川沙县江镇陈家宅人,上过私塾,粗通文墨,早期务农。因祖上替洋人开轮船,曾获赠柴油机一台,故陈竹衡亦擅长操纵机器,加之体格魁梧,精明强干,在川沙一带颇有声望。中年时,他驾着农船,率领着几个儿子,从沙泥码头(其家乡小地名)启碇,数十年中,先后在浙江省桐乡、平湖及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一带乡镇,从事碾米、戽水、榨油等职业,一路飘泊,一路繁衍,如同逐草而生的游牧部落,何处水丰草盛,即在何处扎寨安家。.

抭战初期,陈竹衡父子驾着一条安装有12匹马力柴油机的农船至震泽碾米。几天下来,一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镇郊农田遍植油菜,但当地无油坊,榨油要到远在数十里外的同里、黎里及浙江新塍等地。论陷后,农民去外地榨油,不但沿途日军检查甚严,且有伪警等执法人敲诈勒索,风险增多,农民更怕外出加工菜油。震泽乡脚大,人口多,油菜种植面积广,但食油奇缺,倘在震泽办油坊,定当有利可图。陈竹衡立马决定在震泽创办油坊,并且决定油坊设在张湾。选址张湾足见他的精明。张湾是镇乡结合部,地处平南公路与頔塘河之间,水陆交通方便。附近除对岸因日军入侵而废弃的缫丝厂外,一片桑地,别无居户。最是天造地设的是此处有一闲置的石库门房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十余亩,足可供油坊工场、食宿之需,前临河湾,水源丰沛,河埠便于泊船、上下货。

石库门系镇上富商庄二宝(书箴)的房产。庄氏是书记米厂、庄恒泰米行的老板,很有財势,难以打交道。但此房产本属闲置,故陈竹衡与庄氏一谈即成,以20担菜油的代价,取得了石库门的长期使用权。.经过紧张的筹建,衡记油坊约于民国28年(1939年)夏季油菜登场时开张营业。一进石库正门,右侧曲尺形柜台,是油坊菜籽、菜油过秤、验货、结账处,入内即是工场。石库边门内一排辅房是家属宿舍。刚开业时常有地痞上门敲诈,故后来,陈竹衡就让其五子安信拜庄二宝为先生,从此太平无事。

榨油工序有六道:一、炒。菜籽在铁锅中加温炒热,以菜籽外衣可轻易脱落为度。二、粉碎。最初以牛牵引大石磨,磨碎熟菜籽,后期改为以柴油机为动力,带动粉碎机(一对相对转动的钢辊)粉碎菜籽。三、碾。菜籽粉碎后,置于圆环形(内径约4)石碾槽中,以双牛各牽引一只石碾子(圆形,直径约1.5,中厚周薄,形如飞碟,垂直置于石槽)碾转,将菜籽料碾成泥巴状。四、蒸。将碾实后的菜籽料置于若干只状如圆盘的锅中放入甑中蒸,蒸至冒气即可。每次蒸一锅。五、包饼。把蒸锅内菜籽料倒入铺好稻草或其它散草的竹箍(竹篾编成,高约3厘米,直径略大于蒸锅)内,刮平,包好稻草,做成一张张菜饼。六、榨。趁热将数十张菜饼紧密竖列横排于榨床上,在一端竖放的木块中间,用锤由人力交替打入多个木楔,挤压菜饼,喷香的菜油即从油槽源源流出。该工序气温高,劳动强度大,打油师傅不穿衣裤,腰下围一短布条,遮掩下身。打油师傅的工资远比其他工人高,他们一年的生计,全赖一季打油收入维持.。打油师傅饭量大,但又不能一餐吃得过饱,只能少吃多餐,一日要好多餐,油坊从早到晚有饭供应。因此,去油坊要饭的乞丐常常络绎不绝。后期油坊改用千斤顶榨油。

油坊开业后,四乡农民趋之若骛,果然生意兴隆。每至油菜籽登场时节,张湾成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岸上人挤人,河里船靠船。等待榨油的农船从油坊门前,一直停至政安桥外的頔塘河上。油坊按例,每船赠一瓶(约半斤)菜油,以便农民做炊之用。通过多道工序做成菜饼,榨出菜油,其出油率约为28%,尚有不少菜油存在菜饼中,与菜饼一起留下,抵作加工费(不足部分另补)。待夏收过后,油坊再将菜饼二度榨油(敲碎菜饼后,筛去柴草,再重复全部工序),又可得约为原菜籽投入量67%的菜油,全部归油坊所得。二度榨油后的菜饼卖给浙江菱湖养鱼场,作该地著名的内塘鱼食料。

1999年,工程队在张湾西岸平整土地时,发掘出了原衡记油坊的两只大石碾子。这对碾子,石工精巧,方孔圆周,极类古钱,令人叹绝的是碾面还镌刻着四个楷体大字:財源滚滚!,简直不像工具,而是工艺品,与笔者看到的有关资料中粗陋的碾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衡记油坊促进了吴江县西南隅油料作物产业链的形成,同时,也确实为油坊主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民国37年时衡记油坊有牛四五头,旺季时工人四五十名。现在已无法估计衡记油坊当年赢利的具体金额了,但从油坊开业数年后,陈竹衡扩展油坊的势头中,可知其大概。他先委托徒弟阿根泉在吴县相澄镇消泾村购买一块空地,搭几间草棚,办油坊(该油坊在阳澄湖畔,开办后生意很好)。接着,陈竹衡在消泾买田28亩,筹建油坊,又在常熟辛庄镇附近开办分号。此后在震泽新开河南岸购地10亩,为衡记油坊迁址扩建作准备。但人事有代谢,陈竹衡来不及做这些事了。民国37年夏天,他因病去世。丧期一过,油坊为禳灾祈福,在石库门内搭建高台,延请戏班,做了一场大戏。但鼓板锣声,已无力留住昔日的兴旺。继承油坊产业的少东家安信为人豪爽,但不善理财,疏于管理,两年后,曾经红红火火的衡记油坊终于停业,关上了沉重的石库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油坊旧址成为国营震泽米厂的一个车间。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