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 0:38:06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4212
唐家湖地处胜墩,西接胜墩湖,南受太湖之水,东面衔运河。湖水汹涌,地势险要。
唐家湖滨有古风庄,是明诸生叶继武栖隐处。叶继武(1615-1673年),字桓奏,吴江人。开始居住在芦墟分湖边,十九岁考上秀才。清军入关后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为人慷慨,看重友情。在唐家湖北岸筑了一个庄园取名“古风庄”,经常有文人雅士来这里聚会。清朝顾樵有《泛唐家湖同潘力田赋》诗:“西来山色翠环流,烟树苍苍接戍楼。落日芦洲渔挂网,斜风菱蔓路迷舟。归巢燕子人家晚,绕屋芙蕖水国秋。林下拓寻惟旧侣,月明今夕赋同游。”
有一天,,铜罗人吴振远、吴宗潜兄弟两人来到“古风庄”,他们是参加吴昜起义军失败后到这里避难的。叶继武与这兄弟两人一见如故。收留了他们。到了清顺治七年(1650年)年秋天,吴江周围的文人相继成立“慎交社”“同声社”等文学社团,叶继武与吴氏兄弟商量后决定也成立一个以“眷怀故明,耻事新朝”为宗旨的社团,社团取名“惊隐诗社”,也称“逃社”。
当时一般的文社只是饮酒吟诗,而惊隐诗社的宗旨,是含有反清复明的意思,因而得到了有志向的明朝遗民的响应,不少人纷纷加入诗社,人员不仅有吴江地区的,有来自浙江嘉兴、湖州、杭州和江苏苏州、昆山等地,其中有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水浒后传》的作者文学陈忱、诗人和医生戴笠、文史学家潘柽章、天文学家王锡阐等。惊隐诗社成立后经常在“古风社”聚会,特别是每年五月五日祀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祀隐士陶渊明,社员集中一起,作诗赋词,以此掩护进行抗清活动。康熙甲辰年(1664年)年,社员潘柽章、吴炎因为南浔“明史案”牵连被朝庭杀害,惊隐诗社的活动就停止了。
叶继武的两个儿子也有文才。长子叶敷夏,字苍霖,一字康哉,自号唐湖渔隐,诸生(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为诸生)。精于写诗,笔力矫健胜过父亲,他杜门嗜古,不妄交一人,也参加了惊隐诗社,著有《隐居杂录》《雕虫集》《南阳草庐诗稿》,他拒入慎交社,《答慎交诸子》七古中“矢盟金石非空文,不为酣甘宁水淡”句,表露了他的志趣。次子叶敷棻,字兰操,亦工诗,著有《环碧堂稿》,他“过武铭斋”的对联
“庭竹翠浓新雨后,江枫红艳夕阳时”以工整取胜。叶敷夏在古风庄作了筑环碧堂,与弟弟叶敷棻一起吟咏其中。
唐家湖滨原有一株松,大四十围,高百尺,是千年古物。远观形似壶,口鼻都全。今即以一株松名其地。这里曾走出义士杨秇。杨秇曾跟随瞿式耜巡抚粤西,因为有功授礼部员外郎。庚寅十月,桂林陷,瞿式耜被捕,杨秇周旋羁絏四十余日。十一月,瞿式耜遇难,杨秇麻衣徒跣在定南王孔有德的门口哭泣,请殡葬瞿式耜。孔有德不许殡葬瞿式耜,杨在门口哭了四天四夜,欲随瞿式耜同死。孔有德被其所感动,才同意听棺敛葬于北门风洞山。清道光初,当地人范用源曾将杨秇遗象勒石供水平庵。咸丰十年毁于兵案。县学生毛莹有《题杨仪部斋壁》诗赞:“衡门昼掩即山林,梦境依稀尚可寻。万里从行师谊重,一官特授主恩深。金书玉轴当年宝,白石青松此日心。漫托诸姬将进酒,酒酣长自泪沾襟。”
杨秇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在粤西时,念父母远隔不能扶养,就刻了木像早夕上食。在平望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他的传说:杨秇年幼时,父亲病重,他曾割自己的股肉和药,治愈父病。父亲一次外出遇盗,被砍三刀,他也有自己的手臂上砍了三刀。他家酷贫,母亲死时,无钱入殓,便向人乞舍棺木。忽遇一位老人唱道:“二十五里一株松,烂欲芒鞋此时踨。”
杨秇天资聪明,听出其意,到了平望唐家湖滨,在那棵松树下,果然得到了宝珠一颗,变卖后,将母亲安葬。唐家湖的“一株松”也就有了“一珠松”的说法。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当时称为倭寇),从浙江南浔来到平望六里桥。吴江知县杨芷、兵备参政任环组织水军在六里桥东西荡中阻夹,击毙倭寇30余人,其余倭寇仓皇逃遁。此时,吴江县城正遇暴雨,城墙裂缝。杨芷预料倭寇不会死心,要借机进攻县城,就带兵在唐家湖袅腰桥北面筑“楼”,取名“吞海楼”。该楼一丈七尺见方,高一丈九尺多,起到了望哨、指挥台的作用,以抗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十六日,倭寇集中十艘战船、3000人马,从嘉兴向北进犯,企图通过唐家湖,血染吴江城。杨芷命令手下严密隐蔽,待令出击。倭寇一路上未遇阻挡,正洋洋得意地开进唐家湖。突然,吞海楼上一声炮响,万箭齐发。唐家湖波涛汹涌,巨浪滔滔。倭寇不能渡湖,只得向平望退兵。吴江水师在倭寇退兵后,加紧防备。陆军集中在吞海楼上下,水军屯兵在唐家湖内,并在运河上筑堤以阻挡倭寇船只,严阵以待。倭寇在平望稍加停留后,又抢夺一些船只,沿运河向北,气势汹汹而来,船只刚近唐家湖就被堤坝挡住了去路,倭寇中一头目急忙命令手下破坝。吞海楼上杨芷一声令下,楼台上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作,犹如天崩地塌。倭寇乱作一团,见势不妙,想调头逃走,突然船底下发出铿锵之声,船舱内进水如注。原来,事先已有一批水性好的吴江水兵携带工具潜在水底。当吞海楼上鼓声一响,他们就在水底凿倭寇的船底,哗哗的河水向船舱喷涌,倭寇拼命挣扎。正在酣战之中,抗倭将令保靖宣慰彭荩臣率兵两千前来援助了,吴江水师士气更旺。唐家湖内无数小舟射向倭寇,倭寇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两军合一浴血奋战,三千倭寇大都毙命。然抗倭将领宣慰彭荩臣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阵亡。
唐家湖一战,大长了吴中军民团结抗倭的士气。事后,杨芷和吴江人、水利学家沈
抗倭一战,使唐家湖名声大振,人们为纪念此战,就将盛墩更名胜墩。陈椿有诗赞:“湖上楼船闻扣舷,仙凫恰对水鸥眠。三千组练明沧海,百万旌旗拂远天。地势近随兵势胜,郎星遥接帝星联。何当直捣天狼穴,斩得楼兰振旅还。”
唐家湖遗址位于平望镇胜墩村,此遗址原为唐家湖,1979年围垦成田。1961年、1982年和1985年调查,确定为一处留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古遗址。分布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曾出土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陶罐、灰陶罐、石器及商周时期的印纹陶罐等器物。
2008年12月,唐家湖遗址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