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家厍记忆 >> 留影盛家厍

留影盛家厍

2020/10/26 0:27:16    作者:  来源:  太湖问月的博客    【字 号:  】   点击量:4079

某日傍晚,有一个时辰空闲,想起听说盛家厍要拆迁了,便想去拍几张照。
第一次走进盛家厍,大概是四十年前了,正是二十出头,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八九月里种好双季稻,队里要组织人出来割草,我便跟着割草的人,乘着割草的船,来到了盛家厍。天晚了,船儿沿着小河驶进街市,湿漉漉的河埠闪着亮晶晶的光。两岸是挤挤挨挨的房屋,是那种经历是岁月沧桑的浸透了柴米油盐的低调平和的房屋,桔黄的灯光从木格楞的窗里透出来,温馨而甜蜜,空气里迷漫着滋润的水汽。当时并不知道这是盛家厍,因为出身寒微,没有条件和机会四处行走,这个县城所在地――松陵镇也是第一次到。是为了割草。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叫《割草的地方》。
十多年后,参加江苏的自学考试,曾多次路过盛家厍。每次考试总要两三天,需在松陵过夜,一般是住在县第二招待所,考场是在吴江中学,从县二招到吴江中学去,总要走过那坍塌了的垂虹桥旁边的一段土堤,土堤的北边是垂虹桥,南边就是盛家厍了。但那也就是一个过客。直到后来到我吴江来工作,盛家厍也就象路边的一颗石子,并没有去多看它一眼。
近几年吴江发展也快。和全国各地一样,拆房子和造房子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或者说重要形式。等到人们意识到某些旧东西的价值的时候它们已经不见踪影了。盛家厍,就是松陵镇仅存的旧地。
走进盛家厍,感觉满目苍凉。河里静悄悄,没有船行没有橹摇,没有撑篙的大哥洗衣的大嫂。垃圾堆积在河边,猫在垃圾堆边晒太阳,锈塌了的煤炉里,还盛着烧得焦黄的蜂窝煤。小街已经不是经典的石板,水泥路面高低不平。街旁的一家小店里,堆的是过时的农具:扁担、铁鎝、麻绳、扫帚、高帮胶鞋,我四十年前用过的那些,现时不知是否还有人来买――那店里没有主顾也不见店家。夕阳照耀在屋顶上,使街面过早地阴沉下来。听见从学校里接回了孩子的老大爷对孙子说:要搬家了。
心不由自主地一酸。
其实盛家厍是有着辉煌的历史的。宋庆历八年(1048年)建垂虹桥以后,两岸商业渐兴,盛家厍有“两界星河涵倒影,千家楼阁载浮萍”的盛况。嘉靖三十年(1551年)开凿新开河,河南岸及盛家厍逐渐形成了集市。自此至清咸丰十年,300多年间,盛家厍始终是松陵的主要商业街区。太湖中的农人渔夫,在此销售农产鱼虾,每日清晨城内外市民将盛家厍作为菜市场。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淮军、洋枪队与太平军在吴江城南展开拉锯战,昔日商业街区,基本夷为平地,同治年间居民们重建家园,因此街区老屋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所建。日本侵华时期,侵略军由南向北进犯,盛家厍首当其冲,复又化为一地废墟。抗战胜利后,盛家厍街区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热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2005年11月28日的《吴江日报》上,王根成先生这样描述盛家厍当时的热闹:“老街店面依着店面,商品应有尽有,除南北土产、烟杂五金、棉布百货外,吃的品种更多,酒楼、茶馆、小吃店沿街皆是。最热闹的当数河码头,橹棹之声不绝于耳,赶早市的渔舟和装满各种农副产品的船正泊岸系缆,岸埠间人声鼎沸,有喊人的,也有问价的,老街的生意也开始进入高峰。但见大大小小的担框、水盆,已依次挤满了街区两侧,最窄处仅容二人交会,再无插足之地。”
从斑驳的老街出来,是垂虹遗址公园。断了的垂虹桥边,一帮人围坐在一起打牌,他们是在这里等着人来雇工的苦力,天晚了,还不回家。望着这保护起来的断桥,望着不远处新建的宝塔,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昔日的美景:一望无际的湖水,碧波荡漾,明月照耀着,闪射着万点银光。七十二孔桥如卧波的彩虹,又象静默的蛟龙,静静地守护着万顷碧波。不远处传来丝弦,那是盛家厍茶馆里的评弹。孩子们的嘻笑逝去后,是女子一声庸懒舒爽的呻吟。
明日的盛家厍,不知是什么模样。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