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能工巧匠 >> 黎里儒医王怒安

黎里儒医王怒安

2020/11/20 0:06:28    作者:  查文荣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4812

教书育人,悬壶济世,淡泊名利,心地坦荡……87年,一路丰富多彩


 

  王怒安(1877~1964),别号虹桥散人,云水真人,后更名为恕安,是黎里书法篆刻家王思(琴斋)之子。王思精于治印,篆法疏朗,柳亚子先生曾有诗赞:“画苑松陵沈侍中(雪庐),银针玉薤重王翁”,王翁即王思,亚子数枚印为其所刻,吴江名流用印也均请其篆刻。

  王怒安在父亲王思的督教下,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学。他对外国的先进医学非常感兴趣,又喜欢信手涂鸦,钟情于人物肖像写生,得到黎里画像师张桂堂先生的熏陶和指点,画艺日精。王怒安的一首题画诗是这样记载自己的学画过程的:“忆予作画在髫龄,最喜向人传写照。写成一照逸兴飞,不管形神俱不肖。闾里长老加赞扬,居然自许擅万巧。后来遇见张桂堂,桂堂真能精此道。暇即立在桂堂旁,心羡他写形神肖……。”王怒安不但为街坊邻居画的肖像逼真生动,他的书法结构亦绵长飞动,如彩练飞舞,流畅而隽永。

  上世纪20年代,王怒安毕业于上海国学专修学院,后任吴江县梅堰小学国文教师、校长和爱德女校校务主任,曾任吴江县政府秘书处科员,吴江县立中学任导师兼国文教员。

  1937年秋,沪战事起,军队西撤,苏杭沦陷,教育几成瘫痪;王怒安回到家乡黎里,私人创办了“国文补习班”。自“8·13”淞沪抗战后,吴江、平望也相继沦陷。被称为“吴江花木兰”的平望籍爱国女士沈月箴,避难黎里表兄毛啸岑、毛海涛家,在毛氏的介绍下,沈月箴进入了王怒安创办的“国文补习班”,学习旧体诗的创作,得到了王怒安的指点,王怒安并将其名“月珍”改为“月箴”。

  随着战事的推进,吴江震泽私立育英中学也毁于战火,1938年秋,育英中学迁至上海北京西路,由于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学校便向社会延聘高级讲师等。19392月,王怒安因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被聘为历史、国文导师,时年王怒安52岁。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怒安回黎里,开办了一家私人医疗诊所。由于他喜于文人交往游历,医事日见清淡。此时他结识了黎里文人王贯德之子王简行。王简行也是个闲散之人,因此两人志趣相投。1956年王简行风瘫在床,王怒安几乎天天要跑一趟,陪其聊天,谈资以《日知录》等为主,简行的两个儿子王洵士、王新如也以上宾待之。

  黎里“易安书场”的老板胡凤歧素慕王怒安的才学,就请王怒安在书场前厅写了一副对联。当时有一位苏州著名的评弹艺人看了这副对联之后,觉得其书法飘逸而遒劲,读之朗朗上口。一问胡老板,知是本镇儒医王怒安撰书,便有意与之交友。在凤歧的介绍下,二人终于相识。但是,评弹艺人对于下联“准今酌古,几根弦索铮鏦”,有点不解,认为王怒安是不是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王怒安频频点头,认为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便问对方是不是“准”这个字写错了,评弹艺人似是而非地点了点头。这时王怒安笑着说道:当今提出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评弹一业也不例外,评弹艺术既可娱世,亦在教化百姓,所以应当在古文化中求新精华,在新文化中求古精华,我们不妨顺应此潮流,将“斟”改为“准”不是更好吗?王怒安的活学活用可谓到家了,这使评弹艺人更为叹服。

  1956年,王怒安又结识了“桐花馆主”陆兆慈。陆兆慈又名兆彘、善膺,是黎里医家陆纯夫之子,居黎里清风桥堍。陆兆慈曾拜芦墟顾坎为师,善山水、花鸟、人物,所以也是王怒安结交的对象。19563月,陆兆慈画了一幅《竹梅清劲图》。近处清竹摇曳,一人反手前行,一人居于水渚草庐之中,屋外梅花怒放,远山飘渺,云气缭绕,如入仙境之中,王兆安为之题隶书“竹梅清劲图”,梅花和修竹正好代表二人的高洁之情。后来,陆兆慈特地画了一幅《雪中蓬门为君开》扇面送给王怒安,两人来往更加密切。

  1959年,王怒安窝居于黎里蒯家弄,但身体尚清健,其诊所举步维艰,此时,各地政府相继取缔了社会上各种私营医疗机构,王怒安自然也在此列之中。将近耄耋之年的王怒安,此时的身体还非常健康。时黎里联合诊所负责人王元钧,也喜文墨,得知老先生的境况,便将其招入联合诊所,主中医内科。不久各村成立医疗站,王怒安被分配到勤丰医疗站,医疗站在村部西面,该地又叫做“毕家兜”。由于王怒安医术高明,待人和气,当地百姓极尊重他,经常送瓜果蔬菜给他。

  196123日夜,王怒安竹床独坐,作了一首诗,极富画意。到了大年初七(古代称为人日节,因女娲造人为此日,故名),王怒安去陆兆慈家中拜年,便依此诗意画了一幅《毕兜春兴图》,并将诗题在上面:“流光第二逢甲子,身住勤丰态益宁。人日毕兜容爱月,竹床独我发清吟。明朝登入春盘味,童女提来细菜新。分付桥东沽美酒,声听乾鹊几顷樽”。其跋为:古代庚子年正月初七日,别称“人日节”。196023日,夜来明月照人,所住勤丰毕家兜,成一大水湾,屋角时听噪鸣。初九日立春,天气晴朗,暄和可爱,身留医疗站,治病救人,暇则寄情诗酒,赋一律句,缓日拟作《毕兜春兴图》。此画左边三间平房连着一幢楼房,贴水而立,河边有一当时农村常见的“船厂”,右边有一个废弃的水车盘,小桥流水,枯树露芽,墙角还画了一“茅坑”,非常写实,极富农村气息。“毕兜春兴图”为隶书,同他的行书一样,形状稍作拉长,清秀俊雅。画上钤有“星光皎洁”阴文印章,此画为水墨作品,不施任何色彩,笔墨淡雅,作者随意点缀,妙趣天成。

  王怒安喜读书,195965日,他读完了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国学珍本》中的《六砚斋笔记》全三册,书中作了大量的圈点和品评。三册中共有漏字及错字等多达几十处,王怒安一一将其改正,并提出疑义。如卷三,他读得周密七绝五首,作如下注语:“周草窗七绝五首,凭其目见实情,活生生写出,使后人读之,对张士诚淫乐败亡,自不难深切体会,此种作品,已掌握诗之灵魂。”卷四第110页“李赤肚禁人泄气”一段,他在边上作如下论述:“泄气”,照现在科学来讲,即泄去氧气,造成氧离,不使泄了气,即保持氧合,李赤肚禁人泄气,实暗合科学妙理,养生治病,应深切体味此段所述,非常宝贵。当王怒安读到最后一篇诗文后,作了以下记述:“吴宽所作《吴城至京歌》,从枫桥至北京,所经各地,依次述出,其中景光旅况,历历如绘,词句晓畅,人人可读,真是宝贵之名作”;“六砚斋笔记,上中下三集,为明未嘉兴李日华竹懒所著,经细读一过,195965日,王怒安读毕”。他还在后面盖上了“王怒安”阳文章。以上几点,足见其治学态度的认真。

  (注:本文有删节)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